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目录
第一章 黑猫,白猫
第一章 黑猫,白猫
第二章 “新经济”:“中美国”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三章 肯德基PK北京烤鸭
第三章 肯德基PK北京烤鸭
第四章 雅芳来了!
第五章 中国:外资企业的希望与梦想
第六章 自由贸易:是鲜花,还是荆棘?
第七章 统计数据在撒谎
第八章 中美商业体系与文化融合
第八章 中美商业体系与文化融合
第九章 哇!姚明!
第十章 中国金融体系:危机与变革
第十一章 中美贸易战:谁是最终赢家?
第十二章 中国崛起:在和谐与纷争之中
第十三章 奥运会:辉煌时刻
第十三章 奥运会:辉煌时刻
第十四章 中国时代已经来临?
第十四章 中国时代已经来临?
第十四章 中国时代已经来临?
结语
上一页下一页
美国仍然拥有丰富的资本和文化资源。中国要想拥有与美国相当的财富和自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两国融合的力量比任何一方单独的力量都要强大。长期以来世界在美国经济拉动下实现的繁荣,也不是2008年和2009年这样的经济危机所能够终结的。
过去20年,中国进行了经济和政治改革。而在这20年里,美国政府却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才开始对经济进行干预。上一次同样规模的干预已经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了。但在此次金融援助当中,美国政府使用的仍然是过去的旧手段,这些手段并非为了应对今天的问题而设计的。所以,现在美国人面临的选择是:要么尝试依靠几十年前过时的手段、观念和政府机构去重振经济,要么凭借创新与才智重塑体制与思想来适应现在这个世界,不然,美国人就只能准备等待日落西山后的漫漫长夜到来,靠着回忆过日子了。希望美国人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经过激烈磋商之后,美国同意以2%的利率向英国提供37亿美元贷款。不得不向美国伸手借钱,并且还要支付利息,这已经足以使英国难堪,然而当时的情况更加糟糕。根据协议,英国不得不终止对其殖民地的关税优惠政策。英国还要遵守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这一协定,全球汇率将以美元而不是英镑作为浮动参考,英国还要同意英镑对美元自由兑换。这些在实际上意味着英国整个帝国大厦的坍塌。
中美双方是否乐于作出改变?上述各种问题是否会阻碍两国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还需拭目以待。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大英帝国终结的历史是99lib•net非常清楚的。结束大英帝国的并不是它的敌人,而是它所谓的朋友。一切发生得悄无声息,却造成了持久的结果。这使我们想到,未来美国面临的挑战可能不是来自海外的敌人,不是来自传统的敌对国家,也不是来自非传统的恐怖主义威胁,而是来自美国准备不足的问题。气候和全球商业的变化都是这样的挑战。这两种变化可能都与中国有关。美国政府可以应对多种多样的突发事件,但面对无法压制的外部经济竞争,美国政府就无能为力了。
当然,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能也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如果说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发展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要准备好随时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例如苏联解体和“9·11”恐怖袭击事件,它们都在突然间震惊了世界。尽管从现在来看,中国的崛起是一个较为确定的事实,但未来仍然有可能发生一些巨大的转折。尽管中美两国经济的融合对当今世界极为重要,但面对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压力,这种融合也可能会遭到削弱甚至被终结。环境或地缘政治因素同样也可能改变中美融合的发展轨迹,其改变方式难以预料,但至少我们应该考虑到这种可能。
战争使英国财政崩溃,伦敦和利物浦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在轰炸中损毁严重。战后的英国需要现金,它向美国伸出了求援之手。英国希望美国为其提供为期50年的50亿美元无息贷款。当时,英国确信他们的朋友和盟友——美国会答应这个要求。但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美国拒绝了这个要求。英国很快作出了明确反应,除非能够得到贷款,否则,它将没有能力偿还债务,也没有能力进口www•99lib•net足够的粮食来养活其国人。英国政府已经接近破产,帝国面临着无力偿还债务的危机。
其他可能的转变也同样重要。美国企业和政府与其把注意力放在保护知识产权上,倒不如集中精力抓创新,进入中国市场;美国人与其总是试图保护自己的技术秘密,倒不如接受技术几乎不可能被垄断的事实,明白创新才是唯一的优势,抢占中国市场,这对双方都有利。其中包括允许中国在具备购买力的情况下收购境况不佳的美国公司。当然,中国也应该采取类似的做法,不要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收购中国企业制造障碍。
这也正是美国政府想要看到的。尽管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之间的关系已经友好到不能再友好,但无论战时还是战后,美国政府内部都有强势人物想要看到帝国主义的终结和大英帝国大厦的坍塌。有些人是出于原则立场,有些人是出于权力考虑。尽管两国之间存在友好感情,美国还是想要在原本被英国主导的国际舞台上获得自己的地位。战争增强了美国的地位,英国受到严重削弱,美国有能力迫使英国退居次要地位了。
