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
第九章 结局
目录
上篇 草原英雄努尔哈赤
上篇 草原英雄努尔哈赤
上篇 草原英雄努尔哈赤
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
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
第九章 结局
上一页下一页
王承恩说“有”字其实要拆开来看,实际上是“大明”两个字组成的。上面是大字少一撇,下面是明字少一边,而且少的是“日”字,意味着大明江山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影子。
第二个有望继承帝位的是睿亲王多尔衮,传闻说努尔哈赤生前最喜欢多尔衮,还留下遗言让多尔衮继承汗位。不过,多尔衮那时太小,才十四岁,没法和皇太极抢。今非昔比,现在多尔衮三十二岁,正当盛年,而且立下赫赫战功,与兄弟阿济格和多铎成为大清国的骨干力量。兄终弟及,在女真族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多尔衮是一只很有潜力的股票,地位比他高的只有代善和济尔哈朗,算是大清国的第三号人物。
第三个很有希望的人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此时豪格三十五岁,也是战功赫赫的人物。应该说,皇太极虽然不是很喜欢豪格,但还是很重视他的。打仗时经常把豪格放在第一线,而且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但豪格这人性格有点儿骄横和刚愎自用,经历过好几次大起大落。豪格在大清国的地位仅次于多尔衮,由于代善主动出局,竞争就在多尔衮和豪格之间展开。
崇祯不回信,正中皇太极下怀,这样就有了发兵的借口。这时,清国的许多大臣极力主张大军直捣黄龙,拿下北京。大家都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可以攻取明朝的心脏。但皇太极一向是个保守的人,他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就如同砍树一样,先把两边的枝丫砍掉,然后再来砍主干。皇太极是个好儿子,谨记着努尔哈赤的教诲。
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皇太极生前最爱的女人并不是庄妃,而是她的姐姐宸妃。庄妃比宸妃提前九年入宫,但并不怎么受宠。1634年,时年二十六岁的海兰珠——来自蒙古草原的美丽女子,进入皇太极的宫中,成为他的侧福晋。
海兰珠的美丽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她的名气没有庄妃大,但显然更讨皇太极的欢心。皇太极很早就仰慕她的美名,见了她之后,相见恨晚,两人爱得如胶似漆。
那么官方史书为何说皇太极无疾而终呢?那是因为皇太极从最后一年四月份开始,疾病似乎有所好转,在人们眼里皇太极身体逐渐康复,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假象。
可见,皇太极不仅有病,而且病得相当严重,以至于用天下大赦的方式向上天祈求健康。当然,他的病可能跟宸妃去世受到的打击有关。皇太极的病严重到什么地步呢?严重到他不得不交出权力,让其他人处理国家大事,尽管他贪恋权力,迷恋治国,可惜实在力不从心了。
这真是一个要命的夜晚,多少国仇家恨涌上心头。不过,崇祯没有时间去悲哀,没有时间去痛哭。他必须先处理一些事情,然后再上吊。
清国前途未卜,当时有三个人最有可能继承皇位。
皇太极认为攻入北京不必急于一时,应该说这个策略是正确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皇太极没有料到,从容虽好,自己却从容不了多久。
皇太极亲自为宸妃操办丧事,葬礼之后,皇太极没有进清宁宫居住,而是在宫中搭起一个临时帐篷,思念宸妃海兰珠,她也许是皇太极这辈子唯一爱过的女人。
虽然里里外外杀气腾腾,多尔衮还是不慌不忙地说:“你们两个退下,讨论继承人的事,还轮不到你们发言。”
进入河南后,李自成一挥手,河南的灾民纷纷向闯王的旗帜靠拢。不是灾民想造反,而是因为不造反实在没有活路了。没吃没穿的,朝廷还是征税。朝廷也没有办法,国内流寇四起,不镇压总不是办法,镇压就得花钱,花钱就得征税。何况清军那边压力相当大,每年的军费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皇太极就这么突然离世了,难为了那些活着的人。
