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变通
目录
13.变通
上一页下一页
第二句仄起,第三句平起了;第六句平起,第七句仄起了。
·仄平平仄仄·我行殊未已
·仄平仄仄平(孤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格式例句
·仄平·平仄平平仄·九天·阊阖开宫殿
二、特许犯规的平平仄平仄
这首七绝押十三元韵,第一句韵字用了十二文韵的“纷”。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
作诗,照标准的平仄格式填入汉字,不容易,因为某一个汉字,又合适,音未必合适。可以换义和音都合适的。但这有时候不难,如需要仄声,可以把“双”换成“两”;有时候很难,如也需要仄声,“今雨故人来”的“今”就不能换,因为是用杜甫《秋述》的曲。难,怎么办?一种办法是硬碰硬。古人也没有这样硬,而是走了可将就处且将就的路。所谓可将就处,是指非关键字,即一句里靠前的单数字。这里不肯定旧语“一三五不论”,因为情况不像说的那样简单。旧语的缺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为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一要论,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式,www.99lib.net三要论,就是必须用平声,不得改为用仄声;如果用了仄声,成为“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成为“孤平”(除韵脚以外),乃诗家所忌,忌,理由也只是不好听。另一方面的缺漏是一三五平等对待,事实是,音的重要程度后来居上,所以五言,三以论为常,七言,五以论为常(不是绝不许);不论,例如出现这样的调调,“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显然也是不好听。
格式例句
平平·平仄平平仄沙场·烽火侵胡月
第二句仄起,第三句平起了。
第二句平起,第三句仄起了。
·平仄平平平仄仄·山色遥连秦树晚七言第三字变通:
粘的格律,与“对”相比,拘束力像是宽松一些,若然,就无妨也看作一种小范围的变通。唐朝早期,甚至盛唐,诗作还间或有失粘的。如:
·平仄·仄平平仄仄·云里·帝城双凤阙变通,一句里有了平仄增减的变化,仄变平是平增仄减,平变仄是平减仄增。这样像是关系也不大,可是有不少古人,大概是感到遗憾吧,却喜欢用补救之法,以求对称。补救之法可以分为三类:一类
99lib•net
是本句补救,另一类是对句补救,还有一类是本句、对句都补救。举例如下:
三、第一句用邻韵
这首五绝押八齐韵,第一句韵字用了四支韵的“儿”。
·仄平仄仄仄平平·指挥若定失萧曹
还有一首律诗中用两次的,如五言:
·仄平·平仄仄平平·汉文·皇帝有高台
平平·平仄仄平平风云·常为护储胥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近体诗押韵限制严,即一首诗里,韵字要用属于一韵的,否则算出韵,不合格律。可是第一句例外,可以仿古体诗,用邻韵(音相近的,如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八齐,等等,以后还要谈到)的字。如:
第二句仄起,第三句平起了。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一首内一再用,表示有偏爱。一次用,多数是仄起五绝五律、平起七绝七律的倒数第二句,原www.99lib.net因也许是,要收场了,更愿意加重抑扬一下。(五律平起不入韵的第一句也习用这种格式。)
格式例句
·平仄平平仄·闻道黄龙戍
来由不清楚,可能是为了取得先缓后急或先弛后张的效果,昔人的诗作,有不少单数句,平平平仄仄的格式改为平平仄平仄的格式。如:
仄仄·仄平平仄仄借问·路旁名利客七言第一、三字变通(也就成为下面谈的补救):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这首五律押二冬韵,第一句韵字用了一东韵的“中”。
·仄平仄仄平平仄·寄身且喜沧洲近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沧。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第二句仄起,第三句平起了;第六句平起,第七句仄起了。唐朝早期,律诗失粘还有多于两次的,因为少见,不再举例。
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逢·赤·松子,天路坐相邀。(陈子昂《春日登九华观》)
对句补救:
http://www.99lib•net仄·仄平仄仄平(孤平)
格式例句
与上面三种变通相比,这失粘的变通牌号不那么正大,绝大多数人从严,还是视为违反格律,所以尽力避免。也就因此,我们仿作,求四平八稳,还是“吾从众”,也尽力避免为好。
·平仄平平仄仄平·河上仙翁去不回
以下正面谈变通的情况。
一、一三不论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莺·啼非远树,鱼戏不惊纶。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
这首七律押七虞韵,第一句韵字用了六鱼韵的“书”。
本句补救:
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五言第一字变通(宜平而仄,或宜仄而平,下同):
四、失粘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韩偓《安贫》)
第二句仄起,第三句平起了。
·平仄·仄平仄仄平(孤平)
七言: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买卢龙九九藏书塞,归邀麟阁名。(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近体诗格式,标准的或理想的,上一篇举了16种。称为理想的,因为实际的诗作经常不是这样。不这而可以成篇,是依传统,可以用变通的办法。变通,有程度浅的,这一篇谈;有程度深的,即所谓“拗”,下一篇谈。程度浅的,由轻而重,谈四种。
失粘还有不只一次的,如:
本句、对句都补救:
许用邻韵是解放,会使作者获得一些方便。但古人作近体诗,像是也有缠小脚之类的心理:一是乐得受拘束,所以利用这种方便的不多;二是限定第一句(也许因为第一句可以不入韵,所以无妨将就),没有推而广之,像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那一首,押四支韵(韵字为时、丝、旗、诗、衣),最后一句韵字用了五微韵的“衣”,古人是很少这样的。
·平仄仄平平·何日复归来七言第一字变通: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