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白乐天咏春魏王堤 冯德遐应婚吐蕃赞
目录
第三十二章 白乐天咏春魏王堤 冯德遐应婚吐蕃赞
上一页下一页
李泰是个有三分错误,七分可爱的人,我不奇怪李世民为什么会如此喜欢他。
和李承乾不一样的是,李泰才华横溢,精通艺术,有的是消磨时光的技术。四胖同志的书法堪称一绝,还是优秀的书画鉴赏家。被幽禁在均州(湖北丹江口)后,李世民还一直怀念这个孩子。一天,他忽然发神经似的拿出李泰曾经写的一份上书,可怜巴巴地对侍臣说:
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著名的魏王堤了。
李泰被抓了。
很多人疑惑,人们都知苏堤、白堤,却不知魏王堤,那里也是春光旖旎,桃红柳绿,美得让人忘返的境地啊。
这块宝地的位置就在东都洛阳,四月的时候,牡丹、芍药、月季……花开满洛城,男男女女骑马游玩,各色服饰点染城池,有抱着牡丹卖花的女孩,也有牵手走在街上的恋人,这是唐朝最美的风景。烟花三月之时,女子桥头暗笑,男子羽扇纶巾,只道是神仙居所,却不知魏王已去。
诸臣也不知要说什么话安慰皇上,说什么都不管用。大家正酝酿好情绪,准备叹气,却听李世民自我安慰道:“但是,为了社稷,把他安放在外地,对大家都是一件好事。”李世民自我安慰完毕,回头自己再找个没人的地方哭去(也有可能不哭,只发呆)。他的确很爱李泰,四年后(647),又封李泰为濮王。
松赞干布听罢,十分惊喜地问:“穷大拿他喜阿婆来?”于是馈金送银,奉表求婚,接着就派使者,跟随老冯一起回到了长安。求婚的使者等待李世民的批复,李世民非常勤劳,很快就给了一个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而又令人不满的答复:
先来说说李承乾同志吧,他比李泰大不了多少,但性情却大不一样。
吐蕃国土在吐谷浑南面,广袤千里,最近更是越来九-九-藏-书-网越强大了。吐蕃是西藏的祖先,一直以来,赞普都在雅砻(今西藏琼结)定都,吐蕃王(藏王)也都住在这里。
他的《魏王堤》如是描述当时风光:
大家说了一通,吃好喝好,这才开始谈正事。
造化弄人,此时的吐蕃本就乱得像刚被挖开的蚂蚁窝,西部的羊同部落就找上门来,宣布他们要趁火打劫,大举侵略。眼看着吐蕃无人搭救,一位神人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为吐蕃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将羊同整得同羊般懦懦不敢言。人救不如自救,这话从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
一千年前,该消失的都消失了,带走了一个时代的回忆。魏王堤和魏王都走了,物不是,人也非。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穿越回去,到唐朝的魏王堤上,去听乐天寻春的马蹄。事情结束后,大唐内部终于恢复平静。都走了,也就安静了。
贞观三年(629)的时候,吐蕃王朗日松赞被人毒死,大臣与外戚举兵叛变。一时间,吐蕃国尽为乱贼所据,征伐不断。
关于李泰的事情,也该到此为止了。
冯德遐详细地介绍了李世民的民族政策,然后把其他部落和王国向唐朝称臣的事情毫不夸张地渲染了一番。
年少但不轻狂,开朗不失冷静的他,竟然依靠吐蕃的新兴势力,迅速征集出万余人的军队,组成了铁一般的精锐,血战三年,平定内乱,稳定了朝局,定都拉萨,恢复了王国的统一。
魏王堤最美的时候,是三月的夜色,同是唐朝的诗人刘禹锡曾说过:“唯余踏青伴,待月魏王堤。”魏王堤是才子佳人约会的场所,这是唐人的共识。相比之下,白居易倒是更知道春光之前乃是慵懒,黎明之前总是黑暗。
几个月后,吃着糙米干饭的http://www.99lib•net李四胖逐渐消瘦了下来。
四月初七,李世民亲自跑到承天门楼上下诏,宣布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一连搞了三天的大型聚会。兄弟友爱,这都是平民百姓家的事情,跟皇家无关。司马光评论过这件事,他说: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松赞干布:我的宣言是,宁可错爱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韦应物的第四代孙)有首《菩萨蛮·魏王堤》写道:
这是位神童。
魏王堤究竟在哪里,我说不上来。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李世民派了一个名叫冯德遐的使者去了吐蕃,冯德遐闻命,带着一帮慰问团就去了。也不知松赞干布用的什么礼节招待的,给没给青稞酒、酥油茶,上没上哈达。反正在使者们看来,松赞干布还是很友好的,他对被万国称做“天可汗”的李世民很是仰慕。
几个月后,消瘦下来的李四瘦又转型成了李四胖。
BBS签名
时常看见有人评论说,李泰这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李泰差不多会挺着大肚子笑死,他反驳,“人又没死,还好好活着呢,你瞎嘚嘚什么?另外,你这词句听起来很新奇,我记下来,你是原作者么?对了,我们文学馆正招收不靠谱的文人,各种风格,什么羊羔体、咆哮体、自由落体,只要你有,都可以来!你来不来?”
书法,褚遂良;
这段时期,总体来说,情况大好,问题不少。当然,问题不光出在唐朝身上,吐蕃也不例外。
“(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以杜祸乱之原,可谓能远谋矣!”