真是气死崇祯了,崇祯这边征税,忙着消除内忧外患,那边农民出身的李自成搞出个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
豪格自信满满,因为他觉得自己功劳很大,又是皇太极的长子,自己不当九九藏书皇帝谁当皇帝。豪格召集八大臣在自己家中策划“竞选”大事,八大臣商定一起推举豪格当皇帝,甚至强调用武力做后盾,如果有人敢反抗的话……
不过,代善不太可能再次继承地位,这不光是脸面的问题,还有人的心理习惯因素在里面。第一班车的时候你没赶上,再赶第二班车就没意思,跟小辈争抢显得太不自重。既然第一次代善没当上最高领导人,或者说不想当上最高领导人,那么,这次他更不会去蹚这个浑水,因为不适合,更何况代善是一个要脸的人。
崇祯是一个很悲剧的人,即使他性格中有一些弱点,也不能不承认他的命运是一个悲剧。公正地说,他是一个天天向上的皇帝,掌权十七年来,每天都想把国家往好的方面推,但国家就像一栋烂掉的大厦,他越推倒得越快。
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皇太极像平常一样办公,晚上端坐在清宁宫的暖炕上,无疾而终。
崇祯无奈地感到大明的气数就快完了,剜肉医疮了这么多年,似乎就要走到一个尽头。说到气数,崇祯最开始是不相信的,刚开始的时候他是个坚定的人定胜天派,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能够挽狂澜于既倒。到后来,狂澜已经倒了,如果再不相信,就是承认自己没能力,崇祯当然宁愿相信命数。
当然,福临能当上皇帝还得感谢母亲孝庄,因为皇太极的儿子众多,不立豪格不一定就非得立福临。孝庄这个躲在历史后台的女人在我们下一本书里会正式出场,这确实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女人。
崇祯命令皇后和妃子们上吊,看着梁上一副副摆动的躯体,他突然发现身边还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长平公主,也就是金庸《碧血剑》中的九姑娘,崇祯对她说:“孩子,你也上吊吧!”
他召集文武大臣,问大家这个梦到底有什么预兆。大家都说很好很好啊,有代表有啊,比没有要好得多。听到大家都这样说,崇祯心里好受很多,这个梦大概是说大明还有得救。
自从皇八子去世后,皇太极再也没有提立嗣的问题。
当然,多尔衮哥三个肯定是不服的。
但崇祯的贴身太监王承恩听到这个梦后大惊失色,下朝后找到崇祯,对他说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梦,这个梦象征着大明的灭亡。
皇太极要求明朝每年给清国纳贡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强弱之势已经扭转,以前是后金向明朝纳贡,现在变成了明朝向后金纳贡。饶是形势如此,感情上也让人无法接受。
有人说崇祯砍伤女儿实在太过残忍,不过拿崇祯本心来说,他是不希望女儿承受更大的侮辱。有人认为这是伟大的父爱,问题是崇祯把自己的儿子赶出宫,让他跑掉,为什么不可以给女儿相同的待遇,所以伟大的父爱也谈不上。
皇太极并没有摆架子,而是表示愿意与明朝对话,派遣兵部官员前去宁远迎接明朝代表团。皇太极友好地接待了明朝的使者,好吃好喝地伺候了他们几天,最后让他们带一封信给崇祯。信的内容比较长,无非是说明清两国有矛盾是明朝的不对,最后也最重要的意思是明朝要给清国贡金,同时重新划分疆土。
由此可见,豪格这人性格确实不适合搞政治,结果是豪格被检举,多尔衮把他处决。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顺治帝的名义下进行的。顺治帝亲政后,给豪格平反,重新封他为和硕肃亲王。顺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谥为肃武亲王,成为清朝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
说皇太极无疾而终,大家都不相信。好端端的一个人,又不是特别老,怎么可能会说死就死。史书的记载反而更加激起人们对皇太极死亡之谜的好奇。有人怀疑皇太极是被人谋杀的,也有人怀疑皇太极是病死的。
