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四、忽悠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章
四、忽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上一页下一页
在班固看来,此书实际上是一本假托周朝太公之名的盗版书,内容与兵法无关,而是一本历史类单行本,讲了些古今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天下为之震动,张良隐姓埋名,四处逃亡。他想将来有朝一日还要复仇,可自己身单力薄,唯有依靠强人,才能达成夙愿。这就需要包装自我,以便忽悠别人。
想必张良脑海中已经意淫出秦始皇脑袋开花的动人镜头,鲜血四溅脑浆迸裂,估计很多在场的人,从此就不吃豆腐脑了。
刘邦也不含糊,当张良是智囊。表面上,他给张良的官职很小,叫厩将,职务是管理军马。但从此时开始,张良已成了他的大脑。
他亲眼看到铁锥飞义无反顾地出去,果然中了——副车。
张良越侃越99lib.net兴奋,对刘邦愈来愈钦佩。索性连自己带人马一同归附了刘邦。
当刘邦臊眉耷眼地在马背上一颠一颠时,不远处来了一哨人马,约有几百人,领头的看上去有些儒雅。两方面一通报,刘邦方知,此人叫张良。
俩人一见如故,相恰甚欢。一路走,一路聊,张良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以前,他跟不少人聊过《太公兵法》,人家都感觉是纸上谈兵,听来听去一头雾水。而刘邦却听到津津有味,还跟他交流。
文人走了,张良乐了,开始研读此书。可惜,这部书只有张良读过,世上再无人见过。班固在《汉书》里罗列的兵书目录中,也没有这本书。
人事人事,人永远比事重要,因为所有九_九_藏_书_网的事都是人做的事。
张良则与古埃及的祭司不相上下,他编的故事有时间,有人物,有地点、有情节。以至于如今的老师家长,还用他的故事来教育孩子要勤奋,要早睡早起。
张良太会忽悠了,他隐居下邳十年,苦读了十年道学,思考了十年。以前他尚武,靠武力搞恐怖活动,结果失败。十年后,他的思想已相当成熟,决定用脑子和学识去创业。《太公兵法》便是他推出的一张名片。
那一回,秦始皇东游,张良便和刺客埋伏在博浪沙。他们的计划是用一个重达120斤的大铁锥袭击秦始皇。那刺客是个大力士,他打算在百步之外将铁锥掷向秦始皇的车驾。
故事很简单:他逃亡到下邳,在下99lib.net邳桥散步时,偶遇一位专写兵书的老文人,笔名叫黄石老人。老文人很深沉,叫他五天之后,一大早来此处相聚,有礼相赠。五天后,张良去了,结果老文人提前到了,指责张良:你怎么可以迟到,忒不把文人当回事了!于是,约了五日后再会,哪知五天后张良又去晚了,再约。这一次,张良半夜就到了,半夜正是文人来劲的时候,黄石老人很兴奋,送了一套名为《太公兵法》的帛书给张良。
刘邦没向张良索要实体版的《太公兵法》,觉得听音频版的就很滋润了。他不爱读书,却天生喜欢倾听,喜欢谈论。语言永远比文字生动,听取意见永远比一意孤行受益。
他们决定一起去投靠景驹,可就这在此时,传来一个消息,九九藏书景驹身亡了。
沛公悟性太高了!张良只能如此赞叹。
他知道,秦始皇很喜欢从自己呆烦的地方到别人呆烦的地方去。这种爱好现在叫旅游。
熟读此书,十年之后,你便可以辅佐帝王,做帝王的老师。黄石老人如此嘱咐。
这是史上最囧的刺杀行动。他们事先一定是练习过的,但剃头毕竟和剃冬瓜不一样,大约是投篮时那篮板在移动,没拿捏好投掷的时间。
这个名字在江湖上颇有些响亮。大家知道此人是韩国贵胄的后裔。他的父亲张平曾任宰相,可他运气很差,20多岁时,韩国被秦国灭了,他没当成官,家也破败得不成样子,穷得只剩下三百家僮,可见当初是多么荣华。
祭司绝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天才。他们只是会忽悠,编九九藏书出一些神话段子,想出一些虚幻的来由。民众还真就信了。从此,祭司便获得了极高的威望。
这张名片是诱人的,引得一些人归附。始皇一死,天下大乱,张良也造反,效果并不好,率了人马也要去投景驹,行至半路,碰上了同样落魄的刘邦。
忽悠这一行为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到遥远的古埃及时期。当时的古埃及人,心里有诸多疑问,天上的星星从何而来?谁制造了震耳欲聋的响雷?尼罗河为什么会泛滥?一些热心的家伙跳了出来,给大家解答这些问题,他们被称为祭司。
秦始皇躲过一劫,立刻派遣反恐精英,在全国搜捕10天,捉拿刺客。
私利国仇加一块儿,张良对秦国的恨油然而生,不惜花费全部家产收买了一个刺客,密谋刺杀秦始皇。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