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平两端
好人好官
目录
第一章 二进宫
第二章 废立
第二章 废立
第三章 清算
第四章 新贵
第四章 新贵
第五章 名将辈出的时代
第五章 名将辈出的时代
第五章 名将辈出的时代
第六章 灭国高句丽
第六章 灭国高句丽
第七章 危险关系
第七章 危险关系
第八章 母子之间
第八章 母子之间
第九章 仁慈与无能
第九章 仁慈与无能
第十章 前奏
第十章 前奏
第十章 前奏
第十一章 改朝换代
第十一章 改朝换代
第十二章 酷吏的结局
第十二章 酷吏的结局
第十三章 女皇的面首
第十三章 女皇的面首
第十四章 天平两端
第十四章 天平两端
好人好官
第十五章 光复
第十五章 光复
第十五章 光复
第十六章 暗流涌动
第十六章 暗流涌动
第十七章 王朝乱象
第十七章 王朝乱象
第十八章 如此母女
第十八章 如此母女
第十九章 唐隆政变
第十九章 唐隆政变
第二十章 暗礁出没
第二十章 暗礁出没
第二十章 暗礁出没
上一页下一页
契丹的坏运气并没有就此结束,不久与他们接壤的东突厥出动了军队,对契丹叛军发动了突然袭击,抢走了契丹叛军的大批战略物资,契丹的叛乱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不过叛乱并没有就此结束,不久他们就在孙万荣的带领下重新集结,声势又起,又开始向周朝发动攻击。
紧接着,大周王朝对契丹叛军展开了第二拨进攻,没想到这一次又是惨败。这次出征的是名将王孝杰和副总管苏宏晖,两人吃亏吃在地形不熟。
王孝杰和苏宏晖率领十七万大军与孙万荣接战,交战后不久,孙万荣撤退,王孝杰和苏宏晖不知是计,便率领精锐部队在身后紧紧追赶,一直追赶到悬崖峭壁边。
这时,狄仁杰提出一个建议:重用契丹降将。
幸亏他们遇到了狄仁杰。
如果此时苏宏晖和王孝杰同仇敌忾,战局还有机会挽回,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身为大军副总管的苏宏晖居然扔下王孝杰自己先跑了。
唐朝三百年的历史上,郭子仪被视为不可或缺的“中兴名将”,其实,在郭子仪之前,还有一位“中兴名臣”。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坚持,如果没有这个人的提前布局,李唐王朝光复都很难。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随后发生了。问题出在五名使节身上。
两个使节说:“现在契丹的大本营防
藏书网
守空虚,很容易击破,你不妨出兵进行攻击,收获必定比联合出兵进攻周朝大得多。”
老子说,夫不争,天下莫与争。狄仁杰读懂了,也做到了。
其实,此时离契丹叛军不远处还有一支周朝的军队,这支队伍中就有大诗人陈子昂。
这一年契丹部落发生饥荒,近在咫尺的营州总管赵文翙却不给予救济,反而将契丹部落的酋长们当成奴隶一样驱使,这一下引发了契丹部落的叛乱。
不久李楷固和骆务整用行动回报了狄仁杰的信任,他们率军迅速平定了契丹部落的所有叛乱。
这时契丹叛军回身开始发动反击,王孝杰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埋伏。
原来,前任刺史为了省事,索性驱赶全州的老百姓进城避难,死守坚城,这样就把城外的广阔田地都拱手让给了契丹。
形势至此,完全向着有利于契丹叛军的方向发展。就在这个时候,运气再一次眷顾了大周王朝,东突厥的部队再一次偷袭了契丹叛军的大本营。
宴会上,武则天冲狄仁杰举起了酒杯:“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
带领陈子昂出征的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他在得知王孝杰惨败的消息后居然不敢前进,索性驻军原地不动。
经过陈子昂的再三催促,武攸宜还是不出兵,陈子九九藏书昂彻底寒了心,于是有了《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公元692年,狄仁杰因为被诬陷谋反,最终被贬到彭泽当县令,这一贬就是四年。
这是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也是一个很冒险的想法,一旦契丹降将再反叛呢?对此,狄仁杰力排众议:“他们能为旧主效力,也就能为新主效力,只要我们安抚得当,就一定能为我所用。”
契丹叛军兵败如山倒,领头的孙万荣最终被自己的家奴杀死,他和李尽忠领导的叛乱就此告一段落。
这时旁边有人提醒:“这样做可是为自己埋隐患啊。”狄仁杰却平静地回应道:“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用管对我自己是否有害了。”
公元696年的契丹叛乱,起因是一场饥荒。
古往今来,开门迎敌的家贼破坏力是最大的。
底下有人问狄仁杰:“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狄仁杰昂然回应:“出了事,有我呢。”
这个人就是好人好官狄仁杰。
戏剧性的一幕就此发生,原定的盟友袭击了契丹的大本营,再次抢光了契丹叛军所有的家当,这一次契丹叛军再也坚持不住了。
狄仁杰却不这么做,他让老百姓又回到了田间地头,该耕种耕种,该收割收割,敌人还远得很,http://www•99lib.net何必慌张成这个样子。
契丹部落松漠总管李尽忠和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起了反叛的大旗,叛乱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平定叛乱,武则天派出数十位将领前去,与此同时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将李尽忠改名为李尽灭,孙万荣改名为孙万斩,以此期盼早点平定这次叛乱。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契丹大规模的叛乱结束了,小规模的叛乱还在继续。如果处理不得当,小叛乱很有可能演变为大叛乱。
然而战争毕竟是战争,仅仅靠给对方改名是赢不了战争的。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狄仁杰却回应道:“这都是陛下的声威和将士的功劳,我哪有什么功劳?”
