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乾隆反贪“风暴”
惊天大案——甘肃冒赈案
目录
第一章 扑朔迷离的身世
第二章 有个性的皇帝
第二章 有个性的皇帝
第三章 收拾父亲遗留下来的摊子
第三章 收拾父亲遗留下来的摊子
第四章 帝王心术
第五章 弹压“暴民”不手软
第五章 弹压“暴民”不手软
第六章 还原十全武功真相
第六章 还原十全武功真相
第七章 乾隆反贪“风暴”
惊天大案——甘肃冒赈案
第八章 六下江南——处处留情真风流
第八章 六下江南——处处留情真风流
第九章 天子也风流
第九章 天子也风流
第十章 十全老人的外交手腕
第十一章 千古一病文字狱
第十一章 千古一病文字狱
第十二章 “恋”上和
第十二章 “恋”上和
第十二章 “恋”上和
上一页下一页
王遂还没有担任杭州知府之前就已经有一处豪华的房产,担任杭州知府后买下一些房产,将自己的豪宅扩建,扩建之后,王遂的房产已经有一条街的规模,王遂将其他的一些房子当做店铺租给商人。阿桂立刻想到王遂抢占民房,便派人私下里访问那些卖民房的人,根据他们的说法,王遂虽然不是抢占民房,但这些卖房的人也并不是自愿出售的,大家都是迫于他知府的威势不敢不卖。
这个王亶望能力确实不错,在甘肃三年,收到“监粮”六百多万石,批准了十五万通过捐监获得监生资格的人。按规定,甘肃每年要缴纳的钱粮是八十万到九十万石,王亶望一上来就收获了这么一大笔钱粮,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绩。因为甘肃是一个经常发生战争的地带,钱粮在这里尤其显得珍贵。
勒尔锦被抄家后,家中仅存七千两白银,但是他的家奴曹禄家中却发现了两万余两白银。乾隆因此认定勒尔锦隐匿财产,让阿桂在前线也顺带关注一下这事。
陈辉祖接受刑讯的时候,百般狡辩,不肯认罪。说到白银换黄金,陈辉祖说当时抄家时,布政使跟自己商量,说金子含水过多,成色不好,运到北京以后,估计耗损会更多,所以干脆换成银子更实惠一点。陈辉祖强调说,这么做也是为了国家着想。为了抵罪,陈辉祖甚至编造出离谱的借口,说王亶望被抄时曾向他求情,怕金子太多引人注目,让自己按照市场价兑换成银子。
经过一年半的审理,案子已经水落石出了。看到结果,乾隆非常震惊,甘肃省的官员几乎全部落马。
乾隆一看,就知道其中大部分是从甘肃那边捞来的。愤怒的乾隆让人查抄于敏中的家产,并表示如果他还活着,一定要重罪惩治,看在他过世兼为国效力多年的分上,就不追究了。
就这样,陈辉祖把好东西都拿走了,留下一些稀松平常的东西交公。乾隆是一个非常警觉的人,打开王亶望家财的箱柜,发现里面居然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金银珠宝。这实在不像是王亶望的家私,王亶望曾经进献过不少珠宝,而现在这些家私里居然没有一件。
乾隆对这起贪污案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认为真正的元凶并不是王亶望,而是刚辞世不久的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因为当时勒尔锦奏请捐监时,于敏中是极力劝说乾隆批准的,于敏中如此热心于推行甘肃捐监,当时乾隆也猜不透其真实意图。现在想想,乾隆觉得很可能于敏中就是幕后最大的人www.99lib•net物。
事实证明,有时候老鼠生的儿子也不会打洞。
布政使王廷赞守城有功,然而却盲从勒尔锦,延误了军机,顺带着也被革职,进京接受调查。王廷赞了将功补过,自愿提出将自己四万两养廉银献给甘肃府库充作军饷,但让王廷赞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么做居然弄巧成拙,让乾隆更加怀疑。王廷赞出手这么大方,背后肯定还有更多的银子。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十八日,乾隆下旨批准陕甘总督勒尔锦在甘肃实行捐监制度。乾隆批准这个项目也是别有原因,因为当时甘肃连年旱灾,需要大量的赈灾钱粮。捐监可以部分地解决钱粮问题,但是也会带来很多的弊端。为此,乾隆特派浙江布政使王亶望前往甘肃,负责捐监事务。
经过再三考虑,乾隆采取了折中的做法,既强调严惩贪官,又表示事情已经过去多年,能宽容的就宽容,加上涉案官员太多,能不杀就不杀。乾隆还下了一道特别的规定:贪污超过两万两白银的斩立决,贪污在一万到两万两之间的判为斩监候。由于涉案官员太多,乾隆不得不把死刑标准放宽。但即便如此,也有五十六名官员被处死,王亶望是立即正法,勒尔锦享受到自尽的待遇,王廷赞被判为绞监候。
这时,乾隆收到和珅的奏折:“王廷赞担任甘肃布政使多年,家里非常充裕,就是再多捐出几倍,对他来说也是小事情。”
甘肃省接连上奏折说天气干旱,庄家收成大减,百姓生活困苦。为此,乾隆耗用巨资给甘肃赈灾。现在,和珅和阿桂的奏折都说甘肃连日大雨,雨量相当充沛。为什么甘肃年年旱灾,今年雨水特别充沛呢?乾隆觉得这里面肯定有蹊跷,在惩办陕甘总督勒尔锦和甘肃布政使王廷赞时,乾隆的怀疑被证实了。

