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二 本书正文的辑成
目录
纳恩·伊·希因·胡林——胡林子女的故事
纳恩·伊·希因·胡林——胡林子女的故事
纳恩·伊·希因·胡林——胡林子女的故事
纳恩·伊·希因·胡林——胡林子女的故事
附录
二 本书正文的辑成
上一页下一页

在定稿中,图林和胡梭尔才在对岸往上攀爬了一段,图林就说,若不知道格劳龙会从哪里跨越,他们这时攀爬就是白费力气,“因此,他们停下等待”。文中没有提到他们停止攀爬之后,从所在之处爬了下去,而有关图林梦境的段落重现了草稿的描述:“梦中……而他把全部意志都集中在紧抓不放上。”但在修订过的故事中,他们是没必要紧抓的,因为他们能够,也一定会下到谷底,在那里等待,事实上他们就是那么做的—定稿(《未完的传说》第174页)提到,他们没有挡在格劳龙的必经之路上,而图林“沿着水边攀登,要到恶龙下方去”。如此看来,定稿的故事从先前的草稿中继承了一个不必要的细节。为了达成一致,我把“没有挡在格劳龙的必经之路上”修订为“不在格劳龙的必经之路上”,并把“沿着水边攀登”修订为“沿着悬崖攀登”。
我当初准备那份收录在《未完的传说》里的文本时,没意识到这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肯定不是在朝西走,而是在远离渡口,朝东或东南方向走。因此,在东方出现的第一批星星一定是在他们前方,而非在他们背后。我在《中洲历史》第十一卷(哈珀·柯林斯出版社,1994年版,第157页)里就此进行讨论时,接受了这样的假设—那条朝南走的“狭窄小道”又转向西,通往泰格林河边。但是,如今在我看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那在故事中没有意义,何况还有一个简单得多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在他们背后”修订为“在他们面前”。我在本书新文本中就是这么做的。
第一处问题关系到地理方位。原文说,在那个命中注定的夜晚,图林带着两名同伴从能激栗斯出发,他们并未径直走向伏在溪谷对岸的恶龙,而是先走了通向泰格林渡口的小路,“接着,他们不等到达渡口,就沿着一条狭窄的小道转向南去”,穿过河流上方的树林走向卡贝得—恩—阿拉斯。随着他们接近,该段的原始文本说:“第一批星星在他们背后的东方闪烁。”
我在《未完的传说》中所绘的用来说明当地方位的示意图,方向其实不太准确。由家父所画的贝烈瑞安德地图可见,阿蒙欧贝尔几乎位于泰格林渡口的正东(“月亮从阿蒙欧贝尔背后升了起来”),而泰格林河在溪谷处的流向是东南或东南偏南。这些在我依样为《精灵宝钻》所画的地图中也可看见。现在我重画了示意图,并补标了卡贝得—恩—阿拉斯的大致位置(“如今,一道这样的峡谷恰好挡在格劳龙的路上,绝非最深,却是最窄,就位于凯勒布洛斯溪汇流之处北边”)。九九藏书
从图林回到多尔罗明开始,家父为余下的故事写出了一份完成稿,这部分故事自然与《未完的传说》中的文本几无差异。但在卡贝得—恩—阿拉斯攻击格劳龙的记载中有两处细节问题,我改动了原来的说法,这有必要解释一下。
总而言之,虽然我在把不同的草稿拼凑成本书发表的较长文本时不得不添上过渡的段落,但这其中没有哪怕一点点外来的、“无中生有”的成分。尽管如此,本书正文依然是加工而成的,否则根本无法成书,尤其还因为这一大批手稿代表了故事本身的不断演变。那些在连贯叙事的成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草稿,其实可能是在早期阶段写成的。举个早期写作的例子,图林带领的匪帮来到阿蒙如兹山上,在山顶找到住处,并在那里生活,以及多尔库阿索尔之地取得的短暂胜利—这段故事的主要文本都是在小矮人这个构思根本不存在的时候写成的。事实上,早在密姆本人出现之前,就有了对密姆位于山腹中的住所的成熟描述。

第二处问题关系到格劳龙在越过溪谷时被杀的故事。这99lib•net段故事有一份草稿和一份定稿。在草稿中,图林和两个同伴攀上裂谷对岸,一直爬到悬崖边缘下,他们在那里挂了一整夜,图林“与恐怖的噩梦苦苦争斗,梦中他把全部意志都集中在紧抓不放上”。待到白昼来临,格劳龙准备在“北边一段距离开外”的地方越过溪谷,于是图林不得不下到河床,然后再次爬上峭壁,以抵达恶龙肚腹下方。