气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用哲学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事物自身的寿命期限,不光生命有寿藏书网命,王朝也有,制度也有。这就好比一个电器,有使用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各项零件开始出问题,如果继续使用的话,就很容易出问题。
史书说皇太极无疾而终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说法,大家知道皇太极晚年有一个老毛病——经常流鼻血。流鼻血本不是个大事,但皇太极特别严重,据说有一次鼻血连续六天不止。引起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体内火气过旺,也有可能是肾虚,还有可能是高血压。这几种可能在皇太极身上都有可能出现,现在没法给皇太极体检,所以具体原因我们不知道,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皇太极有病,并非像史书说的那样无疾而终。
崇祯是中国历史上因失败而自杀的唯一皇帝,应该说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有骨气的人是值得欣赏的,但骨气并不能遮盖一个人的错误和缺点。人们对崇祯的印象不是特别坏,就因为这人勤政,不好酒色,生活相当简朴,亡国后与国同亡。

崇祯的结局

接班人之争

后世野史说多尔衮和庄妃密谋杀了皇太极,金庸在《碧血剑》里更是借袁承志的眼睛把这一幕展现得活灵活现。袁承志本来是准备刺杀皇太极的,跟着皇太极来到庄妃的寝宫,皇太极发现庄妃正和多尔衮偷情。多尔衮来不及逃跑,竟把皇太极刺死了。
好了,大清帝国的崛起到这里就算告一段落,下一本书我们将讲述多尔衮、孝庄和顺治的那些事儿。
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四月初六,皇太极派人去朝鲜索要一种名为竹沥的药材,并要求朝鲜选派名医前来为自己会诊。根据《李朝中宗实录》的记载,皇太极患的病叫风眩之病。据说唐高宗李治患的就是这种病,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在当时是治不好的。这种病究竟是怎么引起的,现在我们也不太清楚,通俗的理解就是阴阳失调。
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见到宸妃最后一面。听到宸妃去世的消息,皇太极大悲:“老天啊,你一直眷顾大清,却为什么不让朕与这辈子最爱的女人当面诀别!”
很长时间以来,皇太极是没有立继承人的打算的,虽然长子豪格把秋水都给望穿了。1637年,宸妃生下皇八子后,皇太极喜出望外,召集群臣讨论立嗣的问题。如果这个皇八子能够自然成长,继承人应该就是他了,可惜这个皇八子只活了两百多天便夭折了。两天后,庄妃生下了皇九子福临。
皇太极称帝之后,海兰珠被册封为宸妃,地位仅次于皇后。皇太极还把她住的地方赐名“关雎宫”,以此来表达对海兰珠的爱慕之情。
这次出征,战果也是丰富的。第二年的六月十一日,阿巴泰凯旋班师。这一次出征,阿巴泰歼灭了明朝的一个亲王、五个郡王,俘获明朝宗室上千人。攻克了六十七个县,占了八十八座城池,抢到黄金一万两千多两、白银二百五十万两,还有其他各种宝贵物品一大堆。俘获了近三十七万的人民,这些人民是不是真的愿意成为清国的人民就没人知道了。阿巴泰的表现不错,虽然皇太极抱病,还是亲自出城迎接。
大明王朝就此结束。
这实际上是一个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同意因果律普遍适用的话,那么打从朱元璋打天下时起,明王朝的寿命就已经注定了。
1642年五月,崇祯派出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到宁远城,等待皇太极的接见。
1642年十月十四日,皇太极命令阿巴泰为大将军,率领大军去砍伐明朝枝丫。出征之前,皇太极再次给他们申明军纪,强调“五勿”。
豪格沉不住气了,大怒:“我年少德薄,非所堪当!”说完,居然耍大牌,径直走人。从豪格的身上,我们再一次看到做人一定得淡定,再淡定一会儿,这皇位就是豪格的了,可惜豪格很冲动,很火暴。他也许是想让多尔衮三99lib.net兄弟挽留自己,然而他低估了对手,对手并不是什么儒家信徒,从来就不相信什么礼仪客套,只相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宸妃离世之后,皇太极感觉自己身体和心灵都衰老了不少。一次,祭拜宸妃的时候,皇太极感慨地说:“山太险峻了就会倒下,树木太高容易折断,年纪大了就会衰弱,这是老天给我的忧虑。”
