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
千秋清明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零落成泥香如故
第二章 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二章 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三章 拈花笑佛自逍遥
第三章 拈花笑佛自逍遥
第四章 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五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
第五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
千秋清明
第六章 因循不觉韶光换
第六章 因循不觉韶光换
第六章 因循不觉韶光换
后记
上一页下一页
穿行在三月迷蒙的烟雨中,于曲折的路径里寻觅着过往遗留的淡淡痕迹。只是,涉过岁月寥廓的长河,就可以抵达彼岸吗?在苍茫的历史面前,一句唐诗写下了清明的主题。那个客行他乡的杜牧,就是在烟雨古道中吟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惆怅。听着时光流逝的清音,往者不复,一切恍然如昔。莫如归去,归去,在飞雁抹梢的寒林,归去,在微雨涤尘的柴门。举起邀约故人的酒杯,饮一盏杏花佳酿,与清明的春雨同醉。
厚重的民族文化镂刻在留存的史册里,许多的记忆在山水中沉默。回到风轻云淡的今天,去重温消逝千年的风景,那些精致细腻的中原文化,在明亮的光阴里逐渐地丰盈。置身楼台观江涛云海,凭栏远眺叹奇峰险壑,薄薄的雾气,笼罩着绰约的初春景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的《丽人行》再现三月三长安水畔的香衣秀影。唐朝的繁华是真的繁华,浩渺无边的山水,澄净无尘的风月,就连踏野寻春的清明也酝酿着婉转飘逸的诗情。
立高楼望世间万象,时代无言地在山风中萧瑟。江河不可逆转,人事多费思量。在似梦似醒的人生行途中,过99lib•net去与现在凝聚着同样的力量,一个民族瓜瓞绵延、昌盛腾飞的力量。旧时风俗还在,魏晋唐宋的雕楼画舫历尽沧海桑田已化作云烟,孕育了数千年的文明却依然璀璨若银河的星光,照亮了万古清明的华夏大地。
历史不能允许我们去忘记任何一段动人心魄的剪影。翻阅近代史册,不知记载了多少正气千秋的血色浪漫。为了民族的自由,那些革命先烈,忍把热血洒红尘,甘抛头颅向昆仑。当我们在歌颂盛世丰饶、人民富足、安居乐业的时候,如何可以忘记那些簇拥时代的风云人物。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狼牙山五壮士、歌乐山烈士、淮海战役烈士,是那么多沸腾的热血和嶙峋的骸骨换来了今天的太平盛世。他们以豪迈的气魄、博大的襟怀、崇高的姿态行经过岁月的守望,在烽火燃烧的天空里划下了凝重的色彩。那么鲜明的昭示令黯然的清明时节,也频添几许回肠荡气的深韵。
在璀璨流莹的年代里,就连历尽沧桑的世事都是旷达明亮的。宋人张择端用他细腻生动的笔墨泼染出北宋汴梁城的绝代画卷,一幅飘香千载的《清明上河图》融入了当年的锦绣河山、人生百态,古往今来摄获了多九-九-藏-书-网少文人墨客婉转的精魂,又留住了多少芸芸众生赞叹的目光。五湖已定,四海归宁,清明时节的汴梁城清风拂柳,烟草连碧,摩肩接踵的人流粉墨登场,街巷河岸尽现一片姹紫嫣红的人间春色。上至达官贵族,下到贩夫走卒,普天之下共浴盛世和煦,世间万物同驱春寒料峭。那绮丽的画舫装载着谁的风景,那曲折的江水丈量着谁的年轮。六朝更迭,兴亡谁定?天下苍生的命运定格在一轴宏阔的画卷中,连同那个叫做清明的古老节气。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从远古到今夕,谁说抛掷一些风景便会得到更加明净的风景,而得到的风景难道不是春花秋月、悲欢离合吗?几千年来,富贵权势可以轰然倒塌,万倾苍池可以填为平陆,唯有凝重的历史文化却稳如磐石,风雨不动。那些传承千载的节气,碾过冷暖交替的岁月,流经朝代更迭的山水,穿越梨花带雨的清梦,遥遥地逶迤而来。在乍暖还寒的今时,在烟霞未尽的河畔,九*九*藏*书*网放飞一只写满盛世常宁的风筝。
唐代的瑰丽在明月疏雨中远去,宋朝的存在是为了承载大唐雄风的盛世繁华,是为了倾泻浩瀚千秋的淋漓墨香。春轩的烟雨打湿了芬芳的桃李,就像许多华丽的过往纷洒在青苔阑珊的角落。宋时黄庭坚有诗吟“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无论你是王侯将相、平民百姓,或是贤者愚人,千百年后,都只留几丛蓬蒿,一处荒丘,隐没在烟雾封锁的山林小径。岁月的更迭,一切都有了变迁,只是任凭斗转星移,那掩藏在历史深处的风,依旧流转在每一个明净的季节,吹拂着那些古往今来过客的衣衫。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春日里踏青,清明时祭祖。行走在山野荒径,思绪若浮云一样缥缈不定。烂漫的杜鹃红铺陈着季节夺目的色彩,可一句怀古的诗文却让人久久地活在记忆的纠缠里。原以为只要www.99lib.net人淡如菊,心中便可以平静无波,然而历史厚重如斯,如何能摆脱凭吊千古的情愫?细雨寒春,怎么能淡忘那些如梭的过往?面对旷野中的森森古道,河岸边的泱泱流水,深山里的沉沉暮霭,仿佛天下物事尽揽其间,个人的那些一波三折的苦难也随着苍茫的风烟隐没离散。
顺着历史长巷在唐风宋雨里穿行,于万境的苍茫中遥看古老的人文风景,一种沧桑在古今的时空里弥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人的这首诗,记载了清明时节,百姓寒食数日,最后王公分烛火的习俗。那些古老相传的民俗,在唐朝的土地上清晰地流淌。山野楼台疏落的杨花,近亭湖岸依垂的青柳,还有那一弯不施粉黛的明月,温婉的弧度,清澈的光华,难道不正预示着大唐江山的清明繁盛吗?
烟雨掠过岁月古老的城墙,梦境一般地流淌在江南杏花的诗情中。塞北孤烟在无边的旷野间消散,一些青梅已成往事,一些时光依旧如流。秦汉古风吹过唐宋的天空,零落于今世的风尘中。回首处,山河共一色,日月照古今。在这个千红万紫的时节,可还有一位婉约怀古的诗人,在苔藓斑驳的雨巷中www.99lib.net,在恣意辗转的四季间,在落花流水的生涯里,默默地吸纳着清明的千古精魂?
拂动尘埃的风将斑驳的历史渐次剥落,拨动文明的琴弦闪耀着锐利与温婉的光芒。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依旧流传不息。当年重耳逃亡在外,食不果腹,忠臣介子推割肉救主。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饮水思源,厚赏众臣,独忘介子推。辗转多时才恍然记起,心怀羞愧,亲自请介子推还朝受封。然介子推深掩门扉,携母避至深山。重耳不得已纵火相逼,三日夜后却见得两具尸身,介子推扶柳而殁。后世为之祭奠,数日内不可动烟火,寒食清明便是由此相传。没有慷慨悲歌,亦无苍凉浩叹,只是为这傲然千古的灵魂沉吟至今。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