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明清时期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第五节 吴其浚与《植物名实图考》
目录
第二章 古代早期生物学知识
第三章 动植物分类学成就
第三章 动植物分类学成就
第四章 生态学成就
第四章 生态学成就
第五章 对菌类的认识和利用
第五章 对菌类的认识和利用
第六章 昆虫的研究和利用
第七章 关于人体形态构造和机能的研究
第八章 对亲代与子代关系的探索
第八章 对亲代与子代关系的探索
第九章 明清时期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第九章 明清时期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发展
第五节 吴其浚与《植物名实图考》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尽管《植物名实图考》有向纯粹植物学方向转变的趋势,但它仍然属于中国传统生物学的范畴。在明代,《本草纲目》的问世,表明我国动植物的研究,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本草纲目》等有关著作,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但从17世纪林奈《自然系统》问世后,西方生物学研究,特别是植物分类研究,发展非常迅速。而《植物名实图考》仍然采用270年前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而且也没有关于植物形态解剖和生理的研究。所以从世界生物学发展水平来看,《植物名实图考》已经反映出传统生物学的局限了。
再后,就是吴其浚(公元1789—1847年)的《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了。

图27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党参图
书中对植物形态性状的描述,也比前人更加精细。例如对“野芝麻”这种植物,写道:“临江、九江山圃中极多。春时丛生,方茎四棱,棱青,茎微紫。对节生叶,深齿细纹,略似麻叶藏书网。本平末尖,面青,背淡、微有涩毛。绕节开花,色白、皆上矗,长几半寸,上瓣下覆如勺,下瓣圆小双岐,两旁短缺如禽张口。中森扁须,随上瓣弯垂,如舌抵上腭。星星点,花萼尖丝,如针攒簇。叶茎味淡,微辛,作芝麻气更腻。湖南圃中尤多,芟夷不尽。或即呼为白花益母草。”与现在植物志所记“茎方形”、“对节生叶”,“绕节开花”、“唇形”相符,而对茎色、叶纹、花形、叶味的记述则更生动、更细微,更易于辨认了。再如对“红梅消”的描述:“江西、湖南河滨多有之。细茎多刺、初生似丛,渐引长蔓,可五六尺,一枝三叶,叶亦似(艹下耨)田藨〔biao标〕。初发面青,背白;渐长背即淡青。三月间开小粉红花,色似红梅,不甚开放。下有绿蒂,就蒂结实,如覆盆子,色鲜红,累累满枝。味酢甜可食……江西俚医以红梅消根浸酒,为养筋、活血、消红、退肿之药。 又取花汁入粉,可去雀斑。”从产地记到生境,从初生写到结实,从形状到色味,从内服到外用,记述得既全面,又生动。 (图27)
《本草纲目》问世以后,对我国药物学、本草学影响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医药实践的丰富,到清代前期,还产生了许多本草学著作,比较突出的有赵学敏(约公元1720—1805年)写的《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全书10卷,依据《本草纲目》的分类体例,删去了人部,增加了藤部、花部。共收载药物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载的多达716种,多数是民间或现用种类,也包括一些进口药物。既补充了《本草纲目》之遗,也纠正了《本草纲目》一部分错误。
www.99lib.net
《植物名实图考》的性质,既不同于主要记载药物的本草(如《本草纲目》),也不同于以农用为主的《群芳谱》、《广群芳谱》)这类书。它除部分涉及药用与农用外,有相当一部分种类并不是直接与实用有关。《植物名实图考》所载植物范围更大,并开始摆脱单纯实用性的框框,而有向纯粹植物学转变的趋势。(图28)
《植物名实图考》最大的特点,在于图绘精美,一方面便于核对名实,以鉴定种类;另一方面形象地保存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便于后人检索。我国图谱之学,由来已久。本草书中,图文并重,几成定例。而《植物名实图考》不仅图多,而且精(细微、清晰、准确)。多数图(近1500幅)是据实物写生,可以按图考鉴定到科、目,甚至到种(如卷丹、霍香等)。编排上,图文相间,图文并茂。随图说明,便于检阅。九-九-藏-书-网
《植物名实图考》分类是在继承《本草纲目》分类基础之上,专就植物部分(传统药物主体)分为:谷类53种、蔬菜177种,草类再分为山草类202种、隰草类287种、石草类98种、水草类37种、蔓草类236种、芳草类71种,毒草类44种,群芳类143种;果类102种、木类271种。由以上排列顺序可以看出:基本上是由草本到木本,体现“从微至巨”的原则。重视民生,所以突出谷类、菜类(栽培植物)。草类按生态、生化原则排列。适应宋元明以来园艺植物的发展,特别列出“群芳”一类。同一类植物中,把相近的植物排在一起(例如豆科、百合科等),也可以看到对植物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有所注意。书中记载植物种类比《本草纲目》多519种(其中由作者研究发现的210多种、由其采访记述的250多种)。特别是其中许多是南方或边疆地区植物(如江西400多种、湖南280多种,云南390多种),呈现区域性特点,补充了历代本草九_九_藏_书_网地区性的缺漏和不足,更有特殊价值。

图28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大青图
《植物名实图考》对前人著作中的研究成果,充分肯定,大量吸收;对前人的错误,多有纠正。例如指出李时珍说今人不复食冬葵的错误;指出《天工开物》说〔kuang矿〕麦独产陕西,是“揉杂臆断,不由目睹”等。他十分重视劳动者的实践经验。书中很多地方写着:“余询于舆台者(抬轿人)如此”、“余得之牧竖(牧童)”、“何末一询老圃(菜农)”、“他日学稼,尚诹于老农”,这是十分可贵的。
吴其浚,字瀹〔yue月〕斋,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 自幼喜爱植物,立志“经世致用”。公元1817年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受任翰林院修撰,公元1818—1840年间,两次任乡试正考官(1819年广东、1838年浙江),两次主管学政(1832年湖北、1838年江西)、两次入值南书房(1831、1834年),这些经历使他一方面能够读到皇家四库书籍,收集大量资料;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来往各地的机会,对植物进行实地考察。1821—1829年间,因父母相继病故,在家守丧,还曾开辟东墅园地,进行植物种植实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打下写作的坚实基础。1840—九_九_藏_书_网1846年间,他历任湖南、浙江、云南、山西等地巡抚。作为封疆大吏,他勤于政事,同时也利用“宦迹半天下”的有利条件,所到之处,不断采集标本、考察生态、征询群众,考核名实,竭尽公余全部精力,撰写成《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两本巨著。书在他去世后第二年(公元1848年)由当时的太原知府陆应榖〔gu古〕于太原刊刻发行。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22卷,录植物838种,书中摘录了历代本草、农书、方志、诗词杂著等书籍中有关植物的资料,“以稽诸古”。《植物名实图考》38卷,收载植物1714种,插图1865幅,主要是考核植物的名实、兼及实用,“以证诸今”。
《植物名实图考》中,在记述考证植物名实的同时,有些诗词,或引用,或自撰;有些地方更表达了作者的一些政治见解和思想认识,发为议论。仅就植物考核来看,固然作用不大,可是从更开阔一些的角度看,仍有宝贵的价值;实际上我国古代科学本来就有“医人如治国”、“用药如用兵”、“诗文中见科学”的传统,《植物名实图考》不过是作了发展罢了。
《植物名实图考》问世不久,一部介绍西方近代普通植物学知识的译作——《植物学》在中国出版,它是由中国学者李善兰和英国学者威廉臣(A.Williamson)根据英国学者林德利(John Lindly公元1799—1865年)有关著作合作编译的。从此西方近代生物学知识开始传入,并逐渐代替了中国传统的生物学。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