我在《未完的传说》中那版《纳恩》里略去的第二段是关于泪雨之战的记载,理由同上。家父同样为此写了两个版本,第一个就是《编年史》里的版本,第二个则写在很久之后,但有《编年史》的文本摆在他面前作参考,二者大部分内容也很接近。这场大战的第二个记述版本,同样明显是作为《纳恩》的一个关键情节而写的(该版的标题是Narn Ⅱ,即《纳恩》第二节),开篇便声明:“因此,这里只细说那些影响了哈多家族之命运,与‘坚定者’胡林的子女之命运的事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父只保留了《编年史》版本的记载中对“西线战事”的描述,以及芬巩的大军如何被击溃。通过这种对故事的简化与缩减,他改变了《编年史》中讲述的战事经过。在《精灵宝钻》中,我当然依照了《编年史》版本的叙述,不过还是有些情节取自《纳恩》版本。而在本书中,我遵循的是家父认为适合《纳恩》整体风貌的版本。
从“图林在多瑞亚斯”起,本书新文本和《未完的传说》收录的版本有很大不同。此处存在一系列文稿,大多非常粗略,都是处于不同创作阶段的同一批故事情节。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处理原始材料,显然可以有不同的考量。我现在的结论是,我在编辑《未完的传说》中那版文本时给了自己过多的自由,所做的超出了必要。我在编辑本书时重新推敲了原始手稿,并重新组织了文本,在很多(通常无足轻重的)地方恢复了原来的措辞,引入了不该省略的句子或短段,修正了一些错误,还选用了不同的原始材料。
《未完的传说》给出的故事版本中那个主要的空缺,在本书新文本中得以填补,就是第139—178页的内容—从“矮人密姆”那一章结尾起,增加了“弓与盔之地”、“贝烈格之死”、“图林在纳国斯隆德”九*九*藏*书*网,以及“纳国斯隆德的覆亡”。
因此,我在《未完的传说》中那版《纳恩》里略去的第一段是胡林与胡奥年少时曾在刚多林旅居的记载。我之所以略去这一段,纯粹是因为这个故事已经记载在《精灵宝钻》中。然而,家父其实写了两个版本,其中之一明显是为《纳恩》的开篇而写的,不过它脱胎于《编年史》中的一段—二者十分接近,事实上绝大部分几无差异。在《精灵宝钻》里我两个文本都用到了,但在本书中我采用了《纳恩》的版本。
在《未完的传说》中,文本的第三个缺口,故事在贝烈格终于找到混迹匪帮当中的图林,却无法说服他返回多瑞亚斯的地方中断了,再次开始时已是匪帮众人遇见小矮人那一幕。我再次引用《精灵宝钻》来填补此处的缺口,并注明故事接下来是贝烈格和图林道别,返回明霓国斯,“在那地,他从辛葛那里得到了宝剑安格拉赫尔,从美丽安那里得到了兰巴斯”。但事实上可以证明,家父否决了这个构思,因为“真正发生的事”是这样:辛葛在图林的审判后,于贝烈格第一次动身去寻找图林时便把宝剑安格拉赫尔赐给了他。因此,本书中的赐剑情节就是照此安排的,并且那里没有提及赠予兰巴斯一事。稍后,在贝烈格找到图林之后返回明霓国斯那段,本书新文本自然没有提到安格拉赫尔,只提到了美丽安的赠礼。
关于这一部分“图林传奇”,原始手稿、《精灵宝钻》中讲述的故事、收集在《未完的传说》中《纳恩》的附录里那些不连贯的段落,以及本书收录的新文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向来认为,家父有着这样的整体打算—待到时机成熟,也就是他已写成满意的关于图林的“伟大传说”之后,他会从中提炼出一个形式简短得多的故事,其模式不妨称为“《精灵宝钻》模式”。然而这显然未曾实现,因此,我在距今三十多年以前承担了一项不寻常的工作,力图模仿他没有做到的事,就是写出最新版故事的“http://www•99lib•net精灵宝钻”版本,但要脱胎于“长版本”—《纳恩》—那些庞杂的素材。那项工作的结果就是《精灵宝钻》出版文本的第二十一章。
