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暗访传销窝点
第四节 最美的母亲和最帅的父亲
目录
第一章 暗访假烟窝点
第一章 暗访假烟窝点
第一章 暗访假烟窝点
第二章 暗访黑工窝点
第二章 暗访黑工窝点
第二章 暗访黑工窝点
第三章 暗访传销窝点
第三章 暗访传销窝点
第四节 最美的母亲和最帅的父亲
第三章 暗访传销窝点
第四章 暗访黑医窝点
第四章 暗访黑医窝点
上一页下一页
父亲确实是很帅。我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去看戏,结束后,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母亲爱恋地对父亲说:“戏台子下,只有你最好看。”还有一次,父亲看戏的时候,和几个插队知青站在一起。那几个从城市里来的女知青悄悄地说:“这个大个子真英俊啊。”我问父亲:“什么是英俊?”父亲笑笑没有说话。父亲的那张照片是58岁的时候拍照的。他58岁的模样,还让我的女朋友如此惊叹。
纺线织布,现在也行将消逝。
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母亲和姨娘们织布纺线,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这种温馨而古老的劳动场景。来自南方服装厂的成衣异常便宜,春夏秋冬,款式新颖,合体漂亮。尽管有些衣服可能就是带着各种病菌,从沿海运来的洋垃圾,但是,西北农民并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知道这些衣服很便宜,而便宜是他们选择衣服最重要的标准。
然而,纺线织布的母亲,是天下最美的女人。
父亲离开得太早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父亲得了重病,无钱医治,离开了我。在我生活好转起来,想对父亲尽孝的时候,却与父亲阴阳两隔。
犁耧耙http://www.99lib.net耱,纺线织布,碾盘磨盘,皮影风箱……它们贯穿在我的童年生活中,让我的童年变得古朴而精彩。它们与青山绿水紧密相连,与童话梦幻息息相关,而现在,它们远去了,它们消逝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逝了,不留任何痕迹。我们伸出手去,想挽留它们,然而手中握住的,只有冰凉的记忆。
那时候,父亲家中的弟弟妹妹都还小,挣不了工分,而挣不了工分,全家就分不到粮食。父亲最后就放弃了,让堂弟去了炼油厂上班。现在,炼油厂不叫炼油厂,叫“中石化”。中石化是中国最有钱的国有企业。父亲的堂弟在中石化退休的时候,工资拿到了好几千。
走进房屋,我看到了父亲的照片悬挂在桌子上方。那是父亲此生唯一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还是我带着父亲去省城治病的时候,父亲、妹妹和我一起拍摄的。
奉献是快乐的。我从母亲和姨娘身上看到了。
还有一次,是征兵,那时候父亲的弟弟妹妹们都能够下地干活,能够当一个壮劳力使用了。父亲又去应征,顺利过关。第二天就要去公社报道九九藏书网了,父亲前一天下午去生产队告别。队长就说:“站好社会主义农村最后一班岗。”安排父亲在打麦场站岗,查看是否有人偷麦子。每年小麦收割回来,放在打麦场,统一碾场。夜晚,把麦粒堆放成上小下大的矩形,盖上木印,防止偷盗。偷盗盖上了大印的小麦,是要被判刑枪毙的,谁也没有这个胆量;但是社员们有别的办法,一些人走进打麦场的时候,就会穿着比较大的鞋子;在麦粒还没有盖印的时候,他们边干活边把双脚踩在麦粒堆上,这样,鞋子里就会灌上一些麦粒,顺着脚面滑到脚底。然后,他们踩着装着麦粒的布鞋,忍受着硌脚的痛苦,面容上还要装着很平静地走回家去。回到家后,将鞋子里的麦粒倒出来,会有半斤重,而这半斤麦粒,可以蒸两个馒头。
母亲说:“有的人家中困难,买不起床单被罩,教友们就织布做好后,送给他们。”
母亲在房檐下织布,织布机噼啪地响着;姨娘们在织布机边纺线,纺车嗡嗡地叫着。这声音曾经非常熟悉,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那时候,我夜晚临睡前,总能看到母亲在摇动纺车。母亲的九九藏书身影被昏暗的煤油灯光照在墙壁上,显得非常高大。母亲右手摇动着纺车,左手抽动着捻子,仿佛在舞蹈一样。经常地,我夜半醒来,还能看到母亲在纺线。而天亮后,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母亲扛着锄头去下地。
此后,父亲只能老老实实在家做农民。
那时候父亲和母亲还没有结婚。有一年,父亲赶集的时候,看到公社门口围了很多人,一打听,原来是炼油厂在招工。父亲回去后,就在大队报名了。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父亲家庭成分贫农,又老实勤恳,公社也批准了,炼油厂也录取了。就在父亲准备去当工人的时候,堂弟找到了父亲,缠着要父亲把这个名额让给他。父亲的堂弟上过两天学,脑子比父亲灵光得多,他早就看出了当工人后的优越地位。那时候有口号说:“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是毛主席说的。
那一年,我们这里的军人都去当汽车兵。全大队去了两个人,一个留在了部队里,做汽车教员;一个转业回来了,在一个政府部门开小车。
干部举着鞋子,像举着一面面胜利的旗帜,义正词严又歇斯底里地质问父亲:九-九-藏-书-网“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站岗的?你这样的人能当军人吗?让你给社会主义站岗,你能把美国帝国主义,把苏联修正主义全部放进来。多亏我抓住了你,不然,你就会颠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
后来,我有了女朋友,女朋友第一次看到父亲的时候,惊叹道:“老爸真帅啊。”
我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午后。母亲在院子里织布,村中另外两个姨娘在纺线。现在,在南方,早就进入了机器化大生产,衣服成批量生产,每个制衣工厂的工人成千上万,谁还会要这些土布衣服?
这件事情的结果是,父亲不但没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而成为了农村的专政对象。每逢开会的时候,父亲就会和那几个偷了麦子的人站在台子上,作为反面教材遭受批判。
父亲身高一米八,身材魁梧,五官端正,充满力感。多年的体力劳动,给予了父亲一副健壮的体魄。
听母亲说,父亲有过多次跳出“农门”的机会,可是,要么他自己放弃了,要么被人整治了。所以,他就一直当农民。而母亲的这些话,又是从爷爷那里听到的。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印象中的爷爷很高大,却99lib•net又很精瘦。他饿得肋骨根根凸起、两颊塌陷,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去世了。他一生始终没有能够吃上一顿饱饭。爷爷去世的时候,父亲哭得很伤心。那是我今生见到的父亲唯一的一次哭泣。
母亲又说:“神父让帮助穷苦人,有钱的出钱。咱几家没有钱,就织些布送过去。”姨娘们看着我,都善良地笑着。
土布衣服,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深处。
父亲唯一的一张照片,当时加洗了几张,我们兄妹三人一人一张。我一直珍藏着父亲这张照片。我无论走到哪里工作,都会带在身上。
父亲在站岗的时候,看到有人走路的姿势不自然,神色也不自然。父亲知道他们的鞋子里肯定有麦粒,但是父亲没有声张。那时候的社员都穷得叮当响,父亲不忍心当场抓住他们。这几个社员走过去后,突然,一个干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闪出来了,像猛兽一样扑过去,从他们的脚下摘下鞋子,每个鞋子里都有麦粒。
母亲她们三个人边干着手中的活,边唠着家常,还动不动就会唱起歌来,都是在教堂里学会的歌曲。歌声缓慢悠长,连绵不绝,让人听了很忧伤。
我问母亲:“织这么多布干什么?”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