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1)
目录
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1)
上一页下一页
我们小时候读过不少儿童故事书,也看过很多动画片,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小时候从来没有读过任何一本关于“小熊维尼”的故事书,也没有看过任何一部迪斯尼制作的“维尼”系列影片。直到接到这套原版故事书的翻译工作之前,我对于“小熊维尼”简直全无概念,只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熟。因此,当约稿人在电话里跟我说:“小熊维尼你知道吧?”,我只能不知所云地回答说:“哦——哦——”
但是情况却并不是这么简单,当故事一步步展开,所有的角色都陆续登场后,这个独立的世界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画面。有人憨厚愚钝(例如维尼熊),但却总能逢凶化吉,招人喜爱;有人胆小谨慎却又好大喜功(例如小猪皮杰),结果却常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人悲天悯人,孤傲地生活在自己忧郁的世界中(例如毛驴咿呦);有人满腹心机(例如野兔),最后却搞得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人喜欢摆出一副学究形象(例如猫头鹰),却又总是不懂装懂;还有现实生活中操心柴米油盐的平凡家庭妇女(袋鼠妈妈)和顽皮天真的幼龄儿童(小豆和跳跳虎)。克里斯朵夫·罗宾在故事里已不再是个儿童形象,反而更像是这个“百亩社区”的领袖,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成人的关爱和冷静,会在你气馁的时候给你鼓励,会在事情最困难的时候及时出现,帮你解围。与此藏书网同时,他也保留着孩童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例如带领所有的动物去寻找“北极”)。作为一部儿童读物的作者,米尔恩并没有狭隘地把眼光放在儿童单纯的心灵世界中,他试图通过“百亩森林”里的居民来对照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居民,讲述这些动物们的故事,其实也是在讲述人世间的故事,或者说,现代社会里成人世界的故事。
说到这里,有必要谈一谈米尔恩本人的经历。米尔恩因《小熊维尼》而成为闻名于世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本人却并不满于这个名声,因为他的个人志向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剧作家。从小米尔恩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数学天赋,进而就读剑桥三一学院研究数学,但他却在同时为该校的一本地下期刊《Granta》撰写文章,最后担任了《Granta》的编辑。毕业后,米尔恩加入了英国以讥讽时事著称的杂志《Punch》,担任编辑助理,一直工作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期间米尔恩服役于英国皇家沃里克郡军团,在此之前他已经开始创作剧本。1917年,他将自己在服役期间发表的一部儿童剧改写了一本儿童诗集《从前从前》(《OnceUponATime》)。对此他本人的评论是:“没人搞得清楚这是给儿童看的,还是给大人看的。我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好玩……他至少暂时让我们忘记战争。”也许正是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米尔恩和很多20世纪初的作家一样,开始无比向往和缅怀孩提时代纯真美好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曾经说的——“儿童的书是一定要写的,不过不是为了儿童,而是为了作者本人。”1924年,他的另一本儿童诗集《我们非常小的时候》(《WhenWeWereVeryYoung》)在英国出版后,立即赢得英美评论界的一片赞誉。1926年,在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6岁时,米尔恩着手创作这两本不朽的儿童名著《小熊维尼》和《维尼角落的家》。这两本书为米尔恩带来了巨大的名声,但他却在1928年后停止了儿童文学的写作,转而投身于神学辩论法。1938年,56岁的米尔恩发表了一部自传《现在已经太迟了》(《It’sTooLateNow》),根据儿子克里斯朵夫·米尔恩的说法,米尔恩在自传里对于“小熊维尼”只提及了“很不愉快”的八页。由此不难看出,《小熊维尼》这套儿童故事书倒更像是米尔恩无心插柳的结果。虽然他一生出产了数量众多的戏剧和小说,其中却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小熊维尼》那样引起世人瞩目。然而,也许能让米尔恩内心里获得些许安慰的是:他在儿童文学之外的写作经历,竟也不由自主地渗入了他笔下的百亩森林中——他所擅长的讥讽调侃,他所喜爱的戏剧化表现形式,这些特征都转变成了天真无邪的笔触,散布在《小熊维尼》的角角落落。九*九*藏*书*网
藏书网
译后记回到儿童时代(1)
噗这头憨厚可爱的小熊是整套故事书的主角,对于它我不必再做进一步的介绍。在《小熊维尼》这本书的序言里,作者A.A.米尔恩已经给出了一个孩子气的解释——它的名字来自伦敦动物园里一头叫“维尼”的熊,以及克里斯朵夫·罗宾曾经有过的一只天鹅。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么噗的原型实际上就是我们熟知的玩具“艾德熊”,1921年,米尔恩的妻子从伦敦的一间著名店铺“Harrods”把它买回家,作为送给他们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一周岁的生日礼物。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基本上也都存在于作者本人(以及他的儿子)的真实生活中——小猪皮杰和毛驴咿呦是邻居送给克里斯朵夫·罗宾的礼物,袋鼠妈妈、小豆和跳跳虎则是后来作者和他的妻子送给儿子的,只有猫头鹰和野兔出自作者本人的虚构。[“故事中的动物几乎全部来自育婴室,我的“合伙人”(我太太)先为他们设计好不同的声音及语言,然后在他们的主人(我儿子)的爱心照料下,每一个动物的特质则发展呈现为一个独特的性格角色。”——米尔恩]当所有这些角色,包括儿子克里斯朵夫·罗宾,被米尔恩安置到“百亩森林”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后,一个生机勃勃的独立的世界就此诞生了。在《小熊维尼》原著的封套页上有一幅由作谢巴德(ErnestH.Shepard)手绘的“百亩森林地图”插画,你能想象得到,“百亩森林”其实也是作者当时居住的周边环境的写真,也就是环绕着Cotchford农庄的那片名为Ashdown的森林。地图上标注了噗所住的树屋、克里斯朵夫·罗宾的树屋、猫头鹰的房子、小猪皮杰的家、咿呦的小角落、野兔住的那片沙地、袋鼠妈妈和小豆的住所,甚至还有故事中提到的发现“北极”的地方。这个独立的世界仿佛早已存在在那里,居住在其间的每一个人和动物,仿佛也和外界毫不相关地过着他们自己简单快乐的生活。九-九-藏-书-网九-九-藏-书-网
两本薄薄的故事书,在我拿到手里时,我仍然以为那里面无非是一些简单幼稚的小故事,再配上一些天真童趣的插图——就像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小红帽与大灰狼》和《豌豆公主》那样的儿童读物,不过如此。我要做的仍然是枯燥无味的翻译工作。可是,一本书才翻译到一半,我就已经被那些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彻底折服。它们完全突破了我对儿童读物的狭隘理解:如此巧妙的构思,精彩的对白,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令人捧腹不止的幽默场景……儿童读物能写成这样,实在是大大超出我的想象。翻译到最后我才意识到,其实这套《小熊维尼》不仅是给孩子们看的故事,更是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尤其对那些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时刻困扰的成年人来说,它更像是一剂舒缓心灵的良药。在人们对于很多纯真美好的快乐已感觉陌生时,这些故事恰恰能带你回到儿时遥远而甜蜜的记忆中,仿佛你也置身于那个年代,说着同样幼稚直白的语言,干着同样无聊可笑的傻事,甚至梦见同样天真而荒诞的画面……所有这些我们天性中自然而生的快乐,都会从这套书的字里行间缓缓流出,注入到每一个读它的人的心灵,不论是无邪的孩童心灵,还是被现实繁杂的琐事污浊的心灵。
---------------
---------------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