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揭开新帝国主义的“画皮”
第07章 从汇源谈起: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真面目
目录
第一篇 现代琦善的故事
第二篇 现代东印度公司:盂山都+四大粮商+华尔街
第二篇 现代东印度公司:盂山都+四大粮商+华尔街
第三篇 揭开新帝国主义的“画皮”
第07章 从汇源谈起: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真面目
第四篇 新帝国主义的真面目
第四篇 新帝国主义的真面目
第五篇 美国到底在干什么
上一页下一页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背景提示
还有,我相信有很多读者喜欢喝青岛啤酒,你们真的以为青岛啤酒是国有企业吗?没错,至少在我讲这个话题的一刻它还是国有企业,青岛国资局控股30%,以前的第二大股东是百威英博公司,控股27%,他们只要在H股市场多收购4%的股份,就可以取得青啤的控制权。现在几经转手,朝日啤酒成为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你们心目中的国有品牌转眼就会变成外资企业。其实我们如果用《反垄断法》的话,很多企业都该上黑名单,但是来不及了,因为它们都被收购了。

三、惊人的外资企业覆盖率

汇源果汁的总裁朱新礼在2003年的时候听过我的课,当时汇源果汁是被德隆控股的。德隆是我在2001年就批评过的企业,我对它进行过非常详细的调查研究——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德隆系”。德隆当时控制了汇源果汁51%的股权。
郎言郎语:

背景提示
汇源果汁收购案已经是外资大量收购中国企业的尾声了。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消息传出,国内舆论一片哗然,无论是网民还是专家,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声讨。多家企业准备联名上书商务部反对此次收购,理由是可口可乐和汇源合并之后,将垄断一半以上的渠道,加上可口可乐的财力支持,其他企业基本没有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大举公关,而朱新礼则态度坚决,很多人没过多久就把这场收购当做了事实。在美加净、活力28、乐百氏、苏泊尔、中华牙膏、南孚电池、小护士、大宝等一个个民族品牌被收购之后,汇源有什么理由独善其身呢?然而,这一次可口可乐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它必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表态,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汇源果汁案成为中国《反垄断法》颁布后第一例遭否决的并购案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可口可乐未能通过商务部的审查呢?

