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钟毅、寸性奇、戴安澜、彭士量、许国璋、阚维雍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记戴安澜烈士
目录
第一章 张自忠、李家钰、郝梦龄、陈安宝、冯安邦
第二章 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佟麟阁、赵登禹
第二章 唐淮源、武士敏、王甲本、佟麟阁、赵登禹
第三章 刘家麒、饶国华、王铭章、刘桂五、范筑先
第三章 刘家麒、饶国华、王铭章、刘桂五、范筑先
第四章 钟毅、寸性奇、戴安澜、彭士量、许国璋、阚维雍
第四章 钟毅、寸性奇、戴安澜、彭士量、许国璋、阚维雍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记戴安澜烈士
第五章 齐学启、姜玉贞、郑廷珍、易安华、高致嵩、赵锡章
第五章 齐学启、姜玉贞、郑廷珍、易安华、高致嵩、赵锡章
第六章 谢晋元、高志航、乐以琴、阎海文、沈崇诲、任云阁
第六章 谢晋元、高志航、乐以琴、阎海文、沈崇诲、任云阁
第七章 萨师俊、王润波、刘震东、唐聚五、马玉仁、周复
第七章 萨师俊、王润波、刘震东、唐聚五、马玉仁、周复
第八章 李必蕃、方叔洪、王竣、李汉卿、王凤山、朱世勤
第八章 李必蕃、方叔洪、王竣、李汉卿、王凤山、朱世勤
第九章 孙明谨、吕旃蒙、陈济垣、夏国璋、肖山令、司徒非
第九章 孙明谨、吕旃蒙、陈济垣、夏国璋、肖山令、司徒非
第十章 周元、郑作民、梁希贤、赖传湘、胡义宾、卢广伟
第十章 周元、郑作民、梁希贤、赖传湘、胡义宾、卢广伟
第十一章 王剑岳、黄梅兴、蔡炳炎、梁镜斋、庞汉祯、秦霖
第十一章 王剑岳、黄梅兴、蔡炳炎、梁镜斋、庞汉祯、秦霖
第十二章 宫惠民、吴继光、姚中英、朱赤、徐积璋、范廷兰
第十二章 宫惠民、吴继光、姚中英、朱赤、徐积璋、范廷兰
第十三章 王禹九、扈先梅、雷忠、林英灿、蒋志英、陈文杞
第十三章 王禹九、扈先梅、雷忠、林英灿、蒋志英、陈文杞
第十四章 石作衡、尉迟凤岗、杨杰、李兰池、刘眉生、张树桢
第十四章 石作衡、尉迟凤岗、杨杰、李兰池、刘眉生、张树桢
第十五章 毛岱钧、胡文臣、杨家骝、刘世焱、刘粹刚、李桂丹
第十五章 毛岱钧、胡文臣、杨家骝、刘世焱、刘粹刚、李桂丹
上一页下一页
从北伐到抗战,他虽为中级指挥官,但已清楚看到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及训练上存在严重的缺点和错误,他在日记中曾经这样写道:“吾辈受国家之培育,食民众之脂膏,在战场惟知杀敌,处地方则思利民”。“今为九一八六周年。困难重重,悲愤已极!而现今军队复有多数不肯战斗和不能战斗,更令人焦急”。“见××军由漳河北岸溃退时,仓惶畏缩之态,令人愤恨!”他明确感到,务需改进军队之政治与军事教育,提高军人素质。为此,于一九三七年编写了《痛苦的回忆》和《自讼》各一册。书中写道:“长城之役,迄今四年,而印象新鲜,犹如昨日,此盖因死难胞泽惨烈情形,感人之深,而动人之切。每一回忆,痛苦万分,故撰此书,定名为痛苦的回忆,亦示永久不忘之意耳。”与此同时,他还撰写了《二十六年之回顾》与《二十七年之新计划》。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举国上下,同仇敌汽,在国共两党团结合作的形势下全国军民掀起了全面抗日热潮。当时戴安澜已升任第七十三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之役,以及漳河争夺战和太行山游击战,他率部出奇制胜,屡创日寇。

卓识远见一代儒将

孤军歼敌捷报频来伟绩缅家声完节更逾谢元度
——林森
治军欲使知战,必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明之以刑。
连日寇也不得不承认,同固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战后,戴安澜将军向祖国发回电报:敌与我接战始自十九日,迄今一旬,初敌只第五十五师团之兵力,至二十四日即发现敌三十二师团,及其骑、炮兵团各番号,激战至二十九日,我军仍固守同固市铁路以东之阵地,敌势之猛,向所未有,尤以二十四至二十八日,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弛骋,其炮兵且使用大量毒气弹,昼夜更番向我阵地猛攻,然我军皆遵钧面授之机宜,预有准备,故敌末逞,最近六日,敌军在我阵地前遗尸有五千以上,我军亦多伤亡,但兵无不以一当十,誓与敌寇在此□□到底。更可告慰者,当地民众欢迎我军,到处与我竭诚相处。
