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傲
初恋的回忆秒杀一切
目录
第一辑 傲
初恋的回忆秒杀一切
第一辑 傲
第一辑 傲
第一辑 傲
第二辑 娇
第二辑 娇
第二辑 娇
第二辑 娇
第三辑 浮
第三辑 浮
第三辑 浮
第四辑 躁
第四辑 躁
第四辑 躁
第四辑 躁
上一页下一页
《失恋》跟《那些年》这两部小成本电影在今年相继火爆有什么共同的原因吗?我觉得,有时机上的巧合,也有些相同原因。共同原因是:一、创作都是以畅销、热门小说为蓝本,基础很好;二、创作时很认真,心无旁骛,不浮躁,没有超高的期待值;三、演员选择准确;四、《失恋》里面展现的剩女失恋后的自我疗伤,以及《那些年》调动起观众对初恋的美好回忆,都有“治疗”的效果,这两部电影都可划入“治愈系”行列。前者治愈失恋,后者治愈成熟中年男女的“爱无力感”,让他们重新温习第一次爱的过程,在欢乐和泪水中来一把“Yesterday once more”。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剧照 柯震东、陈妍希九九藏书网
《那些年》在香港票房有6000多万港币,打破了《功夫》保持的华语片票房纪录,港媒甚至直接把陈妍希誉为“台湾女神”。这是几个月前没有人能想到的事情。我去看的时候,基本满座,连第一排都挤满仰颈观影的观众,香港观众对里面的所有笑点均能按计划接收。我这么看待它在香港创下的奇迹:真诚的东西,带校园味的感觉,在浓烈商业味儿面前仍然具有独特的杀伤力。如果你做得纯粹、自然、不造作,演员选得适当,且能勾起观众的集体回忆,观众是愿意掏钱进影院重温鸳梦的。有人也许会说,《岁月神偷》这类带有香港记忆的电影,受香港观众欢迎可以理九九藏书解,《那些年》是一部纯台湾片啊,成本低,全是新人,没一个港星,它怎么会打动港人心扉呢?答案很简单,《那些年》里面描写的高中男女生情愫、初恋、分手,是人人都可能有的经历,不论你来自台湾还是香港,某些经历及感受是共通的。
还有些观众也有遗憾,除了沈佳宜和柯景腾最后没在一起之外,就是觉得《那些年》跟《阳光灿烂的日子》比,冲击度上还不够“有劲儿”。有人觉得《那些年》艺术品质很一般,远没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高。但我觉得不能这么比,两部电影都是青春片,但背景有天壤之别。《阳光灿烂》讲的是文革期的大陆,《那些年》讲的是台湾十几年前的事,张雨生流行的年代。以《阳光灿烂》为代表的大陆青春片是有很强原罪感的,这跟那么一九九藏书网个特殊的压抑的年月有关;而《那些年》基本没心没肺,没原罪没包袱,展现的是中产阶级孩子的自然恋爱。它里面当然也有些学生跟老师抗争的情节,但基本是“逃学威龙”式的个体零散搞笑兼励志抗争,而不是跟比较压抑的教育体制的对撞。从这个意义说,《那些年》让香港很多曾经的中产阶级孩子有怀旧愉悦,关于性方面的压抑、神秘感也没有大陆孩子那么突出,因此,他们能在里面某些比较“嗨”的情节面前保持兴奋感和认同感。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海报
《失恋33天》在大陆拿了3.5亿票房,创下了奇迹。但《失恋33天》很难进军港台市场,原因是大陆青年的婚恋生活,因为环境、生活方式、制度等问题,很难获得港台同龄人青睐及关注。两种感觉是不大能兼容的,而港台之间的差距很小,文化交流紧密,他们能对彼此的生活产生认同。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在创作、审查相对自由的港台地区,编导能发挥的空间要大得多,影片呈现的真实度、自然度更让观众认可。我们这儿,则是高中男孩生活中可以追女孩,但不能公开表现,一旦公开表现肯定会面临送审不过的问题。九_九_藏_书_网
就在香港看到的完全版,我猜大陆版《那些年》会删掉课堂、宿舍打飞机镜头,讲到大陆偷渡客的情节,升青天白日旗画面,勃起这个人物的某些镜头99lib•net,柯景腾在家里全裸,看A片以及大学男生浴室的同性恋暗示。据九把刀说,他自己考虑到大陆未分级的现状,已经提前准备了个“洁版”。我觉得删的东西大致不会影响观影时的正常理解,但会少掉一些生动感及地域差。
前几天去香港,终于在旺角的UA朗豪坊看了传说中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爱,超好。好在:一、流畅、自然、质朴,还是九把刀原著的原汁原味,没减分;二、演员选得好,除柯震东外,我最欣赏女主角陈妍希,长得有点像20出头的钟楚红,典型校花的感觉,要是她有一场穿白裙骑车的戏更好;三、打飞机、勃起等戏其实是那个年龄段的正常表现,只不过为追求效果有些戏剧化,并没有传说中那般夸张。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