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念
大庆油田
——日本人的“野望”与“残念”
目录
信念
信念
执念
执念
执念
文念
文念
妄念
妄念
大庆油田——日本人的“野望”与“残念”
情念
情念
大庆油田——日本人的“野望”与“残念”
情念
上一页下一页
4月20日,《人民日报》全文转发了前一天播报的通讯。之后,《人民画报》又刊登了著名石油工人、劳模、“铁人”王进喜的照片。
1941年12月7日(当地时间),夏威夷的珍珠港烟火冲天,陷入癫狂的日本人终于和美国人开战,与此同时,大批枕戈待旦的日本部队开始突袭东南亚抢夺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
日本在侵略战场上手舞足蹈的陆军和早就蠢蠢欲动的海军,顿时就陷入断油恐慌。
第一,这个故事最早的出处和来源,至今没有找到。
但事实上,这件事在各个环节上有不少疑点。
霎时间,周围等待的人群发出了巨大欢呼,很多人泪流满面地鼓掌,挥拳,拥抱。
1964年4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一篇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
1913年,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组织了一个调查团到中国的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河北、东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调查,一无所获。据此,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埃蒙斯教授在1921年下了结论:“所有的产油层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海相地层或与海相地层密切相关的淡水地层。”而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学教授勃拉克韦尔德也强调:“中国没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积。”
“松基二井”打了13个月,打到了地下2887.63米,虽然没有发现工业性油气流,但在打钻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油沙和油花气泡。
随着二战欧洲战场的扩大,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人开始渐渐对日本人提高了警惕,更何况,他们本来在道义上就有亏——他们卖给日本人的石油,大多都被用到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尤其是那些肆无忌惮地在中国不设防城市上空狂轰滥炸的日本轰炸机,用的都是从美国进口的石油。
由此,又引出了另一个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高赞回答者“荀子曰”的观点颇有代表性,总结下来是这样几层意思:
大庆油田的发现,标志着当时的中国已经可以开始实现石油基本自给自足,用当时人们的一句话说就是:“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了!”
这群人中,有科学家,有工人,也有自发赶来围观的当地群众。
2010年,时任大庆市副市长的栾莹曾告诉旅日学者徐静波,当时日本人打的其中一口井,离后来喷油的“松基三井”只有2公里远——当时日本人打的井深度是1000米,而“松基三井”是打到1300米深时喷油的。
第二,这张照片的来源就有多种说法相互矛盾,从《人民画报》1964年第1期到1966年第1期,各种说法都有。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2016年报道的数据,中国目前的石油储备大概能维持50天左右。

4

99lib•net
中国人苦石油久矣。
第三,从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的萨哈林油田生产,产量大概占到了日本石油消耗量的8%;

馒头说

在二战爆发前,日本的石油来源只有四个途径:

李四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媒体把大庆油田的发现全都归功于李四光,但随着资料的逐步公开,在大庆油田的发现乃至中国石油储量的论证、勘探和开采的过程中,还有黄汲清、谢家荣等一批中国科学家和石油一线开采工人的功劳,甚至还有匈牙利地震队的贡献

3

1959年4月,还是打“松基一井”的32118钻井队,在离“松基一井”130多公里远的地方再度开钻,这就是著名的“松基三井”。
就差300米。
第四,既然已经“公开报道”,那就很难用“泄密”来形容。事实上,以当时大庆之大,参与人数之多,要得到一些情报并非登天难事,最后归结为一张小小照片“泄密”,倒反而有些小看日本人的情报能力了。
早在1926年,日本人就开始在中国东北寻找石油。

大庆发现第一桶石油时的现场
日本人对石油如此渴求,他们强占中国东北那么多年,为什么没发现大庆油田?
9.《如果二战期间,“大庆油田”被日本人勘察到,历史会如何改写?》(知乎)
第四,日本从占领的中国抚顺油页岩等资源中人工制油,但产量非常小。
日本人苦石油之久,犹胜中国。

