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割据一方:朱元璋成功的三大法宝
第六节 出众的决断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生逢乱世:饥饿儿童朱重八
第一章 生逢乱世:饥饿儿童朱重八
第二章 流氓生涯:开国帝王的必经之路
第二章 流氓生涯:开国帝王的必经之路
第三章 崭露头角:一念之差走上了造反道路
第三章 崭露头角:一念之差走上了造反道路
第四章 割据一方:朱元璋成功的三大法宝
第四章 割据一方:朱元璋成功的三大法宝
第六节 出众的决断
第五章 问鼎天下:战场练就顶级男子汉
第五章 问鼎天下:战场练就顶级男子汉
第六章 巩固政权:打造农民乌托邦
第六章 巩固政权:打造农民乌托邦
第六章 巩固政权:打造农民乌托邦
第七章 建立制度:明朝百姓有了“户口本”
第七章 建立制度:明朝百姓有了“户口本”
第八章 管天管地:从穿衣戴帽到妇女发型
第八章 管天管地:从穿衣戴帽到妇女发型
第九章 化民成俗:流氓是如何教育百姓的
第九章 化民成俗:流氓是如何教育百姓的
第九章 化民成俗:流氓是如何教育百姓的
第十章 不许造反:从删《孟子》到给元朝皇帝磕头
第十章 不许造反:从删《孟子》到给元朝皇帝磕头
第十一章 任意摧残:对知识分子的软硬两种手段
第十一章 任意摧残:对知识分子的软硬两种手段
第十二章 反腐风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第十二章 反腐风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第十三章 死亡名单:疯狂屠杀功臣的始末与细节
第十三章 死亡名单:疯狂屠杀功臣的始末与细节
第十三章 死亡名单:疯狂屠杀功臣的始末与细节
第十四章 衣锦还乡:对凤阳乡亲的特殊照顾
第十四章 衣锦还乡:对凤阳乡亲的特殊照顾
第十四章 衣锦还乡:对凤阳乡亲的特殊照顾
第十五章 朱元璋之死:最后一道可怕的命令
第十五章 朱元璋之死:最后一道可怕的命令
尾声 从“黄册库”看明代“祖制”的命运
上一页下一页
形势不可能永远有利于朱元璋。大宋红巾军的三路北伐取得一时胜利之后,志得意满,又缺乏统一指挥,很快又被元军击败。从龙凤五年(公元1359年)起,大宋红巾军连连失败,被追得东跑西颠。几年来,朱元璋所以能在江南地区从容发展势力,靠的是有大宋红巾军的掩护,而今,北方失去屏障,东西两面又受到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包围,三面受敌,处境困难。特别是龙凤五年、龙凤七年,元军取得几次决定性大胜,在北方势如破竹,看起来可能马上就要南下,而朱元璋正当于元军南下的路上。
朱元璋根据这一形势,作出巩固东西两线、出击东南的战略决策。在北线,由于小明王属于他的“友军”,他只留少数兵力维持地方治安;在东线,自江阴至长兴,他派兵构99lib•net筑一道坚固的防线,以阻挡张士诚的西犯;在西线,也对徐寿辉、陈友谅采取防御态势,以守为攻;主要兵力则向东南方向出击,消灭浙东的元军。经过两年苦战,他攻取了富庶的浙江东部,领地扩展一倍,与徐寿辉(后为陈友谅)、张士诚并肩成为江南三巨头。直到此时,元政府和群雄才对他充分重视起来,而此时他势力已成。
元顺帝得知消息,大为高兴,他派户部尚书张昶带着诏书,前往朱元璋处,决定授予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朱元璋一生成功,有三个大关节点:一是离开江淮,渡江攻占南京,开辟新的根据地,创造了独立称雄的基础。二是东征西讨,次序正确地分别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三是南略北伐,稳九九藏书扎稳打地消灭北元。在三个大关节点中又各具体部署了若干战役,无论是通盘计划或具体战役,谁者宜先,谁者宜后,谁者轻,谁者重,朱元璋都能精确地做出计算,做到知己知彼,用力不分,有条不紊,稳操胜券。
有了一席之地后,环顾天下,朱元璋发现自己所处位置十分取巧:他东面是张士诚部,占领着江苏大部直到沿海;西面是徐寿辉、陈友谅,占有江西安徽两湖;北面是小明王政权。也就是说,他们恰好在北东西三面为朱元璋构成三面屏障,把元军的主力挡在外面,而唯一与元军接触的东南浙江方面,元军力量很弱,只有一些孤立、分散的据点,与元朝本部相隔绝多。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实际上拥有该军。那时他在淮西已经经营了两三年,小有基础九*九*藏*书*网,然而却能毅然抛弃这一切,挥兵渡江,重新开始。这一决策真是“无比正确”。原来,斯时大元天下早已分崩。河南及淮北,全被红巾军据有,他们与北方的元军展开激战,使元军主力被堵截在中原一带,不能南下。当时江南不仅盛产粮食,而驻守的元军兵力较薄,且被诸雄分割孤立,有利于各个击破。正是这一决策,显示了朱元璋不凡的眼光,也决定了朱元璋今后的命运。
他高明地用天时地利,在乱局中长袖善舞。
朱元璋不想承担抵挡元军的重任,他从大势判断,作出了一分抗元、九分对付其他农民军的决策,决定结好元朝,共同对付其他农民军。朱元璋两次派使臣前往汴梁,与元朝大将察罕帖木儿“通好”。他的盘算是,如果大元命不该绝,胡运复兴,他可以倒在蒙古大汗脚下,不失富贵。(吴晗《朱元璋传》)如果大元最终证明不行,他此时结好,也可以避免自己直接受到攻击。九*九*藏*书*网
朱元璋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他大局观良好,善于把握时机,有决断能力。
南渡后,朱元璋采取低调发展,闷声发大财的策略,趁乱发展。朱元璋夺取集庆后,恰好刘福通率领大宋农民军开始大举进行北伐,把元军打得晕头转向。朱元璋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攻占了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徽州、池州、扬州等地九_九_藏_书_网,建立起了自己的根据地。别人都急不可待地称王,只有他谨守朱升向他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力求把自己的声势降到最低,不引起元政府的注意,静悄悄扩充实力。
不料这个时候,大将察罕帖木儿在中原受到陈揉头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看来一时南下不了。朱元璋于是置元朝任命不理,让张昶等人在自己的境外苦苦等了一年,直到龙凤八年十二月,元将扩廓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朱元璋判定他们不会向南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才决心鼎足江东,自谋发展。于是正式拒绝元朝任命,不过仍与扩廓帖木儿保持密切联系,保持骑墙态度,给自己留有地步:“自今以往,信使继踵,商贾不绝,无有彼此,是所愿也。”这种策略,使朱元璋避免了受到元军的直接进攻。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