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猫咪咪
作者:张怡微
有件小事我想起来总是很感动。我母亲其实并不喜欢猫,觉得它们一定携带着很多细菌,这是违背她微信养生大法的有害物种。但她不敢这么对我说,在我面前它总是说我在小区里的朋友们个个聪明伶俐,世间少有。我经常不在家,她就要替我照看一下前来做客的猫咪。有次我接到她电话,她对我说,“你快回来看看吧,你的猫中风了。”她说的那只,就是经常来我家挠门的朋友。我说,“怎么可能,她才两岁。”我母亲说,“真的真的,你快回来看看,她的手一直抖。你快回来看看吧。我饭都做好了。”我当然只能回家看一下,猫连影子都没有。隔天,这只突然挠门,送了我妈一只老鼠。我妈瞬间就哭了出来,她最怕老鼠,不是怕猫的那种怕,而是真的怕。母亲说,“好了啦对不起你没中风。”
很久以前在一个校园活动上,有一群学生发起了为学校附近流浪猫做绝育的倡议,但有位点评老师非常讨厌猫,声称猫算什么校园记忆,希望学校所有的猫都被捕杀,猫有什么了不起。搞得台上气氛一度很尴尬。我就想到了那所谓“好人家出生的绅士那种可鄙的行径”……很多人不喜欢猫,觉得猫总在车底影响开车,随地喂养更是破坏环境、猫杀鸟,猫繁殖力很强,猫没良心。说这话的时候,他们突然就忘记了人类自己才是这个地球上最大的肿瘤。如果不喜欢一种生物就靠杀光来解决,那还真的比不可爱的动物本身可怕多了。我很少在网上和人吵架,但那天在线下反而怒火中烧。后来我想了很久这种怒火到底来自于哪里,也许那位教授除了厌猫也不是一个多坏的人,尽管我连看他一样都觉得眼睛疼。
我接触猫的时间很晚,几乎是在25岁以后。即使是现在,我都没有一只属于自己的猫。我找了不少书看,可以说是在有猫之前,先有了很多猫的知识。好像张爱玲说我们总是先于看到海,看到了海的图像,是现代人的悲哀。这种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可能也是荒谬的,但却逐步占据了我真实的生活空间,成为无为有时有还无的存在。我很喜欢讨论猫,我喜欢一切猫漫画、猫故事和猫表情包,不知道算不算云养猫。我有一些关注的猫,在小区里,我经常目送它们,玩耍或者睡觉或者谈恋爱。我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认识我,更不必要说是爱我。
人类尊称猫为主子,在双十一为猫抢优惠券囤积食物。但实际上人毕竟是猫的……食堂。这种彼此照亮的过程,究竟是猫使平凡如我们发出了微弱的光芒,还是我们令它们展现了萤火般的魅力,真是很难说清楚。对我而言,猫的出现的确改善了我和家人的关系,它使得我与一些无话可说的长辈之间有了可以打发时间的话题。与陌生人也是,猫拓宽了社交,虽然猫自己不知道。
电影《银翼杀手2049》里提到了纳博科夫的名著《微暗的火》,我在当代文学课上讨论到所谓月亮与太阳的关系的时候,很匆忙地提了一嘴。因为月光偷窃太阳的光来发亮,和西方文明之于被迫现代化的中国,有一些同构之处。而类似的结构,被应用于人类与赛博格的故事里,似乎也存在着类似的、幽暗的权力关系。
有只猫经常在我家附近绕圈,睡觉,饿了还会挠纱门,也许是我的朋友,也许也不是。反正它想来就来,想不来我也召唤不到它。它有时出现的时候一瘸一拐,身上又被扯掉了毛,一旦想到有人会揍它,我还是会有种心痛的感觉。我知道这种心痛,恐怕和感情是有点关系的。是这只猫教会我体会了很多原来体会不了的许多感觉。比方基本上他是个爱玩的老公,在它的启发下,我体会到了旧女性的心理活动,我看到它时,总想问它:那你今天晚上回来吃饭吗?你昨天怎么那么晚回来?你是不是外面还有别的家……这样深的夜下过雨的街……连星光都要熄灭你赴的是什么样的约……诶算了,回来就好。猫的存在似乎就是在告诉你,习惯是可以训练的,但性格是不可能改变的,它说变就变,你不愿意离开它,就只能接受。你若能接受它惨死街头,那就离开他。如果不能,那就好好相处。今天它挠你,明天它还是来问你要吃的。而且你给它吃的,它也不一定会领情。它不会为你着想,你不开心是你自己的事,你要自己处理。你不能要求别人,你只能要求自己。然后你还是爱它,那就是你上辈子欠的,你中邪,你瞎了眼,你要认。人与猫相处,合不来未必分得开,分开太难过了,那就继续忍耐。说了那么多坏话。猫突然好起来的时候也是很好的。好像特别认识你,爱你,突然就睡在你的脚面上。它会敦促你想买一个自己的房子,然后召唤它入住。猫可能是人世间最好的情感专家。而且它不骗钱。
但扯开去说,《微暗的火》的卷首引语来自詹姆斯·鲍斯威尔《塞缪尔·约翰逊传》,这段引言也很有趣。“这叫我想起他向兰顿先生荒谬可笑地讲起一个好人家出生的年轻绅士那种可鄙的行径。‘先生,我前次听人谈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城镇四处持枪捕杀猫儿呐’。接着,他两眼有点发愣,心中仁慈地想到自己宠爱的那只猫,说道,‘郝奇可不能给打死;不,不,郝奇可不能给打死。’”《微暗的火》中谢德的外貌长得很像塞缪尔·约翰逊,纳博科夫也曾在给薇拉的信中称呼她为“猫咪、猫咪咪”。这可能是养狗的纳博科夫内心对猫咪的态度。一个附会、不是实锤,只是有猫的人都想象不了杀猫这样的事,也不愿想象自己的猫被打死,这倒是人之常情。好像有孩子的人会看不得别人虐待孩子的新闻。
更多内容...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