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二、太平洋彼岸飞来“调停人”
目录
楔子
二、太平洋彼岸飞来“调停人”
第一章 中原告急:宣化店调停
第一章 中原告急:宣化店调停
第二章 集思广益:建立巩固的舆论阵地
第二章 集思广益:建立巩固的舆论阵地
第三章 力挽狂澜:东北休战之争
第四章 危急关头:为和平而呼号
第五章 六二三事件:和平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五章 六二三事件:和平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六章 战略性建议:不再让步
第六章 战略性建议:不再让步
第七章 铁骨柔肠:情系黄、淮灾区人民
第八章 风云变幻:坚持逼蒋和平、民主的斗争
第九章 大智大勇:抨击美国援蒋内战
第九章 大智大勇:抨击美国援蒋内战
第十章 内战升级:逼迫马歇尔退出和谈
第十章 内战升级:逼迫马歇尔退出和谈
第十一章 以退为进:十里洋场的斗争
第十一章 以退为进:十里洋场的斗争
第十二章 “国大”召开:和舟共济砥恶流
第十二章 “国大”召开:和舟共济砥恶流
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尾声
尾声
尾声
上一页下一页
周恩来表示:中共方面接受美国的调解,而美国应以不干涉中国内政为前提。他又说:如何才能做到二者兼顾,不致顾此失彼,极为困难。
会议很快在远东司令官建议基础上,取得了一致意见。
马歇尔知道,蒋介石乐于要中共交出军队,但要蒋介石停止内战,放弃“独裁统治”等,那就是说难上加难了。他说:“美国人民强烈反对自己的政府卷入别国内部争论的任何行动,美国人民首要的利益再生世界和平,虽然他们对中国人民坏有伟大的友谊,除非他们看到确实的证据,证明目前进行的获致和平解决中国内部争论的努力取得成功,否则,他们将不允许总统保持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和对中国提供经济援助。”
卫士长回来了,毛泽东接过电稿,把刚刚写好的停战通告交给卫士长,说:“让新华社立即广播出去,登在明天的报纸上。”
苏联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提议召开英、美、苏三国外长会议,讨论中国问题。
……本党代表与国民政府代表对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之办法、命令及生命,业已成立协议,并于本日公布在案。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之一切部队,包括政府,共产党各级委员会,均需严格遵行,不得有误。……中国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从此开始。望我全党同志与全国人民密切合作,继续努力,为巩固和平,实现民主改革,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黄昏时分,毛泽东的房内静悄悄的。他坐在一张老武木椅上,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支香烟,右手握住一支铅笔,聚精会神地看着文件。不大一会儿,他就把桌上的文件看了一遍。
经马歇尔的紧张斡旋,国共双方唇枪舌战,展开了多伦会谈,终于达成了停战协定草案。
王家坪的一片柳树下,有几间平与山坡上的窑洞仅仅相连。这里是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驻地。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就住山坡的窑洞中。年初,毛泽东也从枣园撤到了这里。
贝尔纳斯把美国政府派遣马歇尔使华的任务和美国对华政府需要的东西。
在21日的会议上,苏方就不干涉中国内政及从中国撤出外国军队问题提出备忘录。
贝尔纳斯回答说:“在这种情况下应通知中央政府,我们本来可能给予中国的援助就不给了,……我们将不得不就日本人撤出华北问题直接同共产党协商了。”
