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开放年代
三八、横店三变
目录
第一部 风云时代
第一部 风云时代
第一部 风云时代
第一部 风云时代
第二部 开放年代
第二部 开放年代
三八、横店三变
第二部 开放年代
第三部 大国新局
第三部 大国新局
第三部 大国新局
上一页下一页
在老爷子的率领下,横店也摇身变了三变,从轻纺城到中国磁都,如今则是影视城。如今他要重建圆明园。他经常对来访的记者说,自己不怕被骂,也不怕被反对,因为,从开始建工业,到从轻纺工业转到高科技,再开始做文化产业,他徐文荣不知道挨了多次骂。对于他而言,更重要的事情是到政府去跑“批地”的文件。没事儿的时候,就在办公室里看看电影,战争片、武侠片、历史片他都看,这些电影“很纯洁”,他说。
1987年,横店产值过亿,成为亿元镇。1990年11月11日,浙江首家乡镇企业集团———浙江横店集团公司宣告成立。
徐文荣并没停步。1980年,一个在电子工业部属下4390工厂的工程师回横店探亲,见到徐文荣。这位磁性材料专家向徐文荣谈起“随着经济发展,电子工业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磁性材料是电子工业的重要基础元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且,国内专门生产磁性材料的厂家很少,市场供不应求”。根本不知道磁性材料为何物的徐文荣当即决定,上马磁性材料工厂。他付给4390工厂5万元,让对方给横店派去的员工做培训,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后来横店被称为中国磁都,就是从徐文荣这个决定开始的。
1985年事后,国家银根紧缩,徐文荣却大刀阔斧。这一年横店投资800万元,上马11个项目,“最早的产业多元化是在1985年,因为觉得蚕丝等传统工业发展慢,单个行业又容易出现大风险,而多产业发展将有‘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1985年的时候,横店首先投资的是高科技工业领域。横店集团每投九九藏书资一个新领域、每开一个新的厂都以前景和盈利为考虑对象,一旦亏损,立刻关闭。”
74岁的徐文荣和横店在2008年的年初再度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原因是徐文荣宣布自己要投资200亿元来重建圆明园。
1962年,27岁的徐文荣返回横店务农。此前,初中毕业的徐文荣一直在东洋县的商业系统工作,他曾经在供销社做过商业营销,后来调到现政府财贸口,21岁时候就成了公社和区办公室主任。回乡务农的徐文荣很快就成为横店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但是这个党支部书记并没有一门心思想着带领自己治下的农民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大跃进、放卫星、割资本主义尾巴,反而自己成了资本主义尾巴。没过几年,徐文荣就开始带领着农民创办了粮食加工厂、五金厂、木雕厂等工厂。但是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这些厂子没办多久,徐文荣就被打成了“走资派”,这些工厂成了徐文荣“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他被拉上街批斗,还被迫背井离乡流浪7个月。
不过,大众很快就不关心这些了。他们的研究都被横店造起来的一座座气势磅礴的影视城给吸引了。徐文荣在1990年代初到处转了转,看了西游记城和无锡唐城,突然宣布,自己要在横店做影视基地。据说一位一位副省长对徐文荣说,你要做工业我们支持你,你这点文化做什么文化产业。他找到中央电视台,问能不能在横店做一个拍摄基地,结果人家回答说,横店在地图上都找不到,怎么会有人去拍电视?徐文荣发狠说:“我会做上去的!我将来要把你打倒!你的景点全部被我打倒!九-九-藏-书-网
如果徐文荣就此死了办工厂的心,也就没有后来在全国引起激烈讨论的横店模式。徐文荣“想干的事情就干,只要不违法,只要对人民有利,就克服一切困难去干”的性格又起了作用。从1971年开始,横店重新开始办起了各种工厂:无线电元件厂、土农药厂、菌种厂、木雕厂、竹编厂。不过外界看徐文荣和横店创业,还是从1975年开始,因为这一年横店创办起了一家成功的工厂。当时的横店蚕茧产量占到东乡的36.47%,国营丝厂大半关门,徐文荣想,为什么自己不办一家蚕丝厂,正好可以解决蚕茧收购问题。徐文荣这次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他要为这家工厂寻求合法务工权。于是,从打算办丝厂的1974年12月,到浙江省第一轻工业局正式批准横店建立丝厂,徐文荣用了5个月时间从公社到县,从县到市,从市到地区,再到省级单位,一级一级审批。然后徐文荣又想法设法从银行拿到24.5万元贷款,同时从农民家中募集到5万多块钱(平均下来每人两块四,徐文荣承诺三年归还)。善于利用人脉的徐文荣还通过浙江省丝绸公司,找到杭州新华丝厂,后者位横店培训了三批120名员工,还多次派技术员到横店指导。终于,横店丝厂1976年2月运转,当年获得7.6万块利润,三年盈利36万元。
只是那时候大家关心的还是所谓的“横店模式”。1984年,徐文荣开始运作横店集团的“产权改革”,改革的产物是一种“社团所有制”。这种社团所有制的特点是:1,政企分开;2,集团为社团集体所有;3,集团为社团成员提供保障九-九-藏-书-网体系;4,社团是开放式的;5,同企业相比,社团的集体文化更浓烈。这模式的宗旨就是徐文荣一直挂在嘴边的“共创、共有、共富、共享”。一本描述横店模式的书盛赞这种模式是“市场型公有制”。
