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简化的字
目录
1 字的黎明
2 造字的困境暨文字生产线的出现
2 造字的困境暨文字生产线的出现
3 象形的字
3 象形的字
4 指事的字及其他抽象符号
5 转注·假借·不再创造的新文字
5 转注·假借·不再创造的新文字
6 找寻甲骨文里的第一枚时钟
6 找寻甲骨文里的第一枚时钟
7 最本雅明的字
7 最本雅明的字
8 低贱的字和一页完整的性爱生产图示
8 低贱的字和一页完整的性爱生产图示
9 可怕的字
9 可怕的字
10 奇怪的字
10 奇怪的字
11 简化的字
其实每时每刻在进行
11 简化的字
12 死去的字
12 死去的字
13 卷土重来的图形字
上一页下一页
上头这三个字基本上是同一个字,差别首先只在使用它们的时间不相同,到目前为止,中间那个“塵”字我们和它相处最久,但也许最后那个内地简化的“尘”字会后来居上也说不定——我们应该可以讲这是“尘”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其次,它们的差别在于我们一目了然的笔画问题:过去高达三十九画,现在是十五,而未来只有六——这使我想起小学时的一则笑话,说两个捣蛋的小小孩被老师罚写自己姓名一百遍,其中一个马上“哇”一声嚎啕大哭起来。老师说:“他都很勇敢不哭,你哭什么?”哭小孩悲从中来说:“可是他叫丁一,我叫欧阳宏耀。”是的,人生而不平等,包括姓名笔画在内。
最该嚎啕大哭的那个“”字我在甲骨文中没找到,但我几乎敢勇于断言这绝对是当时就造好的字,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会把字给造成这副鬼样子,这么难写,以及,这么漂亮。
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有疏阔的时间刻度,闲着也是闲着,一辈子难能写大字几个,才可以好整以暇地用一整幅画,只为传达这一个字的意思——我们说过,这自由不羁的鹿,是彼时人们美丽的象征,三头大鹿这样同时受惊撒腿奔跑起来,这样震撼而且生动的画面,若说要传达的是“飞塵(尘)蔽天”的壮丽意思便也罢了,但如果搞了半天,要我们看的只是悬浮在空中的微粒状小尘埃,说整幅画的视觉焦点就在这里,这实在有点太扯了。
这里,让我大胆来权充那种绘画技艺周全,但没名气可能也没足够原创性的某某画家,帮忙修复《最后的晚餐》或某一幅被神经病疯子泼油漆或用刀割裂的名画一般,也把这个遗失的甲骨字给重建回来,应该大致是这个模样吧,——我想,这是一幅记忆之画,而且猜测应该出自于某一位敏感且有运动家气度的失败猎人之手。狩猎追逐(逐,,猎者脚步紧紧跟在一只野猪之后,当然,正如我们讲过的,追赶的猎物可代换为象和鹿等其他兽类)那说时迟那时快的电光时刻,是不可能暂时停格下来画好再继续追捕;而如果追捕成功,从人性来说,胸中的画面又会被丰收的极乐景象给update掉。因此,便只有最终眼睁睁看着三头美丽大鹿绝尘而去,这个景象才驻留下来,魂萦梦系,而且非告诉别人,甚至想办法有图为证,否则那几天就难吃难喝难睡了。
在我们小时候乡下,每个人都有几条差点钓到、甚至拉出水面看到它样子才脱钩掉回河里去的鱼,这些令人扼腕的鱼据悉总是最大的,每个钓鱼的人心版中都拓印着好几条这种传说中的鱼。
但对于后来并没参与创造的,只跟着依样画葫芦的文字使用者却不是这么回事,他们所能分享的不是昔时的美好图像,却是咬牙切齿的书写麻烦,甚或嚎啕大哭的书写惩罚,看来这最好解决一下——反正不管是飞尘蔽天的壮丽景象,或仅仅是名词指称的颗粒状小尘土,单一只鹿没命跑起来难道尘土就不飞扬,为什么非要搞个三鹿成群不可?这里,理性得胜,感情退缩回幽黯洞窟之中,于是,一只鹿的“塵”字遂正式取而代之。
再然后,时间飞也似的来到一九四九年,内地遂全面性地简化文字。这回,还是不怎么好写的“塵”字也没能躲过,这只幸存了上千年的鹿遂成为简单会意的字“尘”,小小的泥巴粒子。

其实每时每刻在进行

然而严格来说,这些大阶段的文字简化分割,基本上都是追认性质、整理性质的,文字的简化,是先在使用过程中自然且连续性地发生,到差不多已转变完成,才由政治、社会的掌权者予以正式确认,必要时,并颁行新字体的标准版本,来一次必要的统一。
因此,“”→“塵”→“”无疑是个太过简易的方程式,至少至少http://www.99lib.net,我们其实应该把它强化成大致这个样子:
面对这个逐步扩大,但尚未构成辨识性困扰的文字差异现况,以战胜国之姿君临天下的秦,当然非要做点事不可,于是他们当然以秦的文字为主,要大家向中看齐——后来我们把小篆看成秦相李斯的纯发明,并以此整体构成秦始皇贬古重今、把传统一家伙打烂丢弃的革命形象,至少就文字这面来说不全然是事实,我们可以相信主事的李斯有某种程度的判断和调整自主空间,加进某些自己的发现创造是可思议的,参酌某些其他各国的文字演化造型或灵感也是可思议的,毕竟李斯是个有相当实力的书家(彼时文字学者和书家99lib•net应该是二而一的、不分割的),他亲笔的泰山刻石小篆,那可真的是漂亮得不得了的字。
“尘”字的一字三折,套句名小说家张大春的用语,只是“一个字在时间中的奇遇”,以此作为文字简化的样板,其实文字简化绝非这样千年一次的时间跳跃行为,毋宁是绵密的、随时随地发生的,概念上比较接近连续而不是暴冲;此外,作为文字一员的“尘”字也不是什么得天独厚的文字简化选民,而是和其他所有文字伙伴并肩走上一去不返的历史简化之路,最多只是大家运道不同遭遇不同,简化得并不均匀而已。
包括我们印象里最有统治自觉的、最使用政治强力的秦朝“书同文”文字改革,也是整理99lib.net的性质大过于创新——秦的小篆改革,之所以比较特别,主要是多了一种历史的偶然原因,那就是西周的武装殖民扩张政策(诸侯分封),到几百年后的春秋战国割据分立,使得原先虽不严谨,但基本上同属一支的文字,隔离性地各自线条化数百年之久,因此,到得战国后期,已明显看得出各国的差异了,比方同一个“马”字,我们今天可看到的景况便是——
如此一来,我们便看到中国文字的几个简化大阶段了,其中是两周的大篆,图像开始向线条演化了;再来是战国到秦代的小篆,线条开始均匀起来,条理化起来,好像线条已找到自身的美学形态,隔离了实像;再来是秦汉之后的隶书,曲线基本上已拉直成横线和直线,出现所谓“蚕头燕尾”书写方式的偏扁形字体;而“塵”则是魏晋之后的真书,也就是楷书,更就是台湾地区持续使用中国文字的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认准的“尘”字正体。九-九-藏-书-网99lib•net
“实像”→“曲线构成”→“垂直/水平构成”,这和荷兰知名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的演进方式完全一样,他的“树”、“教堂”、“风车”和“海浪/防波堤”系列无不如此。
但无论如何,这不是全然由上而下、行于社会的实况和需求之先的改革,更不是意识形态主导的改革。秦的文字改革绝对有现实的迫切需要,而这需要的确是以文字自身为主体的。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