周恩来对马歇尔热情接待表示谢意,他说:马歇尔特使能来华促进中国的和平,我们非常高兴。特使刚才所说的精神很好,我们共产党在抗战时和战后都是以这种精神来谋求中国的和平与团结的。中国人民抗战8年,如果从九一八算起已经14年了,目前又出现战争状态,这是十分不幸的。当前,我们主张立即停止冲突,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国内的一切问题。我们所要求的民主与美国式的民主颇为相似,但要加以若干的中国化。美国友许多东西可供我们学习,这包括华盛顿时期的民族独立精神,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和罗斯福主张的四大自由。此外,还有美国的农业改革和国家工业化。
却说马歇尔在12月20日飞抵上海后,第二天又飞抵南京。
会谈中,蒋委员长对于杜鲁门总统对华政策声明大加赞许,并强调了国民政府寻求以和平方面解决内部问题的决心。
走到宽大的写字台边,蒋介石首先看到了一叠文件,最上面的便是张群、周恩来、马歇尔三人合签的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协议。张群来过电话,请他早点签字发布,因为听说周恩来晚上要召开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公布这一消息,政府不能落在中共的后面。室内静悄悄的,除了偶尔反动纸张的响声,没有一点其他的声音。从警卫的哨兵,到侍从人员,都知道此刻是委员长办公的时间,谁干也许不敢来打扰。虽然这样,蒋介石的注意力还是集中不起来,他感到这些文件枯燥乏味,一点也引不起兴趣。这不奇怪。对他来说,最九九藏书痛快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刑事,是发布作战命令,剿灭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然而,现在去不仅不能这样做,而且还必须在这些停战命令上签字,这太不符合他的本意了。
“加入共产党政府不同意让步,而国务院政府迁就本政府的观点而作出必要的让步,那将如何行动?”
谈到三国外长会议,蒋介石不由得职责起苏联来:“苏联的目的,是想满洲建立一个中共控制下的傀儡政权。苏军在满洲的司令部有意拖延从满洲撤走苏军的时间,就是作为援助中共的一种手段。政府军队于大连、葫芦岛、营口登陆以及在长春设立国民政府参谋总部等问题,他们都没有取友好与合作的态度。”
23日晚上,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贝尔纳斯。
在全面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刻,一架载着美国总统特使的银灰色的飞机从华盛顿起飞,开始了跨越太平洋远途飞行。
在19日的会议上,贝尔纳斯强调,苏联应该支持蒋介石,他说呢“斯大林已经说过,蒋介石是目的中国的惟一的领袖,还不能期望其他什么人能够实现中国的统一。支持蒋介石是苏联的政策,我们将遵循这一政策。”
晚9点多,马歇尔与张群来访。马歇尔笑着说:“很抱歉这么晚了还来打扰阁下和夫人。”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毛泽东掐灭烟,喊来卫士长说:“你问问新华社收到今天政协会议的开幕词没有,如果收到了,立即给我送一份来。”他想看看蒋介石在政协会上讲了些什么。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表示有兴趣在会上与他讨论美国对华政策问题,并表示他希望机会对贝尔纳斯散发的文件进行研究。
政党双方争论不休时,白宫官员送来了美国远东司令部麦克阿瑟将军、魏德迈将军、雷蒙德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报:“远东司令部赞成向华北运输更多的中国军队和遣返日本的基本决定,但执行的时机可以由马歇尔将军选择,以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民主的中国。”
马歇尔表示完全统一周恩来的顾虑,承认这是一个“十分微妙”而且是“颇难做到”的事情,但他愿意尽力而为。
“委员长,”马歇尔不得不拿出他的尚方宝剑,“请您理解,我本人的话不仅代表美国而且代表每、英、苏三国政府来执行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的决定。如果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开始时,关于停止内战问题还没有结果,那么,美、英、苏三国一定要干涉此事的!”
