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目录
Z
上一页下一页
反义 自强不息
解释 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

指鹿为马

指桑骂槐

众怒难犯

纸上谈兵

空出安居的住宅不住,舍弃正当的大道不走,真是可悲啊!孟子把人类的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与子、兄与弟这类血缘关系的基础。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才会有比较可靠的保证。
近义 自甘堕落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里写道:春燕的母亲和姨妈管理大观园里的柳堤。莺儿、蕊官、藕官正在柳堤上编柳条,春燕路过这里,和她们聊起天来。春燕的姨妈和母亲见到大家摘花折柳,非常生气,但又不敢得罪各位姑娘,于是打骂春燕。莺儿于是急忙说:“那些东西是我们编的,你老别指桑骂槐。”
解释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
例句
后来因为天下大乱,卫玠搬家到了南京。那里的人听说卫玠长得非常好看,就都来看他,以至于看他的人挤成了人墙,卫玠因此劳累而死,当时年仅二十七岁。当时人们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

张冠李戴

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出处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他老在小区内指桑骂槐,寻衅闹事,已经引起人们的反感。
赵惠文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孝成王继位。孝成王七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展开了关系两国命运的决战。赵军数次战败后,老将廉颇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秦军无计可施,于是派人去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只怕赵括担任将军。赵孝成王信以为真,让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蔺相如说:“大王凭借名声使用赵括,就像用胶粘住瑟上的弦柱再来弹奏瑟一样,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来的兵书,不懂得随机应变。”赵王不听,仍然任命赵括为将。
后来州吁杀掉卫桓公,篡夺了王位。鲁国国君听说了这事,就问大臣众仲:“州吁能成功吗?”众仲回答说:“只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听说用祸乱安定百姓的。用祸乱,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会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依仗武力而安于残忍。依仗武力就没有大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信。大家背叛,亲信离开,就难以成功了。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就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驱使百姓,不致力于建立德政,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
例句
解释 本指只变名目,不变实质来欺骗人。现多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
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近义 自愧不如
解释 本作“再接再砺”。接:交战藏书网。砺:磨砺。公鸡相斗,每次都要先把嘴磨利。比喻继续努力,坚持不懈。今写作“再接再厉”。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早年贫困,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当时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在《登科后》诗中写道:“往日的窘迫局促不必再提,看今日天高地远浮想联翩。骑着骏马在春风中奋蹄疾驰,一天之中看尽了长安繁华的美景。”这首诗栩栩如生地写出了孟郊登科后的喜悦和对前程的憧憬,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例句
解释 本用以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愉快的心情。现多用以比喻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
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yù,卖)楯(同“盾”,盾牌)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例句
解释 冠:帽子。把姓张之人的帽子戴到姓李之人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近义 朝秦暮楚反复无常
反义 自命不凡
她这人总是朝三暮四,没有人喜欢她。
公孙接仰天而叹说:“晏子真是一个聪明人啊!他让国君用这种方法比试我们的功劳。假如不要桃子,会让人觉得无勇。但是人多桃少,确实必须比试功劳的大小才能决定谁吃桃子。我有一次杀死过大力怪兽、两次杀死过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是无人可比的,可以吃个桃子。”说完他就拿了一个桃子走开了。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例句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后,随行的赵高用计害死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拥立秦始皇的次子胡亥继位,即为秦二世。秦二世受赵高蒙蔽,更加荒淫暴虐,同时也渐渐被赵高架空。后来,赵高又害死李斯,自己当上了丞相,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渐渐也不把皇帝秦二世放在眼中了。为了试探自己的权威,赵高先进行了试验。他献给秦二世一头鹿,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恐怕弄错了吧?把鹿说成马。”秦二世和赵高当即又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有的默不作声,有的说是马,以阿谀奉承赵高。也有的人实事求是地说它就是鹿,赵高就暗地里将说鹿的人治罪。从此以后大臣们都非常害怕赵高,朝中上下莫不噤声,都看赵高的眼色行事,最终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