清国的权力出现了一个真空,这个真空将由谁来填补呢?皇太极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连只言片语都没有。
就在崇祯和大臣们哭哭啼啼的时候,李自成大军已经扩张到十几万人,占领了河南全境。李自成杀掉了陕西总督傅宗龙和汪乔年,接着又杀了福王朱常洵。随后,李自成进入陕西,击败孙传庭,占领西安。1643年,李自成纠集所有的兵力向京城进发,明王朝危亡在即。
皇太极之所以喜欢皇八子是因为喜欢宸妃,皇八子夭折后,海兰珠精神陷入恍惚中,情绪很低落,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差。皇太极虽然想尽办法安慰她,让她开心,但都不怎么管用。
豪格很清楚,自己要当皇帝,需要得到郑亲王济尔哈朗的表态,他派去使者软磨硬磨,济尔哈朗总算同意他当皇帝。得到济尔哈朗的同意,豪格认为自己当上帝毫无悬念。
有人会感到奇怪,皇太极总共有十一个儿子,除了三个夭折的,还有八个,从这八个中挑选一个继承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汉族皇权讲究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满族虽然没有这个规定,但长子豪格摆在那里。国赖长君,豪格当时已经三十五岁了,绝对算是个长君。而且豪格战功卓著,曾经还为了讨好父亲杀掉自己的老婆——莽古尔泰的女儿。
几百年来,皇太极暴死之谜引发了后人无数的猜想。其中,在坊间流传最广的是皇太极死于谋杀。很多人怀疑凶手是皇太极的政敌兼情敌多尔衮,庄妃也是当事人之一。庄妃和多尔衮青梅竹马,后来嫁给皇太极,皇太极死后,两人公开出入,俨如夫妻,人们怀疑她和多尔衮合谋杀害皇太极也不稀奇。
然而,没有人想到两个月后皇太极居然“无疾而终”。更奇特的是,深谋远虑的皇太极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没有留下任何遗嘱。难道皇太极不知道皇位争夺的激烈程度?作为一个过来人,皇太极对此比谁都清楚。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留下遗嘱?
那么一个王朝的寿命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呢?
豪格走后,阿济格和多铎趁机劝多尔衮继位。然而,多尔衮考虑的问题更多,他知道万一自己同意了,搞不好跟代善和豪格就会兵戎相见,便沉默不语。这时,他的弟弟多铎也沉不住气了:“如果睿亲王不想当,立我也行,太祖在遗诏里也提到我。”
几百年来,皇太极暴死之谜引发了后人无数的猜想。其中,在坊间流传最广的是皇太极死于谋杀。很多人怀疑凶手是皇太极的政敌兼情敌多尔衮,庄妃也是当事人之一。庄妃和多尔衮青梅竹马,后来嫁给皇太极,皇太极死后,两人公开出入,俨如夫妻,人们怀疑她和多尔衮合谋杀害皇太极也不奇。
这些事情处理完后,崇祯带着王承恩一路走到煤山,崇祯先上吊,王承恩后上吊。
三个月后,李自成的军队到达西直门。这一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七日,李自成办事很讲效率,让士兵们火速攻城。明朝的文武百官更讲效率,还不等李自成把城攻下来,很快就打开城门欢迎闯王。
决定接班人的会议在崇政殿举行,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四。两黄旗大臣索尼和鳌拜很早就来九_九_藏_书_网到崇政殿,并让卫士将崇政殿团团包围。会场上一片杀气,索尼和鳌拜首先表态:“我们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如同皇天。如果不立先帝的儿子,我们宁死也要陪先帝。”
九姑娘毕竟年轻,怕死,想逃走,崇祯用刀追她,砍断了她的手臂。九姑娘到底有没有被崇祯杀死,这个不知道,是个悬念,所以金庸才借用这段历史发挥。但这事情在历史上是真实发生的,并不是什么传闻。
崇祯的自我评价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些年来崇祯经常做一些离奇古怪的梦。有一天,他做了一个非常玄的梦。他梦见有人在他的手中写了一个字——有。据说,这个梦崇祯做了好几次。
一句不纳粮,收买人心的作用那是比炸弹还强悍,群众一下子炸开了锅,天下还有这么个不纳粮的救世主,不跟他又跟谁?