1月10日下午3时,政府代表张群、中共代表周恩来和马歇尔在重庆马歇尔公馆举行了签字仪式。
“赤峰、多伦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怎么能达成停战的协议呢?”蒋介石摇摇手,接着说:“根据与苏联签订的协议,政府军队有权也应该接受赤峰和多伦以及苏军还占领的满洲以外的其他一切地方。”
“在拟议的国民会议达成临时协议之前,美国将不运输国民政府的军队,诸如到华北地区,因为这样的运输会损及军事上的停火和政治谈判的目标。”文森特在宣讲修正意见时,担心蒋介石会固执已见坚持使用军事手段,便首先发言。
战后中国时局的发展,对与苏联争夺全球势力范围的美国政府来说,完全是突如其来的。这并非是由于美国政府对中国情况缺乏了解,而是因为日本投降之快远远超出了美国的预料。
大概坐久了,马歇尔倦怠地离开弦窗,躺在了舒适的沙发上。从弗吉尼亚州里斯堡庄园到华盛顿的一幕幕立即在眼前浮现……
11月23日,魏德迈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又指出:美国如果要帮助国民党用武力统一华北和东北,那不仅中国“必然卷入自相残杀的战争,以至可能卷入对苏联的战争,而为实现此项政策,肯定要增派远超过现在在该战区的可以动用的美军”。
马歇尔从蒋介石和周恩来的谈话中听出了两当主张的巨大差距。蒋介石强九*九*藏*书*网调杜鲁门总统生命中提高的取消中国自治性军队,职责中共没有和平建国的诚意;周恩来强调总统生命中关于停战和建立联合政府的提议,但不相信国民政府会有诚意,要求政府中发言权得到保证前,不能交出军队。
对于蒋介石把中共在满洲接收日本关东军投降缴出的武器,说成苏联在东北用武器援助在东北用武器援中共,马歇尔没有加以附和。
12月15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对华声明,主张由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解决内政的有效办法,并宣布美国政府将排出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纠纷。
美国总统杜鲁门政策生命以及马歇尔特使的道理,再加上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的召开,使中共中央明显感觉到内战有可能暂时停止,国共和平谈判有可能进入一个新阶段。针对这种趋势,周恩来在沿岸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蒋介石企图有利于他的条件下停战,成立请客式的联合政府。我们的任务是,为了配合军事自卫,开展政治攻势,也准备寻求可以接受的妥协协商会议。”周恩来的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的赞成。会议批准了中国共产党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名单,还通过了周恩来的提议,将原来设在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改为中共中央重庆局,以周恩来为书记。第二天,即12月16日,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周恩来、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邓颖超飞抵重庆。
此前,他不愿干又不得不干的事只有两次:一次是9年前“西安事变”被迫联合共产党抗日,第二次是3个多月前让毛泽东到重庆来。算来,这是第三次了。
对文森特的讲话,贝尔纳斯当即表示支持。
抗战期间,蒋介石与负责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存有较深的芥蒂,而马歇尔作为史迪威的老上司兼后台,蒋介石对马歇尔便疑虑重重,在得知马歇尔将作为美国总统特使来华后,蒋介石一再向魏德迈询问马来华的真实意图。但蒋介石始终疑虑难释。
《国共双方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声明》,简称“停战协定”。全文如下:
贝尔纳斯说:“美国一直根据它所理解的美苏两国一致的政策支持着蒋介石。”
贝尔纳斯认为,民族利己主义色彩和扩张欲极强的斯大林是绝不会情溢放弃他在中国已获取的即得利益的,但他更清楚地知道斯大林迫切希望美国政府能遵守1945月2月11日美、英、苏首脑在雅加达签定的《雅加达协定》,特别是三国在战后势力范围的约定。
马歇尔以极大的热情迎接了周恩来一行的到访。因为他知道,没有中共的理解和支持,要向实现他的使命是不可能的,他也早已知道,周恩来不仅出生书香门第,曾留学法国,还是中共军队的缔造这之一,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是中共领导层中的重量级人物。
“对美国朋友,特别是将军您,我的门随时都是敞开的。”蒋介石热情地招呼着,还未等马歇尔坐下,又接着说:“如果我没有猜错,将军是为停战之事而来的吧!”
