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禅悦和禅风
目录
第10章(2) 禅悦和禅风
上一页下一页
疯疯颠颠,是有诸内而形于外,这就使我们不能不想到内外的关系问题。论重轻,是内重外轻:内是世俗知见和情欲灭,外是疯疯颠颠。在重轻之下定取舍,可以取重舍轻而不当取轻舍重,就是说,可以于世俗知见和情欲灭之后而不表现为疯疯颠颠,决不可表现为疯疯颠颠而世俗知见和情欲并未灭。内外还有难易的分别,自然是内难而外易。
既然由外难于见内,会不会有些外的表现,并没有内的根据?甚至其中有一些是出于扮演?我的想法,说有,不容易,因为只能凭推测,举确证难;说无,更不容易,因为自宋以下,禅渐渐近于世俗,而疯疯颠颠则有增无减,说是都有诸内而形于外,在理上是很难圆通的。无诸内而形于外,是假禅悦,不好,如果成为风就更不好,因为这样一来,轻则是生死大事不能了,重则会成为禅的消亡。作为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就说是过于理想,甚至近于幻想吧,消亡,总是太可惜了。
“大好寸丝不挂。”(《五灯会元》卷二)
(同上书卷四)
还是先说正面的,是由作用方面看,在禅林的所有事物中,居首位的必是禅悦和禅风。原因可以想见。如一,出家入禅林,是求解脱,了生死大事,兢兢业业,日积月累,是希望终于能够豁然贯通,天地变色,坚守自性而不再为物扰。
(2)庞蕴居士——(唐宪宗)元和中,北游襄汉,随处而居。有女名灵照,常鬻竹漉篱以供朝夕。……士坐次,问灵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照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话语!”士曰:“你作么生?”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士乃笑。士因卖漉篱,下桥吃扑,灵照见,亦去爷边倒。士曰:“你做甚么?”照曰:“见爷倒地,某甲相扶。”士将入灭,谓灵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照遽报:“日已中,而有蚀也。”士出户观次,灵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士笑曰:“我女峰捷矣。”于是更延七日,州牧于公頔问疾次,士谓之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枕于公膝而化。(同上书卷三)九-九-藏-书-网
言谈举止都与常情有别,因为是在禅境中交往。这禅境中的种种,有的比较易解,如“寸丝不挂”是表示已悟,破了执,所以雪峰才开个玩笑以表示还信不过。较多的地方比较难解,如灵照的倒在父旁,黄檗的乱打等。局内人是不是都能得其确解?这我们无法知道。我们能知道的只是,置身于这样的禅的气氛中,就是不求甚解,也可以获得或多或少的禅风的喜悦。
话都说得轻松幽默,却有值得参详的深意。(1)是指点那个俗士,有执,离无还远得很九-九-藏-书-网。(2)意思比较明显,是勉励临济要努力;临济心领神会,表示已经受到教育。(3)意思比较隐晦,是说成佛要靠明自性,如露柱不言,比用力外求好。
“南泉(普愿)一只箭来也!”师曰:“看箭!”吾曰:“过也。”师曰:“中。”又到(鄂州)茱萸(和尚),执拄杖,于法堂上从东过西,萸曰:“作甚么?”师曰:“探水。”萸曰:“我这里一滴也无,探个甚么?”师以杖椅壁,便下。
“径山和尚有妻否?”曰:“无。”师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五灯会元》卷三)
(4)意思是烦恼即菩提,没有烦恼的菩提不是佛法。由这一点点例可见,小机大用的语言,透露的是禅的智慧之光,不只值得禅林内的人深思,也值得禅林外的人深思。事实是,禅林外的人都很欣赏这种智慧在语言中的灵光一闪,因为欣赏,就乐于模仿,情况留到后面说。
“甚外来?”曰:“大日山来。”峰曰:“日出也未?”师曰:
前面说过,禅悟后的主观意境,各个人的虽然不能相同,却可以属于同一个意境类。不同的人,在同一个意境类中相遇,自然会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这是禅悦和禅风在人与人间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像是禅味最浓厚,不只值得禅内的人深思,而且值得禅外的人欣赏。如:
(1)西堂智藏禅师——师住西堂,后有一俗士问:
以上介绍禅悦和禅风,说的都是正面的话,就九-九-藏-书-网是喊好而没有挑剔。这一节把立足点往远处移一移,说几句近于评论的话。
(1)温州净居尼玄机——往参雪峰(义存),峰问:
(3)光孝慧觉禅师——师领众出,见露柱,乃合掌曰:“不审世尊……”僧曰:“和尚是露柱?”师曰:“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同上)
(2)平田普岸禅师——临济(义玄)访师,到路口,先逢一嫂在田使牛。济问嫂:“平田路向甚么处去?”嫂打牛一棒曰:“这畜生到处走,到此路也不识!”济又曰:
10.3几句附加的话
(3)赵州从谂禅师——师到黄檗(希运),檗见来便闭方丈门,师乃把火,于法堂内叫曰:“救火!救火!”檗开门捉住曰:“道!道”师曰:“贼过后张弓。”到宝寿(法名待考),寿见来,于禅床上背坐,师展坐具礼拜。寿下禅床,师便出。又到道吾(宗智),才入堂,吾曰:
“有天堂地狱否?”师曰:“有。”曰:“有佛法僧宝否?”师曰:“有。”更有多问,尽答言有。曰:“和尚恁么道莫错否?”师曰:“汝曾见尊宿来邪?”曰:“某甲曾参径山(道钦)和尚来。”师曰:“径山向汝作么生道?”曰:“他道一切总无。”师曰:“汝有妻否?”曰:“有。”师曰:
最难办的是:一,外可见而内不可见;二,连结内外的链条或则不可见,或则似可见而不能很清晰。二的情况很复杂。有时候,外,表现为行动,如破
藏书网
戒之类,成为并未悟的确证,当然据此可以推断,内外间并没有链条连结着。但这也许应该划入“不共住”的范围,不是这里所应讨论的。另一种情况,如丹霞烧木佛,赵州说狗子无佛性,这外的表现,怎么能证明与内有链条连结着呢?还有一种情况,如有些禅师喝酒,作艳诗,如果有链条连结着,这内是一种什么情况?这就使我们不能不想到一个禅林中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10.2.7禅境中往还
“我问你平田路向甚么处去。”嫂曰:“这畜生五岁尚使不得。”济心语曰:“欲观前人,先观所使。”便有抽钉拔楔之意。及见师,师问:“你还曾见我嫂也未?”济曰:“已收下了也。”(同上书卷四)
这样的心体湛然,自由无碍(或说苦灭),是大获得。可是它深藏于内,身外看不见;能看见的只有表现于外的禅悦和禅风,所以它就成为禅林的最可贵的财富。二,其他事物,如坐禅、课诵、吃斋、普请(生产劳动)等,都是例行公事,谈不到悦,或者还含有麻烦或苦的成分。三,未出家而想出家的,已出家而安于住禅林的,除受某些条件的驱遣以外,还要受某些力量的吸引,这吸引的力量中,禅悦和禅风是重大的一种,纵使不是唯一的一种。四,禅林外的人,上至大官裴休、大名士苏轼等,下至不见经传的小知识分子,感兴趣,倾倒,甚至模仿、吸收以致用的,着眼点主要不是万法皆空、自性清净等理论,而是禅悦和九九藏书禅风。五,也就因此,传世的禅宗典籍,着重宣扬的也是这个,如赵州、临济的疯疯颠颠之类。
(4)临济义玄禅师——黄檗(希运)一日普请次,师随后行。檗回头,见师空手,乃问:“在何处?”师曰:
(4)奉先深禅师——师同明和尚(清凉智明)到淮河,见人牵网,有鱼从网透出,师曰:“明兄俊哉!一似个衲僧相似。”明曰:“虽然如此,争如当初不撞入网罗好!”师曰:“明兄你欠悟在。”(同上书卷十五)
10.2.6小机大用
在某种机缘下,以禅悟的眼睛看世界,灵光一闪,表现为语言,词句平常而意义深远,有超然世外,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气势,这是禅的最通常的表现,可以称为小机大用。如:
“若出则熔却雪峰。”峰曰:“汝名甚么?”师曰:“玄机。”峰曰:“日织多少?”师曰:“寸丝不挂。”遂礼拜,退。才行三五步,峰召曰:“袈裟角拖地也。”师回首,峰曰:
“有一人将去了也。”檗曰:“近前来!共汝商量个事。”师便近前。檗竖起曰:“只这个天下人拈掇不起。”师就手掣得,竖起曰:“为甚么却在某甲手里?”檗曰:“今日自有人普请。”便回寺。师普请鉏地次,见黄檗来,拄而立。檗曰:“这汉困那?”师曰:“也未举,困个甚么!”檗便打。师接住棒,一送送倒。檗呼维那:“扶起我来。”维那扶起,曰:“和尚争容得这风颠汉无礼?”檗才起,便打维那。(同上书卷十一)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