为了维护中美融合的发展,促进未来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中美两国都需要考虑作出一些根本性的改变。目前,美国第七舰队部分部署在太平洋地区,借口保卫中国的台湾,维持和平。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即中国的台湾是否需要美国的保护,特别是在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经济联系不断深入、两岸关系日趋紧密的情况下。尽管密切的金融关系并不能阻止武装冲突的发生,但无论对于中国大陆还是对于台湾来说,武装冲突一旦爆发,其所付出的代价都99lib•net要比以往大得多。关于中日关系,尽管两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敌对,但现在日本财富的增长日益依赖于中国对其高端设备的需求。两国相互之间虽然没有多深的感情,但联系还是日趋紧密。在上述背景下,美国舰队在这一地区的继续存在就可能被中方视为敌对甚至是不必要的挑衅行为,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所面临的形势。
为了支持这场战争,英国花费了国民收入的25%,并且借了近150亿美元的外债,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全球收入支撑了英国的战争开销。大萧条期间,英国仍然维持着债权国的地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一切发生了永久的改变。战争期间,英国全球出口严重受挫,国家收入锐减。为了支持军队继续作战,英国依赖着其最亲密的盟友、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偿债能力的国家之一——美国。美国不仅向英国提供资金,还向其提供人员和物资,两个盟国联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如果想要避免英国曾经的命运,美国就必须重新定位,把注意力从应对20世纪的军事与安全挑战转移到应对21世纪的经济挑战上。这需要美国人改变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改变自己与世界互动的方式。而这又需要美国人从根本上对政府及国家安全的状况进行反思。“冷战”时期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而实行的战略在苏联解体、中国开始稳步崛起的今天已经不适用了。
到2030年甚至更早,尽管从人均水平上看中国可能仍然没有美国富裕,但中国将会成为比美国更大的经济体。现在试图去猜测30多年后的美国到底是债权国还是债务国是很愚蠢的,但是在此之前,美
99lib•net
国对外国资本的需求完全有可能大到让美国不得不去遵守某些规则,美国可能也要遭受英国在1946年时曾经遭受的艰难和耻辱。就像英国曾经维持的帝国体系最终缓慢导致了其增长停滞一样,美国所坚持的市场资本主义可能也会导致收益的递减,或许这样的状况已经发生。那就会将中国置于一个令人羡慕的位置,使中国有能力按照中国而不是美国的想法去改造世界。
战争结束了,敌人被打败了。这场战争历时6年,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战争面前,人们从未屈服。1945年,纳粹德国已经无法再威胁其他国家的领空,不能再威胁发动入侵,日本天皇也已经向美国人投降。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成了大英帝国的前哨,帝国完好无损。英国赢得了战争,但国家却破产了。
中国和美国并非不能并存。中国可能会发现,对全球特别是美国原料和市场等的需求能够满足其作为民族国家的国家利益,以争取在付出同等代价后能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多的权力。即使出现某些意料之外的转折,未来30年中国能够在不让渡更多权力的情况下在开放的市场上不断发展繁荣,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会成为美国的对手,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就会走向对抗。而中国超越美国也不一定就意味着美国发展繁荣的终结。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在战争中遭到严重削弱的英国仍然保持了繁荣,即使不再是全球霸主,也在世界上享有相当高的地位。
最后,还有一个迫切的问题,即环境问题。中美两国目前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意味着近期内环境问题还将继续加剧。中美两国需要的不是相互指责,不九九藏书是在谁应该为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谁应该采取最大的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说出个究竟,两国需要的是共同行动,特别是考虑到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部分是由于外资企业生产供美国人消费的产品所造成的。现在,在未来环境政策的制定上,两国合作已经显现出了一些振奋人心的迹象,但是,就两国经济的融合程度而言,双方还需要进行更为全面的合作。
中美两国政府都继续制定自己国内的经济政策。双方在谈到利率、币值和预算等问题时,都认为各自在这些问题上享有不容侵犯的主权。但是,中国外汇储备中持有大量的美国资产,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也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两国之间的资本流动关系到各自的国内平衡,在此背景下,如果双方能够共同制定经济政策,结果可能会更有利。好在现在双方正在进行对话,但是,美联储的官员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官员坐在一起讨论利率问题与双方共同制定经济政策是不同的。也许共同制定经济政策现在对双方来说都是难以置信的,但这可能很快成为中美经济融合的需求。
大英帝国有两个支柱:一是海军,二是封闭的贸易和商业体系。英国可以向印度出口商品,它知道自己的商品在印度有市场,因为它不允许印度自由进口其他国家的商品。通过要求英国向美国开放殖民地贸易,强迫英国同意美元和英镑的兑换,美国有效迫使英国结束了其帝国统治。这种结束并没有立即发生,但也非常迅速。1947年,印度独立,接下来的10年当中,英国其他殖民地也纷纷独立。在谈到英美平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时,一位英国官员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可能意识不到,我们正在退居次要地位。”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