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刘邦发迹前的准备活动
刘邦的传说
目录
第一章 刘邦发迹前的准备活动
刘邦的传说
第二章 大泽乡起义,一次精心策划的运动
第二章 大泽乡起义,一次精心策划的运动
第三章 二十三岁,项羽第一次杀人
第三章 二十三岁,项羽第一次杀人
第四章 陈胜死于私心,吴广死于骄傲
第四章 陈胜死于私心,吴广死于骄傲
第五章 项梁之死
第六章 巨鹿之战,兵法家项羽留名千古
第六章 巨鹿之战,兵法家项羽留名千古
第七章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放走刘邦?
第八章 彭城之战,项羽携三万骑兵大破刘邦五十六万大军
第九章 韩信用兵的秘诀:将心理战发挥到极致
第十章 中原拉锯战,刘邦在屡战屡败中赢得主动
第十章 中原拉锯战,刘邦在屡战屡败中赢得主动
第十章 中原拉锯战,刘邦在屡战屡败中赢得主动
第十一章 垓下之围,错误的突围方式葬送了项羽最后的机会
第十一章 垓下之围,错误的突围方式葬送了项羽最后的机会
结语
上一页下一页
刘邦上面有两个哥哥,他排名老三,父亲于是就给他起名叫刘季,意思就是刘老三。
南北兴兵的两年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决定再搞三个土木项目。一是修直道。从咸阳向北修到北方边境,全长700公里,穿山越谷,目的是为了配合打匈奴,一旦北方有警,陕西关中的军队可以迅速运到边境。
他们走到一处泽边,忽然有一条大白蛇挡道,弟兄们吓得面色苍白,纷纷要退。刘邦说:“不要退,不要慌!壮士行路,焉有畏惧!待我前去观看。”说完,他按着腰中青铜宝剑——这是这十几个人唯一的武器,抻着脑袋往前走去。就见一条巨大的白蛇,正盘在路中,吐着信子,对着太空练气功呢。刘邦趁着酒意,拔出腰中宝剑,一剑挥去,但见白光映耀群星,顿时白蛇斩为两截。蛇血蹿起来,溅湿了这帮亡命之徒的袍襟,蛇血也落在了人们的嘴唇上,舔一舔,味道就好像这帮人的命运,有点甜,也有点苦。
刘邦这个人很有政治野心,这不怪他,都是一些当时的职业生涯咨询师(当时就是算命的)挑唆他。刘邦常在王媪(王家的老妇人)开的酒吧里喝酒,但是身为底层官吏(严格来讲只是吏还不是官)的他,钱并不多,或者是被他挥霍得不够花,于是他就赊酒喝,说到年底结账。王媪也就答应了。
秦始皇不太信任别人,整天自己看奏章和批公文,就体现了这一点,所以他也不太放心和信任自己的子孙。
刘邦具体的吏职,就是在沛县郊外的泗水亭上当亭长。泗水是淮河以北的一条河。亭是修在交通要道旁的古代派出所兼旅店,大致每十里一个,吃的是公家的饭。亭长的主要职责就是抓盗贼以及“亡人”。“亡人”就是因为交不起赋税或者犯了罪而脱离户籍逃跑的人,他们在大路上走,被正在巡逻的亭长刘邦拦住,一查身份证,发现是三无人员,离开家乱跑,脱离户籍不给国家交税,那就要给捉起来,打他五十板子。具体位置是打屁股还是脊梁,要按照政府规定,然后把他遣送回原籍。还要罚款,如果这个亡人逃亡的时间比较长,跑了一个月才被抓住,那就要罚一个盾(盾牌)。如果这家伙比较厉害,跑了一年才被抓住,就要受“耐刑”了,也就是剃掉他的胡子和两鬓。如果一个光着下巴的男人走在秦朝大街上,大家就会指指点点:“呀!这小子是个九-九-藏-书-网逃亡分子来的!”
