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妻妾成群》
作者:苏童
于是颂莲再次出现在秋天的花园里。
一九八九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在独居的阁楼上开始了《妻妾成群》的写作,这个故事盘桓于我想象中已经很久。
新嫁为妾的小女子颂莲进了陈家以后怎么办?一篇小说假如可以提出这种问题也就意味着某种通俗的小说通道可以自由穿梭。我自由穿梭,并且生平第一次发现了白描式的古典小说风格的种种妙不可言之处。
“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的时候是十九岁……”当我最后确定用这个长句做小说开头时,我的这篇小说的叙述风格和故事类型也几乎确定下来了。对于我来说,这样普通的白描式的语言竟然成为一次挑战,真的是挑战,因我以前从来未想过小说的开头会是这种古老平板的语言。
激起我创作欲望的本身就是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古老的故事。妻、妾、成、群,这个篇名来源于一个朋友诗作的某一句,它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头脑中那个模糊而跳跃的故事,因此我一改从前为篇名反复斟酌的习惯,直接把它写在了第一页稿纸上。
我想写的东西也更加清晰起来。我不想讲一个人人皆知的一夫多妻的故事。一夫四妻的封建家庭结构正好可以移植为小说的结构,颂莲是一条新上的梁柱,还散发着新鲜木材的气息,却也是最容易断裂的。我不期望在小说中再现陈家花园的生活,只是被想象中的某些声音所打动,颂莲们在雪地里蹑足走动,在黑屋里掩面呜咽。不能大步走路是一种痛苦,不能放声悲哭是更大的痛苦,颂莲们惧怕井台,惧怕死亡,但这恰恰是我们的广泛而深切的痛苦。
痛苦中的四个女人,在痛苦中一齐拴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像四棵枯萎的紫藤在稀薄的空气中互相绞杀,为了争夺她们的泥土和空气。
或许这是一张吉祥的符咒,正如我的愿望一样,小说的进程异常顺利。
痛苦常常酿成悲剧,就像颂莲的悲剧一样。
是不是把它理解成一个关于“痛苦和恐惧”的故事呢?
假如可以作出这样的理解,那我对这篇小说就满意多了。
自然了,松弛了,那么大大咧咧搔首弄姿一步三叹左顾右成盼的写作方法。
春天以后窗外的世界开始动荡,我的小说写了一大半后锁在了抽屉里,后来夏天过去秋天来了,我看见窗外的树木开始落叶,便想起我有一篇小说应该把它写完。
事实上一篇小说不可能讲好两个故事,但一篇小说往往被读解成好几种故事。
《妻妾成群》这样的故事必须这么写。
譬如《妻妾成群》,许多读者把它读成一个“旧时代女性故事”,或者“一夫多妻的故事”,但假如仅仅是这样,我绝不会对这篇小说感到满意的。
更多内容...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