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不幸的男人(之三)
目录
第33章 不幸的男人(之三)
上一页下一页
男人的厄运年龄据说是42岁。我个人认为这个年龄是男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不过,古人教导40岁之后不能再困惑,就是所谓的“四十不惑”。
到底是秀才学校,就职公司一栏齐刷刷地排列着政府机关、著名大学、大企业的名称。不过,也有人是空白的。我找到自己的名字,这一栏也是空白的。作家的确是没有单位的。不过,和我同样属于自由职业的私人律师、私家医生,倒是写得清清楚楚。我笑着想,看来作家在秀才学校的毕业生中,实在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人物。
40多岁时没有机会的男人,不知为何还会去期待五六十岁。这种毫无希望的期待非常可悲。40多岁未能如愿以偿的男人,几乎所有人都就此结束期待。相反,在40多岁时得到机会的男人,进入五六十岁之后依然能顺势往上走。幸福和不幸福的男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和受家庭中自己意志的有无影响很大的主妇不同,社会型的男人,是否可以心想事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这个机会的男人,很多人会热衷于兴趣、副业。这样也很不错,哪怕只是周末幸福,也是由衷的幸福。
名册的横栏,分别以姓名、现住址、家庭电话、就职单位、工作电话的顺序,写着九_九_藏_书_网个人信息。竖栏按照字母发音顺序排列班级(日比谷高中称为房间)。一届有9个班级,当时每个班级的学生超过50名。
立是决定,不惑是不犹豫地行动。
除了这些不幸早逝的人,这本名册里又藏着其他人,即30年前站在同一起跑线的那些男人的幸福和不幸。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男人40岁也不是一日而就。30多岁时的作为对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哪怕彼时承受着种种的困惑,关键还要看做了些什么。如果积累足够充分的话,就可以一直“四十不惑”地走下去。也就是说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要在30多岁时做出决定。所以古人说“三十而立”。
如果说40多岁的男人有不幸的事情的话,那就是自己的规划、设想,在进入40岁之后也没能实现。它和社会上所谓的成功或不成功不是一回事。职业、地位与幸不幸福没有关系。自己想做的事情进展顺利的男人,无论世间评论如何都应该是幸福的。
有问题的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道路,却没能心想事成的男人。这一类男人的40多岁,真正叫作厄运年龄。之所以知识分子中这一类不幸的男人尤其多,是因为他们有着按自己的意志选择了这份工作
藏书网
的自负,这使得他们更加陷入不幸。
看名册有一点让我非常吃惊。50人的一个班级,每个班级平均有2人已不在人世。
那么,为什么以40岁为界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不信神灵的人,换种说法也许能接受:人会对不幸的人深表同情,但总是对那些幸运的人,不遗余力地付出爱和协助。
有一句话叫“四十不惑”。男人的厄运年龄是42岁。即便和这些都没关系,40岁这个年龄,我认为对男人而言,依然是决定人生幸或不幸的一个转折点。
数年前,我收到高中时代的同届生名册。高中毕业30年第一次举办同学会,可见我的同学们对此类事情毫不上心。借同学会的机会,同学们第一次制作了同届生名册。
首先是找不到发展的方向。应该说是看到了目标,但对在这条路上自己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获得他人的认可没有信心,因此没有向前的勇气。
既然连我都能看出来,想必其他人也都会感觉。而且,老天也一定知道。因为到了40岁之后,幸福的人会更加幸福,不幸的人,会更加不幸。

我毕业于东京都立日比谷高中。在我读书的那个时候,学校并没有应对高考的特别课程,可是东京大学的录取率九九藏书网却是全国第一名。我一半的同学都考进了东大,其余人大抵就读于庆应、早稻田,去了学习院大学的我,完全属于差生。鉴于此,大家高中时的朋友们大半也成了大学的同学,大概也就没有必要举办高中同学会。
首先要看之前的10年是怎样度过的。我以前曾经写过,30多岁的男人,根据遇见的人的不同,有人会变回20多岁,也有人会成长为40多岁般成熟的男人。结果,一位30岁的读者来信表示非常赞同我的意见。看来我应该没有说错。
这不是脸长得美丑的问题,它无法用确切的语言说明,像似一种气场,是那个人自然散发出的一种类似氛围的东西。
意大利语中有一个词“realizzare”,意为“化为现实,实现”。
我不住在日本,无法出席首届同学会。翻看着寄来的名册,不禁浮想联翩。
毕竟30年未见,名字和模样对不上号的同学占了多数。如果见面的话,也许能从对方的脸上找到一些年少时的残影,啊,原来是某某同学,但单看一个名字还真想不起来。可以想象,我本人在30年里也被曾经的同桌遗忘了。
才刚过50岁的人,怎么会有如此高的死亡率?不知他们是死于疾病还是事故,无论如何,这个年龄死去藏书网,都属于意外。他们应该比父母还走得早,真正是大不幸。
名册能记录的信息自然有限。事实上单凭这些内容,根本无法了解每个人这30年来的人生。虽然在大企业工作,但肯定有人是不得志的“坐冷板凳的人”;尽管只是一名中学教师,生活却可能相当愉快充实。再说,名册上那些空白项又意味着什么呢?纯粹是因为联系不上吗?信息空白的人大多只有一个姓名,也有像我这样,没有就职单位和电话号码。不过,有一点我是可以想象的,同学中没有出现超级富豪。就读于当年排名第一的高中,同学们几乎都考上了著名大学,又几乎都在毕业后进入中央机关、名校、大企业工作。这样一类人是不可能出现大富豪的。
既然有“三十而立”这一说,那么30多岁的男人,就应该以十几、二十几岁时期的积累为基础站起来,也就是说,是开启事业的年龄段。至于不惑,可以等到40岁之后,因此站立时遇到困惑完全没有关系。岂止没有关系,各种烦恼困惑反而更能激发斗志。
那么,过了40岁依然困惑的男人,究竟在困惑些什么呢?
于是我判断,40岁以上的男人不幸的最大原因,就是困惑。我讲的“惑”不是古训所指的道德伦理上的,只是从现实角度来99lib.net看不困惑比较有利,不惑之人才能获得幸福。
说起同学,好像都是男生。都立日比谷高中的前身是旧学制的男子初中,男生的比例自然是远远高于女生。学校对外宣称男女比例是3∶1,实际为4∶1,有些班级甚至达到5∶1。我进入这所当年东京大学录取率全国第一的学校,倒不是奔着进东大这个目标去的。入学仪式上,听见校长说各位同学要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时,我被惊吓到,怎么进了这么一个可怕的地方。然后在惊吓中变成了差生。
我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接触的大多是男性(和高中时期的男同学多没有关系)。根据我的经验,20多岁的男人,基本上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处于摸索期。我本人直到30岁还在堂而皇之地啃老,大言不惭地说着20岁如何浪费在与未来走向无关的事情上。当然有这样的20岁反而快乐。30多岁的男人,大抵能看到日后的发展方向,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而40岁的男人就是一清二楚,只要简单地和他们说上几句话,我就能以相当高的准确率预测出他们将会有幸福的人生,还是以不幸告终。而且在十年之后,我的预测基本是没有错的。因为看脸就知道了。男人到底是从什么年纪开始对自己的脸也得负责呢?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