赵括代替廉颇后,撤换军官,改变原来的号令纪律和对策。秦将白起佯装败退,出奇制胜地截断赵军的粮道,把赵军分割为两部分。赵括亲自带领精锐部队和秦军交战,被秦军射死,赵军大败。剩下的几十万赵军投降后被秦军全部活埋。此后几年之内赵国都处于亡国的危险边缘。
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九_九_藏_书_网
出处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那是我们编的,你老别指桑骂槐。”《三十六计·并战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子产一席话说服了子孔,子孔终于在东门外烧掉了盟书。大家的不满得以平息,郑国也重新安定下来。
孟郊和韩愈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孟郊比韩愈年长18岁。韩愈刚刚步入诗坛时,孟郊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韩愈曾受到过他的影响;后来,当韩愈的诗风完全成熟后,他独创的体式和达到的成就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孟郊又转而受到韩愈的影响。韩愈、孟郊以及与他们诗风相近的诗人们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在审美意识上形成了共同的趋向,在艺术上形成了共同的追求,后世把他们称为“韩孟诗派”。
解释 自惭:自己感到惭愧。形秽:形态鄙俗、丑陋。比喻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失道者必然众叛亲离。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并举了“朝三暮四”的例子来说明。这个例子说,养猴人给猴子分配橡果,说:“每位早上三颗晚上四颗。”所有的猴子都很气愤。养猴人又说:“既然这样,那么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于是所有的猴子都非常高兴。这个例子中,名义和实际都没有变化,但猴子的喜怒却不同,这就是所谓的看似不同,实际齐一的“道”。
解释 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屹立在黄河激流中。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后来卫国大臣石碏设计将州吁骗到陈国,说服陈国国君将其抓住,交由卫国处理。卫国派去大臣,将州吁杀死在了陈国。
明代文人钱希言在其著述《戏瑕》卷三“张公吃酒李公醉”条下记载了这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唐代武则天时,民间有“张公吃酒李公醉”的歌谣。张公即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他们是武则天的宠臣,专权跋扈,朝廷百官无不害怕,甚至武则天的侄子也都争相巴结他们。武则天晚年,朝政也多由他们兄弟专擅。李公即后来的唐中宗李显。张氏兄弟深得恩宠,花天酒地,李显当时作为太子只能装糊涂,才能保全自己的地位。所以老百姓就用此歌谣讽刺张氏兄弟受宠而李显装糊涂的荒唐现实。到宋代由此又演变出了“张公帽儿李公戴”以及“张三有钱不会使,李四会使却无钱”等谚语,表示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近义 蜻蜓点水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庄公很喜爱小儿子州吁,因为州吁是自己非常宠爱的小妾生的。卫庄公对州吁的错误一味纵容而不加制止。庄公死后,州吁同父异母的哥哥继承了王位,即为卫桓公。后来州吁杀掉卫桓公,篡夺了王位。
解释 矛:长矛,用来刺杀的武器。盾:盾牌,用来防御的武器。常用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出处 《庄子·齐物论》:“狙(jū,猕猴)公赋(xù,橡实),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众叛亲离

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确实不如你勇敢,功劳也没你大。拿了桃子不让,这是贪婪;贪婪、抢功却还不死,更是无勇啊!”说完都把自己拿的桃子放了回去,然后自刎而死。九九藏书古冶子说:“他们两个为分桃子这件事死了,我却独自活着,这是不仁;用言语羞辱他人、夸耀自己,这是不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遗憾还不死,这是没有勇气。他们两人为了这事已经死了,我难道能自己独占桃子、独自活下去吗?”说完,古冶子也把桃子放回去,自刎而死了。
解释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处境十分孤立。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例句

自惭形秽

解释 铄:熔化。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也比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
赵括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起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赵括曾经和他父亲赵奢谈论用兵,赵奢都说不过他,但是赵奢并不认为他真的能行。赵括的母亲问其缘故,赵奢回答说:“战争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但赵括说得太轻松容易了。假如让他当将领,赵国一定大败。”
解释 暴:糟蹋、损害。弃:唾弃、嫌弃。自甘堕落,不求进取。
即使确定了一项出色的任务内容,如果未能执行的话,也只是纸上谈兵。

