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刺曹大计
三流阴谋
目录
序言
第一回 大风起兮
第一回 大风起兮
第一回 大风起兮
第二回 徐州风云
第二回 徐州风云
第三回 刺曹大计
第三回 刺曹大计
三流阴谋
第三回 刺曹大计
第四回 官渡之战
第四回 官渡之战
第五回 祸起荆州
第五回 祸起荆州
第六回 火烧赤壁
第六回 火烧赤壁
第七回 巴蜀攻略
第七回 巴蜀攻略
第八回 登上帝位
第八回 登上帝位
第九回 尘埃落定
第九回 尘埃落定
第九回 尘埃落定
上一页下一页
董承和刘备究竟是什么时候搭上的,史料无载,所以我们不得而知。笔者猜测刘备大概是在进入许都前便已经得到了董承的邀请,至少已向对方表达过“不会倒向曹操一边”的态度。
董承这下子傻眼了:刚走了个孙悟空,又来了个六耳猴?为了不让先前的辛苦化为流水,他决定再搞一次政变,这一次,为了不再重蹈覆辙,他要找一个能够控制的帮手。
当然,刘备杀曹操的动机,可能并非单纯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也可能是真心要为民除害,为数十万无辜惨死的徐州子民报仇;抑或他确实收到了汉献帝用血泪写成的衣带诏,凭着忠诚,为国除贼。
当初董承在说服王子服加入政变行列时,曾清楚地告诉他:“当年吕不韦投资子楚最终位极人臣,此人便是阁下和我今天的榜样啊!”
这一来,董承终于排除了异己,到达了权力的巅峰。这看起来似乎是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他虽然踢开了两颗绊脚石,却搬来了一块更大的石头。
当时大概因为董承辈分太低,还进不了决策圈,只被封了一个杂号的安集将军,默默培植自己的势力。
以吕不韦自居,充分暴露了董承的野心——他的“反曹政变”不是为了所谓匡扶汉室或者天下黎民,而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政治野心。你能说这样的人“公忠体国”吗?
首先是董承的出身便有争议。裴松之认为董承是汉灵帝之母九*九*藏*书*网董太后的侄儿。换言之,董承即汉献帝表舅,和董太后一样为冀州河间人。
董承邀请曹操进入洛阳这一举动,显然与他的前辈何进邀请董卓入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曹操绝不是小一号的董卓,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董卓强上N倍。最重要的是,曹操拥有更大的野心及更强的手段。
在董承的配合下,曹操顺利入主中央,并击败韩暹与杨奉,将献帝移到许县。曹操自任司空兼代理车骑将军,董承则多了一个列侯的头衔。
就在这当口,一股神秘的力量忽然冒出来,挽救了这位窝囊的皇帝。
承大斗小斗了一整年,终于推开了卡住他上位的家伙,坐上最接近皇帝的位置。他受封为卫将军,负责宿守洛阳附近关卡。当时曹操曾派曹洪前往洛阳输诚,董承固守关卡拒不放行。
此时还乡团所在的弘农郡,与白波残部所在的河东郡仅一河之隔,于是杨奉一面假意与李、郭和谈,另一方面则紧急招来白波帅韩暹、李乐等人的部队。结果西凉军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白波军击破,杨奉趁机带着汉献帝渡过黄河,进入河内郡,在河内太守张杨的支持下,总算是安稳地过了个年。谁想到年刚一过99lib.net完,还乡团成员再次陷入内斗,董承与杨奉、韩暹在别人家里直接开战,双方混战了近半年,后来在汉献帝的调停下才勉强和解,由张杨先导,两军殿后,护送献帝南下洛阳。
读到这儿,列位是否觉得眼熟?