没办法,秦始皇非要这么做。这首先跟他的急躁心态有关,他觉得要赶紧给子孙创造一个安稳舒坦的基础。现在六国已灭,而且也比较恭顺,唯一能威胁我们的,就是外面的四夷了。我的子孙很可能没有我这样伟大出色的能力,所以我先打垮了匈奴南越,这样子孙可以二世、三世地一直舒舒坦坦传下去。
吕雉拉着俩孩子,也没心思施肥了,赶紧跑回去向刘邦汇报。刘邦一听,马上去追上老头问:“咨询师先生,麻烦您再看看我的贱相如何?”
“不要紧,吃光了咱们就散伙。你、你,还有你,你们这帮劳改犯也都不容易,这大秦王朝的法律,也确实够不近人情的,弄得你们都动辄得咎。我呢,当官也捞不着油水。干脆我这官也不干了,你们也都走散算了!我就去附近的砀山里,藏着等以后再说了。”
从此,前沛县泗水亭派出所所长刘邦同志,脱离了组织关系,转而走上了一条布满草莽荆棘的不平凡的道路。这就是高祖斩蛇起义的故事。这个白蛇,据说代表着西方的秦皇帝。
民众们也是一样,从前在兼并六国过程中,斩敌人首级都能得到田宅爵位和奴婢的赏赐,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生活压力的加大,他也愿意再有打仗和立功得爵、宅的机会。秦中央也希望民众以力致富,通过打仗和努力种地交粮,而获得爵禄。所以中央也希望对外打仗。
秦始皇虽然还没有死,但墓已经开始修起来了,而且为了尽量不扰民,修墓用的都是刑徒,从各郡县征集来的,据说总数有几十万。
还有一次,一个老头子看见了刘邦的媳妇,也就是吕雉正在农田里干活,于是惊叹道:“天呐!这个小娘子乃天下贵人之相啊!”又看了刘邦的俩小孩儿——这俩正帮着妈妈在田野里给庄稼施肥,“这俩都是大贵人的命啊!一个公主,一个皇帝!”
从张良所待的下邳往西北一百公里,就是如今徐州地区的沛县,那里正生活着一个叫刘邦的人。
秦始皇打匈奴及相应的修长城,这是造成秦朝摇动国本,民怨四起的直接原因。不过,也要详察一下,根据史书记载,就在五年后,匈奴里边有个狠角色叫做冒顿的,用响箭把自己的老爹和老爹的宠妾都射杀了,开始了兼并统一匈奴诸部的征程。也就是说,在秦始皇攻击匈奴的时候,匈奴还是未99lib•net统一各部的状态,一旦匈奴走向统一,将势不可当。
这刘邦因为送劳改犯多逃亡,只好自己被迫隐匿当了强盗,可见秦王朝的法令是严苛的,即便对官吏的失职也毫不留情。刘邦作为派出所所长,在酒馆喝酒,也不敢说不给钱,后来人家王媪没要钱,是因为看见了黄龙,自愿不要的。可见当时的官吏,还不敢白吃白拿。我们有理由认为,秦王朝的吏治颇好。
咸阳这里是个伟大的地方,人口众多,非常富庶,秦始皇把原六国地区的豪富十二万家都迁徙来了这里。这么做,也是为了削弱六国地区的力量,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
老头瞪着眼看了半天,狂叫一声,吐血三升:“我的天呐!刚才的夫人和孩子,都是人君之相,至于您,更是贵不可言啊!我告诉您啊,您以后一定要自我珍惜啊!”
只是事与愿违。打匈奴和南越也导致征用民力和物资太多,使得新建立的帝国出现不稳定因素。
可是,秦始皇为什么非要出去打仗,从而导致对民力和税收的征用都增加,引发内部动荡呢?不去打匈奴和南越,或者过些年国家有余力的时候再去打,不就可以缓解人们的焦苦,自己的政权也容易稳定了吗?
于是,刘邦喝了个大醉,带着这十几个弟兄,往砀山方向去做山贼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了。
随即,秦始皇又对南边的“胡”动手了。南方在广东广西地区,居住的都是南越人,也属于当时的蛮夷,于是秦始皇命令屠睢(suī)带领五十万大军,分五路攻击岭南的南越地区,也就是广东广西和部分越南。官兵很快占领了这一带,新建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但是当地的土著越人马上转入了游击战,秦兵前后伏尸流血牺牲者甚多,才算勉强控制了这里。
刘邦听了这些话,从此有了远大理想,而且常常窃喜,变得更加乐观,对前途无比自信。心情好的人,又有远大理想,平时就很幽默。刘邦作为泗水亭长期间,经常跟县里的吏们搞笑,也就是狎侮这些吏,估计是用胳膊夹住他们的脖子按在办公桌上拿他们开涮,对每个吏无不如此,反映了刘邦愉快自信的心情。
具体什么大事呢?