由于当时任务紧迫,全师日夜兼程,三月七日抵达同固(东瓜),此时已远离后续部队五千华里之遥。部队奉命固守同固,粉碎敌正面进攻,断敌由仰光向曼特勒入侵之路。同固,位于缅甸南部平原,处于庇古与曼特勒之间,距曼特勒一百九十英里,是一个中等城区,道路纵横,交通发达。当时仰光已失守,同固在军事上成了战略重镇,但它位于一片全无依托的广漠平原,加上时值三月旱季,天晴日烈,田野枯干,大小河流均可徒涉,在军事上易攻难守。针对不利地形,戴将军不顾旅途劳累,立即部署作战计划,令部队从速构筑防御工事。
一九三八年,在兼任三十一集团军教育长时,他总结了多年的实战经验,编撰了《磨砺集》和《磨砺续集》,阐述战略、战役、战斗等军事原则,作为提高部队的教材。据当年参谋主任李修业回忆:《磨砺集》“这本小册子是戴师长投笔从戎以来所有心得的结晶,曾印发全师官佐。其主旨是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戴将军治军严明,很强调军队和民众的关系,对于违纪犯民行为,决不宽纵。当年教导大队学员夏国栋曾在回忆录中谈到:“将军学识渊博,治军有方,曾有一事,深得教益,数十年后仍记忆犹新。当时由于战事需要,军官大队须从河南转移到湖南,长距离的步行跋涉,的确非常艰苦。有两名学员,以军事第一为名,私自征用民船,并鼓动一些学员乘船而去,船至汉口,他们分文不付,扬长而去。
三月二十二日通告全体官兵:“如本师长战死,由副师长替代,副师长战死,由参谋长替代,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www.99lib•net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并遗书妻子:
三天激战,敌一无所得,遂又加强兵力,大规模进攻同固阿克春阵地。戴师虽面临逆境,孤奋战,但由于部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全师官兵均拼力死战。面对五倍于我之敌,三月二十一日夜,戴师长召集营以上军官会议,带头宣布阵亡后的替代人,各级干部均表示与同固共存亡的决心。
万里招魂灵旅倏下遇荒归战骨临风痛哭马文渊
台儿庄战役后,日寇又进犯中艾山,七十三旅奉命坚守,激战四昼夜,击溃敌数十次猛攻,敌终未得逞。当时敌电台广播称“中国军队有一俄国教官,指挥有度。”其实是戴将军体态魁梧,亲临前线指挥,使敌产生错觉。
——毛泽东敬挽
由于戴将军治军有方,能结合实战,激发自觉,爱兵如子,以身作则,深得部属的尊敬与拥护。因而一九四零年全国军队春节大检阅时,他的部队荣获第一。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固,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具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数年,即可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
“……戴将军以他一颗追求民主进步的心和高尚的品德修养,教育了我们这一代人,我所以能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在重庆参加起义,并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与当年戴将军的言教身传是紧密相关的。”
弟兄们!向前走,弟兄们!向前走,五千年历史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头,落在我们的肩头。

自幼好学天赋过人

安澜手启 卅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李济深在悼词中说:“戴故师长为国殉职,其身虽死,精神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模范!”
