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流血的十字军
目录
第一章 孩提时代
第一章 孩提时代
第二章 17岁奋起
第二章 17岁奋起
第三章 作为皇帝
第三章 作为皇帝
第四章 不流血的十字军
这个时期的国际政治
第四章 不流血的十字军
第四章 不流血的十字军
第四章 不流血的十字军
第五章 坚决走向法治国家
第五章 坚决走向法治国家
第六章 “腓特烈治下的和平”
第六章 “腓特烈治下的和平”
第六章 “腓特烈治下的和平”
第七章 一切从君士坦丁大帝开始
第七章 一切从君士坦丁大帝开始
间奏曲(intermezzo)
间奏曲(intermezzo)
间奏曲(intermezzo)
第八章 冲突再起
第八章 冲突再起
第八章 冲突再起
第九章 腓特烈死后
第九章 腓特烈死后
第九章 腓特烈死后
上一页下一页
腓特烈并非不想进行十字军远征,只是不想按以前十字军的那种形式远征而已。
康拉德是霍亨斯陶芬家族中第一位站到德意志诸侯顶峰位置上的人,他与法兰西王路易七世进行了第二次十字军远征。他的外甥是以红胡子的绰号而闻名的皇帝腓特烈一世。虽然腓特烈一世溺亡于小亚细亚的河中,未能到达圣城,但他与英国狮心王理查、法兰西尊严王腓力二世一起,是进行第三次十字军远征的君主之一。“红胡子”皇帝的儿子亨利六世即位后宣誓要进行十字军远征,但他3年后去世,最终未能实现誓言。腓特烈二世是“红胡子”的直系孙子,是亨利六世唯一的儿子。十字军远征对他来说就如同家业一般。
11世纪末欧洲兴起的十字军运动在“上帝所愿”的口号下大举进攻中近东,已逾百年。只要提到“圣地”人们就知道指的是巴勒斯坦。远征巴勒斯坦甚至也已成为封建诸侯而不仅是皇帝和国王的“家业”,不只是满足一下对基督教的信仰之心。君王远征圣地的经历,对他统治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有着不可忽视的功效。中世纪时代,不论是好是坏,上帝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非常接近的。
腓特烈二世20岁那年,也在位于亚琛的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大帝的墓前发誓要进行十字军远征。
25岁那年,教皇在罗马为他举行了加冕典礼,之后他立即又发誓要进行十字军远征。
此后5年间,他一再从逼迫他远征的教皇那里争取到了延期的许可,这都是事实。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弃自己对上帝的誓言。对他来说,十字军远征也是自己的家业。他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即基督教世界俗界最高领袖的地位,但他不愿重走以前十字军的老路。
第一次十字军从异教徒的手中解放了圣城耶路撒冷。然而不到百年,耶路撒冷又被萨拉丁夺回,再度回到了伊斯兰的统治之下。其后又过去了30多年。在这期间,欧洲动员了德意志皇帝、法兰西王和英国国王,派出了第三次十字军。但这仍未改变圣城掌控在伊斯兰教徒手中的状态。狮心理查虽然在战场上战胜了萨拉丁,但却未能夺回耶路撒冷。后来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十字军甚至还没有靠近耶路撒冷便解散了。在这期间,欧洲信仰笃深的人们目睹了“少年十字军”悲剧,想象着圣城耶路撒冷在异教徒枷锁下受难的情形悲叹不已。

13世纪初的欧洲及中近东
赋予腓特烈的责任是打破这种僵局。他的目标同样是收复圣城,但实现目标的战略却与理查不同。
英国狮心王理查想的是,首先在战斗中战胜异教徒,从而光复圣城。
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却在寻找不使用军事力量而只用外交手段收复圣城的办法,迫不得已时再使用武力。
他们两人战略不同的原因首先在于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
理查对人不持偏见,但在踏上中近东土地之前从未接触过伊斯兰世界。而腓特烈则是在与伊斯兰教徒共生已成常态的西西里度过了孩提时代。
第二个原因在于,理查积极推行的第三次十字军远征和腓特烈将要实施的第六次十字军远征,两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
狮心理查面对的敌人是当时有上天摘日之势的苏丹萨拉丁。萨拉丁十二分地利用了自己出身于伊斯兰世界少数派库尔德族的特点,实现了伊斯兰世界最为艰难的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两派大团结,成功收复了已经被基督徒夺走的耶路撒冷。他不仅是政治天才,还是军事天才,在与基督教决战的哈丁战役中取得完胜,改变了巴勒斯坦的版图。欧洲要派出第三次十字军打败萨拉丁。为筹集军费,各国甚至开征了叫做“萨拉丁税”的特别税。
对萨拉丁这样的敌人,理查只能在战场上一赌胜负。只要在军事上战胜不了萨拉丁,就无法靠近圣城耶路撒冷。