在美国战后对对华政策尚未形成之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不断受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发来的报告:“中国大规模的内战威胁正在增长中”,“大使馆感觉情况已‘几乎绝望’”。而坚持推行援蒋内战政策的驻华大使赫尔利遭到美国国务院内外的压力,正在考虑辞职。这一切使美国政府不知如何应付。于是急忙命令返美述职的驻地华美军司令魏德迈立即赶回中国,并要求他就中国形势写出书面报告。同时,开始物色合适的驻华使节。
贝尔纳斯坚定地回答:“我们将全力支持国民党政府。”
马歇尔的这番讲话正中蒋的下怀,他不住的点头:“请不吝赐教。”
11月20日,白宫受到魏德迈的报告,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是关于中国的华北和东北问题,二是关于美国在华的海军陆战队的去留问题。报告中说:“美苏在东北和华北http://www.99lib•net争夺实力地位的斗争已经展开”,而蒋介石政府不仅没有力量占领东北,并且数年内也没有力量取得在华北的控制。为了美国的全球利益,报告建议应由美国、英国、苏联对东北实行“托管”,直至国民党政府强大到能完全负责和控制东北局势为止。
当时国民党政府尚在陪都重庆,马歇尔准备在南京稍事停就将飞往重庆。
这对蒋介石是十分悦耳的。
一位全身戎装,胸前缀着五星上将勋章,高鼻梁,瘦高个的军人,端坐在弦窗前贪婪地望着曾数度穿越的太平洋。他,就是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1880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尤宁敦的民主党人,曾参加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陆军参谋长,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五星上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他今年已67岁,按中国话讲已经是年近七旬的老人。
贝尔纳斯乘机就马歇尔使华试探莫洛托夫:“马歇尔将军将试图说服蒋介石与中共达成一项专门的协定,使之成为避免大规模内战和实现中国统一的最佳途径。”
重庆林园,是一处既优美又安全的所在。斜阳西照,光线柔弱温和。
军队国家化是蒋介石特别关心的话题,马歇尔说:一“在任何国家,如果有两支独立的军队,就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国家。”
“不能这样说。”马歇尔摊开双手,“可以派遣执行小组到那里去,了解和报告这两个城市的情况。”眼言下之意,不能单靠军队来解决问题。
马歇尔非常想得到苏联政府对杜鲁门对华声明的态度,他曾和杜鲁门说“苏联对华政策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不断恶化的中国形势迫使他12月15日就离开华盛顿。
蒋介石皱着眉头,抓起笔,无奈地在稳健的后边写上了“蒋中正”三个字。
当时,没有军队在华人数达成11万多人,苏联的备忘录显然将了贝尔纳斯一军。
“三国外长曾就中国局势交换意见。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在国民政府之下建立一个团结而民主的中国,必须由民主分子广泛参加国民政府的所有一切部门;并且必须停止内争。他们重新确认:他们对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信守不渝。”“(美苏)两国外长完全一致,愿望苏军都在可以实行的最早的时机,就从中国撤退。”
经与国共双方及民盟等几方面的会谈,马歇尔感到他使命的开端是蛮不错的,因为每一个人中国人都赞成统一。问题是没有一个人能以切实可行的话来回答如何才能实现统一。马歇尔认为,这正是他这个调处人的任务。
12月27日,三国外长会议结束,发表了公报。公报在谈到中国问题时指出:
蒋介石说:“马歇尔将军尽可以放心,共产党不能把我怎么样,更不能把美国怎么样。”
毛泽东又点了一支烟,读起蒋介石在政协会商的开幕词。他读得很细,有的段落读过去又回过头重读,在最后一部分划上一道红杠杠。
贝尔纳斯对斯大林的表态极为高兴。他乘胜追击,想要斯大林亲自表示支持马歇尔正在执行的美国对话政策。
马歇尔在一章帐户沙发上坐下,说:“我认为有关国共双方停战的文件,已到应该签字的时候了。”
慢慢的三被红葡萄酒碰在一起,叮叮当当的响声总,留下一道鲜艳的光环。
12月9日,在旧国务院大楼的会议室里,马歇尔和国务贝尔纳斯、副国务卿艾奇逊、远东事务司司长文森特、助理陆军参谋长核儿等人讨论由文森特起草的对华政策修正意见。修正意见的要点是:美国在国际上承认而且支持国民政府,但对中国内战不能实行军事干涉;美国将帮助国民镇压把军队运至满洲各港,以便让国民镇压能够在满洲重新建立起行政上的控制;说服蒋介石同共产党进行“和平的政治谈判”;促成由中国主要政党代表参加的国民会议,以和平的方式达到中国的团结、稳定与民主,结束国民政府一党“训政”等。
16日,美、苏、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九九藏书围绕中国内战和战后世界局势,三国外长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讨论和交涉。
会谈中,贝尔纳斯急于想知道斯大林对美国对华政策及马歇尔使华的态度。
周恩来谈率地说明了我党的和平诚意,并提出了通过政治协商会议草拟宪法,改组政府筹备国民大会,实现宪政国家的意见。为大小美国的顾虑,周恩来反复阐明了中国不仅可以与美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而且可以成为缓和美苏关系桥梁的理由。
深谋远虑的马歇尔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他说:“如果共产党政府同意作为看来可被接受的让步,而国民党政府去拒绝妥协,该如何行事?”
