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幕 笔杆子和枪杆子
啊,海军
目录
小引
年表
序言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点事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点事
第二幕 异哉!晚清!
第二幕 异哉!晚清!
第三幕 过场的角儿们
第三幕 过场的角儿们
第三幕 过场的角儿们
第四幕 末世贵胄:王帽子底下的人
第四幕 末世贵胄:王帽子底下的人
第五幕 谁在革命,怎样革命
第五幕 谁在革命,怎样革命
第五幕 谁在革命,怎样革命
第六幕 匆匆上下的龙套
第六幕 匆匆上下的龙套
第七幕 暗杀与炸弹
第八幕 笔杆子和枪杆子
第八幕 笔杆子和枪杆子
第八幕 笔杆子和枪杆子
啊,海军
第九幕 国人的民主旋律
第九幕 国人的民主旋律
第十幕 革命经济学
第十幕 革命经济学
尾幕
尾幕
后记
文献
附录
上一页下一页
跟辛亥革命发生关系的清朝海军,已经是甲午后重建的。跟当年的规模已经没法比,但如果用在内战里,还是不可小觑的力量。有海圻,以及海琛、海容、海筹等四艘重巡洋舰,其中海圻排水量达四千三百吨,属于二等巡洋舰,这样巡洋舰当时还有一艘海天号,但1905年触礁沉没。海琛、海容和海筹三舰,排水量将近三千吨,装备一五○毫米火炮三门,一○五毫米火炮八门。武昌事变当口,海圻号出访,剩下三艘巡洋舰,海琛、海容、海筹号都被派到了武汉江面,再加上其他军舰,几乎所有的海军家底都被拿出来了,舰队由海军大臣萨镇冰亲自率领。前来镇压武昌起义的海军阵容,不可谓不雄壮,清政府真是下了本钱。
传统的中国,是个内陆导向的帝国,没有海军,有水师。在西方海军突飞猛进之际,清朝的水师,依然保持在中世纪的水准。自打收复台湾之后,水师等于废了,被边缘化了,顶多可以用来缉私捕盗。后来在军事现代化过程中,虽然起步不晚,投入也不少,建成的海军,无论早一点的福建海军,还是后来的北洋海军,虽然都颇具规模,论吨位和火炮99lib•net,足以称雄亚洲。但是,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没有海权思想,二训练不足,三还是陆军的附庸,有强烈的陆地意识。这样的海军,再加上一点传统的旧军积习,在跟法国和日本海军较量过程中,自然是一败涂地。甲午战后,庞大的北洋海军舰队,没有沉到海底的,都变成了日本海军的一部分。
海军的消极,实际上跟清朝此前的一系列政策有关。本来,海军是个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军种,长期以来,是福建人的天下。满人里学过海军的人非常少,有限的几个,也是出身装样子的颐和园贵胄学堂。那个所谓的海军学校,只是给西太后的华丽花园做点缀的,一个屁大的昆明湖,一个装样子的学校,两只小小的明轮的轮船,能教出什么样的海军军官来?但是,这可怜的几位满人贵胄,却在当政的亲贵用自己人的政策下,官运亨通。主力巡洋舰海容号的管带(舰长)、帮带(副舰长)以及海琛号的管带,都换成了满人,出身贵胄学校的满人亲贵。这些狗屁不通的满人舰长,不仅业务一塌糊涂,而且品行也差,海容号的满人帮带,在舰上到处借钱,借了就不还。愚蠢的海军军官满人化政策,即使没有激怒海军官兵,也引发了普遍的不满。对于地域性特强的海军,即使别的地方的人进来,多少都会遭到排挤,更何况满?更何况这些满人还要越级升迁,当家做主?九_九_藏_书_网