重建圆明园这个想法让很多人不满。北京圆明园管理处说“浙江横店无论是重建,还是仿建圆明园都不合法!圆明园也并不具备‘重建’的条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廷皓说“复建圆明园”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极其牵强、荒谬。若圆明园有“精神”和“实体”之分,则“精神的圆明园”不仅包括其历史之辉煌,也包括其被摧毁并延续至今的历史。再造一个圆明园,把灵魂安放进去是“魂不附体”网络上的反对者认为重建是“商人沾满铜臭味的破坏”。徐文荣则不屑一顾,他说:“谁也没有见过没有烧掉前的圆明园,凭什么你说我建的就不象当年的那一座呢?”而且,“又不是皇帝下圣旨”,“什么叫铜臭味民营企业都是铜臭味吗?我们民营企业解决了多少就业?带动了多少人富起来?我们赚的钱一是给老百姓,让他们富起来,一是给国家缴税,养活公务人员。骂我是铜臭味,你是反本!企业家是纳税人,是你们的衣食父母,你们都忘记了”“北京圆明园管理处根本就不了解,民间收藏的圆明园资料有多么丰富。他发表意见,说中国圆明园的资料,最多能收集70%,他有什么依据?他没有依据。但我有依据。我现在已经收集了70%以上的资料了,我相信到明年6月,我能收集齐全。”
从1975年徐文荣创业到现在,老爷子一直就是“想干就干”,“克服一切困难
99lib•net
去干”,而且“没少挨骂”,被记者一问急了,已经退休6年的徐文荣就会搬出横店的光荣历史出来护驾。
横店也是因为它发达的商业而成为开放年代中国乡镇的发展榜样。它位于中国浙江中部的东阳市,与中国小商品城义乌相距36公里,距省会城市杭州160公里,距金华90公里,处于江、浙、沪、闽、赣四小时交通旅游经济圈内。从1970年代开始,横店就开始发展工业,1987年,横店产值过亿,成为亿元镇。然后在1990年11月11日,横店集团公司成为浙江首家乡镇企业集团。接下来横店又完成了一个漂亮的转身,投入巨额资金建立横店影视城,被称为“东方好莱坞”。
然后是《荆轲刺秦王》中的秦宫。当时美工师设计了3年的秦王宫苦于无地可建,资金和时间越来越紧张。到了横店,徐文荣二话不说,拿出1亿元,炸掉5座山,8个月建成秦王宫,美工师激动得大哭一场。然后徐文荣一气建了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明清街、明清宫苑、国防基地、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等14个影视拍摄基地。横店成了中国拍片最多的影视基地。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片子都在横店拍摄,《英雄》、《汉武大帝》、《功夫之王》、《木乃伊3》。
1993年,产权制度改革风潮涌起。徐文荣自己不但不改,反而在《中央党校通讯》上大谈“产权制度改革的误区”,“上面曾经不止一次带信给我,叫我搞股份制改造,我没有执行”;“一些地方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不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转变职能上99lib•net下功夫,不在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上下功夫,而是在自己都没搞清出产权制度改革目的的情况下,打着‘推进改革’、‘服务企业’的旗号,不顾企业自身是否有要求,硬要求一些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达到一定比例。一些党政领导、部门领导亲自带队‘试点’、‘下抓’,其声势如同50年代搞合作化、公社化差不多。”当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将徐文荣列入名单时,徐文荣还讥笑说,福布斯真大方,把集体的财产都赠送给他。
“想干的事情就干。只要不违法,只要对人民有利。只要符合这两点,我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去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文荣如此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显然,在重建圆明园这件事情上,徐文荣时打算“想干就干”了。
总投资200亿元的风声放出来,一向很支持横店集团的银行也开始觉得这个想法不太靠谱,开始在贷款问题上踌躇起来。徐文荣索性将圆明园重建项目从横店集团中剥离出来,成立了一个名叫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的机构专门负责——这个委员会的名字也颇有徐文荣的特色,从创业开始到现在,尽管被媒体认为是横店集团的实际掌控人,徐文荣一直坚持横店集团的产权是集体所有,他要带领大家同富裕。
徐文荣楞是“想干就干”,开始搞封神宫、中国神话荟萃园、赏月园,还建了娱乐村、文化村、天堂村(大佛寺)、度假村。1996年,徐文荣投资4000万元为谢晋的《鸦片战争》建起了广州街拍摄基地,一夜之间作为影视基地的横店名闻天下。建广州街时,据说第一天徐文荣和剧组签协议,第二天看现场,第三天就炸掉了三座山。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