六、警惕不公平收购


既然外资企业效益这么好,它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我们也是有利的,不但聘用我们的工人,还增加消费,那么我们何必排斥外资?原因很简单,我举个例子,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未来三五年中,中国零售市场的70%~80%将为外资所席卷,包括沃尔玛、家乐福等等。各位读者也许觉得没什么不好,反正家乐福也不错,场地人,产品种类齐全,服务态度又好,不像我们的小商店,产品种类不齐全,对顾客还爱理不理的。所以外资要藏书网来就来,有什么不好呢?有这么简单吗?
如果真的像麦肯锡所预言的,三五年之后外资零售业席卷中国,它们不会相互竞争,互相厮杀是中国人喜欢做的事,外国人是不会这么蠢的。等到那天来临,它们一旦占领中国80%的市场以后,它们会联合垄断,然后上抬消费价格、下压供货价格剥削供货商,将利润合法地汇出中国。为什么它们可以这么做呢?因为我们没有挖过沟渠,最大的受害者是我们的老百姓。这就是我反对外资并购的理由。你可能要问,什么叫沟渠?沟渠就是法制化的游戏规则。
根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的报告,在中国已经开放的产业当中,每个产业排名前五位的企业都是外资企业,这意味着什么?举例来说,玻璃行业,最大的五家企业全部是合资企业;电梯行业,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五家厂商全部是外资控股;家电行业,18家国家级定点企业中有11家与外资合作;医药行业,20%掌握在外资手中。国内市场汽车销售额的90%来自于国外品牌。更可怕的是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有21个被外资控制多数资产,也就是说外资是最大的股东。
如果你傻不啦叽地问他,兄弟,如果你打开水闸之前忘了挖沟渠怎么办?那你肯定要挨骂了,你是傻帽儿吗?居然忘了挖沟渠,那水闸一打开不就淹了大地?现在我告诉你,我为什么反对?只有一个原因,这么多外资进入中国,我请问你,我们挖过沟渠没有?没有,我们没有挖过沟渠。
很多专家学者在讨论我们该不该用《反垄断法》来封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有什么好讨论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讲不清楚,我今天请一位农民朋友来讲课,这位农民就叫虚拟农民,我就问我们的农民朋友,请他告诉我怎么进行灌溉。农民朋友说,灌溉很简单,把水闸打开,就可以开始灌溉了。但是你在灌溉之前,要先挖个沟渠,这样水闸打开之后,让水顺着沟渠流到需要水的农田,这就叫灌溉。
背景提示
不仅如此,中国进出口贸易中55%是外资,其中高科技出口的87%是外资。还有,根据工商总局的数据,轮胎行业的80%是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75%是外资,整车品牌的80%和销量的90%是外资或者合资。平板电视行业~70%是外资,电视机的利润大部分都来自于平板,那是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外资合资药业占27%,但是在高端市场,外资在医院和零售市场分别占据了47%和52%的份额。其中,降压药的前10名中数量过半、销售额7成左右是外资。再看啤酒行业,中国有多少家啤酒厂?到处都是啤酒厂,只有两个品牌没有外资注入,其他你能想象到的品牌都有外资注入。外资保险业开业三年便占据了中国市场的10%。在上海,外资银行开业三年便占据了17%的市场。计算机操作系统95%是外资,英特尔九九藏书的CPU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思科占据了企业无线网络60%的市场份额。快递行业20%是外资。水泥行业30%是外资。高端酒店中30%是外资。外资还控股了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的食用油,占了85%。高档胶印机70%~80%是外资,装载机的三四成、工程机械的一半是外资。这些还不算什么。
深圳的家乐福和沃尔玛,供货商供货,它们不付钱,东扣西扣,这个费那个费的扣光了。这样的事情很多。我还记得深圳有个供货商卖了38万元大米给家乐福,到了结账的时候不但没有收回38万元,还倒欠8000元。为什么?假日费、节庆费、通道费、渠道费……这个费那个费的,全部给你扣光了,你能怎么样呢?我们的供货商很可怜,只能跳楼自杀。你跟人家打官司?你凭什么打官司,人家财大气粗的,你打官司也打不赢。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挖过沟渠。
我们连养猪都是外资,现在已经转型的高盛,以前是家投资银行,它不光养猪,还收购了养猪的整条产业链,包括运销、仓储、终端零售、批发、养猪。我们的农民是光养猪,而高盛技高一筹,不但生产猪,而且后续一条龙全都有,这就是外资做的事。所以我看到很多媒体的报道就生气,很多专家学者在讨论我们该不该用《反垄断法》来封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这有什么好讨论的?你看看这些数据,我们还有必要讨论吗?让我告诉你,我们做得太晚、太不够。
背景提示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成长与全球化过程中逐渐具备了法制与规则意识,然而,这些蹒珊学步的企业要彻底掌握规则并不容易,因为站在它们对面的跨国企业与它们在经济形态上并不平等。在大资本的庇护之下,与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就像一场险象环生的游戏,在对规则的探索过程中,规则背后常常暗藏杀机,不可言说的博弈惊心动魄。那么,这样的博弈又是怎样进行的呢?
如果沃尔玛拖欠供货商的钱,会是什么结果?
浙江有一家电器制造企业叫做正泰,德国的施耐德公司想收购它,如果是在美国的话,说不让收购就不让收购了,可是在中国,施耐德想收购正泰,正泰不愿意被收购,你知道施耐德做了什么?到处告,在北京告,在美国也告,在欧洲也告,告正泰仿冒。结果正泰要花40%的经营时间去上法庭打官司,准备各种材料应付施耐德。它们就是采用这种策略,聘请庞大的律师团队、最厉害的律师到处跟你打官司,等到把你打烦了,说不定你就卖了。不过好消息是正泰的南存辉终于扛住了没卖,而且还打赢了官司。可是另外一家同样著名的电气公司德力西以19亿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外资了。为什么外资在中国这么嚣张呢?因为我们没有挖沟渠。
交锋中国市场,怎样的规则可以应对挑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就采取激励政策加大九_九_藏_书_网对外资的吸引力度。在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给予外资诸多优惠条件。1992年以后,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外资在中国出现两次高增长。巨大的中国市场使各国投资者分享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利益。从1990年到2004年,外来投资者从中国汇出利润达2506亿美元,约70%的美国公司在华盈利,约42%的公司在华利润率超过其全球的平均利润率。据世界银行2008年估算,由于引进外资数量大,我国GDP总量中近40%是外资企业创造的。既然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那么,为什么又要对这些企业保持高度警惕呢?
2003年的时候,朱新礼来听我讲课,我就把德隆系的整个战略思维讲了一遍。他听了以后非常担心,回去就和德隆系谈判。他接受了我的建议,提出要么他把德隆的51%股权买回来,要么就把自己的49%股权卖给德隆系。总之他不跟德隆合作了。当时德隆的领导人唐万新还跟他说,不要听郎咸平的,他胡说八道,我们是没有问题的,我升你做副董事长,我们继续合作。不过朱新礼坚持要跟德隆分手,最后好像是多付了百分之几十的代价把德隆手中51%的股权买同来,汇源果汁成为朱新礼全资控股的公司。好了,这一次他突然要把自己百分之百的股权卖给可口可乐。