那就是日本对石油的渴望。
“松基三井”打到地下1050米深处的时候,就已经连续在6个井段取出的粉砂岩和细砂岩岩芯中,发现了油浸和含油现象。
最新的一个数据颇引人注目:
第一,20年的时间差毕竟存在巨大的技术鸿沟。日本当时的开采能力相当有限。当时打下东南亚原本就存在的婆罗洲油田,日本调集了4000名石油工人前往修复和开采,花了一年时间也就恢复到原来产能的75%——而4000名石油工人已经占了当时日本全国石油工人的70%。
4.《日本人当年为啥发现不了大庆油田》(徐静波,博客中国“徐静波专栏”,2010年12http://www.99lib.net月21日)
5.《日本鬼子差一点发现大庆油田》(李生,新浪博客“平生”,2015年8月12日)
第一,从美国进口,这个渠道占到了日本全部石油消费总量的80%;
第二,从当时的荷属东印度进口,这个渠道大概占到了日本全部石油消费总量的10%;
1959年9月26日下午4点,黑龙江省安达县高台子镇永跃村旁。
7.《聆听大庆油田13口“功勋井”的岁月故事!》(“对酒当歌6hipiv”,原文出处不详,引自“360图书馆”,2017年6月20日)

1

这个说法流传非常广,见诸互联网的各个网站和论坛,甚至一度成为一些单位的经典教学案例。
所以,当中国在1964年决定将之前属于高度机密的大庆油田进行公开报道宣传时,日本人还是大吃一惊的:
日本人怎么可能没尝试着在中国找石油?
第二,不光是日本,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的炼油能力都普遍不高——以大庆油田当时出产的石油品质,日本人完全没有能力把它提炼到能支撑战争的石油标准。
按照之前流行的说法,“基于这些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中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备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10.《关于所谓“我国最著名的‘照片泄密案’:王进喜照片泄大庆机密”,这是一条假新闻吗?》(果壳问答,2014年5月16日)
1941年6月,牵涉到美国人自己利益的底线终于被打破——日本放弃对抗苏联,而是全力开始进攻东南亚攫取资源。在美国人的牵头下,英国、荷兰等国家终于开始对日本施行全面石油禁运。
所以,综合来看,即便日本在二战期间发现了大庆油田,对历史走向也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按照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石油仅仅由海洋生物生成,这也就是“海相生油”理论。
第五,日本当时中标了什么设备?何时中的标?都应该有相应记录,但至今没有一个明确说法。
“松基一井”打了9个月,钻到了地下1879米,钻穿了白垩纪地层,但没有发现任何油气。
1.《松基三井:将“大庆”二字写进历史》(网易新闻,2017年6月8日)
毕竟,一个立志作死的人多穿一只袜子少戴一副手套,不会有太大差别。

王进喜的那张照片
所以,1959年9月26日的那次喷油,其实并没有太出人意料。不过,在那一个足以载入历史九九藏书的时刻,大家的欢欣心情还是可以想象的。

“松基三井”纪念碑。碑上由原中顾委常委康世恩题写碑文: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
不止这一路人马。为了在东北找到石油,日本当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用尽了当时他们所掌握的一切勘探和采矿设备,但始终没有发现一滴油。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所有日本在中国勘探石油的队伍都被征调到了东南亚,参与那里的油田恢复和开采(英军和荷军在撤离时摧毁了油田),“在中国东北找到石油”这个目标最终被放弃。
而根据黑龙江省安达市档案局局长、安达市志办主任李生的回忆,大庆油田的主力产油区有一口井叫“萨一井”,这口井当年下钻到680米的时候就遇到了油层。
产不出石油的。
第三,当时全球范围内原油价格长期没有超过1美元一桶,所以开采原油再加工提炼,远没有购买成品石油合算,即便考虑到后来美国禁运,但去抢一块油田也比自己从头开始开发一块油田要合算得多。
按照流传的版本,日本人在看到这张照片之后,迅速进行一系列的情报分析,然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前夕,所以这个油田就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1958年7月,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在黑龙江安达县任民镇以东16公里处打下了第一钻,这就是“松基一井”。一个月后,32115钻井队的第二钻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吉拉吐乡咚勒赫村北打下,这就是“松基二井”。

根据“果壳问答”网友“万物包容恒河水”的质疑,大庆油田开发初期用的钻机是苏联Бу-40柴改电,葡萄花小炼油厂由石油部兰州设计院设计,大庆炼油厂由石油部北京设计院设计,全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输油管道由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设计,基本是苏式和国产,里面没有一套日本设备。此外,中国第一次进行国际招投标的工程项目是1984年7月14日的鲁布革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项目,20世纪60年代为何会出现“中标”的说法?
到了1928年,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寻找石油的心情愈加迫切。时任满铁地质调查所参事的日本地质专家新带国太郎就曾在1929年春天带着人,沿东清铁99lib.net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寻找石油,但经过两个多月的探察却一无所获。不死心的他在1930年4月又在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煤矿进行过第二次勘探,再次失败。
8.《日本本土不产石油,二战时日本的石油是从哪里来的》(寂寞的红酒,腾讯网,2018年1月17日)
当然,大庆油田的发现,不会让所有人都陷入狂欢之中。
日本人当初之所以没发现大庆油田,除了所谓的“运气”和“技术”之外,按照李生的说法,还和当年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和地下抗日武装有很大关系。
这是大庆油田在一直被冠以“农垦”名义的保密状态下,第一次被中国公开披露。