再接再厉

例句

自相矛盾

自暴自弃

出处 唐·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随后,子孔掌握了国政。他制定盟书,规定官员们要各守其职,完全听从执政者的命令。大夫、官员们一看都不肯顺从。子孔非常生气,打算将他们全部诛杀。子产劝阻子孔,让他烧掉盟书。子孔不同意,说:“制作盟书的目的是用来安定国家,现在见大伙发怒就烧了它,这岂不是成了大家当政?如果这样国家可就难以治理了。”子产说:“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专权的愿望难以成功,这两样加在一起更是难以安定国家,这是一条危险之路。不如烧掉盟书来安定大家。这样你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大伙也能够安定,不也是可以的吗?专权的愿望不能成功,触犯众怒会发生祸乱,你一定要听我的话。”
出处 《晏子春秋·谏下二四》:“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砥柱

例句
田开疆接着说:“我两次拿着兵器打退了军队!像我这样的功劳,也是无人可比的,也可以吃个桃子。”也拿走了一个桃子。
人言可畏,众口铄金。
出处 《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他把李白的《将进酒》说成是苏轼写的,真是张冠李戴。

朝三暮四

卫玠字叔宝,西晋人,是继何晏、王弼之后著名的清谈名士和玄理学家。卫玠长得非常漂亮,从小神态即异于常人。有一次,卫玠乘羊车到街市上去,人们都以为他是玉人。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英俊豪爽,也长得一表人才,非常有风度。但是他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宝美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王济又曾经对别人说:“和卫玠一同出游,就像发光的宝珠在旁边,光彩照人。”卫玠长大后,爱好玄学、喜谈玄理,九九藏书但因为体弱多病,母亲不让他多说话。遇到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即使仅讲几句,也没有不得到大家赞叹的,因为大家认为他讲出了精微之处。当时王澄、王玄、王济都负有盛名,但是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在当时也很有名,有人也评论他们说:“岳父像冰一样清莹,女婿像玉一样洁润。”
解释 指着鹿说它是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古冶子也接着说:“我曾经跟着国君渡黄河,一只巨鳖咬住左边拉车的马,拖入了河中激流。那时我年纪尚幼,不会游水,就憋着气沉到河底,逆流而行百步,顺流而行九里,找到巨鳖,然后杀死它。左手拿着马尾巴,右手举着大鳖头,像白鹤冲天一样跳出河面。渡口的人都说:‘黄河之神来了。’像我的功劳何人可比?你们两个为什么不把桃子给我拿回来?”古冶子边说边抽出宝剑站起来。
出处 明·钱希言《戏瑕》卷三:“张公帽儿李公戴。”
周景王打算铸造一个大钟来演奏音乐,单穆公认为以前铸造大钱已经消耗尽了民众的资财,现在又要造大钟,很不妥当。周景王不听劝阻,就又去问乐官伶州鸠,伶州鸠也认为耗费过度铸造大钟,会妨碍音乐的和谐,所以不应当铸造。
近义 积毁销骨
例句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从隋至清末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在这一千三百多年中,考中进士的人数并不算多,甚至不足十万。读书人往往把考中进士作为读书的目标,因为如果考中进士,就有了跻身仕途、一展抱负的可能。而且,科考的金榜公布后,朝廷要组织唱名赐第、设宴庆贺、刻碑题名等一系列盛大的活动,让考中者在这些活动中感到无比的荣耀,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例句
解释 兵:兵法、兵事。本指战国时赵括只知道空谈兵法,不知实际运用。后用来比喻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没有真正下功夫,仅靠“剪切、粘贴、复制”弄出来的论文难免层次不清、逻辑混乱,甚至主要观点都自相矛盾。