二、这只是外资大规模收购的尾声

我在各种场合一直推动政府的法制化建设,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事实上,这几年我们的政府也在推动法制化建设,像这次推动《反垄断法》的实施,第一次就撤销了可口可乐的收购,你看看遭到了多大的压力。为什么会有压力?因为我们的学术界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如果能够像我讲得这么透彻的话,大家就都听懂了。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的国内企业?不是我们不喜欢国际化,也不是我们不欢迎外资企业收购,而是因为目前的收购是不公平的收购。

一、避开德隆系



形势出人意料,汇源背后外资凶猛。
什么叫不公平的收购?举个例子,德国的博世收购无锡的威孚,其实很多类似的收购,包括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都有一定的模式。什么样的模式?一开始,外方出钱,中方出厂房、土地批文,股权各占一半。你认为这公平吗?如果你以为公平的话就太小看老外了,你要注意,我们中国的工厂是纯制造,像博世、可口可乐这些公司,它们收购国内企业的时候是用制造企业来收购我们的制造企业,可是它们还掌控着其他所有环节,包括原料采购、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整个链条。所以收购完成之后,成立了双方各占50%的合资企业,它们就会通过价格转移支付体系把收购来的制造环节的利润全部转移到销售环节去,比如转到仓储、物流、批发、零售等环节。虽然对于这家公司的整体财务报表而言数字是相同的九*九*藏*书*网,利润也是一样的,可是对于分割的企业而言,由于把制造环节合资部分的利润全部转移到了非合资的部分,因此造成合资部分亏损。连亏三年,然后双方注资,外资一注资就是20亿美元,中方没钱,怎么办呢?中方股权就被稀释掉了,50%的股权就被稀释成了2%。它们就是利用这种方法一步步把中资吃掉。
沃尔玛在美国是绝对不敢克扣供货商的货款的,因为美国挖过沟渠。举个例子,按照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只要沃尔玛连续欠三名供货商超过5000美元,任何一名供货商都可以到美国的联邦破产法院宣布沃尔玛破产。不是宣布自己破产,不是自己跳楼,而是宣布沃尔玛破产。所以沃尔玛在美国根本不敢欠钱,三个月之内一定准时付款。
现在已经不是小企业同大企业、技术落后的企业同技术先进的企业进行竞争。现在已经是垄断者在扼杀那些不屈服于垄断、不屈服于垄断的压迫和摆布的企业了。(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19页)

