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
三、儒家的药方
目录
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
三、儒家的药方
第二章 哪个社会好
第二章 哪个社会好
第三章 君权、民权、人权
第三章 君权、民权、人权
第四章 活着为什么
第四章 活着为什么
第五章 生存之道
第五章 生存之道
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第六章 制度与人性
上一页下一页
孔子却不能平静。
原文是:“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
总之,礼坏乐崩绝不是礼乐制度不好,而是人心出了问题。但只要人性依旧,天良尚存,这世界就有救。只不过,救世先得救心。
宰予恐怕是诡辩。因为坚持三年之丧,本身就是尊礼和守礼,怎么会礼坏乐崩?然而丧期内不能作乐,包括不能饮酒和做爱,是事实。
那么,爱心从何而来?
孔子认为找得到。因为它的原材料是每个人心里都有的,这就是对父母、对子女、对亲人的爱,叫“亲亲之爱”。这种爱是天然的,固有的,不需要讨论和证明的。只要纳入古已有之的礼乐制度,就万无一失。
克己复礼,是孔子对颜回提出来的,原文是“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我们知道,仁,是孔子的核心价值;礼,是孔子的政治主张;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因此,这段话是儒家的纲领。藏书网
这一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爱与爱的回报就必须设定为道德,这就是仁;必须设立为制度,这就是礼。礼是仁的制度保证。因为爱,或者仁,或者孝,都是无形的,内在的。不彰显出来,就无法确认;不诉诸行为,就无法培养。礼,岂能可有可无?
天性。
合。
爱必须得到回报。
宰予是言语科的学生,能言善辩,也喜欢较真,常常让孔夫子下不了台。有一次http://www.99lib.net他居然说,父母亲去世,为什么要守丧三年呢?时间太长了吧?一个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啊!
然而这场不了了之的辩论,却为我们开启了智慧之门,也为礼乐制度找到了人性的根据。
宰予听完,一声不吭就出去了。
什么根据?
仁爱,就是拯救世界的“速效救心丸”。
然而孔子所处的时代,却“礼坏乐崩”。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四个字还是他学生说出来的。
合逻辑吗?
问题是,这药丸找得到吗?
有问题吗?
礼坏乐崩,出处就在这里。
但更重要的,是仁。
都赞成吗?
孔子的主张,是“克己复礼”。
仁为礼乐之本。孔子曾经反问:礼,难道就是牺牲和玉帛吗?乐,难道就是钟鼓和舞女吗? 当然不是。那是什么?爱。因此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心,就不会拿礼乐当回事。这层意思,他是用反问的语气说出来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www.99lib.net
我们知道,在儒家那里,礼和乐是俱为一体的,没有乐也就没有礼。何况不孝有三,断后为大,不做爱哪来的儿子?于是孔子只好耐着性子问宰予九-九-藏-书-网:父母去世不到三年,你就吃那细粮穿那丝绸,心里好过吗?
没。
不。
孔子无话可讲,只能气呼呼地对宰予说:汝安则为之!一个君子在居丧之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听不进音乐,这才要披麻衣,吃粗粮,住草庐。你既然心安理得,那就为所欲为好了!
原文是:“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母乎? ”此处所言,是对这句话的三种理解。
这个学生叫宰予。
宰予说,好过呀!
墨家、道家、法家,全都反对。
出自天性的爱,叫天良。没有天良,就不是人,叫“人而不仁”。因此,孔子很奇怪宰予为什么会反对三年之丧。他甚至反思:宰予难道就没得到过三年之爱?应该也得到过吧?或许,他真没得到过?
http://www.99lib.net
这多少有点麻烦。
在他看来,宰予真是没有爱心。孔子说,丧期为什么定为三年?就因为“三年乃免于父母之怀”。是的,孩子长到三岁,父母亲才不抱了。爹妈抱了你三年,你不该为他们守丧三年吗?何况实际上还只有二十五个月。这样合情合理的事,宰予怎么就想不通呢?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