大批贪官落马

我们一定很好奇,王亶望是怎样贪污的呢?
案子很快分两头审理起来,一头由阿桂和李侍尧对甘肃省各级官吏进行审讯,一头由闽浙总督陈辉祖在浙江对王亶望等人进行审理。
现在,摆在乾隆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把这些官员全杀了呢?根据国法,是应该全部杀掉的。但是这么一来,甘肃官场顿时就会出现真空状态,政务谁来处理呢?一时之间也没法找到这么多官员来替补。九-九-藏-书-网不杀的话,国法何在,贪污之风如何抑制?
和珅是当年四月到达兰州的,到后不久,他就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这道奏折纯属军情,丝毫不涉及贪污案。和珅在奏折里说他刚一进入甘肃境内就遇到大雨,十天后,阿桂也来到甘肃。阿桂也给乾隆上了一道关于军情的奏折,在折子里他也提到甘肃连日下大雨,阻碍了行军,对用兵很不利。
应该说,王亶望确实很聪明,他来甘肃不久就发现了一个贪污门路。甘肃以前经常发生旱灾,粮食短缺,百姓生活困难。如果谎报灾情的话,正好可以借机贪污国家公款。为了让贪污“大计”得逞,王亶望说服了总督勒尔锦,勒尔锦下水之后,甘肃省的各级官员就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了。
甘肃接连七年上报灾情,其实这七年并没有大旱。那这些官员谎报灾情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
事实上,半年前乾隆就对王亶望产生了怀疑之心。其时,乾隆任命阿桂为钦差到浙江视察钱塘工程。到了杭州,阿桂对钱塘工程的各种细节一一过问,并且派人暗访吏治情况。阿桂首先发现杭嘉湖道员王遂有问题。
虚报旱灾之后,王亶望又奏请乾隆,允许将捐银赈济地方百姓,结果这些钱全都被腐败集团私分了。王亶望甚至为各县预定灾情,根据灾情的轻重分别给予不同的钱粮,甘肃的地方官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好的发财机会,大家纷纷落入王亶望的腐败网络里,私吞赃款,上下一片腐败,通省难得一个好官。
结案之时,王遂一案并没有进展,刑部给王遂拟定了“绞监候”。乾隆不想立即处死王遂,始终希望他能供出王亶望。
事情还得从捐监说起,捐监是清朝的一种特殊制度,它允许为国家捐钱的读书人获得国子监监生的资格。这是方便一些有钱却无学问的人,给他们一个做官入仕的机会。

