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
作者:凌鼎年
阿斌差点晕过去,没想到扛苦活的爹给他留下这么值钱的宝贝,他真想喊一声“老爸万岁”!
阿斌十分怀疑那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是冷观之委托来的,可惜阿斌没有证据,只能在家里大骂冷观之是大骗子。不过骂归骂,他对《赏宝鉴定》节目确实是看上瘾了。
冷观之最后的估价是30万。
大约半年后,有个匿名电话打给阿斌,说你出手的三眼葫芦瓷瓶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到了260万港币……
阿斌听后像傻了一样。上当了上当了,上了那个冷观之的当了。
轮到冷观之出场时,阿斌的心吊到了喉咙口。
省电视台去年开个《赏宝鉴宝》栏目,没想到收视率直线攀升。后来,每周一次的《赏宝鉴宝》成了不少市民翘首以盼的节目,每次播出后,栏目的内容就成了第二天市民们饶有兴味的话题。
冷观之戴着白手套,翻过来转过去,看了好一会儿,终于说道:“造型太漂亮了,这种三眼葫芦瓷瓶民间极少使用,乃宫廷之物。”
冷观之很不以为然地说:“我告诉过你,你那是高仿。既是高仿,必有原物真品。看来是我们这档节目把原物真品引出来了。”冷观之说得滴水不漏,律师也无话可说。
阿斌此时的心已扑通扑通乱跳。此时,他最关心的是到底值多少钱。
那一夜,阿斌几次从睡梦中笑醒。
阿斌请了律师去找冷观之。
住北濠弄的阿斌想起他爹临死前曾说到三眼葫芦瓷瓶,可惜没说完就咽气了。他估摸着这东西兴许是个宝,说不定也值三万五万呢。阿斌犹豫着要不要拿到电视台请专家鉴定一下,如果真是宝,闹不准有一笔可观收入。只是万一是假的,岂不要被人笑话。自己一身制服,派头不小,对外称任职保安公司,其实不就是看门的嘛。父亲退休时算是物流公司的,其实当年是搬运大队扛重活的苦力。我们这种人家能有什么宝哇?
阿斌的三眼葫芦瓷瓶亮相后,主持人先问阿斌瓷瓶的来历。阿斌为难了。他只知道是父亲收藏的,至于是祖传还是买的,是捡来的是偷来的,他实在说不出个所以然。
主持人不无遗憾地说:被称之为宝的,往往流传有序,像你这种无来历无出处的,多少要打点折扣。阿斌心一凉。
不过阿斌最后还是把家中的三眼葫芦瓷瓶拿到了电视台。
阿斌对瓷器鉴定是外行,但连看了多期鉴宝节目,也知道宫廷之物往往价值不菲,心中一阵欣喜。
阿斌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一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找上门来,开门见山地说要收藏那葫芦瓷瓶。来人很爽直,他说:“冷观之说值30万,我信他,我出38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怎样?”
来人笑笑说:“瓷器行情你懂不懂?告诉你是图个吉利给你38万,过了这一村,就没这个店。不卖,拉倒。”说罢,提起密码箱要走。阿斌一看财神爷要走,连忙说38万就38万,成交!
市民爱看这栏目,一是每次都有宝物出现,是真是假,被专家一细说一分析,确实增长知识;二是鉴宝的最后一关是专家估价,这很撩拨人心的。譬如张三十年前花3000元钱买的一个瓷瓶,被专家鉴定为明成化年间的官窑梅瓶,当今市场价为150万,这能不让人眼馋心馋吗?就算是假的也来劲啊。李四郑重其事把一幅祖传的唐伯虎《梅花图》拿去鉴定,原指望值个几百万,结果被告知是仿的,最多值五千块钱,持宝人脸色大变。这不也让那些无宝可鉴的百姓生出些平衡感来嘛。总之,真宝假宝,都让老百姓觉得看这栏目消遣来劲。
选自《北方文学》
冷观之又指指三眼瓷瓶说:“这是哥窑款式,然而,属于高仿,应该是清代晚期仿明成化年间的款式。”
那天鉴定的专家有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冷观之。据主持人介绍,冷观之是瓷瓶鉴赏专家,还著有鉴赏瓷器的专著。
阿斌没想到又长了8万,说不定还能让这人多出些血呢,就狮子大开口说:“50万,一口价!”
更多内容...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