戴安澜将军,是一位杰出的抗日英雄。他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九四二年,奉命率二零零师远征缅甸,抗击日寇,为国殉职。
戴安澜博学多才,是一名勇谋兼备的将军。在战场,骁勇善战;在平时,治军有方。他所率之师,成为抗日军队之坚。在政治上也有卓识远见,曾被称为一代儒将。
国外播雄威,万里尸归魂壮烈。

缅境鏖战气壮山河

军中草露布,千秋言在气清刚。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三月十七日,英方通告,原驻防同固之英军于当夜撤走,戴师即处孤军迎战之势,但戴将军知己知彼,决意利用日寇轻敌之狂,迎头给以痛击,挫其锐气。十九日拂晓,敌前哨部队二百余人,乘车沿公路直驱庇尤(离同固三十里)。此时,早已在此部署警戒的戴师,待敌闯入射击圈内,突然开火,轻重武器同时射击。连长谢慰然、排长王君昆沉着指挥,步机枪、手榴弹响成一片,在暮色中,敌还不知我阵地和士兵所在,仓促还击。我骑兵、装甲车乘势攻击,杀声顿起,日寇惊慌失措,弃车逃窜,溃不成军。此次战斗,毙敌二十,缴获步枪十一支,机枪二挺,摩托车十九辆,并从敌尸(少尉矾部一径)身上获得敌兵力配备图及文件数份。这是日寇侵缅以来首次受到中国军队的教训。从缴获www.99lib.net文件得知,敌在最高指挥官陆军第十五军团司令板田员三郎直接指挥下,兵力拥有三十三、五十五、五十六、十八师团和泰国两个师,并附战车队、炮兵队、骑兵队以及海空配合部队。敌之作战意图是:三路包围曼特勒,东路以五十六师团攻景东,西路以三十三师团攻普罗,中路以五十五师团攻同固,以求速胜之目的。前哨一战,日寇见势不佳,便动用五十五师团全部兵力压向谭台宾,攻击同固正面,同时以便衣及缅好抄袭同固左翼西南,又拟于同固后面七里外切断我退路,妄以三面包围,前后夹击,迫使我就范。战斗打响后,敌陆空配合,步炮协同,飞机轮番轰炸,山炮整日轰击,同时出动一支混合联队,数次发起猛攻,但均遭我迎头痛击,敌伤亡惨重,混合联队几乎全部被歼。
——朱德、彭德怀敬挽
“这一番有哲理的教导,使学员深受教益,在后阶段行军中,纪律空前好。关于两名违纪学员,戴将军念其认识了错误,并有悔改表现,又考虑抗战急需一切可用之材,对他们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后,令其到部队经受战火考验。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黑威。
戴安澜(幼名衍功,学名炳阳)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人,生于一九零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农历甲辰年十月十九日)。
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一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同年十月三日,以毛泽东名义,向戴将军家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毁誉不闻,宠辱不惊,安危不动,得失不患。
经过三昼夜激战,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使进犯之敌遭受重大伤亡,卒使友军原将军楼右翼阵地失而复得。在此次战斗中,将军派出的一个军士哨所,因远离主力,在变换阵地时,仍令其坚守岗位继续战斗,该哨所先后毙伤日寇百余名,敌恼羞成怒,用飞机大炮联合轰击,哨所勇士在顽强拼搏中全部阵亡。敌军占领哨所后,发现只有七名战士尸体,深为敬畏,便将七位勇士尸体掩埋,并树“支那七勇士之墓”木碑一块。这一战役,我一四五团勇猛顽强,狠狠打击了日寇。由于戴安澜团长指挥出色,役后荣获“三等云麾勋章”一枚。
——李济深拜挽
为政不在多言,要能幼有所教,壮有所练,老有所养。
“对这一违纪行为,戴将军十分气愤,为严肃军纪,宣布对两名为首分子送军法处,同时又及时组织学员学习讨论,并以希腊神话中巨人安泰,力大无比,但若双脚离地,则不堪一击的故事引导大家。他说:‘军队和民众的关系,恰如巨人和土地一样,军队离开了民众,就一定要垮台。你们今天是学员,不久便是部队的官长,官长如此,兵又如何带法?’