明察暗访

乾隆将信将疑,只好把这事情暂时搁置在一边。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甘肃发生了回教反清起义。起义的领导人是一个叫苏四十三的穆斯林教徒,他领军围困兰州城,陕甘总督勒尔锦平叛不力,被押回北京候审。
王亶望贪污的另外一个手段是在捐监之时额外多收,当时规定的捐监银两是五十五两,王亶望往往要多加收一些银两。为了将这些银子贪污,王亶望特命自己的亲信蒋全迪为兰州知府,专门负责收取捐银。
刑部尚书袁守侗和刑部左侍郎阿扬阿曾经前往甘肃查看监粮,因被甘肃官员九九藏书蒙蔽,没能发现问题。乾隆认为应该给予他们处分,把他们交给刑部议处。这案子还牵连到陕西巡抚毕沅,毕沅虽然是陕西巡抚,但是根据乾隆制定的规章,陕西巡抚有责任监察邻省的事情。而且毕沅这个人才华出众,在陕西当了十几年巡抚,理应了解甘肃那边的情况。甘肃通省贪官,毕沅却没有发现,降三级留用,并停发所有薪俸。
王亶望本人就是靠捐监发家的,他通过捐纳当上了知县,后来又担任知府、布政使、巡抚等官职。乾隆所以委派王亶望处理捐监事务是因为王亶望身上有两个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现在常说的理财能力,第二个优势便是王亶望的父亲王师是一个非常正派的官员,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乾隆心想,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王师既然是个清官,他的儿子王亶望应该不至于是个贪官吧!
说到实物被调换,陈辉祖编造借口说,从王亶望家里搜出的朝珠太普通,自己都不好意思运往北京,所以让人在外面买了一些好的,一并放在里面,这么做也是为朝廷着想。
王亶望自然是这些人中贪污最多的一个官员。
就在甘肃冒赈案接近尾声的时候,没想到跟随阿桂查案的闽浙总督陈辉祖竟不幸卷入贪污案中。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陈辉祖曾经负责查抄王亶望的家产。也就是在查抄的过程中,王亶望的巨额资产让陈辉祖产生了贪婪之心。陈辉祖心想,这么多的黄金、珠宝和古董,我顺手牵羊拿一些不会有人知道的。
阿桂给乾隆呈递的贪官名单上有一百多人。这起冒赈案贪污的具体数字并不清楚,但毫无疑问数额是非常庞大的,仅仅从王亶望家里就查抄出三百多万两银子。根据王亶望自己的交代,甘肃全省贪污银两总共大概有一千多万两,这个数字肯定还是保守的。

通省都是贪官

王亶望拒不认罪,没办法,乾隆只好把他押解到热河行宫进行审讯。王亶望和王廷赞等人仍然抵赖不认账,随着证据越来越多,他们面对这么多有力的人证和物证,再也没法狡辩了。
乾隆是个聪明人,立刻想到肯定是有人从中做了手脚。乾隆四十七年夏,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召见浙江布政使李封、按察使陈淮等人。乾隆问他们是不是有人把王亶望的家产调包,这几个人都说不知道。乾隆很生气,让人亲自去浙江调查,很快就调查出证据来,发现李封、陈淮正是犯罪嫌疑人,在乾隆的一再逼问下,这两人终于供出了陈辉祖,说陈辉祖用白九九藏书网银换成黄金,还将一些常用的东西替换珠宝。
坦白之后,乾隆开恩,抄了陈辉祖的家,判为斩监候,随后改为自尽。陈辉祖因为一时贪念,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还丢掉了卿卿性命,真应了那句古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当这个贪污网络浮出水面后,乾隆感到震惊,这是他当皇帝以来最大的一个贪污案。原来,甘肃接连七年谎报灾情,赃银高达一千万两,涉案官员多达一百多人,以至于乾隆大呼这个案子是自古未有的奇贪大案。
根据勒尔锦的供词,王亶望是冒赈案的主谋,这个案子是他一手策划一手筹办的,其他人都是从犯。与此同时,甘肃省蕃司王廷赞也坦白,王亶望将捐粮改收为银两,每个捐生收银五十五两,这事由王亶望的亲信负责,自己只不过是沿着王亶望铺好的路走而已。
当这些官员们一一认罪伏法的时候,甘肃省的官场立即陷入瘫痪状态。乾隆从全国各地往甘肃调往官员,这才解决衙门瘫痪的问题。
陈辉祖的上司阿桂负责审问他,阿桂从陈辉祖家奴口中得知陈辉祖偷换名贵的玉器和字画等等。看到调查出来的证据越来越多,陈辉祖知道如果抗拒的话,后果更严重,只好坦白。
也正因此,乾隆提拔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当真相水落石出的时候,乾隆震怒了,自己看上的理财高手居然也是一个贪污专家。
甘肃各级官员听说皇帝派钦差下来查粮,串通起来设计了一个骗局,在粮仓下面铺设木板,上面撒满谷物,造成粮仓充实的假象。袁守侗回京后,向乾隆奏报,甘肃粮仓非常充实,没有虚假。

