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运动会
第二章
目录
第一部分 新潮和旧浪
第一部分 新潮和旧浪
第一部分 新潮和旧浪
第二部分 下莲池畔
第二部分 下莲池畔
第三部分 歧途上的羊
第三部分 歧途上的羊
第四部分 暴风雨前
第四部分 暴风雨前
第四部分 暴风雨前
第五部分 运动会
第二章
第五部分 运动会
第二章
上一页下一页
郝又三只管娶了妻,只管当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但是,实在与伍大嫂交好以来,才算尝着了男女的情趣。平日又有吴金廷打着边帮鼓,彼此相处得更是只有欢乐。虽明明知道伍大嫂比自己长几岁,虽明明看出伍大嫂的姿容已超越少妇的韶华,眼角上已牵了鱼尾,额头上已起了皱纹,两颊上的酒窝只剩了点余痕,而讨厌的雀斑几乎连脂粉都掩不住了,然而心里对她,总是说不出的爱好,成日相对,总不能把眼睛离开她,总想能如何与她多处一些时候。
就这时候,四川全省学堂运动会,又将在高等学堂门前的大操场里——俗称为南校场的——开办了。
说到学生安插,郝达三很淡漠地说:“学生们吗,叫他们各自回家好了!我们花钱办学堂,又不要他们出半个学钱,如今学堂办不起了,我们已经花了许多钱,难道还要我们花钱去安顿他们?这真不合算已极!”
“钱,钱,钱,总之是钱!办学堂要钱,不办了还是要钱!有啥说头?再花几十元,总可以没http://www.99lib.net有事了!”
既然与心爱的人只有短时间的相处,郝又三连高等学堂的功课尚且随便起来,对于办小学,更是没甚兴趣,何况现在还有个王念玉帮着在分他的心。
“我是外行,”郝达三摇着头道,“凡事请你去办了就是。”
郝达三捧着水烟袋,沉吟着道:“我们不要的学,别个学堂肯要吗?”
这时,办小学的风气恰又过去了,许多小学都关了门,俾士麦的格言,似乎已不在众人心上,而教小学的先生们也都教起中学来了。
田老兄道:“不是这样说法,现在学堂,不比以前的私馆。我们许了别人卒业年限,将学生招来,如今半途而废,我们是负有责任的,怎能随便叫人回去?我们必须设法把这伙学生移送到别的学堂,我们才算尽了责任,不然99lib•net,是要招学生家属们的质问,而我们也难以辩答的。”
先前,犹幸郝又三尚在起劲,到月捐不接济时,他总设法在催。后来,他也渐渐生了一种厌倦心情,一心一意只顾得如何同伍大嫂欢聚。因为伍平已有信寄回,说他已有升到哨官的希望,说他已存了些钱在雅州,打算把家眷搬去。伍大嫂原本不打算走的,但是别了上十年的丈夫,又怎能舍得不去?与吴金廷、郝又三商量了几度,吴金廷是怂恿她走的,他说:“你们夫妇,到底该百年偕老。我们哩,到底是露水姻缘。你同我们玩耍一辈子,终不能够出头,如今你丈夫既做了官,你已是太太了,咋个不应该去享享福?你以前不跟他去,可以说因为他的事情还不很好。如今,他的事情好了,人又到了中年,你不去,不但说不出道理,也恐怕他在外面胡闹,弄些坏女人在身边,你苦够了,别人去捡便宜,那才不值哩!”
吴鸿居然到郝家来拜访了郝又三,一次二次,居然同郝又三说得很投合,九-九-藏-书-网居然使郝又三一点不讨厌他,居然参与了郝又三的秘密,同到伍大嫂家来,同吴金廷认了家门,并将王念玉引到伍家同他二人见面。
因此广智小学的基础就不能不动摇了。
田老兄已经毕了业,并且已经就了一个中学堂的聘,每月有四十两银子的月薪,比起十几元钱一月当小学教习而兼监学,自然算是身登青云。既已爬上了青云,而这做垫脚石的广智小学,何必还要维持?假使不是一班学生须得好好安插,他田大用田伯行真不愿意再来与郝达三会面的了。
伍大嫂家一个月要用好几两银子,现在又加上吴鸿、王念玉的来往,也要使一些钱。王念玉同他非常要好,他也喜欢他,偶尔又得买些东西,背着伍大嫂送他。父亲所给的月费自然不够,以前每月认捐给小学堂的款子,只好中断了。
最后几句话,打动了伍大嫂的心。加以伍太婆急于想见见儿子,朝朝暮暮都在伍大嫂耳边絮聒着要走!要走!而独不赞成伍大嫂走的,自然要算是郝又三。
广智小学堂九九藏书结束了,大家都感觉到一种轻松。吴金廷则由郝达三的力量,荐到中江县一个卡子上当师爷去了。他和伍大嫂告别时是那么样地兴头,伍大嫂不留恋他,他也不留恋伍大嫂。
广智小学堂之得以成立,虽然是田老兄的努力,但也得亏郝达三父子的资本。出钱办学堂,本是一时高兴,若只出一次钱,在出钱者视同做好事一样,倒没有什么。唯有月月出钱,虽不算太多,无非几次小应酬的费用,但到拿出手时,心里总有点不甚高兴。时日稍久,还不免要发生一种疑问:出了钱,到底为的什么?这钱,出得值不值得?说是值得,又在哪些地方?自然已经研讨不出了,加以学堂事情,总不免有麻烦之处。学生犯了事,要受处罚,监学来商量,觉得太难用心,不来商量,又觉得过于专断。学生来要求豁免处罚时,答应了,监学同教习先生们,要议论有损威信,将来不好管理;不答应,又不胜学生之啼哭纠缠。还不必说姨太太时常在耳朵边诉说吴金廷说的,田老兄之如何专擅,如何在九*九*藏*书*网学堂里摆监督架子,如何银钱不清楚,伙食包得如何坏,大厨房的柴炭整筐整筐地朝他家里挑。郝达三遂深感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其出钱买麻烦,倒不如不买的好。因此,在第二学年以后,他月间的捐款,就常常要拖欠了。
但是伍大嫂只答应他多住一两月,好好生生陪他下子。而去信对丈夫的措辞,则说,她从没有出过远门,又有老年人一路,不方便得很,要他亲自回来接,不然,就派人回来接,此其一。儿子已十多岁了,据大家说,还聪明,还能读书,如今世道,只有学堂才是后来出身地方,问他到底对儿子打啥子主意?总不能把儿子耽误了,此其二。
“咋个不肯要?只需我们把收来的伙食费,贴一多半送给别人,再帮助一些学费,别人是现成讲堂,现成教习,人数加多,更觉得热闹,又不多费他们啥子事,为啥不肯要呢?”
“办是好办,现在成都县立小学,就正没有许多学生,只要办件公事去一交涉,不会不答应的;就只应该帮助的这几十元钱学费,老先生却要拿出来。”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