——周恩来敬挽
在抗日烽火连天的年代,他奉命转战南北,屡建战功,并先后升任旅长、副师长、师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战运动。身为爱国军人,戴安澜满腔热血,誓死保卫国土。一九三三年二月,戴安澜在国民党十七军二十五师关麟征部一四五团任团长,参加了古北口战役(长城抗日)。是役,一四五团与一四六团奉命分占古北口南天门两侧高地。
戴将军在政治上亦具远见,早年,为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的积极拥护者,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身体力行。李修业在回忆录中谈到:“一九二七年,他对我说:我早知道你加入了CP(共产党代号)。我告诉你,我已参加了青年藏书网军人联合会,陈连长是我营的负责人。自从你们公开了党籍以后,传说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将要同时解散,我不管解散不解散,我既要革命,就要加入革命组织。”一九三八年,在“新华日报”记者陆治采访他时,他阐述说;“国共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这是深得民心的好事,要战胜敌人,必先改革政治,我们是打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人民拥护我们,愿做我们的后盾。可是抗战已是第二年了,国民党内还有一部分人,怕动员民众参加抗战,这次调我们到武汉外围来作战,战地老百姓竟逃避一空,连找个向导也困难,这只能从政治上去找原因。要争取最后胜利,必须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将来胜利以后要建设,仍然需要两党合作,民主建国。”戴安澜将军在短短的一生中,对军事、政治、文艺、技术等各类书籍都爱读。书成了他的良伴。就是在硝烟弥漫、戎马倥偬之际,他仍订计划自学英语。仅一九三七年一年,他利用战斗、工作、训练之余,就阅读了各类书籍一百十九册。书使他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忠勇廉洁乃是为人之道。他常以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作为自己忠贞为国的指南。他常对部下说:“一支军队,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长官必须爱兵,官兵必须爱民,爱兵才能治军,爱民才有后盾。”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当他拿到五个月薪水一千五百元后,除留下五百元作为维持家庭简朴的生活开支外,慨然捐款一千元给国家。他在给家兄的一封信中写到:“回思国家当此危急存亡之时,而身为军人,不能保土为民,拿此巨薪,于心何忍?!”因专心军务,他几过家门而不入。但对士兵的衣食冷暖却极为关心,每每亲自过问,查哨查铺更是常事。在一次军训演习时,两个战士的手腿被刺划破多处,鲜血淋漓,戴安澜看后很心痛,立即明确规定:所属各部的一切演习场地,必须将木刺铲除,如不做到这一点而使士兵受伤,连排长应负医药责任。
一九三八年五月,戴安澜因战功晋升为第八十五军八十九师副师长。
——张治中挽
他又以诸葛武侯出征的故事自勉,气壮山河地赋诗两首:
二十三日,日寇以两个联队兵力,在数十架飞机以及山炮战车掩护下向阿克春阵地猛扑,戴将军指挥若定,以步骑兵配合向敌侧翼反击,摧毁敌坦克、装甲车、汽车十余辆。二十四日敌再次组织猛攻,激战至深夜,为杀伤敌有生力量,戴将军令部队主动撤出前沿阵地,集中主力,坚守同固。二十五日,敌步炮兵联合围攻,三十余架飞机对我阵地狂轰滥炸,同固几乎被夷为平地,我沉着应战,连续击退敌多次进攻,敌未能越雷池一步。激战至二十八日,我阵地屹立不动。二十九日拂晓,在完成战略目的情况下戴师奉命转移。在部队全部撤出阵地后,敌还不知同固已为空城。同固一役,戴师抗击五倍之敌,以伤亡八百勇士的代价,歼敌五千有余,成为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战后据美国官方有关中印缅战区的材料记载,同固保卫战是缅甸战场上“所坚持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它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戴安澜幼年,家境清贫,其父戴礼明,以养鸭为生,借岁尾年头,随戏班献唱,略得报酬,补贴家用。戴安澜共有兄妹六人,父亲见他聪明好学,便节衣缩食,送他去求学。一九一一年他七岁那年,入私塾就,其父平日常以戏中人物之忠义奸佞、善良邪恶,谆谆相教,戴安澜亦深知家庭生活艰辛,求学不易,故刻苦攻读,学业优异,一九一八年又拜读在桐城著名人士周绍峰先生门下深造。