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
作者 : 熊逸
分类 : 中国历史
本书目录
作品简介
自序
引子之一:新问题常是老问题
(一)“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
(二)五十年前哈耶克
(三)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四)祭孔·文天祥
(五)义和团·谁还记得陈天华
(六)马克思论太平天国
引子之一:新问题常是老问题
(七)恩格斯论“9·11”
引子之二:事实问题还是逻辑问题
引子之三:在诗歌的标签之外
第一章 杀人无罪,报仇有理
(一)徐元庆谋杀案
(二)梁悦谋杀案:韩愈的法律难题
(三)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过分报怨
第一章 杀人无罪,报仇有理
(四)“汉时以经义断事”
第二章 一经三传:哲学、历史、还是政治?
(一)“三传”小史
(二)作为官方政治学的“春秋大义”
(三)原心定罪:同罪不同罚
(四)官员私斗:汉代“《春秋》原心定罪”的一个案例范本
(五)查案不难,判案才难
第二章 一经三传:哲学、历史、还是政治?
(六)赵家村的爱国主义
(七)江山可以送人吗?
(八)三纲实系命
(九)Don't Be Evil,真的吗?
(十)绞尽脑汁,抓住路温舒的破绽
第三章 天人三策
(一)“天人三策”之一
第三章 天人三策
“天人三策”之二
(三)“天人三策”之三
(四)在老天爷的英明领导下……
(五)纬书和伪书
(六)用灵异现象劝皇帝下台
(七)年号也是一门学问
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一)乐毅是忠还是奸?
(二)到底什么才是“国”?
(三)乐毅一家人与早期的道家传承
(四)狱市,黄老之道在政治管理上的一次具体实践
(五)两种“无为而治”
(六)到底谁才是奴隶?
(七)《管子》,两千年前的前卫经济思想
第四章 黄老,老庄,申韩,谁是真道家?
(七)《管子》,两千年前的前卫经济思想
(八)臣乘马
(九)《淮南子》解读《老子》
(十一)于吉之死的三个版本
(十二)屠龙术
后记
附录:董仲舒“天人三策”
上一页下一页

《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但《春秋》以微言大义暗藏褒贬,是非常费解的,尤其是经过历代经学家的解读变得越来越芜杂。那么《春秋》以及相经典是如何在两千年专制社会中发挥实际作用,甚至呼风唤雨的?一贯被当作中国精神的春秋大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熊逸从唐朝一桩谋杀案讲起,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运用翔实考据和缜密逻辑,一层层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时代的中国经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经三传”、《论语》《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权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权力的工具的。熊逸对数千年的史实和典籍信手拈来,并让帝王、圣贤、权贵、武将、文士等不同时代的人隔空对话,他也在其中嬉笑怒骂,行文充满真知灼见,文风轻松幽默。当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时,一根绵延两千多年的线索逐渐纤毫毕现。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的构架,以上千年的纵深探究历史,不但从中国文化中寻根溯源,还兼涉了西方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与过去强调“中华文化”的优点与特色不同,作者的着力点在发掘人类文化本源的共同之处,演变的结果和过程或许不同,但蒙昧初期的人类,却拥有几乎共同的规范。视野宽了,结论自然出现,如同在太空中看地球,不必用数学推导地球是圆的,就算原始人都看得出来,没有别的原因,站的高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