狄仁杰之所以最终能说动武则天,一是他的人品,二是他的功绩。他的人品武则天早已心知肚明,而他的功绩则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期间逐渐建立,进而赢得了武则天的充分信任。
王孝杰只能孤军作战了。最终王孝杰寡不敌众,自己摔下悬崖,兵败身死,他所带领的十七万大军也随之土崩瓦解。
事实证明,狄仁杰的办法很有效,他迅速稳定了当地的局势,安抚了人心,反而给契丹叛军很大压力。他们反倒以为狄仁杰所在的魏州早有准备,于是放弃了对魏州的进攻。
事情至此,峰回路转,阿史那默啜
九九藏书
随即改变主意,不再联合出兵,而是火速出兵攻打契丹大本营。在出兵之前,他还顺手把先到达的三位使节斩了,转而将后来的两位奉为上宾。
契丹叛军声势再起。
眼看脑袋不保,两个使节大声呼喊了起来:“请让我们说几句话,再死不迟。”阿史那默啜喝退了手下,然后冲着两人说道:“说吧!”
李楷固在心中感激着狄仁杰,同时有一个人对狄仁杰充满感激,这个人就是武则天。
数月后,李楷固、骆务整和狄仁杰一同出现在三阳宫的含枢殿上,李楷固因为战功得到了武则天的封赏,这个原本要处死的契丹降将被晋升为左玉钤卫大将军(从三品,副部级),封燕国公,赐姓武,这一切都是源于狄仁杰。
狄仁杰就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由彭泽县令改任魏州刺史,这里是契丹向南进犯的关键所在,对于这个位置,武则天格外看重。
两个使节话一出口,阿史那默啜的眼睛亮了。
狄仁杰上任伊始,便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将进城避难的老百姓全部疏散出城,回到他们原来的土地上。
武则天派出的第一拨平叛大军与契丹叛军进行了连番恶战,结果大败而回,契丹的叛乱继续升级。
所有赏赐一概推辞不受,功劳全推给了武则天和其他将士。
如果没有契丹叛乱,或许狄九_九_藏_书_网仁杰的一生就会定格在彭泽县令任上;公元696年的契丹叛乱,让狄仁杰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原本孙万荣派出五名使节前往东突厥,邀请东突厥与自己一起进攻周朝,东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也痛快地答应了。
如果没有这个人,郭子仪的“中兴”或许就不存在了,王朝都不存在了,又何来“中兴”呢?
此时,周朝的部队已经与契丹叛军再次正面遭遇,而契丹叛军已经军心涣散。雪上加霜的是,原本一起出征的奚部落这时也反水了,他们直接从侧面向契丹军队发动了攻击。
就在这时,幸运眷顾了武则天的周朝,刚刚闹腾了几个月的李尽忠病死了,契丹叛军从此少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
在狄仁杰的坚持下,契丹降将李楷固和骆务整得到重用,李楷固被委任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而原本他俩是要被处死的,因为他们投降太晚了。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此言不虚。
原来这五名使节不是同一时间到达东突厥,而是阴差阳错地分成了两拨,第一拨三人,第二拨两人。
东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会见第一拨使节时答应了联合出兵,然而就在这时,第二拨的两个人到了,他们的姗姗来迟让阿史那默啜非常恼火,一声令下:“推出去斩了。”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