按说,海军士兵文化素质比较高,加上多为福建和广东人,应该比较倾向革命才是。但事实上,海军里的革命党一直都不多,革命党人也不大在海军里开展工作。也许,是由于在海军里开展活动,不够立竿见影,没法起义造反,所以不肯下本钱。但是,武昌起义发生,海军士兵却普遍同情革命,不乐意替清朝卖命。尽管革命军一直向海军打炮,但海军的回击,却有一搭无一搭的,即使开炮,也根本不瞄准,炮都打到革命军炮兵阵地后面去了。在场的外国人观察说,是清军的炮打得太不专业了,不是打在没人处,就是在几百米的高空爆炸。革命军根本不在乎,毫无戒备地走来走去。武九_九_藏_书_网汉起义军的水路交通,畅通无阻。进攻武汉的北洋军,开始还不断要求海军配合,后来看海军根本指望不上,也就算了。德国人办的《汉口日报》写道:“在这次革命事变里,最令人惊奇的是提督萨镇冰和他的舰队所采取的异常态度。有人说的很对,如果这位提督在革命一开始的时候,就迅速采取行动,革命老早就可以扑灭了,但是事实上舰队并没有行动。”
黎元洪是海军出身,武汉濒临江边,他知道起义发生,海军肯定会来镇压。当他被起义士兵逼出来的时候,曾经吓唬士兵,说是海容、海琛舰上的巨炮,一炮就可以轰平武昌。当然,黎元洪的话,也许是夸张,但就火力而论,起义军的火炮绝对抵不过海军,多数火炮口径仅及海军的一半,如果海军玩命炮击的话,武昌肯定会遭致重大的损失。但是,海军来了,这种情况却没有发生。在最初几天里,海军的炮,东一榔头西一响,根本没有瞄准目标打,反倒是起义军的火炮,打到了军舰上,造成了一些伤亡。
在此人心浮动之际,萨镇冰当然不可能毫无所动。萨镇冰属于跟严复、刘步蟾、邓世昌等人一同留英福州船政学堂精英,经甲午战火,硕果仅存的孑孓。虽然在当年那批精英中,他是比较差的一个,贪玩学习不好,成绩不佳,但却不是糊涂虫。他昔日的学生黎元洪来信劝他起义,他虽然没答应,却心存犹豫。这个时候,萨镇冰的副官参谋、汤化龙的弟弟汤芗铭和另一艘兵舰的舰长杜锡珪一个劲地劝,要萨镇冰顺应大势,不要再替清朝卖命。在这个过程中,海军的磨洋工,实际上得到了萨镇冰的默许。最后,萨镇冰同意把舰队开往九江,大概是由于“世受皇恩”,虽然不满朝廷,也不愿做叛军的头,开往九江,等于是保持中立。不久,眼看中立也难以维持,就借口生病,离开了舰队。于是,在已经起义的九江革命军配合下,海军就变天了。几个满人舰长有跳水自杀的,不死既走(一个舰长居然在江里可能跳水自尽,可见其业务水准),舰队司令换成了汤芗铭。巡洋舰挂上革命军的铁血十八星旗,开回了武汉江面。当初不肯发作的巨炮,这回发威轰击清军,把清兵炮兵阵地打成了哑巴。这回他们打得很准,观战的外国人说,炮弹像雨点似的落在清军阵地。一些炮艇也奋勇参战,有的还受了伤,据说弹痕累累。若不是进入11月枯水期江水进一步降低,重型巡洋舰无法保证吃水深度,只能退出,有这样强大的火力支援,武汉保卫的胜负还真不好说。此后,海军返回上海,准备参加北伐。甲午之后,中国海军基本上没有打过什么仗,在后来的军阀混战期间也是如此,基本上就是一个看客。武汉江面上的这场战斗,要算颇有规模的一次了。只是,这场战斗前段打的是革命党,后段打的是清军。放在任何战争史上,都怪怪的。九*九*藏*书*网
九*九*藏*书*网
在辛亥革命发生的那个年代,世界上的主要兵种,除了陆军就是海军。虽然已经有了飞机,但空军还没有成形,也没有多大用处。像德国和日本这样走向现代化的帝制国家,皇帝的第一个身份,就是海陆军大统帅。一般来说,陆相的国家比较重视陆军,而海相的国家重视海军。但欧美列强都是殖民强国,殖民离不开海军,所以对于海军是越来越看重。马汉的海权思想,在这个时代,受到国际强国的一致重视。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