这些问题本身并不足道,但它们澄清了远古时代的诸多传奇当中堪称最鲜明直观的场景,阐明了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在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前出版的《未完的传说》里,我节选了本书所载传说的长版本内容,予以发表。那个长版本被称为《纳恩·伊·希因·胡林》,取自它的精灵语标题(Narn i Chîn Húrin,下文简称《纳恩》),即“胡林子女的故事”。但《未完的传说》是一本内容庞杂的厚书,这个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并且,为了与该书的整体目的和性质保持一致,故事的文本也很不完整—我略去了几段重要内容(其中之一还相当长),要么是因为《纳恩》中的文本与《精灵宝钻》中对应的简练得多的版本十分相似,要么是我认定无法为之提供一份明显更“长”的文本。
因此,本书中填补了《未完的传说》故事里那个长缺口的文本,与《精灵宝钻》中对应的段落(第262—275页),都是脱胎于同样的原始素材,但这些素材在两本书中被用于不同的目的。在本书新文本中,这些素材是在更加了解那些犹如迷宫一般的草稿、笔记及它们的先后顺序的基础上选用的。在《精灵宝钻》里省略或压缩的原始草稿,在本书中很多得以保留,但《精灵宝钻》版本中那些无可增补的部分(比如来自《编年史》的贝烈格之死一幕),在本书中只是得以重复。
在这千头万绪当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精灵宝钻》出版文本的特异地位。我在本书附录一中提过,家父在1937年开始写作《魔戒》,搁置了《精灵宝钻的历史》,那时他已经写到图林逃离多瑞亚斯,做了匪徒。在为《精灵宝钻》的出版文本组织故事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贝烈瑞安德编年史》(The Annals of Beleriand,下文简称《编年史》),它原本是一份“编年史略”,但在后续的几个版本中逐步扩展成了编年体的记述,与后续的“精灵宝钻”手稿平行并存。它一直延续到这个情节:魔苟斯在图林与涅诺尔死后,释放了胡林。
www.99lib.net
在此顺便指明,我在本书中省略了两段文字。它们曾被我收录在《未完的传说》中,但对故事而言都是插叙,一是龙盔如何归属多尔罗明的哈多那段史话(《未完的传说》第100页),一是赛洛斯的出身(《未完的传说》第102页)。顺带一提,我在进一步理解了各份手稿之间的关系后,可以肯定家父弃用了“赛洛斯”这个名字,代之以“欧尔国”(Orgol),此名由于“语言学上的巧合”,恰好跟古英语的orgol, orgel同形,意思是“骄傲”。然而我觉得现在要改掉“赛洛斯”已经太迟了。
关于图林人生中从逃离多瑞亚斯到匪帮在阿蒙如兹山上落脚那段时期的叙述架构,家父心中有一些特定的故事“要点”:在辛葛座前对图林的审判,辛葛和美丽安赐给贝烈格的礼物,图林不在时贝烈格遭受匪徒虐待,图林与贝烈格的数次谋议。他改动了这些“要点”彼此之间的关系,并把对话段落安排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但他发现这些片段很难组成一套既定的“剧情”,也就是很难“探知真相究竟如何”。然而,我在进行了深入得多的研究之后,现在觉得这是很清楚的—家父在放弃之前,其实为这部分故事梳理出了满意的结构和顺序,此外,我为《精灵宝钻》出版文本所编写的那版篇幅大加缩减的故事也符合这一结构和顺序,只有一处不同。
因此,本书中收录的《纳恩》,其形式在若干方面与《未完的传说》中的版本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有些是因为我在《未完的传说》出版后,对令人生畏的复杂手稿进行了彻底得多的研究,从而对一些文本的相互关系以及先后顺序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些文本主要涉及的是“图林在匪帮中”那段时期的传说故事,它有着极其令人困惑的演变。接下来,我就介绍并说明这份《胡林的子女》的新文本是如何辑成的。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