周先生注重道德气节九-九-藏-书-网教育,诲人不倦,使戴安澜深受教益,对学习益加勤奋,博得先生器重。周先生常对人夸赞:“此子享赋优异,后必有成”。青年时期,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投入新文化潮流,一九二三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学习,更受陶行知所传播的新思想、新文化影响,在政治上逐渐成长。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懼。人能不忮、不求、不懼,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

爱国赤诚屡建战功

——蒋中正
——邓颖超敬挽
浩气英风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一九二四年,戴安澜在叔祖父戴端甫(当时任广东粤军团长之职)的勋勉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当二等兵,时年二十岁。一九二五年考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翌年毕业,在革命先驱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及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势的熏陶下,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九年,任副官、连长、区队长之职,一九三零年任副团长,一九三一年任团长。
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芜湖市人民政府于一九七九年重新整修了墓地,并树立了石碑。一九八三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对墓地再次进行了扩修。将军陵墓位于小赭山南麓,水泥覆盖圆顶墓体,墓后石砌围墙相护,三方石碑分左中右而立。左碑铭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先辈当年题赠挽诗挽词挽联;右碑是将军生平简历;中碑是王昆仑所题“戴安澜烈士墓”。

举世共钦万民同悼

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日,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向将军颁发军团功勋勋章。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横冲直闯,菲律宾、泰国、马来亚、香港、印尼、缅甸等广大地区均被其侵占,当时在这一地区与日作战的英军不作抵抗,我西南边睡日益孤立,抗日的唯一国际补给线有被切断的危险。为阻敌进犯,挫其锐气,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一九四二年二月,最高统帅部决意出师远征缅甸,抗击日寇。
在一九三八年的鲁南会战中,更发挥了卓著的指挥才能,在陶墩、朱庄之战斗中,他有勇有谋,火攻陶墩,计取朱庄,为台儿庄会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台儿庄之役,敌以重兵拼争,戴安澜率旅迎敌,浴血奋战,激战十昼夜,使敌死伤逾万。战后荣获华胄勋章一枚。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我们不愿做亡国奴,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
墓区林木茂盛,松柏长青,瞻仰的人们,终年不绝。
一九三九年一月,他又升任第二零零师师长,十二月奉命参加昆仑关(大明山区)战役。昆仑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时由号称“铁军”的日寇第五师团之主力第十二旅团把守,堪称“金汤之固”。戴安澜面对强敌,镇定自若,在全面摸清敌情的前提下,周密布防。战前,他发出豪言:“中国古时有状元三鼓夺昆仑之佳话,吾拟元旦夺取昆仑关。”战斗打响以后,他亲临前线指挥,虽不幸负伤,仍坚守岗位,经一月苦战,毙敌六千,缴获甚多,并击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和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战后荣获“四等宝鼎勋章”一枚。