5

一大群人在一个井口默默等待,整个现场的空气像凝固一样,鸦雀无声。
第二,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势,推断出油井的直径;
目前,日本的石油战略储备是全世界第一,在切断所有石油供应的情况下,他们能支撑158天,而美国排在第二,为139天。
但是,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地质学家和石油勘探专家,就是不信这个邪。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比如日本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
“野望”和“残念”是两个日语词,前者的意思是“不合身份、离谱的愿望,野心,奢望”,后者的意思是“可惜、遗憾,懊悔,遗恨”。这两个词,我觉得形容当时日本对大庆油田的感情,倒也还算贴切。
第三,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忽然,井口传来了液体的涌动声。然后,一股浊黑色的液体就这样喷了出来。
所以这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日本发动战争的命脉——石油,是一直捏在美国人手里的。这也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对美国一直忍气吞声的重要原因。在此之前,作为缺乏资源的岛国日本,其实一直在拼命囤积石油,但即便如此,日本也只储备了500万吨的石油,这在庞大的战争消耗中很可能撑不过半年。
6.《“是谁发现了大庆油田”之争:好不滑稽》(孟可,新浪博客“孟可的博客”,2014年10月9日)
而之后的争议,就出现在这张照片上——这张照片,后来被不少媒体称为“中国最著名的泄密案”。
当然,抛开“王进喜照片泄密”一事的真假不论,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
大庆?大庆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东北突然冒出来一个56.7亿吨原油储量的超级大油田?
是日本人真的无能吗?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当时还是很凶险的。
换句话说,因为中国的地质地貌构成多为“陆相”,大家都认为是
受限于本土的地质条件,日本37.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几乎滴油不产。虽然在二战爆发前,石油在日本的能源九九藏书网总耗量中占比不高,但几乎全部集中于军事战略用途——对于已经被绑上军国主义疯狂战车的日本而言,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石油绞杀:二战美国对日禁运政策》(中国石油·百科,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7年8月11日)

2

1958年,在经过详细论证和勘探的前提下,中国人把目光瞄准了希望最大的松辽平原(东北平原)。4月,“松辽石油勘探大队”成立,5月升格为“松辽石油勘探处”,6月再升格为“松辽石油勘探局”——三个月连升三级,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因为那股浊黑色的液体,不是别的,是石油。
于是,日本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们终于有了孤注一掷的最好借口:与其忍辱偷生,吐出之前所有的侵略成果,不如冒死一战,打出一个今后永远不会缺资源的“大东亚共荣圈”。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大致意思是:如果日本在二战期间就发现了大庆油田,那么历史的走向会不会改变?
第一,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48°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
第四,当时日本糟糕的经济状况,也不允许他们完整开采一块油田。
而这口井与当年日本人打的井距离更近——相距仅1公里。如果当时日本人把打井的方位再多挪一公里,或者多打几口井,那么就很有可能率先发现大庆油田。
在打出“萨一井”的那个杏树岗,当年就是当地抗日游击队的大本营。在频繁的骚扰和袭击下,日本人其实很难大张旗鼓地拉开架势打井钻油,换句话说,其实当年日本人也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能大摇大摆地在中国东北随意勘探。
第三,单凭一张照片推断出那么多情报,是否真有可能?事实上,自1964年后,中国多家媒体曾多次报道王进喜,各种材料透露出的细节远胜这张照片。如果说日本的所谓“情报机构”真能获得大量准确情报,那更可能是建立在对多篇报道和多个信源综合整理的基础上,再辅以日本本身对东北熟悉的老底子。
3.《石油风云》(丹尼尔·耶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2月)

6

结果,参与讨论的人的答案基本是一致的:不会改变。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在“大和号”服役之前)。日本联合舰队虽然当时威风凛凛,但一旦失去石油供给就会立刻瘫痪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