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汉及其以后时期
第四节 满城汉墓与南越王墓
目录
第一章 史前时期
第一章 史前时期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
第三章 秦汉及其以后时期
第四节 满城汉墓与南越王墓
第三章 秦汉及其以后时期
第三章 秦汉及其以后时期
附录
附录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铜漏壶,高22.5厘米。刻箭上原有时辰标记(惜已损坏),可称之为“西汉铜时计”。

满城汉墓

墓中最重要的发现是“金缕玉衣”。“玉衣”的外观与人体一样。可分为头部、手套、上衣、裤筒和鞋五部分。由玉片组成,以金丝编缀,故称“金缕玉衣”。经修复,刘胜“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块,金丝1100克。窦绾“玉衣”,全长1.72米,共用玉片2160块,金丝700克。这是在考古中第一次根据出土情况完整复原的两件“玉衣”。从“玉衣”制作上,反映出西汉工艺技术的高度水平。
难得的是西汉度量衡器。“三钩”铁权,测出西汉一斤为249.9克,此权纽略有损缺。西汉一斤应合今250克。错金铁尺,有错金小点
九*九*藏*书*网
,以表示尺寸,全尺分为10寸。经实测,尺长合今23.2厘米。这种刻度汉尺,在我国是首次发现。最难得的是从二号墓中出土的“长信宫”灯(铭文中有“长信”字样,故名),作宫女双手执灯的形象。灯可拆卸,灯盘可转动,灯罩可开合。可随意调整灯光亮度与照射角度。宫女头部也可拆卸,体内中空,右臂与烟道相通,蜡烛燃烧时的烟灰,可通过烟道容纳于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宫灯的设计科学合理,人物的造型形象逼真。是一件罕见珍品。
墓主身著“玉衣”。这件“玉衣”的手、足、头部玉片用丝缕编缀,其他部位玉片系粘贴在麻布片上,再用素绢覆盖,可称为“丝缕玉衣”。在“玉衣”两侧放置圆形透雕玉饰。腰间两侧佩带铁剑10把,剑长1.20米。胸前戴玉佩饰和金、银、玉、铜、玻璃等质珠串。“玉衣”上下铺玉璧,璧下有盛满珍珠漆盒,盒旁有角形玉杯。足端有仿玉陶璧130多件。陶璧之中有一银盒上刻“私官”铭文。墓主身上发现印章九枚(金印两枚、玉印五枚、绿松石印两枚)。其中,有龙钮金印“文帝行玺”、玉印“赵眛”。据此,认定墓主系僭称“文帝”的第二代南越王赵眛(《史记》、《汉书》中,“眛”讹为“胡”)。
藏书网
在铜镜中,漆绘人物画像镜,有一件直径41.5厘米,也应是目前最大的汉圆镜。带托镜,直径50厘米,用黏合剂把镜面套入镜托凹槽中,背面镶嵌绿松石。三环钮镜,这种镜是首九*九*藏*书*网次发现。“山”字镜,也是少见的器物。
两墓随葬品有铜器、金银器、铁器、玉石器、料器、陶器、漆器和丝织品,共计4200多件。
墓中最特殊的是镶玉漆棺。外镶玉璧,内嵌玉版成长方形盒状。棺外壁镶玉璧26块,棺内壁镶玉版。棺盖底两侧及前后两端共镶玉192块。

南越王墓

随葬物达千余件,其中金印二枚,引人注目。一枚方形龙钮金印,每边长3.1厘米,重148.5克。印文:“文帝行玺”。另一枚印文:“泰子”二字。“文帝行玺”是目前最大的一颗西汉金印。
还有药石:辰砂、铝块、紫水晶、硫磺、孔雀石等。药具:铜杵、铁杵、铜臼。这在汉墓中不多见。
铜器制作精细,造型优美。例如:
错金博山炉,通高25厘米,通体用黄www.99lib.net金错成花纹。炉座透雕龙纹,炉上部和盖上铸出猎人狩猎于群山之中。
再有铜镜一套八件,其中最大的一件,高48厘米,柄长15.5厘米。均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铭文。
浅蓝色透明玻璃,长9.5厘米,宽4.5厘米。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块平板玻璃。
朱雀灯,作朱雀展翅欲飞状,所衔环形灯盘分成三格,可同时点燃三支蜡烛。
满城汉墓与南越王墓,墓室凿于山岩之中,都是“凿山为陵”的大型崖墓。工程艰巨,规模宏大,浑如地下宫殿。
墓内的东西侧室、前室、东耳室和墓道中,共有殉葬人10多具。应是墓主的姬妾侍从或杂役。
犀角形青玉杯,长18.4厘米。青白色硬玉雕成。外壁纹饰,底为透雕卷云纹,中为浮雕云雷纹,口沿为浅雕。制作精细,造型优美。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九-九-藏-书-网南越王墓,是西汉南越国第二代王陵墓,位于广州市区北部象岗山。墓室全用砂岩大石板砌筑,由前室、东西耳室、主室、东西侧室和后藏室七部分组成。全长10.85米,宽12.5米。墓道在南,现长10.3米,宽约2.6米。髹漆棺椁已朽。
还出土六博漆盘和六博子。漆盘有镶铜框的和镶铜贴金花两种。六博子,有象牙、青玉和水晶三种。长方形,每套六颗。是我国古代一种棋子。
满城汉墓,位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上。一、二号两座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wǎn晚〕之墓。一号(刘胜)墓,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近7米。二号(窦绾)墓,全长49.7米,最宽65米,最高7.9米。两墓的形制、结构大体相同。全墓可分为墓道、南北斗室、中室、后室等部分。墓门向东。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