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
二、“孟东野始以其诗鸣”
目录
第一章 孟郊:一个痛苦的存在
第二章 气直·情真
第二章 气直·情真
第三章 峭激的诗情与浓郁的理趣
第四章 奇崛·冷峻·苦涩
第五章 淡而浓·瘦而腴·朴而巧
第六章 “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
第七章 “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第八章 社会的投影与心灵的写真
第九章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
二、“孟东野始以其诗鸣”
第九章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
二、“孟东野始以其诗鸣”
上一页下一页

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
饥年无遗粟,众马去空场。
……
他诗集中也不乏为下层人民挨剥削而愤然不平和激烈控诉的作品,乐府《织妇辞》是其代表作之一: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
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路傍谁家子,白首离故乡。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春色不拣墓旁枝,红颜皓色逐春去。
这首诗使人想起宋代名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钱锺书先生指出梅尧臣这首《陶者》明显受了孟诗的影响,而北宋另一诗人张俞的《蚕妇》更是“落在孟郊《织妇辞》的范围里”:“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的诗情和诗境简直就是《织妇辞》的翻版。《寒地百姓吟》对下层人民苦难的表现更为真切感人,诗人由对酷寒中百姓“半夜皆立号”的同情变而为对此时此刻权贵正“高堂捶钟饮”的憎恨:九九藏书网
晨登洛阳坂,目极天茫茫。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要明白他上面这些对战后惨象的反映、对不义战争的谴责、对纨绔子弟的申斥、对受剥削人民的同情等杰作的真正分量,只要指出它们大都出现在白居易那些备受人称道的讽喻诗和新乐府之前就够了。遗憾的是,孟郊这些很有深度而且出现在白诗之前的优秀诗歌,过去一直没有博得它应得的赞扬。不过,最能代表孟诗内容特点的不是上面这一类,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说:“这边老年的孟郊,正哼着他那沙涩而带芒刺感的五古,恶毒地咒骂世道人心。夹在咒骂声中的,是卢仝刘叉的‘插科打诨’和韩愈的宏亮的嗓音,向佛老挑衅。那边元稹、张籍、王建等,在白居易的改良社会的大纛下,用律动的乐府调子,对社会泣诉着他们那各阶层中病态的小悲剧。”前面我们指出过,他“咒骂世道人心”的内容是在他的言贫诗中表现出来的。他这些揭露统治阶级伪善、猜忌、险恶、贪婪等丑恶现象的诗歌,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唐社会的现实。总之,孟郊不仅是建中后“始以其诗鸣”的第一个诗人,而且他的诗歌与稍后“新乐府运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藏书网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
——《伤春》九_九_藏_书_网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含酸望松柏,仰面诉穹苍。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洛阳这大唐帝国的首善之区居然荒草遍地、豺狼成群,人民由于战乱和饥荒不得不“白首离故乡”,诗人对此只好“仰面诉穹苍”,可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此诗无疑是曹植那首名诗《送应氏》的回响:“步登北邙坂,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孟郊诗歌在反映社会动乱这一点上堪称建安诗歌的遗响,上面孟郊与曹植二诗读来都令人“气结不能言”,难怪他在《赠苏州韦郎中使君》一诗中称道“金玉曹、刘名”了。九九藏书网他还常抒写上层与下层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悬殊,及由此决定的思想感情上的对立:
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
孟诗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时代精神,关于他的言贫诗我们在上文讨论过,不再费词了。这里特别指出的是,他有不少正面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在他的诗集中不难找到乱后惨景: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群物归大化,六龙颓西荒。

——《长安早春》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韩愈下面一段话是我们上面提出的论点的最好佐证:“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他在《荐士》诗中更是以孟郊直接李杜。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按昌黎‘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中及李、杜而末言孟郊,其意盖专在于诗。”孟郊最先在大历后的诗坛上用五古实践着“下笔征兴亡”的主张,用险硬苦涩的声音鸣出了时代的不幸。九九藏书网
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
这首诗反映现实的真实、深刻程度完全可与杜甫的《北征》相媲美。在他诗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叛乱的严厉谴责:“孟冬阴气交,两河正屯兵。烟尘相驰突,烽火日夜惊。太行险阻高,挽粟输连营。奈何操弧者,不使枭巢倾。犹闻汉北儿,怙乱谋纵横。擅摇干戈柄,呼叫豺狼声。白日临尔躯,胡为丧丹诚?岂无感激士,以致天下平。登高望寒原,黄云郁峥嵘。坐驰悲风暮,叹息空沾缨。”(《感怀》)诗中的“汉北儿”指李希烈叛兵,其时藩镇叛将经常与中央对抗,大唐帝国处处“烽火日夜惊”。诗人因目睹国家的动荡分裂和人民的流离失所而“叹息空沾缨”。他的另一组诗《感怀八首》中也有不少表现社会战乱和民族苦难的佳作,如组诗之二: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