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巧妙布阵迎日军
1、师生对垒雪峰山
目录
第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
第二章 柳暗花明
第二章 柳暗花明
第三章 重整旗鼓
第四章 巧妙布阵迎日军
1、师生对垒雪峰山
第五章 雪峰山谷鏖战急
第五章 雪峰山谷鏖战急
第六章 困敌于雪峰山中
第六章 困敌于雪峰山中
第七章 兵民是胜利之本
第七章 兵民是胜利之本
第八章 湘西战场战略反攻
第八章 湘西战场战略反攻
第九章 中国人民的胜利
上一页下一页
何应钦主持军事会议,他简明扼要地把湘西会战的重要性阐述一遍,又把雪峰山的有利地形介绍给大家。他说湘西的地形险峻,山峦起伏,雪峰山是湘西崇山峻岭的第一脊梁。这些山冈对于攻者是最大障碍,对于守者无形中增加了不少的抵抗力量。
八年抗战,蒋介石的地位得到巩固,何应钦不得不俯首称臣。
何应钦想想都觉得好笑,以擅长打正规战、阵地战,堂堂国民党正规军,今天在雪峰山地玩起猫捉老鼠的把戏来了。而自己的对手,是研究共产党军队作战的专家,而自己这个学生,竟用他研究的成果对付他。在这一点上,是他们两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后来何应钦才明白过来,毛泽东这套游击战术,用毛泽东的话说只有16个字: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还有就是运动战的方法,诱敌深入,分割包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歼灭。他从内心佩服这个毛泽东,但他不服这口气,一个师范生,怎么能同一个科班出身的职业军人相提并论呢?
他从失败的教训中得到启发,这次的湘西保卫战,他想学学共产党的这个法子。何应钦一直在思考,在重庆时他还没有想周全,方案还不成熟。是蒋介石在最后拍板时的一句话,打通了关节,让他茅塞顿开。
他在日本陆军学校学习时,就对地理学有兴趣,研究作战地形,是何应钦的强项。他指着地图说,湘西河流纵横,上源大后方贵州,下可到洞庭、长江,这些河流湖泊是阻止日本机械化部队的天然屏障,我军可以多加利用。
芷江军事会议后,王耀武立即部署第四方面军的具体作战方案。第74军担任武冈至安江地区的作战;第100军担任隆回地区的作战;第73军担任新化地区的作战。汤恩伯的第94军划归王耀武指挥,负责洪江地区,保证第74军的右翼安全。第18军和新6军驻扎在芷江附近,为第二线机动兵力使用。第四方面军司令部设在安江,前敌指挥部设在溆浦陈家坳,由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中将坐镇。
在每次战役中,日本火力强胜,集中攻其一点,随后从点上向外扩张,这对中国军队来说是致命的。中国军队往往守不住要点,让日军突破占领,然后迅速巩固加强。他想到徐州的台儿庄,当时李宗仁就选择了一支最能打防守的孙连仲部,在台儿庄里面死守硬拼,不让日军正面突破,这样才有机会对日军实施九-九-藏-书-网包围,最终取得胜利。
就在何应钦湘西会战兵力部署完毕后,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也批准了第20军坂西一郎的芷江作战部署。日军分三路大军,采取分进合围的战略,向芷江进攻。第68师团,由师团长堤上树男中将指挥,从雪峰山南端,广西边境的东安进发,主攻武冈、洞口中国军队第74军防线。第116师团是芷江作战的主攻部队,由师团长岩永旺中将负责指挥,从雪峰山中部,邵阳进发,主攻隆回的中国军队100军防线;第47师团,由师团长渡边洋中将负责指挥,从宁乡出发,直捣中国军队73军防守的安化、新化防线。
冈村宁次最瞧不起中国的重庆军,他认为蒋介石领导的那帮子军队,既没有战斗力,又缺乏牺牲精神,一击就溃。这在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军人眼中,是最耻辱的一支军队。何应钦这次正是要利用日军这股骄横劲,就要做出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让日军追击溃败的国民党军队。他要让冈村宁次想不到,国民党也会向共产党学习,应用共产党作战的方法,来对付一下日本进攻大军。
何应钦不敢多想,再往下想他怕动摇自己的决心,同时也怕吓着自己。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狠了狠心,坚定地跨上一辆美国吉普,亲自去勘察他将要预设的主战场。雪峰山弯曲的道路非常颠簸,两边山势险峻,是易守难攻的好战场。这次日军进攻芷江会改变进攻战术吗?何应钦一边察看地形,一边想着日军进攻的战术方式。
汤恩伯吓了一跳,他狠狠地把牟廷芳臭骂一顿,他说:“我告诉你,这次老子的脑袋要是搬了家,我就先搬掉你的!”牟廷芳接到电话,又接到委员长的电报,感觉事情闹大了,匆匆忙忙告别新娘子,率94军开拔去了绥宁一线。
1908年赴日本留学,初入振武学校,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冈村宁次正好是他的区队长兼教师。何应钦的军旅生涯是日本士官学校培养的结果,他对日本有着较深的感情,特别是他的教官,一直培养栽培他。