他的大肚子帮了不少倒忙,既不能跑,也不能跳。
更奇怪的是,有个将军替他牵马执缰。九_九_藏_书_网
发生动乱那年,他刚刚十三岁,趁乱打劫的不在少数,眼看着老爸被人毒死,国内乱成一团,他毅然决然地挑起了拯救危亡的重担。
可人家后头还有话,被聪明人生生砍了下来。全文如下:
很多人怀念李泰,这是真的。
忽然有一天,一个使者到来,李泰淡然视之,他知道,使者一来,就是他的死期。
很多人不喜欢政治上的李泰,却很喜欢生活中的李泰。
纪念,长孙皇后。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吐蕃国内有一套不一样的称呼,他们称大王为“赞普”,称大臣为“尚”,称王族为“论”,喊人的时候从来不喊姓氏。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吐蕃土宇广大,盛兵十万,却未尝与大唐结盟。在唐史中,松赞干布有多个称呼,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弃宗弄赞”。方便起见,我们姑且一律将其称之为松赞干布。
“看看泰儿的文辞,多好!我现在每天都想念他。”
李泰所遭遇到的恩宠,直到今天还历历在目。
撰文,岑文本;
有子说:“礼节的作用,以和气为贵。古代君主治国的办法,可贵的就在于此。但是,如果不管事情是大是小,都按照和气的办法去做,很多时候就会行不通。如果你非这样做,就是为了和气而和气,根本不是礼节所要起到的作用,所以,凡事都讲究和气是不可行的。嗯,没错,就是这样!”
曾经很惊讶于大片的留言,将“礼之用,和为贵”当成糟粕,骂得儒家狗血淋头,就跟在燕赤霞面前现了小倩的原形似的。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洛阳城中,长孙皇后去世那年,李泰为了纪念母亲,自己筹建了宾阳南洞。这是一处石窟,全称“龙门石窟宾阳洞”,有南、中、北三洞,各洞倒也无九-九-藏-书-网甚好看,只不过是南洞和中洞之间有一块碑,名曰《伊阙佛龛之碑》。这是一块了不起的石碑,看看与石碑有关者的豪华阵容:
人说自古文人相轻薄,可大家不知道,自古才子相亲爱。反正,正说反说,到底还是抵不过一个喜欢。
从他的脸色中,人们可以看出一个皇子被人视为空气的尴尬。一开始,他还挺生气,可驱散他人马的人过来拜了拜他,说是李世民喊他觐见,他就不再难受,气定神闲地往里走。
好的,我知道你震惊了,也不知道洒家忽然冒出这么一段说辞是什么意思。
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肃章门到了,一伙人忽然冲过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只有受惩戒的人才会被流放到这里。
李世民为他废朝三天,但不知道称心泉下有知,碰见被贬成了庶人的李承乾后,还会不会给他献殷勤。至于李四胖同学,他被贬以后,情绪没有太大的波动,只是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虽再不如以前,但总算让人欣慰。
没有锦衣玉食,没有狐朋狗友,这一年的九月,从长安幽禁的地方,他被流放到了黔州(四川黔江流域)。
这是谁的名言?
吐蕃国日益强盛,四周那些杂七杂八的部落大有畏惧之心。
松赞干布的勇略很快就被李世民得知了,这一年,他已经二十五岁。
李世民喜欢李泰,曾经封给他一块风水宝地。
李泰挺着个大肚子,很疑惑地望着驱赶他人马的卫兵。
明白这是一场阴谋后,一切都已经晚了。这是贞观十七年(643)的四月,春风得意的李泰被囚,时年二十四岁。
抑郁不已的李承乾陷入了极端的痛苦之中,一年以后,他死在了黔州。
故事,李泰;
在李世民面前耍计谋,大家都显得太嫩。
李泰,温润的儒者
吐蕃神童www.99lib.net
小胖留给我们的
我想很多人都会答错,因为他们没读过原文就敢妄下断言。
能吃就吃是李泰不变的信念,等他有力气减肥了,他肯定会去减,诸位就不要再操心了。李泰也没什么忧愁的,除了有点不太甘心外,他每天的任务就是休闲。
冯德遐:大王就要求婚了,有感言不?
所以我很佩服某些同学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把无知当个性,拿出本就错误的分析,做出自认为无比理性的判断。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他的作者是七十二贤人中的有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然而李四胖多想了,使者是带着皇上的命令来的。李世民说:“李治向朕求情,说四哥被幽禁的地方卫生条件太差,再吃不好就糟了,求朕给你优惠。”李治的确上书求情来着,但最终促成改善李泰幽禁条件的,还是李世民自己。
请先淡定五分钟,咱再接着往下看。
李承乾平日里过惯了奢华放荡的日子,如今被囚禁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他觉得自己是被侯君集害了。他发誓下辈子要生在突厥人的家里,发誓下了地狱第一件事就是去见称心,然后在韩擒虎先生面前参侯君集一本。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
说到高兴处,老冯很是动情,他随答随问,友好磋商,把唐朝和突厥、吐谷浑通婚的事情也捅给了赞普。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不行。
办事情,能和气的就和气,这是难能可贵的。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后来,我们把这个神童叫做“松赞干布”。
这回的觐见有些奇怪,不是在太极殿,也不是在父皇的寝室,而是去肃章门。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