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妙选贤才
四、用人方略
目录
第一章 流星王朝
第二章 杨坚出世
第二章 杨坚出世
第三章 坎坷仕途
第四章 权威镇主
第四章 权威镇主
第五章 翁婿斗法
第六章 杨坚辅政
第六章 杨坚辅政
第七章 剪除宗室
第八章 三方叛乱
第九章 平定三方
第十章 建立大隋
第十一章 万物维新
第十二章 妙选贤才
第十二章 妙选贤才
四、用人方略
第十三章 营建新都
第十四章 降服突厥
第十四章 降服突厥
第十五章 隋陈对垒
第十五章 隋陈对垒
第十六章 统一天下
上一页下一页
第二,李德林更多地考虑基本政治原则,而苏威则偏重于具体的行政工作。换言之,李德林是思考型官员,苏威是办事型官员。在思考型和办事型之间,杨坚更喜欢办事型的。因为杨坚本身自视甚高,是权力欲望非常强的人。他最需要有人把他头脑中的蓝图变为现实,而不是也长出一个头脑,跟他一起思考,甚至跟他辩论。
这样看来,隋文帝的用人政策就有他狭隘的一面了。这种狭隘,不仅表现在地域上,也表现在思想和心灵上。
隋文帝也许有点管得太多太细了,但是,和魏九九藏书网晋南北朝时期那些荒唐的皇帝相比,勤政又是他难得的优点。有这样一个孜孜不倦的皇帝,再有这样一些忠诚勤勉的大臣,对于历经南北朝混乱政局的老百姓而言,隋朝当然是一种崭新的气象。那么,帝国的发展又将铺开哪些新的篇章呢?
事实上,这样的地域倾向性不仅在隋文帝身上存在,在隋文帝的重要谋臣高颎身上也同样存在。李德林和虞庆则发生冲突,他无条件支持虞庆则,李德林和苏威发生冲突,他又无条件支持苏威。他的这种支持恐怕不仅仅99lib.net出于政治见解,还是门户之见。虞庆则和苏威都是他推荐的人,都是关中人,都是自己人,而李德林是外人,这就是党同伐异。以此言之,隋朝君臣确实有器局不够阔大的弱点。
另外,这四个大臣虽然各有特点,但他们都是政治上的后起之秀,在北周并没有什么势力,是隋文帝把他们提拔到各自的岗位上来的。因此,他们对隋文帝非常忠诚,这无疑有助于加强皇权。
据史书记载,高颎即使在夜里也经常思考公务,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在枕边放一个粉盘,九*九*藏*书*网以便夜里想起什么事来,记到粉盘上,以免早晨忘掉。这样一心为公的大臣,正代表着隋朝初年的政治元气。
第一,李德林是关东人,属于原来北齐的范畴;而苏威是京兆武功人,属于原来北周的范畴。而在隋文帝心中,显然更信任出身关中地区的北周系统官员。
那么,为什么李德林的位置会被苏威取代?这反映出隋文帝怎样的用人思想呢?
其实,李德林之所以被苏威取代,固然有一些具体因素,但是,在所有的具体因素背后,还有两大隐性因素非常重要。
事实上,不光大臣政治热情高涨,隋文帝自己的勤政程度也是罕见的。当时,官员杨尚希看到隋文帝“每旦听朝,昃忘倦”,就劝他说:“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周文王因勤于政务折损寿命,武王因安享帝位延年益寿,希望陛下您列举出政务大纲,就交给宰相去做吧。那些烦琐的小事,不值得您来亲自操持啊。九九藏书99lib•net
不过,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说来,隋初的四贵还都是相当不错的大臣。特别是居于核心位置的高颎和苏威。两个人都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前面所讲的隋朝各项制度,其实都倾注了这些人的心血。
这样一来,苏威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虽然在当时就有人批评苏威过于苛碎,但是,隋文帝还是不为所动,反而对他赏识有加。因为他觉得,他跟苏威这样的关系,才是最为典范的君臣关系!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