这位地位低贱的刘老三,服完了徭役,又回到老家沛县丰邑。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刘邦。
第二,造阿房宫。秦始皇觉得现在的咸阳城人多,而皇宫有点小,于藏书网是又在城外启动了阿房宫工程,其主体宫殿内可坐一万人,相当于一个万人体育场。宫门是用磁石作的,防止恐怖分子带着铁兵器进入“体育场”。
终于这样下去,要干的事情太多,超过了帝国和民众所能承受的程度,乃至给帝国带来危机。秦王朝与赏功原则,可谓成也由之,败也由之。
刘邦作为泗水亭长,他的上级是县里的亭啬夫,大约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如果不是一帮劳改犯改变了刘邦的命运,那么刘邦未来的职业,也大约不过是停留在一个亭啬夫的水平。
其实劳改犯本可以在本地进行劳改。如果是从前的诸侯战国时代,每个国家就那么大,劳改犯们去劳动,足迹也不会离开老家周边,这样在家乡工作,受罪也安然些。
既然吏治不错,那么秦王朝为何很快出现危机呢?那是因为秦中央要做几件大事,这些大事通过官吏的网络而派给民众去完成,于是加大了民众的负担,让民众走投无路了。这几件事儿远比修秦始皇陵大——修这个陵,就增加了官吏如刘邦的负担,导致刘邦和下面的犯罪分子都脱离户籍逃跑。而后面的大事,则是加给官吏们和一般民众的。秦中央这种要干大事的决心,就通过一丝不苟的官吏网络,让民众受累了。
现在是要去遥远的陕西了,这些人当然不愿意出这远门,于是刘邦押着他们走出沛县境界不远,很多劳改犯就脚底抹油逃跑了。刘邦手下的“求盗”没几个,根本抓不住逃跑者。随着队伍渐行渐远,劳改犯也越跑越少。刘邦估计,等到骊山,可能就剩我跟这几个“求盗”了,怎么向秦皇帝交差啊?干脆我跟几个“求盗”互相捆绑起来,直接去骊山修陵墓算了。
有远大理想的人现在开始准备行动了。刘邦见这回劳改犯都跑了一半儿了,就干脆把余下的都聚在一起,用公款请大伙海吃了一顿。有劳改犯问他:“亭长先生,这盘缠是两千里路用的,您一把都给吃光啦?”
但秦始皇不这么想,他觉得匈奴是胡,匈奴未来要攻灭我们大秦朝吗?秦始皇想了想,为了不给子孙遗害,当即就命蒙恬先生,率领三十万军马,北上驱赶匈奴。
这刘邦长着一副美髯,性格乐天,常喜欢欺负人,后来他去衙门里当吏,对衙门里的其他的吏们,他无不嘻嘻哈哈地狎侮开涮开玩笑。刘邦对酒和女同志尤其感冒,平时也爱施舍。至于念书,则是非常头九_九_藏_书_网痛,而读书以外的农家活,他又不肯做,所以这样的人只好去县政府里吃饭了。刘邦就当了个吏,可以混工资。
蒙恬很能打,同年就打跑了匈奴,夺得了河套及其北方大片土地。到了下一年,蒙恬为了巩固这些新占领区,就开始大修长城,以免匈奴反扑。
另外,秦始皇下面的人,乃至一般民众(指秦国本土的),也都是好事之徒。秦国原本是个偏居西陲的落后国家,但是笃信和执行了法家的治国之术,于是成功。法家主要是以赏功原则作为激励官吏和民众的手段,于是秦人都愿意立功取利,每次出去打仗都像去商场抢购一样踊跃,急着立功以博取田宅爵禄,改善自己的生活。到了秦王朝建立以后,没有什么仗可打了,人们怎么立功博取爵禄呢?这时候的战将和大臣就会想,我有这么高的官位和富贵,是因为从前立了功,陛下赏赐给了我爵位田宅,那我怎么保住这些爵位田宅不被陛下收回去,或者不被其他家族夺了去呢?那就要继续再立功、再打仗从而维护爵禄乃至增益爵禄。
这一天,具体日子说不清,亭长刘邦带着自己下面的几个“求盗”(相当于现在的警察),要押送县里的一批刑徒(罪犯)到陕西咸阳那里去。具体就是去骊山那里,作为劳改犯,给秦始皇修陵墓去。
