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士大夫的山林之趣
目录
醉汉
门向
老屋
老屋
官岭街趣事
官岭街趣事
中国士大夫的山林之趣
苏舜卿与沧浪亭
天台山上说寒山
天台山上说寒山
运河是一段乡愁
运河是一段乡愁
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
明朝大悲咒
读了明朝不明白
岳阳楼散记
九寨沟三记
九寨沟三记
踏遍青山人未老
让历史复活——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创作谈
踏遍青山人未老
让历史复活——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创作谈
上一页下一页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第一个用诗歌的形式把山林写得非常美好,让人神往心仪的,是陶渊明。且看这一首:
这是《归田园闲居》五首中的第一首,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回乡当农民之初写下的。他为我们画出的这一幅“农家乐”,既是风景,也是风情。陶渊明当了十三年的官,一直在卑位,直到离开公职,月俸也仅为五斗米。他辞官的理由,冠冕堂皇的话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乍一听,还以为陶先生器量狭小,是在和皇上闹意气要待遇,其实这理由站不住脚。陶先生若真是想弄钱,在县令位子上远比在农夫位子上容易,君不闻“三年清知九*九*藏*书*网府,十万雪花银”乎?陶先生纵然不贪,就是在日常酬酢中,也能得到不少实惠的。他真正的辞官理由,在上面这首诗中已表露无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中国上古的圣贤,把个人的修养看得非常重要。如果说儒家看重的是社稷,那么道家看重的却是生命。外儒内道,几乎成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九-九-藏-书-网内涵。这绝不是互相牴牾的两张皮,而是共生互补的对立统一。用儒家建立治国平天下的事功,用道术涵养洞察幽微的心灵。让一个人在进取与退守之间,均能游刃有余。古人有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很明显,前者属于儒家,后者亲于道术。怎样才能做到独善其身呢?索居陋巷,心远地偏,固然是一种选择,但歌哭于山峦之中,优游于林泉之下,则是一种更佳的选择。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耶稣、释迦牟尼这样伟大九九藏书的宗教领袖,以及孔子、老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样杰出的圣人,差不多都诞生在公元前那二三百年间,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事情。这里面肯定包含了某种天机,只是我们人类的智力尚不能将它破译。正是这几位横空出世的智者,用他们创立的宗教与思想,给人类的生活指出了方向,一经确定,便很难变更。李白有诗“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是诗人的疯话,切不可当真。对圣贤,我历来充满崇敬,正是因为他们,人类才告别愚昧,社会生活才有了秩序。
中国古代文人的诗作,极写山林之趣的,几乎可以编纂成洋洋数巨册的山林诗史。说到诗,略说一点题外话,把写诗作为一种职业,用来谋生,这是当代的事。古代的诗人们,除了李白这样一个极为特别的例子,几乎没有一个是专职的。诗歌队伍中九*九*藏*书*网的佼佼者,既有帝王将相,也有野老优伶。他们写诗从来都不是为挣稿费,即便是写出洛阳纸贵的千古名篇,也只是获得一片啧啧称赞而已。到了唐代,虽然在科举考试中专门设了一个“博学鸿词科”,为擅长写诗的士子开辟了一条出仕为官的途径,事实上看来,这也并非善举。用当今话讲,复合型人才不多。写诗当官都很优秀,只有王昌龄、白居易、元稹、柳宗元、高适、岑参等不多的几个。更多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杜牧等,诗是再优秀不过的了,但官却当得滞碍。我指的不是官大官小的问题,而是从政的能力以及为官一任的绩效。扯远了,且打住,还是说山林。
暧暧远人,依依墟里烟,
藏书网
几乎从一开始,东西方文化就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对于如何入世,开创人类的事功,西方优于东方;对于如何出世,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精神生活的养料,东方则明显优于西方。治国者,采用西方的那一套,或许在聚敛财富、伸张国力上大有裨益;但若要治心,让一个人平和起来、优雅起来,东方文化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把官场比作樊笼,可见陶先生对权门利窦的痛恨。在离职归家的途中,他写下了《归去来辞》,说自己在官场是“心为形役”,并表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要追求什么呢?无非是对月饮酒、临流赋诗的山林生活,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一份旷达与闲情。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