冒赈中的猫腻

陈辉祖的供词显然是不值一驳的,黄金成色不好兑换成银子,怎么送到北京来还有九两黄金。而且陈辉祖对其他一些贵重的珠宝只字未提,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王亶望曾经向乾隆进贡了一些宝物,乾隆照例给他返还一部分。

审判官陈辉祖也卷入案中

再联系到王廷赞的前任王亶望,不久前捐款五十万两修建浙江海塘工程,乾隆当时就很奇怪王亶望咋就这么有钱。王亶望到浙江期间,名声还不错,乾隆由此推测,王亶望和王廷赞的钱财应该都是在甘肃捞的。
刑部堂官英廉等人负责审讯勒尔锦,勒尔锦并没有抵赖,事已至此,他知道还是认罪比较好,于是将这些年来贪污受贿的情况交代出来。但勒尔锦把主要责任推到王亶望身上,他说自己本来是不想这么干的,是王亶望一再怂恿,自己也怕得罪人99lib.net,一时意志不坚定,跟着大家同流合污了。
乾隆让新任陕甘总督李侍尧和阿桂审理此案。经李侍尧和阿桂一查,一个巨大的贪污网络浮出水面。
王亶望作为王遂的顶头上司,很可能是一个更大的贪污犯,乾隆叮嘱阿桂务必要钓出潜水的大鱼。王遂不光是王亶望的下属,还是王亶望一手提拔和推荐上来的。也正因为这层关系,要王遂供出王亶望并不容易。自己贪污的罪证被发现,王遂只好自认倒霉,拒不供认“恩人”王亶望。
王遂虽然没有供出王亶望,但阿桂和和珅前往甘肃平叛时无意中给乾隆提供了另一条线索,乾隆终于抓住了王亶望的尾巴。
这两个奏折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谈的都是军情。然而,心细如发的乾隆却从中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收到这两份奏折后,乾隆马上想起了甘肃省连年的旱情奏折。
随着查访的深入,阿桂还发现王遂在西湖附近另有两处房产,并出资数万两银子和商人何永利开办钱庄。掌握了确凿证据后,阿桂奏请乾隆将王遂革职查问。
陈辉祖死后,江南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昨日抄人家,今日被抄家;贪官皆上路,百姓笑哈哈!
现在想来,于敏中的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从中捞钱。于敏中很幸运,在冒赈案还没露底之前他就已经去世。于敏中这个人在生前享有廉洁正直的美誉,没有人会想到他也是一个贪官。他的问题是怎么查出来的呢?说来还是他的后代们为了分家产打官司,官府一查,发现于敏中家中居然有银子两百多万两。
乾隆随后派遣政坛新星和珅前去督战,和珅督战不力,乾隆只好让王牌将领阿桂前往甘肃。令人意外的是,这次平叛居然揪出了一件惊天贪污案。
事实上,这些监粮主要是钱,并不存在所谓的粮食,但是上报的时候却说成了粮食。乾隆中途也一度产生怀疑,认为甘肃的监粮可能没有那么多。他还曾派遣刑部尚书袁守侗到甘肃查访,袁守侗是一个出名的办案高手,曾经五次破获重大案件。但是,袁守侗这次到甘肃后却扑了一个空。
王遂一年的养廉银不过几千两,按照正常收入不可能有这么多钱。现在王遂有二十四万两存银,如果不是贪污,又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呢?
乾隆收到奏折后,命阿桂负责审理王遂。阿桂带着陈辉祖、富勒浑、李质颖等人前往王遂府上搜查,查出王遂家里有现银九万多两,银器两千多两,王遂还借出四万多两银子。在王遂老家,查出合计八万两白银的田产和财物,此外还有大量的金银玉器。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