不料,刘邦一高兴喝多了,就躺下呼呼大睡。王媪看见这家伙身上,居然趴着一条鼾声如雷的黄龙。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好几次,而且,最奇怪的是,每次刘邦来喝酒的日子里,当天来的顾客就格外地多,销售额数倍于往日。王媪觉得,这是老黄龙在派人来喝酒,从而间接在替刘邦付酒钱呢。于是到了年底,王媪也就不说要刘邦酒钱的事了。同样的事情不光出现在王媪的酒馆,在武负(负通“媍”,指老妇人)的酒馆里也是如此。
这个刘老三长着一个高挺的鼻子(隆准),他前两年的时候,曾经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到都城陕西咸阳那里去服徭役。
那么,现在打谁呢,那就出去打匈奴和南越吧。
这大约是说,将来灭亡秦王朝的,是“胡”。这也许就暗示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
刘邦出生时,还是战国时代,如今已经三十八岁了,比他们的伟大皇帝秦始皇,只小三岁。
这一天,秦始皇摆驾出行。一般帝王出行,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都要清街,就是让人躲在家里。可能是咸阳城内的治安实在太九*九*藏*书*网好了吧,这一次秦始皇命令大家可以从“掩体”里出来尽情观看。于是正在咸阳服徭役的刘邦,也离开工地跑来参观,他见秦始皇正在万众瞩目的豪华法驾内接受群众山呼舞拜,刘邦扬着头在人缝中傻傻地观望,不禁喟然叹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第一件就是打匈奴和南越。在秦始皇车驾遭张良狙击的事件过去三年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面的方术士卢生献了一些鬼神的古图书给秦始皇,这大约是古人研究寻找仙人和不死药的心得体会的书——秦始皇正在留意怎么让自己永远不死。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亡秦者胡也。”
第三个项目却是给秦始皇一个人用的——修骊山秦始皇陵。
对外打仗不光征发了人口,也影响了没被征发的人。那些留在家里种地的人,日子也不好过,需要交粮纳税。为了支持战争,秦王朝收取的赋税就超出了从前的标准。赋敛无度,竭尽民财,必然引发内部动乱。
秦王朝的吏治颇好,除了因为秦朝是个笃信法家的政府,还大约与从前秦始皇迁徙六国的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去有关。一般来讲,豪强留在本地,因为有钱有势,就会通过贿赂政府官吏,从而败坏行政秩序。豪强们被迁走了,官吏们无法勾结豪强以鱼肉百姓,在秦中央的法家精神管理下,吏治就有可能不错。
虽然开始修秦始皇陵了,但秦始皇并没有想到自己很快就要住进去了。
其中有十几个壮士,觉得刘邦很有江湖大佬的风范,都说:“三哥,我们几个也不走了。都跟着你,也去砀山吧!”
这样算来,用于北击匈奴和南讨南越的军队,总计八十万人马,相当于现在中国现役军人的三分之一,而当时秦朝只有三千万的人口——不足现在中国的3%。可以想象,这给国家带来的负担是很重的。
其实,在修阿房宫之前,秦始皇已经陆续修了许多宫室了。最终,以咸阳为中心,秦王朝的宫殿群向四个方面铺展开来,据说关中地区有三百座,关外有四百座。这些宫室也不光是秦始皇一个人住。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没有给自己的功臣们分封土地,也没有把天下做成若干诸侯国封给自己的儿子们,而是全变成了皇帝派流官直接管理的郡县,这是秦不同于从前春秋战国分封制的地方。不封功臣和皇室子弟,那总得给他们富贵吧,所以这些宫室,大约也是为了安置和赐予大量宗族子弟和功臣的。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