皇太极的结局

其实,崇祯向来是不怎么把皇太极放在眼里的,自视天朝上国,清国不过是个弹丸小国。所以,之前皇太极多次致信崇祯,都如泥牛入海无消息。现在皇太极通过军事手段沉重地打击了崇祯,崇祯主动来求和,应该说是难得一见的机会。
第一个人还是大贝勒代善,早在努尔哈赤死后,代善就有望成为最高领导者,最后出于各种原因被皇太极拔得头筹。皇太极执政后,代善的地位一直是二把手,哪怕是跟皇太极不和,这个位子也从来没有动摇过。现在,皇太极死了,代善要继承帝位可以说是举手之劳。
得知锦州失守后,崇祯飘飘倒倒,差点儿站立不稳。崇祯的压力非常大,几近崩溃边缘。可是他不能倒下,他告诉自己,只要大明江山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要撑下去,哪怕是撑死自己也无所谓。
崇祯做这个梦的时间恰好就是李自成从深山里出来的时间。李自成出来的时候身边只有几十个人,一年后,就占领了好几个县城,人数飙升到上万人。李自成毕竟名声在外,1640年春节过后,他带领自己的农民军进入河南。这一年,河南大旱,李自成闹革命这么久也闹出经验来了,知道大旱对崇祯是不利的,对自己很有利。
回到盛京后,皇太极径直奔向关雎宫,伏在宸妃的尸体上痛哭。皇太极虽然是一个政治动物,但是他对宸妃的爱情是真实的。政治家作秀,有时是必须的,但他不可能也不会在所有方面都没有真性情。
代善的意思很明白,多尔衮你要继位,我跟你没完。多尔衮的脑子飞快地转着,他知道现在朝中支持豪格的占多数,如果自己继位,势必引起国家的分裂,但他又很讨厌豪格,不想让豪格当皇帝,便说道:“肃亲王豪格既然坚决不愿意当皇帝,我们也不能勉强他,应该尊重他个人的意见。我也同意立先帝的儿子,咱们不妨让福临继承皇位吧。福临年纪小,就由我和济尔哈朗辅政吧!”
让我们把目标聚焦在崇祯身上吧!这是怎样一个场景,京城上空,乌云遮天,大风起兮,灾难的消息从全国四方八方飞向京城。崇祯孤独瘦削疲惫的脸上是无尽的凄凉和怅惘,李自成又出山了,张献忠还在乱来,自己手下能干的将领死的死、降的降,陕西、四川、河南等被贼兵相继占领,关外的城池也是接二连三丢失。全国人民饥寒交迫,人吃人的现象屡见不鲜。
两人只好老老实实地退出去,毕竟帝位继承的事情只有诸王才有发言权。
大臣们都说,皇上,这不是你的错啊,大明的气数将尽,这是谁也无法挽回的。
在一次会议上,崇祯终于控制不住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朕在位十四年,国家饱经忧患,灾难这么多。到如今,老百姓人吃人,贼寇四起,鞑虏欺负上门,都是朕失德啊!”