众口铄金

例句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三十六种优秀的兵法策略,它的思想雏形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比如《南齐书·王敬则传》说:“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由这句话后来演变出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明末清初时有人(已不可考)在此基础上撰成了《三十六计》一书,成为广泛流传的优秀文化遗产。三十六计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时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时所用之计;每套中又各包含六个小计,总共三十六计。“指桑骂槐”作为并战计之二,其要诀在于:“强大者控制弱小者,要用警示诱导的办法。刚健的居中者若能得到在下者的呼应,即使履行危险的事情也能够一帆风顺。”
楚国有个人既卖矛又卖盾。当他卖自己的盾牌时,他夸赞说:“我的盾牌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卖自己的矛。这时他又夸赞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穿。”有人听到了这两句话,于是就问他:“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因为不能戳穿的盾和无物不能刺穿的矛,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同时存在。
近义 颠倒黑白
反义 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99lib•net
孟子曾经说:“糟蹋自己,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论什么;自甘落后,不求上进的人,不能和他一起做什么。言谈不合礼仪,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自暴,自身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就叫做自弃。仁是人们安居的住宅,义是人们正当的大道。空出安居的住宅不住,舍弃正当的大道不走,真是可悲啊!”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名轲,字子舆。《孟子》一书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有关孟子的言论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孟子师承孔子之孙孔伋,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被后世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在法庭上,当证人提供假证词时,被告愤怒地说:“这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周景王不听劝谏,终于造出了大钟。大钟铸成后,乐工报告说乐音和谐。景王问伶州鸠:“钟声不还是很和谐吗?”伶州鸠答道:“陛下不明白其中的缘故。”周景王问:“为什么呢?”伶州鸠说:“君王制作乐器,百姓非常高兴,这才是和谐。现在花费了民众的财物,百姓疲惫,无不怨恨,我不认为这是和谐。百姓都喜爱的事情,很少有不成功的;百姓都厌恶的事情,很少有不失败的。所以谚语说:‘万众一心就如城堡,众口一词能熔化金属。’您三年里做了两件耗费钱财的大事,恐怕至少有一件是要失败的。”周景王很不高兴,说:“你老糊涂了,懂得什么?”一年后,周景王去世,大钟演奏的声音也变得很不和谐了。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春秋时齐国的三位勇士,力大无比、武艺高强,他们同时为齐景公做事。齐国的国相晏婴欲图谋除掉他们,又畏惧他们的勇力,就让景公赏赐给他们三人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各自叙述自己的功劳,功劳大的才可以吃。
韩愈性格木讷刚直,是非观念极强。一方面使他在一次次的政治旋涡中屡受打击,另一方面也导致其审美情趣呈现出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韩愈上疏劝谏惹怒皇帝,被贬为阳山县令。阳山之贬这一巨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也让他领略到了南方荒僻险怪的景观。二者交相作用,造成了韩愈诗风的大变。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之后,已经离开贬所回到京城的韩愈更倾心于营造怪奇的诗境,他与孟郊等人一起创作了不少联句诗,这些诗作以竞赛为主要目的,各自逞奇炫怪,夸示才学,其中有一首《斗鸡联句》描写了斗鸡的情景。在这首诗中,韩愈写观看斗鸡的人:“大家争相观看,就像乌云填满道路;大家呐喊助阵,就像大海掀起狂涛(争观云填道,助叫波翻海)。”孟郊接着写两鸡相斗的情景:“斗得头晕眼花,一口凉水喷醒,再磨钢牙铁嘴,重新披挂上阵(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走马观花

我们到达曼谷之后,又北飞清莱、清迈,南渡普吉、攀牙,驱车东行到帕塔亚,虽然行色匆匆,走马观花,但南亚风光,尽收眼底。
例句
出处 《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惧一之废也。”
歹徒见被大家包围,知道众怒难犯,只好乖乖放下凶器,束手就擒。
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大臣子驷因为兴修水利,侵占了五个家族的田地。于是这五个家族联合一些不得志的人发动了一场叛乱,杀死子驷,劫持了国君郑简公。幸亏子产、子孔等人临危不乱,攻打叛乱者盘踞的北宫,杀死叛乱者,解救出了郑简公。
你不能因为受了这一处分,就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啊!
更多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