就在何应钦勘察地形的同时,一向做事周密谨慎的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也正带领一大帮子参谋人员,行走在雪锋山两主峰之间的一条20华里的山谷中。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属下3个军,虽说有14个师,但由于防御战线过长,兵力比较分散,要做好正面防守,抵九-九-藏-书-网挡住日军凶猛进攻的势头,是整个战役取胜的关键。那么作为司令长官,必须对地形地貌有所了解,为防守部队找到有利的防守阵地至为重要。
蒋介石对王耀武的部署很满意,这时一听94军没有到达,第四方面军右翼暴露在敌人跟前,便一个电话打到汤恩伯那里,命令他的94军火速赶赴前线。蒋介石知道94军军长牟廷芳,前段时间在贵阳建宅纳妾,花天酒地,闹得满城风雨。但蒋介石只是在一旁敲打了他一下,没说别的。他知道牟廷芳有这毛病,不拘小节,但仗打得可以。所以蒋介石又亲自拟了一份电报,直接发到牟廷芳那里。
正面战场防御,由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担负;汤恩伯的第三方面军负责桂穗路防务,并抽调94军为战役机动兵团,进驻靖县、绥宁一线,策应第四方面军右翼作战;第10集团军王敬久部接替湘北防务,原在湘北的第18军到沅陵、辰溪集结,作为第四方面军的机动兵团;廖耀湘的新6军为总预备队,待命芷江。参战陆军共计20个师,总兵力20万人。
其实蒋介石同何应钦从一开始就是竞争对手。他两人在孙中山手下,地位不相上下,只不过蒋介石更善于耍手腕,提早朝前跨了一步罢了。何应钦便一直成了蒋介石的得力助手。但何应钦是有想法的,一旦国内形势有变,他就会对蒋介石下手的。机会终于来了,那是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被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在西安。何应钦在南京执掌兵权,任讨逆军总司令,企图置蒋介石生死于不顾,武力解决西安事变。但这一主张遭到宋子文、宋美龄的强烈反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回到南京,便开始对何应钦存有戒心,处处提防,失去了蒋介石对他的信任。从此两人不再是推心置腹的弟兄。
何应钦让吉普车停靠在路旁,他下车拨开路边的灌木丛,独自走到下面的小河沟旁,用清澈的河水洗把脸。湘西的4月,虽说已经进入春天,但深山的倒春寒还很有凉意,深沟里的水竟有些浸骨的感觉。冷水洗脸,让何应钦精神爽快多啦。
芷江军事会议在芷江陆军司令部召开了。参加会议的有何应钦总司令,肖毅肃总参谋长、冷欣副总参谋长、第三方面军司令汤恩伯、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参谋长邱维达,还有参战部队的各军军长。空军方面有陈纳德和中国空军各大队长。不大九-九-藏-书-网的会议室烟雾缭绕,特别是美国人抽的雪茄烟,把陆军总参谋长肖毅肃熏得够呛。
陈纳德话刚落下,会议室里便响起热烈的掌声。陆军最喜欢听这样的话,以往同日军作战,不少受日本飞机轰炸的苦,现在我们掌握了制空权,这仗就好打了。何应钦朝大家摆摆手,请肖参谋长把会战的部署作个简要概述。
蒋介石说,让王敬久的第10集团军,李玉堂的第27集团军,率先分头痛击进犯的日军。这就是提醒了何应钦,这两个集团军迎头抵抗,把日军打痛,然后朝后撤退,溃败而走。把进攻日军全部引诱进入雪峰山,这个方案一下子在何应钦脑子里成熟起来。
中国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特别是在日本魔鬼屠杀中国数千万同胞的日子里,谁干了什么,人民的心中自有掂量。所以,何应钦把湘西会战看得很重,这一战是他洗刷亲日恶名,为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做出最后贡献,以谢国人的决战。
蒋委员长在重庆召见了各路大军司令官后,何应钦立马赶到芷江县,他要在芷江设立陆军司令部,并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湘西会战对何应钦来说至关重要,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也许是同日军的最后一战了,也是他何应钦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何应钦有说不出的苦衷,有些事不是他能做主的,而是蒋介石授意他去做的。当然他也乐意去做,这里面夹杂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他出生在贵州兴义,1901年考入贵阳陆军小学,那年他刚好11岁。小学毕业升入武昌陆军三中。
大家都十分明白,在抗日战争八年时间里,何应钦是国民党将领的亲日派,同汪精卫之流只差一步之遥。1933年5月,长城抗战失败后,同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也就是他的日本老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根据日军的要求,破坏和解散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组织的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1935年刚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的何应钦,又同日军签订了出卖华北主权的《何梅协定》。1941年初,何应钦参与策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所以说在抗日战争中很难找出他对中国人民抗战有益的事情来。