四、有人想过外资大量收购的后果吗

背景提示
2008年9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可口可乐将以每股报价12.2港元,合计179.2亿港元全资收购汇源。这一价格几乎相当于汇源3倍的企业总资产。消息一出,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股价立即从4港元冲到了10港元之上。而汇源果汁这一民族品牌是否会消亡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国外公司在用天价并购考验中国的反垄断。力主本次收购的,就是汇源果汁精明过人的掌门人朱新礼。此前,在汇源与数个竞争对手的交手中,朱新礼从未败下阵来。这一次他又是怎么想的,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博弈呢?
背景提示
汇源收购案,《反垄断法》让可口可乐出局。
所以,对于《反垄断法》,我的观点和其他学者的完全一样,这是中国进入法制化游戏规则沟渠的第一步。我认为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还不够多,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类似法律,我甚至不排斥凭感觉判案,美国可以,我们也可以。
2008年8月31日,朱新礼在汇源果汁与可口可乐的收购协议上签字。而就在当月的第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颁布实施。汇源果汁与《反垄断法》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缘分。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的说法,之所以出台《反垄断法》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批足以左右行业发展的大公司、大企业。这些企业中不仅有大型的国内企业,也有跨国公司”,那么,这些跨国公司正在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
可口可乐犯了什么错?它太牛了。它不该收购汇源百分之百九-九-藏-书-网的股权,如果它稍微聪明一点,收购汇源80%的股权或者合资都没有问题,再过两年悄悄把朱新礼踢开,我们就感觉不出来了。可是它太急于求成了,所以它要大力出击,一次性收购百分之百的股权,结果被判定违反了《反垄断法》,因此被取消。关于这个结果有很多争议,可是我要告诉各位读者,不要因为这个事件而对《反垄断法》有什么看法,也不要批评我们的政府。我们不仅不应该反对,事实上,我们做得还不够。因为汇源果汁已经是外资大量收购中国企业的尾声了,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有很充分的证据。


我对我们的很多媒体包括境外媒体的看法是完全反对的,我想通过本书给我们的政府打一剂强心针,我们做得还不够。下次我们也凭感觉判案,下次你再收购我们的什么公司,我们也找我们的人大,就一句话——不可以,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不高兴。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我们国家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真的很可怜。

五、如何应对外资的大规模收购

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爆发了抵制托拉斯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反垄断思潮导致1890年《谢尔曼法》的诞生,这部法律被称为世界各国反垄断法的源头。此后美国又颁布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以这三个法律为基础,以若干单行法和大量判例为依托,构成了今天美国的反垄断“沟渠”。如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即OECD的所有成员国都有《反垄断法》。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还普遍对《反垄断法》不感兴趣,这是因为政府急于快速发展本国经济,常采用有损竞争的措施。而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建立维护自由竞争的法律制度的重要性。沟渠,也就是规则意识终于苏醒。那么,沟渠究竟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这就是目前外资企业收购国内食业的常用手法,一开始看起来都是公平的,最后通过一些财务技巧把中方一脚踢开,它们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一切就是因为我们缺乏法制化的游戏规则,缺乏沟渠。
外资可不可怕?外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挖过沟渠。我最近看了很多媒体的报道,连法律的基本精神都没搞清楚。说什么对可口可乐事件没有根据法条逐条判,去你的,美国有吗?美国连法条都没有。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是没有法条的。,他们凭什么判案?凭感觉。我们的海尔想收购美泰,人家连法案都没告诉你,就是不准,少啰嗦,滚回去,然后让别人收购。我们中海油想收购美国的尤尼科油田,人家根本不用给你判,国会就不准。你能怎么样呢?我们有没有这么蛮横?从来没有过。我们是敞开大门请你进来收购,你走出去收购美国,看看是什么下场。你甚至到不了法院,行政命令就不准,不需要用《反垄断法》制裁你。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