张济是促成献帝东行的大功臣,他当时被封为骠骑将军,也算是位高权重,然而西凉军阀内部遗传的“不搞内斗就会死”的症候一旦发作起来,所谓的“辈分”或“官阶”简直连屁都不如。
杨奉、董承一到弘农,很快便与张济闹翻,张济于是回过头与李傕、郭汜联手,三大天王合兵于黄河岸边的东涧,大破还乡团部队。朝廷士兵百官死伤惨重,皇家仪典也全部丧失,汉献帝狼狈逃到小县曹阳,身旁随行护卫已所剩无几,眼看着就要再次成为郭、李的脔肉。
说杨定等人是小一号的李傕和郭汜,那是抬举他。一听到李、郭二人出兵的消息,他吓得连军队都不要了,独自跑到终南山(是落草,不是当道士),剩下杨奉、董承带着天子向东逃亡。在十二月的寒冬,一行人来到黄河南岸的弘农,进入了张济的地盘。
除了刘备之外,董承的阴谋名单内还包括了长水校尉种辑、偏将军王子服、将军吴兰、议郎吴朔等人,其中除了种辑曾和荀攸合谋刺杀董卓以外,其他几位老兄都是未见史料之辈,这个阴谋小团体的整体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如前所述,于公元196年年底到公元99lib•net198年之间,刘备受曹操之命驻于小沛,而董承当时则以卫将军的身份奉命对抗袁术,因此不排除两人在沛国、汝南一带曾有接触,也坦露了彼此的心迹。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西凉四天王”开始窝里斗,先是李傕与郭汜联手杀了樊稠,接着两人又翻脸,一个挟持着天子,一个挟持着百官,在长安城中杀得不亦乐乎。直到张济从东方的陕县过来调解,郭、李二人这才勉强罢兵。
然而这些还乡团的成员也只不过是小一号的李傕、郭汜之流。他们首先东行来到华阴,当地的军阀段煨同样是董卓旧部,在董卓当政时期被封中郎将,地位比杨定、董承等还高出一阶。对于天子,段煨展现出了西凉军阀中少有的尊重,妥善提供献帝与随行官员的饮食物资。
没错,当年汉少帝刘辩的舅舅、大将军何进听信了袁绍的忽悠,竟然招董卓入京,企图迫使自己的妹妹、当时的何太后交出宦官集团,没想到自己反而成了砧板上的肉,导致后来的董卓乱政,汉帝国最终走向崩溃。
地球人都知道,这个帮手便是刘备。
另一说则认为董承和董旻、董璜一样,是董卓的兄弟或者侄儿。也就是说,董承应该是陇西临洮人。笔者以董承为牛辅部曲出身的记载来看,比较倾向于董承和董卓有亲戚关系,应该是那种比较疏远的血亲,但还不至于八竿子打不着。
并不是说刘备不该背叛,或是曹操不该九-九-藏-书-网杀,而是刘备选错了合作对象。如果他仔细读过董承的履历,就应该知道,和董承这种这种蹩脚的阴谋家合作刺杀曹操,这就好比拉着个二百五跑到赌场里玩梭哈,自己本来就不是曹操对手,还要承担一加一小于一的严重后果。
牛辅是董卓的女婿,他所直辖的部队应该是西凉军的主力,后来的“西凉四天王”其中的三人——李傕、郭汜与张济,早期都仅是牛辅帐下的校尉。董卓被吕布、王允所杀后,牛辅首先带头反抗,却遭左右亲信刺杀,李傕、郭汜、张济等便跃至第一线,在贾诩的鼓动下攻下长安,杀死王允,驱逐吕布,掌控了朝廷,进入了帝国的权力核心。
以后事的发展来看,刘备与董承共盟刺曹,实在是他继收容吕布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失误。
曹操和之前董承所面对的西凉或白波军阀是完全不同级别的对手。他不只拥有兵力,更有政治与管理的手腕,借助颍川大族的支持和成功的屯田政策,曹操掌握中央的力道远远超出了董承的想象。
兴平元年七月,汉献帝总算是回到残破不堪的洛阳城,结束了他将近一年的屈辱之旅。
《三国演义》为了反衬出曹操的奸恶,将董承描写成一副公忠体国的形象,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董承绝没有这么高尚的情操。
估计也就在这个时候,董承将自己的女儿献给了汉献帝,希望靠着藏书网这道裙带,将自己拉到梁冀、何进等外戚前辈一般的高度。
不过,董承与吕不韦的水准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这场刺曹大戏连开场锣都没来得及敲响,便落得个惨败收场。
汉献帝逮住这个短暂的和平间歇,表示希望东还洛阳,这时几个二线的西凉军阀趁势站出来,宣誓愿鞍前马后随侍圣上。于是“天子还乡护卫团”就这么成立了,挑头的是后将军杨定、兴义将军杨奉,还有安集将军董承。
但还乡团团长杨定却记挂着与段煨的旧仇,联合董承发兵攻打段煨,结果留在长安的李傕、郭汜知道情况不妙,便合兵来救段煨。
而掀起这场风暴的不是别人,正是将军位排行天下第三的董承。他同时也是汉献帝的老丈人,东汉王朝倒数第三位外戚,他手握汉献帝亲笔所写的衣带诏,串联朝中零星势力,意图刺曹。
不过天不从人愿,没过多久,董承就发现自己根本压制不住杨奉、韩暹的白波势力,半途杀出的韩暹竟然被任命为大将军,杨奉则当上了车骑将军,位阶都在董承之上。无奈,董承只好祭出看家法宝——“拉一个打一个”策略,主动邀请曹操进兵洛阳。
发起这次“救援行动”的关键人物是杨奉,他并非正统西凉军出身,而是山西民变军白波集团的统帅。当年董卓派牛辅讨伐白波军不能取胜,便改以招安的方式,将杨奉纳入麾下。
但无论抱着何种动机,刘备进入许县的同时,也一脚踩进了这场政治风暴的核心。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