所有文件签署后,张群面带虑色的向马歇尔提出:一道面见与蒋介石。
马歇尔接着说:“解决的办法可能涉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他们不会让步到放弃独立自主。共产党领导人在考虑总统声明之后是否会作出真诚努力,这还要看一看。如果他们对让步或解决问题并没有作出任何贡献,那么,他们在美国所享有的那一点点同情就将失去。”
马歇尔首先向周恩来表示,他对中国的情况知道得很少,但非常乐于学习,十分愿意倾听中共方面的意见。他说:“作为美国总统的特使,我不禁要与政府方面会谈,而且要与多方面人士会谈。美国政府愿意努力促进中国和平,因为这不仅符合美国的愿望,也是实现世界和平所必须的条件。”
他抬起头,深深吸了一口烟,又缓缓吐出,脸浮现出一缕不易察觉的笑容。这些日子,他特别关注重庆的会谈,鉴于马歇尔来华,美、英、苏联三国外长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曾致电提出的纲领就应该实际一些、简单一些。
马歇尔话题一转,说道:“我知道,委员长也有为难之处,你的部下有不少人不赞成停战协议,力主武力解决中国问题。可是从去年10月以来,打了3个多月,结果怎么样呢?”他例举了美军国民党帮助运送5个军到山海关,两个军到华北,两个军到山东后的实际态势说:“在华北、华东,您的部队也还不足以打败共军。”
贝尔纳斯知道斯大林在这里说到的“条约”之而恩的是1945年8月,苏联与国民政府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这个条约中,国民政府承认了外蒙古独立、东北长春铁路由苏联个条约中,国民政府承认了外蒙古独立、东北长春铁路由苏联政府和中国政府共同经营,大连为自由港,旅顺口由两国共同使用;苏联政府承诺,保证国民政府在东北领土、主权及行政权的完整,承诺“今后不再支持中共与新疆‘匪乱’,并认为中国政府要求军令、政令统一级为允当,今后援助中国的一切武装及物资均以国民政府为惟一对象。”
波涛粼粼的大海,成就了他坚韧的个性,广袤宽阔的体平样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
“好吧,我尊重马歇尔将军的意见。”
备忘录说:“苏联政府坚持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她认为,外国军队干涉中国内政正导致内政政治斗争的加,并使中国的局势复杂化。”备忘录建议苏联达成谅解:“同时从中国撤出他们的军队,无论如何不迟于1946年1与中旬完成。”
12月27日,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结束的当天,国共开启了马歇尔来华后的第一次正式会谈。
“愿意,总统先生。”他是军人,习惯于根据总统的愿望到任何地点去工作。
蒋介石知道没苏矛盾正在逐步尖锐,只有把苏联与中共拴在一起才能打动马歇尔。因而,他抓住机会大谈起所谓苏联与中共的联系。他说:“苏联的目的是在满洲建立一个中共控制下的傀儡政权,苏军在满洲的司令官有意拖延从满洲撤出。”并强调:“苏联已在满洲武器援助中共。”
蒋介石深知赤峰、多伦军事地位的重要,原想通过谈判迫使共军放弃该地,以使国http://www.99lib•net军占领这里,从而控制共产党通往东北的道路。然而现在看来情况复杂了。他的口气里透出不甘:“照马歇尔将军这么说,赤峰和多伦地区就让给共产党了吗?”
