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扬威塞北
二、耀武扬威
目录
第一章 悲情天子
第二章 炀帝其人
第二章 炀帝其人
第三章 杨谅叛乱
第四章 营建东都
第四章 营建东都
第五章 千秋运河
第六章 游幸江都
第七章 扬威塞北
二、耀武扬威
第七章 扬威塞北
第八章 经略西域
第九章 炀帝西巡
第九章 炀帝西巡
第十章 杨素之死
第十一章 老臣伏诛
第十一章 老臣伏诛
第十二章 言者有罪
第十三章 朝廷五贵
第十三章 朝廷五贵
第十四章 太子风波
第十五章 一征高句丽
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第十六章 铩羽而归
第十七章 再征高句丽
上一页下一页
大帐是什么?是按照突厥牙帐的样子打造的帐篷。长孙晟到启民可汗那里,不是嫌人家的牙帐寒酸吗,隋炀帝就要造一个高规格的大帐给启民可汗看看。这个任务,就交给了隋朝的工程建筑专家宇文恺。
隋朝的两个都城大兴城和洛阳城都是宇文恺设计督造的,连一座都城都能装在他心里,现在让他建一个大帐,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隋炀帝的过人之处了。他确实希望通过威慑的方式来降服突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他对启民可汗的表现也确实相当满意,尽管如此,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突厥的警惕和防范。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尽管隋炀帝好大喜功,但在关键问题上一点都不糊涂,拿捏分寸非常到位。
第二个层面,他也在考虑,能不能让启民可汗一个人穿华夏衣冠?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要想维护启民可汗的地位,就必须让他和突厥百姓尽可能地保持一致。如果部落百姓发现启民可汗过于中原化了,可能就会和他离心离德。这样一来,隋朝苦心培植的亲隋势力就倒台了。如果隋朝想长久地借助启民可汗控制突厥,就决不能允许他改变服装。所以,隋炀帝强调,只要有一颗恭顺的心就可以了,何必非要表露出来呢!
第一个层面,他在考虑,如果让突厥人改变服饰,做隋朝的臣民,在当时的条件下,隋朝有没有可能直接统治突厥人?其实是不可能的。与其到时候承担失控的苦果,还不如像现在这样,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隋朝只进行羁縻控制。这样,既不会引起整个草原的大波动,还能99lib.net给隋朝防守北部边疆。
再看观风行殿。大帐确实是体积庞大,有气势。但是,这个东西还是启民可汗能够想象出来的,是他熟悉的东西。隋炀帝觉得,这还不够震慑,他想要一个突厥人完全没有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还要体现出华夏文明的特色。这可难不倒工程建筑专家宇文恺。他又给隋炀帝造了一个观风行殿,一下子,这两个需求都满足了。
宇文恺建造的这个大帐,最大的特色就是大。大到什么程度?一个帐篷可以容纳上万人。启民可汗不是亲自到榆林迎接隋炀帝吗?他可不是一个人去的,连他的手下,再加上附属部落的酋长,一共有三千五百人。隋炀帝大手一挥,让他们全进到帐篷里来。
观风行殿是什么?简单讲,就是一个高规格的活动宫殿。虽然只是用板子搭起来的,但是,也照样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而且,这个宫殿的规模还足够大,大到除了隋炀帝和萧皇后外,还能容得下几百个侍卫,简直就如同真的宫殿一般。这不就是突厥人没有,又体现隋朝特色的建筑吗?
启民可汗表示效忠,隋炀帝当然也不能亏待他,一定要表现出宗主国的大度。隋炀帝下令,赐给启民可汗和义成公主金瓮各一口,赐给突厥人二十万匹绢帛,还在礼仪上给予启民可汗特殊优待,让他在朝拜的时候站在诸侯王之前,而且赞拜不名。
那么,隋炀帝是不是就觉得心满意足,从此高枕无忧了?这就太小看隋炀帝了。事实上,就在这次出巡期间,隋炀帝还做了两个决策,非常值得深思。
怎么表现激动的心情?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启民可汗“奉觞上寿,跪伏恭甚,王侯以下袒割于帐前,莫敢仰视”。启民可汗带头跪倒在隋炀帝面前,按照草原民族表示尊敬的最高规格风俗,割下身上的肉,献给隋炀帝吃。要知道,隋炀帝可是亲自参加过对突厥的战争,领教过突厥人的强大。现在,看见曾经不可一世的突厥可汗跪倒在自己面前,他真是心花怒放,即兴赋诗一首:“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帷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如何汉天子,空上单于台。”(《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大意是说:边塞之上旌旗飞扬,可汗的龙庭迎来了皇帝的翠辇。如今我驾临启民可汗的牙帐,可汗的百姓都把毡房的门向我打开,犹如每天他们向着太阳打开。启民可汗像汉朝的呼韩邪单于朝见汉宣帝那样,在我面前叩首了,他手下的其他首领也都像汉朝的屠耆单于一样接踵而来,在我面前跪拜。他们向我献上了羊羔,献上了美酒,面对此情此景,我终于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汉武帝。为什么呢?因为汉武帝打匈奴,只是把匈奴打跑了,自己只能登上一座空空如也的单于台。而我现在是让和匈奴一样强大的突厥人拜倒在脚下,让他们对我心服口服,这难道不比得到一片空地更伟大吗?可以看出,这首诗写得非常得意,非常豪迈。九_九_藏_书_网
九_九_藏_书_网
那么,隋炀帝是否欣然同意呢?并没有。他回复道:“断发文身,咸安其性,旃裘卉服,各尚所宜。……但使好心孝顺,何必改变衣服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生活的环境,也有和这个环境搭配的衣服。突厥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整天骑马打猎,还是穿原来的衣服比较合适。所以,启民可汗只要内心忠顺就够了,何必非得改变衣服?非常委婉,但是非常坚决地拒绝了这一请求。
既然叫行殿,肯定要能够走才行。宫殿怎么走呢?按照《隋书·宇文恺传》的记载,这个行殿的下面装有轮轴,人能够推着走,而且走得还挺快,“推移倏忽,有若神功”。一会儿就推进很远,跟神仙在那儿助力一样。这也太神奇了。
可能读者朋友会质疑,隋炀帝这次震慑草原的效果不错,启民可汗对隋朝也非常忠诚,难道隋炀帝还信不过他?为什么在如此友好的局面下,隋朝还要修长城呢?
