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三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
目录
第二章 诗的起源和《诗经》
第三章 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
第三章 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
第四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三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
第五章 唐代的诗
第五章 唐代的诗
第六章 宋代的诗
第七章 宋代的词
第七章 宋代的词
第十章 清代的诗
第十二章 历代的赋
附录
第十二章 历代的赋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诗人看到的是遍地战死或饿死的骷髅,饿得要死的女人把孩子丢在草丛中,听到孩子号泣,竟然头也不回地哭着走掉,还说:“自己还不知死到那里,怎能做到母子两全!”这是一个母亲啊!诗人也爱莫能助,赶紧驱马走开。诗人用简洁的手笔勾画出一幅战乱时代的流民图。清人方东树评价这首诗说:“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曹植)而下,一人而已。”(《昭昧詹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铠甲生虮〔ji几〕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先秦时代的《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到汉代才出现五言体的民歌。五言比四言音节增加,更富表现力和音乐性,一些文人便开始学习民歌作五言诗。最成熟的五言诗是出现在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这19首诗,作者已不可考,也不是一人一时之作,都是抒发失意落魄情绪和鼓吹及时行乐的作品。我们看其中第六首:九_九_藏_书_网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鲍照出身寒门,在重视门阀出身的南朝,他仕途很不得意,其诗反映了民间疾苦,对现实进行了抨击。如《拟行路难》中的一首:
“三曹”和“建安七子”的诗歌直接继承汉代乐府诗的传统,干预现实,感情炽烈,诗风质朴劲健,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世诗人(特别是唐代诗人)学习的对象。
“建安七子”中成就最大的是王粲。汉末天下大乱,国都长安被董卓部将搅得混乱不堪,王粲不得不去荆州投靠刘表,途中写了有名的《七哀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陶潜之后影响较大的诗人是刘宋时的谢灵运和鲍照。谢灵运出身官僚世家,一生政治失意,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他善于雕琢字句,刻画入微,如“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写秋景,“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游南亭》)写夏景,都是好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一句更为有名。他有好句,但缺完整的好诗,www.99lib•net成就不如鲍照。
诗中充满抑塞不平之气,表现了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他的诗慷慨奔放,形式富于变化,成就较高。尤其他常写七言诗,为后来七言诗的成长开拓了道路。
陶潜,又名渊明,字元亮。据说他是东晋大臣陶侃的曾孙,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做过彭泽县令一类小官。因其性情孤傲,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是俸禄),辞官归隐于家乡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以隐士终其生。他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民生活,其诗多写田园生活和隐居情趣。《归田园居》诗自述其志向:
南朝后期的梁、陈时代,统治者日益奢侈淫靡,诗风也随之衰颓,出现所谓“宫体诗”,专门写帝王贵族的腐朽生活和色情内容,使诗歌趋向末路。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海边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像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已疲,庶无异患干。
南朝的齐、梁时代,产生了音韵学,作诗讲求四声(平、上、去、入)和对偶,形成了格律较严的新体诗。这种诗诞生于南齐武帝永明年间,被称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为沈约和谢脁九*九*藏*书*网。永明体诗为唐代近体诗(律诗和绝句)的形成做了准备。
历史上的曹操不像舞台上的是个白脸奸贼,而是个很有人情味的政治家,对民间苦难寄予了真切的同情。他的《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被历来诗人们所钦佩。其子曹丕文名气也很大,其《燕歌行》是中国最早的一首七言诗。“三曹”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曹植。我们读他一首《泰山梁甫行》:
表述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并充满热情地赞美了归隐田园的乐趣。他把社会比作“尘网”,把官场视为“樊笼”,自己不能“适俗”(不适应官场应酬和追名逐利),于是像鸟恋巢、鱼恋水一样回到农村中来,过着散淡清闲的生活,精神得到解放,十分称意满足。《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写了他的劳动生活:
清晨出去干些轻微的活,黄昏扛着农具归来。冒着冷露寒风劳动,自然很苦,但为生活计,就得不辞艰难。肢体虽然很累,却可避免意外的灾难。他选择这样的生活道路是为躲避政治迫害,有不得已的成分。他曾说“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远游”,可见有过雄心壮志。归隐后,仍写诗歌咏衔石填海的精卫鸟,赞颂刺杀秦王的荆轲,说明他仍有不平之气。陶潜被尊为“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其实不完全准确。清代的龚自珍说陶潜:“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说他有诸葛亮的抱负和屈原的忧愤。鲁迅也说陶诗中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人说他“静穆”是把他“缩小,凌迟”了。陶潜的诗表现了他不与恶浊九九藏书势力合作的品格,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诗句清新自然,不假雕饰,娓娓如话家常,极富艺术魅力,历来被人们喜爱。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诗句,许多人都能脱口而出,证明其影响之广泛。
建安以后,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过众多诗人,著名者如曹魏时代的阮籍、嵇康;晋代的左思、陆机、陶潜;刘宋的谢灵运、鲍照;南齐的谢朓、沈约;梁代的吴均、何逊;陈代的徐陵、庾信,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陶潜。
文人诗作到东汉建安(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年间出现了一次高潮,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文人集团,写出一批内容充实的好诗。主要成员有曹操、曹丕、曹植,被称为“三曹”;还有“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yu羽〕、应玚〔chang畅〕、刘桢。领袖人物曹操既是著名政治家,又是杰出诗人。他用汉代乐府旧题来作诗,表达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同时也相当程度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他的名诗《蒿里行》写了公元190年关东各郡起兵讨伐董卓的战争。各路兵马到孟津会盟,但“军合力不齐”,都惧怕董卓不敢向前,接着又闹内讧,盟军内部互相打起来,导致大乱。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诗中描绘了海边百姓贫苦艰辛的生活,由于贫困的折磨,女人和孩子形象如同禽兽,活动在山林中,住处荒凉萧条,狐狸兔子都跑到院中游逛。曹植留下90多首诗作,影响很大。杜甫说“文章曹植波澜阔”。南朝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的才华共有一石(10斗),曹植得八斗,我得一斗,其余一斗分http://www•99lib•net配给古今其他人。这话当然不确,只能说明他对曹植推崇备至。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对案不能食,
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diexie蝶屑〕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
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
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
一个流落在外的人想采集芙蓉花和兰草赠(遗)给自己思念的人,然而那人却在远隔千里的故乡,无法赠花致意。从“同心而离居”可知思念的是妻子。有家归不得,有妻亲不得,只好怀着忧伤的感情直到老死。这19首诗吸收了《诗经》的比兴技巧,语言圆熟,流利清新,意在言外,艺术成就很高。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是“五言之冠冕”,即五言诗的代表作;钟嵘的《诗品》说它“一字千金”,可见人们对它的珍视。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