这个时期的国际政治

话虽如此,但最先要做的就是准确、客观、广泛地收集情报。
如果带大军前往,就有敌方认为这是来打仗的风险。但如果军队规模偏小,又会被敌人轻视,甚至连外交也只能在不利的状况下开始。因而,所带军队的规模和组成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
我想,腓特烈应该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认为,阿尔-卡米勒处境微妙,即使要进行十字军远征也不必用剑,谈判就能达到目的。
从萨拉丁到阿迪勒再到阿尔-卡米勒,他们都是阿尤布王朝的苏丹,完全没有狂热的宗教倾向。他们允许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共生,欧洲的历史学家称他们为伊斯兰稳健派。阿尔-卡米勒12岁那年曾由奉命与理查谈判媾和的父亲带着去过基督教阵营。当时理查就非常喜欢他,狮心王亲手授予他西欧式的骑士头衔。想了解这方面详情的读者,请阅读拙著《十字军的故事》第三册第一章《狮心王理查与第三次十字军》。藏书网
从理查到现在过去了30多年。这时已是腓特烈在率领十字军了。他所要面对的敌人已不再是萨拉丁。萨拉丁死后,伊斯兰世界由他的亲弟弟阿迪勒统率,而腓特烈的“敌人”是阿迪勒的
99lib•net
长子、埃及苏丹阿尔-卡米勒。
当上苏丹后的阿尔-卡米勒并不是因为有了少年时代的这份记忆才成为稳健派的,而是因为他基于现实的考量,继承了由伯父萨拉丁传承到父亲阿迪勒的路线,包容居住在中近东基督教徒的存在。
转年到了1225年3月底,仅次于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的条顿骑士团团长赫尔曼也造访了腓特烈。他刚从巴勒斯坦回来。前面讲过,他与腓特烈的关系极为亲密,他们一定聊得更加具体更加详细,而且无拘无束。
那不勒斯的大学顺利启动,腓特烈回到巴勒莫的王宫过圣诞节去了。这时,一直活动在圣地巴勒斯坦的一个宗教骑士团圣约翰骑士团的团长前来拜访。
其次,在上一次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时,基督教势力进攻的是埃及,而不是巴勒斯坦。阿尔-卡米勒因此陷入了苦九*九*藏*书*网境,曾向十字军方面提出过以十字军撤出埃及为条件归还耶路撒冷。这件事因基督教方面的执迷顽固而没有受到关注,但腓特烈却没有放过这一件事。
有一个插曲。随第五次远征十字军同行的阿西西的修道士方济各曾经前去敌营,向苏丹游说和平。苏丹阿尔-卡米勒并没有生气,甚至派卫兵把他送了回来。不过,腓特烈不是宗教人士。尽管他想和平解决,但却不认为赤手空拳就能实现这个愿望。他认为,即使是外交,也只有在配备军事力量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目的。换句话就是为不用剑而佩剑。这一点是腓特烈的十字军与其他十字军的不同之处。
统治大马士革的苏丹起来造开罗苏丹阿尔-卡米勒的反了。这不过是一场争夺主导权的纷争而已:究竟是把中近东伊斯兰势力的中心放在开罗,还是像现在一样留在大马士革?大马士革的背后有巴格达在操控。哈里发就住在巴格达,他认为一直以来阿尤布王朝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一旦在权力斗争中变得不利,马上就拿宗教说事,这是一神教时代即中世纪常见的现象,在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也是一样。http://www.99lib•net
腓特烈知道他回到欧洲后,特意派人把他请了过来。他们谈了些什么没有留下记录。这个骑士团通称为“医院骑士团”,历史悠久,在十字军运动开始前很久就开始为朝圣的基督教徒提供医疗服务。甚至萨拉丁在夺回耶路撒冷后依然同意他们的医院继续存在。这么一个组织的头头应该清楚整个巴勒斯坦的情况,而不局限于耶路撒一地。他肯定能向腓特烈提供准确的情报。九-九-藏-书-网
根据从两位骑士团长那里得到的信息,腓特烈搞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远征需要多少数量的军队。
不知道为什么稳健相对于过激并不占优势,也许是因为动之以情要比晓之以理可以影响更多人的缘故吧。
萨拉丁和阿迪勒夺回了耶路撒冷,在军事上有着明确的打败过基督教徒的背景。而阿尔-卡米勒却同他们不一样,在这方面没有胜利的光环,地位总是很微妙。这一点在眼下腓特烈不得不远征的时期表现了出来。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