蒋介石从卧室走出来,感到神清气爽,心情愉快。
莫洛托夫回答说:“我认为他是希望这样的,但是要由他自己来讲。”
12月22日,马歇尔飞抵重庆,周恩来前往机场迎接,对他作为特使来华表示欢迎。次日,周恩来偕董必武、叶剑英等来到牛角坨怡园拜访马歇尔。
中华民国国军及共产党领导下之一切部队,不论正规部队、民团、民兵、非正规部队或游击队,应即实行下列命令:一、一切战斗行动,立即停止。二、除另有规定者外,所有中国境内军事调动一律停止,惟对于复员、换防、给养、行政及地方安全必要之军事调动,乃属例外。三、破坏与阻碍一切交通线之行动必须停止,所有阻碍该项交通线之障碍物,应即拆除。四、为实行停战协议,应即在北京设一军事调处执行部,该以执行部由委员三人组成之。一人地区中国国民政府,一人代表中国共产党,一人代表美国。所有必要训令及命令,应由三委员一致统一,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名义经军事调处执行部发布之。
签署停战协定后,周恩来与张群又于当日签署了《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规定了军事调处执行部委员由国民政府、中共和美国各推定一名代表组成,主席由美方代表担任。各委员均有表决权及互商权,有关一切事宜均须经三委员一致通过,执行部下设若干执行小组开展停战监督工作。
卫士长出去以后,毛泽东按照停战协议备忘录的要求,挥笔写了起来:
寒喧后,马歇尔非常谈率地向蒋介石说明了美国政府对中国局势的担心,以及杜鲁门派他来华的使命。他说:“美国政府希望看到中国早日实现统一与和平。”
11月27日,正在里斯堡庄悠闲地打点着苗圃的马歇尔接到杜鲁门总统的电话:“将军,您愿意替我去趟中国吗?”
首次会谈在十分融洽的气氛中进行,马歇尔和蒋介石都感到十分满意。
斯大林说:“苏联政府与蒋介石政府订有一个这样的条约。”
听贝尔纳斯解释后,斯大林又说:“如果美国希望留下它的军队,苏联政府将不反对,只是希望即时告知这一情况。”
抵沪的当天,马歇尔接到通知,蒋介石和他的夫人特地赶来南京,晚上将与他会面。
鉴于命令传达到分散于各地的部队需要时间,会商决定停战令于1月13日午夜起生效。
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极力想探明苏联政府对美国战后对华政策及马歇尔使命的反映,企图直接与苏、英,特别是苏联就中国问题达成协议,争取素兰支持马歇尔使华时所执行的政策。为了试探苏联的态度,贝尔纳斯在会议的第一天就散发了杜鲁门对华政策声明,并就马歇尔赴华的基本目的和做法向苏联打了招呼。
赫尔则表示反对,他说“应该在军事停战和政治解决进行尝试之前把国民党军队运往北方接管日军占领区。”
马歇尔知道八路军已战略这两个城市,现在国民党军队继续向这两个城市开进,这种局势的发展是非常危险的。马歇尔记得周恩来单独向他说过的话:赤峰和多伦是蒋不愿停战的借口,在蒋认为进攻有利的时候,是决不肯停战的。听了蒋介石的话,他顿生几分不悦,语调比刚才严肃了几分:“不能这样讲,委员长。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开始了,如果国共双方停战的条款和协议还不能签字,这于国民政府,于我们美国,都是不利的。”
这次会议不久,美国政府战后对华政策终于定型。
斯大林问贝尔纳斯:“美国为什么不希望把它的军队调离华北?”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