在这么大的帐篷里一坐,启民可汗真是自惭形秽,自己的牙帐跟隋炀帝的大帐相比,的确是小巫见大巫。其实,这正是隋炀帝要达到的效果。你有的,我也有,但是我的比你的好。
隋炀帝到底是怎样耀武扬威的?除了前面提及的五十万大军和高规格使团之外,还有两样东西给他争足了脸,一个是大帐,一个是观风行殿。
要知道,在古代,改变衣服就意味着改变民族文化。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就有一个改变服饰的内容。清朝入关,也曾要求全国剃发结辫九九藏书网。现在,启民可汗自请改穿华夏衣冠,这可是最高规格的归顺了。这不正是隋炀帝此行的目的吗?
就这样,到大业三年(607)八月初九,隋炀帝和萧皇后一行一路招摇,终于来到了大利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西北)的可汗牙帐。在这里,隋炀帝和萧皇后就各自分工了。隋炀帝临幸启民可汗牙帐,萧皇后则临幸可贺敦义成公主的牙帐。这可是历史上中原王朝的皇帝第一次驾临草原民族可汗的牙帐,启民可汗自然激动不已。
他知道,整个隋朝的北方安全绝不能建立在哪一个人的忠诚之上,也绝不能仅仅建立在威慑之上。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必须以能打仗、能防守为基础,否则,就非常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措手不及,乃至满盘皆输。而修长城,正是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的未雨绸缪之举。从这个角度讲,隋炀帝的确算是个深谋远虑的皇帝。
这些优待,一方面表明了隋突友好的特殊关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突厥的附属国地位。到这一步,应该说,隋炀帝北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第一件,拒绝启民可汗要求改穿华夏衣冠的请求。此前写到,启民可汗主动到榆林迎接隋炀帝的北巡仪仗。一到榆林,启民可汗就给隋炀帝上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奏表。奏表先追溯了当年自己落难时文帝对他的高天厚地之恩,接着又讲了隋炀帝即位以来给他的种种好处。最后说:“臣今非是旧日边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至尊怜臣时,乞依大国服饰法用,一同华夏。”我现在从内心来讲已经根本就不是昔日那个
99lib•net
突厥可汗了,我就是大隋的一个臣民,我也不想穿这身突厥的袍子了,请您赐给我华夏衣冠吧,我想要从里到外都成为一个大隋臣民。
这一招可把启民可汗镇住了,有生以来,哪见过这么大的帐篷!再看看,这帐篷里可不光是他们这三千多人,还有隋炀帝的仪仗队,也是好几千人。这还不算,双方分宾主坐下后,隋炀帝带来的那些艺人也都上场了,有的表演喷雾,有的表演背山,有的表演吐火,再加上乐队演奏,美女跳舞,又得好几百人,但是,这帐篷还是只显得热闹,不显得拥挤。
第二个决策更耐人寻味。就在隋炀帝此次北巡期间,大业三年(607)七月二十九日,隋炀帝下诏:发丁男百余万修筑榆林以东的长城。转过年来,大业四年(608)七月,他再发丁男二十万,继续修长城。
两个关键问题都解决了,隋炀帝就一路北上了。启民可汗不敢怠慢,亲自率领自己的附属部落酋长到榆林迎接。两位君主一见面,隋炀帝就开始展示实力了。
隋炀帝是个好大喜功之人,这样的人表演欲望特别强烈,一看自己表演如此成功,观众如此满意,他当然飘飘然了。
连今天的人都觉得神奇,当时的突厥人就更觉得神奇了。要知道,普通突厥百姓本来就没见过宫殿,更没见过还能走的宫殿。所以,隋炀帝坐在观风行殿里在草原上行走的时候,沿途的突厥牧民都以为是神仙降临了,十里之外就赶紧跪下来磕头,这效果,多震撼!
那么,隋炀帝为什么要拒绝启民可汗的易服请求?我想,除了隋炀帝自己提出的理由之外,至少还有两个层面的考虑。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