为了指挥上的便利,王耀武把方面军司令部一分为二,邱维达参谋长在北,负责第18军、第73军的作战,协调左翼王敬久的第10集团军。王耀武在南,负责第74军、100军的作战,协调右翼的汤恩伯第三方面军的有关事九_九_藏_书_网宜。
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事情的偶然巧合,何应钦同冈村宁次哪来那么多的缘分?他俩同在1944年11月,被各自的大本营任命为总司令,一个是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另一个是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在双方军队打了8年时间,进行最后一战的时候,两人又在一个战场排兵布阵。8年几百场大战、恶战都没有相遇,偏偏最后一天两人要决一雌雄。你说这不是天意是什么?也许是老天有意戏弄他们,谁都说不准。
何应钦抬头看了看在座的将领,他发现前排的一群美国人对地形不感兴趣,随后他把话转到另一个问题上来。他说:“我们中美英三大盟国的联军,在缅甸密切合作,并肩作战,打败了日寇,打通了中印公路。如果我们在湘西通力合作,也一定能打败敌人的新企图,以胜利保卫我们的芷江机场。”
何应钦在重庆找王耀武交谈过,他让他帮着思考一下,怎么利用雪峰山的有利地势做文章。王耀武理解何应钦的用意,把日军主力引进大山里来,在正面作顽强堵截,给友邻部队充分迂回包抄的时间,堵住日军的后路。王耀武想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要把战斗力强大的日军包围住,那是不容易的。
让他后来意想不到的是,培养他的教官师长们,竟是侵略自己国家的急先锋。作为一个军人,一头是生他养他的祖国,一头是恩重如山的师长,这真让何应钦感到难为情,所以他一直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主张同日本和谈善解。
中国最高统帅部称这次大战为湘西会战,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称这次大战是芷江作战。湘西会战也好,芷江作战也罢,反正双方的锣鼓于1945年4月9日那天敲响了。
王耀武到达指定位置后,发现第三方面军的94军没有到达,这样防御阵地的右翼空虚,如果日军从广西全州或是东安进攻,那么整条防线如同虚设,他立马电告蒋委员长和何应钦总司令。
蒋介石是江湖出生的帮会分子,他最擅长用人之术,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之时,蒋介石正好利用了何应钦的这个矛盾心理。而何应钦也十分了解蒋介石,他知道蒋介石的用意,很想先稳住日本方面,以便抽出手来首先消灭共产党的力量。所以他们两个便相互利用,狼狈为奸。
同共产党军队作战,何应钦是有深刻教训的,他这个北伐战争中的常胜将军,在毛泽东手下栽了两次跟头,而两次都十分悲惨。一次是率20万大军www.99lib•net发动第二次“围剿”,朱毛红军只有3万人,结果被毛泽东打得落花流水。紧接着又率30万大军,进行第三次“围剿”,那时朱毛红军不过5万,又被毛泽东给打败,差点把30万大军全葬送了。
日军第64师团、第34师团快速跟进,形成集团式梯队推进,给正面中国军队波浪式打击。日本空军第13飞行师团的第44战队和独立飞行第54中队,配合地面部队,轰炸中国军队的防守阵地和要塞,以及后方各重镇。
何应饮在抗战时期,很少亲临前线,一直在总参谋部任参谋总长,对全国各战场的情况是了解的,他习惯分析一些战例,根据各战场的经验看,日本军队很讲究战术的应用和配合,在战术上很少出差错。但日军作战有缺点,单凭装备精良,单兵军事素质高,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不是采取坦克、装甲开道、飞机大炮掩护,就是武士道的集团式冲锋,或者是波浪式推进,再就是敢死队的拼命。
何应钦是了解对手的,冈村宁次对山地战、游击战是很有研究的。来中国作战,他又研究了中国工农红军同蒋介石军队作战的战例,认为共产党军队采取的是先诱敌,后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这一手厉害。再就是中国古书上的围点打援,或者在运动中寻找对手的薄弱环节。
肖毅肃,是个行武出身的军人,早年入云南讲武堂,在川军中从连长逐级升到旅长,抗战初晋升为第43军副军长。后跟随史迪威参加缅甸战役,任司令部参谋长,从缅甸回国后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他问陈纳德:“什么时候能把廖耀湘的新6军空运过来?”陈纳德说:“很快,请放心,我负责把新6军运到芷江。在会战之前,轰炸敌后的交通枢纽,以及车站、仓库等设施。会战开始后,将攻击邵阳、洞口、武冈地区。我们空军保证夺下制空权,确保地面部队作战。”
肖毅肃根据何应钦的作战指导思想,把这次会战部署概述为:利用雪峰山区有利地形,构筑纵深防御工事,采取攻势防御战略,实行逐次抗击,诱敌深入,分割包围,聚而歼灭的战术。
王耀武沿着雪峰山走势,将第四方面军一线铺开,每个军把守一条防线,防御战线南北200多公里。从作战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4个军14个师,像道铜墙铁壁,把雪峰山以西挡住。在右翼还有第三方面军的94军,在防线的背后,又有廖耀湘的新6军,可以说芷江万无一失。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