中国科幻的引力波
作者:凌晨
引力波这种时空振荡的产物,在科幻作家看来,是再好不过的宇宙级武器。江波的长篇科幻小说《银河之心:天垂日暮》中,引力波强大到可以撕裂飞船,非常厉害。小说中设想了一种能够产生强烈引力效应的黄金星球,这种引发效力所产生的引力波急剧变化,会导致刚性飞船的解体。这部小说中提出了时空瘤和时空膜的概念,把人类战争上升到了宇宙级别。
在《引力的深渊》里,中国邑东山区神秘地出现了一个类似于黑洞的超级引力源,造成过往的飞机频繁坠毁,原来这是科学狂人伊立鑫研制出的引力波武器,最后在一番激烈争斗后,狂人玩火自焚,一命呜呼。科幻小说作家尤异认为,这是一部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优秀作品,来自中学生之手更显难能可贵。后来吴岩才意识到,引力波还仅仅停留在理论范畴,并没有实际探测到,自己创作的《引力的深渊》是一部未来的作品,应该是中国科幻小说中最早提到引力波的作品。
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科幻作家们朝气蓬勃,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无以复加。在他们笔下,引力波已经是广泛存在的应用。刘慈欣笔下的引力波是取代无线电波的宇宙级广播,是最可靠不走样的信息载体。《三体》中,主人公罗辑发现“黑暗森林”法则之后,威胁三体星人要将他们的位置坐标通过引力波广播至全宇宙。刘慈欣的另一篇小说《朝闻道》中,引力波则携带消失文明发现的大统一方程式,进入到了大爆炸后的新宇宙。
新生代另一位领军人物王晋康的长篇小说《逃出母宇宙》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人类在2061年突然收到了引力波信号,“由欧洲航天局ESA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共同投资建造的空间激光干涉天线lisa,自2015年建成后从未得到过确定的信号,但那天的记录上却出现了一个突然的峰值。”这个引力波来源可不是遥远时空两个黑洞的合并,而完全是科幻作家脑洞大开的奇想:为了逃避近地空间的极度灾变,人类学会了把“普通真空”激发成“二阶真空”,从而在空间中挖出一条“虫洞”来逃生。由于这是空间对空间的运动而不是物质的运动,因而不受相对论限制,可以达到亿倍光速。但后来人类进一步发现,所谓近地空间的灾变实际是全宇宙的灾变,要想逃生只能逃出母宇宙!一个科学怪才找出了办法:用球形封闭的二阶真空把地球从原时空中分割出去。只是很不幸,为此做的一次实验造成了一场宇观尺度的灾难——在月球背面,直径十二万公里的球形空间突然消失,导致地球与太阳的空间距离突然缩短了十二万公里,因此造成引力的突变。当然,这点小小的引力涟漪完全无法和两个黑洞的合并相比,但它在地球附近瞬时发生,因而被lisa记录到。
多次写到引力波,是因为刘慈欣偏爱引力波吗?刘慈欣认为,引力波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设想中的引力波具有长距离传输不衰减的特性,在以太空为背景的科幻小说中描写它用到它是很自然的。至于现在探测到了引力波,并非是“科幻变成了现实”,而是科幻作家的想象力始终紧跟甚至超前于现代科技发展,将科技中的许多设想具象化了。
此外,还有谢云宁的《宇宙涟漪中的星球》,肖也垚的《信使》,凌晨的《月瘤》等,都涉及引力波和重力问题。中国科幻小说作家笔下,充满对宇宙和时空的激情,以及无尽的想象力。
1974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泰勒和他的同事拉塞尔·赫尔斯发现了一对脉冲星构成的双星系统,根据广义相对论,该双星系统会以引力波的形式损失能量,在大约3亿年后将碰撞合并。1980年,还是中学生的吴岩注意到了这些报道。当时科普报刊正纪念爱因斯坦诞生100周年,同时对黑洞和引力波进行了一番科普。这些激发了吴岩对新科技的关注和激情,并创作出科幻小说《引力的深渊》。
虽然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但和运用引力波之间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不过在中国科幻小说作家笔下,引力波已经是现实的存在,可以用来通讯、做交通工具和杀人武器。
更多内容...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