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顺政权的失败
第五节 西北地区明降官降将的叛乱和该地区大顺政权的崩溃
目录
第一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背景
第一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背景
第二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第三章 起义初期明政府的对策和义军主力转入山西
第三章 起义初期明政府的对策和义军主力转入山西
第四章 起义中期的千里转战
第四章 起义中期的千里转战
第五章 明末农民战争一度转入低潮
第五章 明末农民战争一度转入低潮
第六章 张献忠、罗汝才重举义旗和杨嗣昌督师的惨败
第六章 张献忠、罗汝才重举义旗和杨嗣昌督师的惨败
第七章 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的大发展
第七章 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的大发展
第八章 李自成起义军南下湖广和襄阳政权的建立
第八章 李自成起义军南下湖广和襄阳政权的建立
第九章 张献忠起义军的进军湖广、江西
第十章 孙传庭部的覆灭和李自成西安建国
第十章 孙传庭部的覆灭和李自成西安建国
第十一章 明廷在覆灭前的挣扎
第十二章 明王朝的覆亡和山海关之战
第十二章 明王朝的覆亡和山海关之战
第十三章 大顺政权的失败
第十三章 大顺政权的失败
第五节 西北地区明降官降将的叛乱和该地区大顺政权的崩溃
第十四章 大西军在四川
第十四章 大西军在四川
第十五章 弘光政权的覆亡和南方的阶级斗争形势
第十五章 弘光政权的覆亡和南方的阶级斗争形势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随着清军的攻入陕西,西北地区的明朝降官降将也一个个原形毕露,乘衅而起,拜表投降清廷。原先任过明朝宁夏花马池副将的董学礼,归顺大顺政权后曾奉命沿运河南下,后来撤到河南怀庆地区降于清朝。他降清之后急于“立功自现”,派人带书信约大顺政权宁夏节度使陈之龙起兵充当内应。陈之龙过去是明朝监军道,他的投降大顺政权本来就心怀叵测,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借其兵权,以待天时”。董学礼的密信被牛成虎(曾任明朝总兵,这时奉大顺政权之命镇守宁夏)截获。牛成虎不赞成背叛大顺政权,把董学礼的家属全部处斩。陈之龙隐而不发,清军进入陕西后,他利用职权拉拢一部分军队,“倡率大小文武军民,望风投诚”,迫使牛成虎一道投降了清朝。白广恩归顺李自成后被封为桃源伯,随着形势的逆转,也准备投降清朝,只是由于大顺军防范较严,一时还难于得逞。到李自成撤出西安时,他就在蓝田口拉出队伍投奔了清朝。兰州总兵郑嘉栋、甘州总兵左勷、副总兵谢祯荣等人,都在一六四五年正月叛降清朝。奉李自成之命率军入川的四川节度使黎玉田(原先是明朝辽东巡抚)、总兵马科(投降大顺后被封为怀仁伯)、副总兵马德、高汝利、石国玺,也在清廷招降下领着士卒一万多人叛附清朝。此外,叛投清朝的还有汉南副将胡向化所部士兵一万余人、黄甫营守将高鸾以及陕北从响水到宁塞的十营堡边军。
99lib.net
九_九_藏_书_网99lib•net
从目前所见到的资料来看,原来为形势所迫投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将领,差不多全部都拜倒了在爱新觉罗皇室之下。他们在政治上的反侧,给大顺军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当他们态度暧昧、尚未公开叛变时,李自成等人为了防范而不得不留下相当数量的大顺军旧部加以监视,这就在前线急需增援时不能充分有效地集中兵力。他们叛变以后又往往急于向清廷献媚,或是背信弃义地向大顺军发动突然袭击,或是把自己驻防的地区作为进见礼,甚或二者兼而有之。我们已经指出,山西沦陷时,姜瓖在大同和唐通在保德的叛变,不仅把整个山西北部献给了清廷,而且都给大顺军造成了重大损失。西北地区明朝降官降将的叛变,更使大顺军领导人苦心经营的后方顿时烽烟四起,无法固守。陕北的陷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除了高一功、李过镇守的榆林、延安以外,其他负责防守沿边城堡的明降将,很快就被清廷拉了过去,使榆林、延安陷入孤立无援的地位。文献中说,“惟榆林守将高一功乃闯贼旧党,坚拒相抗”。正是由于大批降官降将的反水,阿济格才能只留下大同总兵姜瓖、榆林总兵王大业,宁武总兵高勋、宣化副将康镇邦等降将围攻榆林,自己却领着大军继续南下。这是迫使李自成丢掉西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又一次证明,任何政权如果没有一个大体上稳固的后方,要在前线取得胜利是非常困难的。大顺军在山海关战役之后节节败退,主要原因并不是清兵天下无敌,而是由于自己内部的不稳定。九-九-藏-书-网九*九*藏*书*网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