崇祯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愤怒是不必说的。但是,现在不咽下这口气不行,崇祯也不想和皇太极打笔仗,干脆懒得回他。
应该说,皇太极和豪格虽然
九*九*藏*书*网
是父子,但性格差异太大,豪格的性格倒是跟莽古尔泰有些像。所以,固然他是长子,但皇太极实在不看好他,而且认为豪格对自己不真心,父子之间猜疑很重。
史书记载,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是夜,亥刻(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上无疾,端坐而崩”。享年五十一岁。
朝廷要交税,行,李自成就弄个宣传口号:“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多尔衮觉得多铎和豪格一个德行,很不满地说:“肃亲王豪格在太祖遗诏中也提到了,并不止你一个人。”
文臣个个可杀。——又是怎样的悲怆和愤怒!
皇太极还要求明朝把山海关之外的领土,全部划归清国。皇太极多年来攻克关宁防线受挫,现在想不费一枪一弹就占有曾经花费了几十年都打不下来的地方,应该说想得太美,但也想得合理。
听到这个消息,皇太极快崩溃了,他知道如果宸妃不是病得特别厉害,宫中不会派人到战火纷飞的前线来报告。皇太极忧心忡忡,立即决定返京。为了快点儿回到宸妃身边,据说皇太极日夜奔驰,累死了六匹马。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人把皇太极之死演绎成一个香艳的谋杀案呢?
这一点在史料中也是有记载的,史料中经常出现什么“圣躬违和”“圣躬不豫”等字样。1642年农历十月二十日,“圣躬违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系人犯,俱令集大清门外,悉予宽释。”
风眩又有一种说法叫风痰。从崇德七年(1642年)开始,皇太极的压力越来越大,明清之间的战争处于白热化时期,皇太极诸事繁多,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加上丧失爱妃,难免痰火上升而头晕目眩,病情加重。竹沥是竹子的汁液,入药后可以祛痰。这么看来,皇太极很可能是病死的,而且是死于“痰疾”。
世人有这种猜测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年皇太极逼死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夺取了最高领导权。但这种怀疑是没有根据的,作为文学的一种想象值得鼓励,但不能当成真实的历史来看。
那意思很明显,如果有谁想染指帝位,那就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吧!
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道出了内心深处多少沧桑和无奈!
这个提议得到了双方的赞同,最后悔的人莫过于豪格。豪格这人命不好,本来应该他当皇帝,结果梦想落空。豪格满腹牢骚,逢人便大骂多尔衮,结果被人告发。豪格怎么骂多尔衮,也不知道他是知道什么内幕还是怎么回事,他逢人便说多尔衮有病,你们别跟着他,他不是长寿的料。事实证明,豪格的话是对的,多尔衮确实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多尔衮没死,公然说出这样的话,简直是自己找死。
代善忽然笑里藏刀地说:“睿亲王多尔衮如果继位的话当然也是国家的福气,否则就应该立皇子,皇太极在的时候我一直辅佐他,现在走了,只要还有一口气,我还得为他出力啊!”
这一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内城失陷。城破之时,崇祯用刀割破手指,在书案上写下“文臣个个可杀”六字,接着又用血写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不是给大臣的,也不是给自己子女的,而是给李自成的。他对李自成说,我所以走到今天完全是被大臣害的,你可以把我碎尸万段,可以把我的文武百官全部都杀死,但一定要善待老百姓。
现在最关键的是代善的态度,代善说道:“豪格是先帝长子,理当继承大统。”豪格一听,心安理得,这下皇位飞也飞不掉了。然而,令他恼火的是多尔衮三兄弟居然沉默不语,那意思很明显,我们不赞同。
后来前线告急,皇太极又不得不立刻赶到前线去。一路上,皇太极的鼻血不停地流,心里很痛苦,一边是战争,是国家大事;一边是宸妃,是痛失爱子心情抑郁的宸妃。皇太极经过六天六夜疾驰到前线,终于改变战局,打败明军。就在皇太极忙于前线的时候,忽然接到消息,说宸妃病重。
更多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