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国葬仪式,由国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持,各界代表肃穆仁立。当地父老闻讯亦前往参加。随着深沉的鞭炮声,与会者悲痛不已,莫不拭泪哽咽。
气壮山河
三月十二日拂晓九-九-藏-书-网,敌以主力向一四五团正面攻击,敌机数十架轮番轰炸,敌重炮集中射击,竟日不断,同时以大部兵力向我右翼延伸包围。由于第一线阵地夫守,二十五师陷于孤立,全线处被动态势,激战至午后三时,战斗力消耗极大。当时右翼包围之敌有增无减,我通讯联络中断,虽众寡悬殊,但全体官兵仍奋勇杀敌。为缩短战线,取得更好战机,戴安澜指挥部队转换阵地,至古北口西南五里的南天门一带高地。
同固阻击任务完成后,戴师奉命转移至叶新。喘息未定,因西路乔克巴唐英军被围,又奉命驰援。刚解围,东路棠吉又告失守,四月二十一日,遂又奉命收获棠吉。二十四日拂晓,戴师发起攻击,先后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并突入市区与敌巷战。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将军亲临前线指挥。随从副官受伤,一卫士牺牲。争夺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飞传,国人无不欢欣鼓舞:攻克棠吉后,戴师奉命作战略转移。五月十六日,在朗科地区,突遭敌重兵伏击。在密林中鏖战了两昼夜后,全师突出重围,但不幸戴将军为流弹所中,胸腹部受伤。然而,将军在担架上仍继续指挥战斗。由于当时缅甸已进入雨季,连日战斗,衣履如浸,湿了又于,干了再湿,征衣三套,泥血斑斑,且进入山区,人烟稀少,医药不全,水浆更无入口,将军受创之躯被雨淋日晒,伤势严重恶化,不幸于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五时四十分与世长辞。时年三十八岁。
将军殉国后,全师官兵无不悲恸,痛哭失声。当即由工兵营伐木制棺入殓,并由五九八团护栋回国,在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带领下,于六月二日,冲破敌最后一道防线,进行了闻名中外的郎科突围,胜利归国。
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国家,奴役我们民族。
天地正气
亲爱的荷馨:
(俞继华 戴藩篱)
灵榇运至滇缅边境,一老华侨沉痛致哀,特地献出他为自己准备的楠棺一口,供将军成殓。七月十五日,灵榇运抵昆明,各界代表集会,举行万人公祭。后又经安顺、贵阳等地,所经之途,各城空巷迎忠魂,人们无不拭泪致哀。七月三十一日,灵榇运至广西全州,人们再次举行公祭。
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书赠挽诗、挽词和挽联,兹录如下:
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手此即颂心安。
诗意表达了将军当时的心情和决心。
将军生前曾言:“司马迁讲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就是有价值,轻于鸿毛就是没有价值。死于当前,我们应认清是泰山还是鸿毛,然后选定应走的方向毅然地跨出步去!”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将军以实际行动,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伟大的抗日事业,正因为如此,殉国后,周恩来同志曾书赠“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挽词,对戴安澜给以很高的评价。
一九四三年秋,戴将军灵榇由广西全州迁葬家乡安徽芜湖市储山公园之小赭山麓。
为了造就和提高所部军官的素质和品德,他题写了很多名言,赠各官长共勉之: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
由于戴安澜将军的严格训教,他的部队每到一驻地,皆以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而受到驻地百姓和上级的赞扬。
万里旗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一九四二年三月一日,戴安澜将军奉命率二零零师为第五军的先头部队入缅作战(二零零师是一九三八年春在湖南湘潭编成的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并由苏联顾问帮助训练)。出国前夕,戴将军召集全师官兵作战前动员,他以岳飞、文天祥为榜样,激励官兵的爱国热情。并亲自谱写战歌《战场行》: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