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致云南某知青
目录
12、致云南某知青
上一页下一页
你们也只能在二者间进行选择。
2.一人恐怕很难独立完成,以集体创作为好。四五人多;二人少,有了分歧难以进行下去;三人为好,可调和创作思想矛盾。
要么根本不写。
我当年创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是要为我们知青一代洗污点耳。那污点非一句“被利用”了可以撇清的,何况当年的红卫兵中忏悔者极少。我又在《返城年代》中塑造了一个忏悔者形象,力图代做过恶事的实现自我救赎。三十余年来,我笔下写了一批批又善良又正义的知青,不遗余力地为知青一代“洗刷”污点,在《知青》剧中,更是如此——因为百分之八九十确实是背了黑锅。但那少数,即使下乡后,往往也藏书网恶性不改,继续伤害同类,伤害他人。
“垮掉的一代返城了!”
现在,我该甩下这十字架转而为同样是当年的知青,目前却生活维艰的人们尽些实际的代言责任了。
3.有一个问题当重视,也难以回避,回避了同样是回避历史真相,即——“上山下乡”与“文革”重叠,知青与红卫兵撕扯不开。红卫兵在“文革”中臭名昭著,劣迹斑斑,罪行很多。我至今认为,百分之八九十替百分之一二十一直背着黑锅,最无辜的是后来知青中的小弟小妹,他们几乎没伤害任何人,却同样背着知青前身的历史黑锅。我在《知青》中对此只作了蜻蜓点水的呈现,但当年大批受红卫兵伤害的人还没开口呢,他们一旦开口,全体知青将又一次蒙耻,无地自容。大返城时,曾有报曰:
8.我能相助的是——一99lib.net个有三家电视台表示认同的,有网上最广大意见参与者高举双手支持的剧本,此时要将它变为电视剧只需资金了;那么,我保证,替你们拉到投资,以实现你们呈现云南知青真实历史经历的夙愿。
我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当年有的知青被招工于小县城,由是退休于小县城。现在落叶归根,回到下乡前的城市意欲安度晚年,但这就造成了拿小城低退休金,在消费水平高的大城市度晚年,于是晚景苍凉。
为知青一代树立较正面社会形象,一向是我当成己任之事,有时甚至太过一相情愿,但从来“无怨无悔”。
2012年7月3日 于北京
云南是否也有这种情况呢?
7.剧本至少要有包括央视在内的三家电视台表示认同。电视台会有99lib•net他们的修改意见,此时将面临妥协或坚持不改的选择。
我也老了,写不动了。
那时何去何从,我无建议了。你们自己定夺。
相信你们中的创作者具有更高之水平,能做到既不回避,也不致损及大多数形象。
故不云南的,还是其他一切省份的知青,凡有合理要求者,皆可向我的这个博客进行简明扼要之陈述。
1.要坚持主题歌及题记文学由自己们写。我完全放弃且不重视其对全剧的影响,可说创作责任感差矣。
以上一件事,是我支持于你们的;而以下一件事,是我求助于你们的:
5.不要用提纲征求意见,那将永远停止在提纲阶段,因为九*九*藏*书*网很难有什么一致意见。少数有主见者认可了提纲,便应自信地依之创作。
6.但剧本最好在网上征求意见,从七言八语评头论足中采纳好点子;这比拍成剧了再听到意见强,但勿陷于“垃圾意见”而不知所措。

要么在局限性中多少有些突破地写出来。
坚持不改等于废纸一堆,连起码能呈现的内容也没人见到。
“狼孩回来了!”
梁晓声
此时还不进行,那么几年后就老得写不动啦。
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我打算就此写份解决提案,但需实际数字支持。
4.你们中的创作者,开始之前,我觉得应先熟悉包括央视在内的九*九*藏*书*网各电视台的通过尺度。要有更大的突破勇气,但恐怕也须面对现实。
以上一点,回避之同样不是直面历史的态度。
我无网上沟通习惯,不承诺一一回复。但我承诺,一定加以整理,一俟形成具可操作性提案,当竭力为之。
在我记忆中,当年首先是云南知青吹响要求返城之“号角”的。就这一点而言,凡后来返城之知青,应对当年的云南知青心怀感激和敬意。并且我认为,云南知青一代中,该有人当仁不让地创作出反映本省知青的电视剧来。自己们的经历,由自己们呈现最真实。果能如此,我将全力支持,并有以下建议:
另外,当年的伤、病、残知青,是否都得到了较好安排?如果相反,也应改变。这也是我想了解的,并愿为此做点什么。
绝大多数知青返城后的人生仍很艰难,其中一部分的人生更是一路滑坡,不少人陷于贫病交加之境。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