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开放年代
四〇、浦东开发
目录
第一部 风云时代
第一部 风云时代
第一部 风云时代
第一部 风云时代
第二部 开放年代
第二部 开放年代
四〇、浦东开发
第二部 开放年代
第三部 大国新局
第三部 大国新局
第三部 大国新局
上一页下一页
这座楼最初规划时,浦东仍是一片荒芜,然后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和2003年的非典的冲击,环球金融衷心最终在2008年落成。金融危机曾让这家日本地产商自身面临困境,众所周知日本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巨大;911则让建设高楼成为一件值得考量的事情;非典对它的施工和日方来往大陆形成影响。其中还伴随着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对这座楼的质疑——最终森决定修改楼的设计方案,将最初打算安装摩天轮的楼顶圆形空间改成了长方行——结果,这做楼又被戏称为一个巨大的瓶启子。1614英尺长的瓶启子。其中的曲折让最初支持森建设这栋楼的银行和财团退缩;在日本国内,这个项目也被认为过于鲁莽草率,以至于根本不可能完成。于是森不断用自己的钱来购回股份,结果森大厦株式会社的股份从最初的30%上涨到了现在的80%。
1991年,到上海过春节的邓小平再次激励对他汇报浦东开发情况的上海政府官员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度来到浦东。在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和上海市长黄菊的陪同下,老人视察了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的建设工地。1993年12月邓小平则走上了竣工的杨浦大桥上,还顺口吟了一句诗:“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1990年,4月18九_九_藏_书_网日,李鹏到上海视察,并且宣布:中央和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你好,浦东。你迸发出全世界的热情,全世界的人们都爱你。
赵启正马上对着台下倾听的150个跨国公司的代表说:“请各位不要把政治、经济搅在一起。正当你们犹豫不决,等一等、看一看的时候,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企业家早已经捷足先登。现在,上海满街跑的是桑塔纳和奥迪,很少美国车;人们用的都是日本制造的家用电器,压根不知道美国有什么名牌电器;你们AT&T全球著名,唯独错失了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比利时贝尔公司已经占领了这个制高点……”
胡锦涛在奥运会开幕那天,曾在人民大会堂为来访的客人举行国宴。森稔也在那些受到招待的客人当中。他说一个日本商人能够受到如此的重视他感到荣幸。他说,自己希望这栋楼能够成为上海的新地标,数年之后,如果人们想要来中国,到上海,那一定要到环球金融中心看看。
1990年1月,邓小平在上海过春节。老人家已经养成了在上海过春节的习惯,只是,这是这位当时中国最受尊敬的政治家第一次以在野的身份在上海过春节。
凌志军在他的著作中对浦东和赵启正的描述颇为传神:“上海人现在全都学会一句话:‘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从黄浦江向东延伸13公里的地方,有个名叫张江的小镇,现在把一块10平方公里的土地圈起来,把稻田推平了,把马路修进去。你中关村不是有北大清华吗我上海有复旦交大一点也不差啊,于是雄心勃勃地打算建立一个江南硅谷。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天天陪着外宾在这块土地上走来走99lib.net去,人家夸张地说‘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吊车都架在上海了’,他不仅不纠正,还挺得意地说,只要你给它一把米,它准能为你产下金蛋来。”
不到一年前,1989年的9月4日,邓小平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写了一封辞职信,提出辞职要求。这一年的11月9日,全体中央委员同意了邓小平的辞职之后,他才算是真正退休。作家凌志军后来评价说,“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这一天是可以留下一页的。党的领袖的‘终身制’在这一天被瓦解了,第三代领导集体从这一天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历程”。邓小平自己下定决心从此隐退,不再过问政事。邓小平对新一代的领导集体说:“你们有事找我,我不会拒绝,但不能像过去一样……我多年来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他相信中国已经完成了他所称的第二代领导向第三代领导的过渡,他对家人说:“退休以后,我最终的愿望是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
确实,赵启正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和人打交道上了,他要陪着来访的各种政要参观浦东,还要不断说服那些犹豫不决的商人开始向浦东投资。1994年赵启正率领着他的浦东新区管委会到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上海周浦东日上为新区吸引投资。赵启正后来回忆说,在介绍完浦东的情况之后,他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了一位美国公司总裁写给他的信,信上说,浦东投资环境很好,我很想去,但是出于政治考虑,我还想等一等、看一看。请赵市长不要着急。
赵启正是森稔的支持者。森稔在环球金融中心2008年开幕那一天,现场发放中文、英文和日文版本的《浦东逻辑》——其中日文版本是森稔专门请人翻
九*九*藏*书*网
译的。如今这栋楼和它旁边的金贸大厦一起,占据着浦东的天际线,有消息说在这两栋高楼之旁,会有另一栋更高的摩天大楼“上海中心”拔地而起。三栋楼正好成品字形状。
这些公司前往浦东之后,赵启正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主意。这些主意几乎不用产生什么成本,但却会让对方觉得内心舒服。比如赠送礼物。当1995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总部从浦西迁入浦东时,他给这家引来无数银行跟随迁入浦东的金融机构宋了一只可爱的小白羊,寓意“领头羊”——果然,羊群随后跟来,富士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接踵而至;而第一家迁往浦东的外资银行富士银行得到的礼物是一匹红木雕刻的奔马,赵启正说这代表“一马当先”;上海招商局大厦在浦东落成,赵启正送去了一座雄鹰木雕,说招商局具备鹰样锐利的目光,要像鹰一样展翅高飞;八佰伴国际集团将总部从香港迁往浦东,赵启正在酒会上赠送了一幅企鹅图,因为八佰伴总裁和田一夫总喜欢说自己是一只先下水的企鹅;送给泰华国际银行的是“万象更新”——一群大象木雕;送给上海政权交易所的是“劲牛旺市”——一头牛和一头熊的玻璃钢雕像……
不过凌志军自己也写道,没有多少人会认为邓小平会从此置身事外,“当邓小平的辞职公开时,不少老百姓认为,他辞职却不一定会辞事”。见过邓小平的基辛格和李光耀也这么认为。
赵启正一度被人成为“浦东先生”。他总是笑着说邓小平是浦东的规划师,自己只是能够有幸参与。但是他对浦东的热爱可能是无人能及的。1996年圣诞节,赵启正谱写了一首浦东之歌,歌词是:你好,浦东。一个中国的美少年,生长在长江之畔,呼吸着太平洋的清风http://www.99lib.net
所有这些都被赵启正写进了他在2007年出版的书《浦东逻辑:浦东开发与经济全球化》。赵启正是当年的上海市副市长,也是上海浦东新区的管委会主任。在1980年代赵启正担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时,赵部长就已作风新派思维敏捷和观念开放著名。据说当时人们开会,就爱听赵启正讲话,因为和其他领导不同,赵启正讲话不用讲稿,讲到高兴处,把各种理工科的概念和术语信手捻来,以此来解释复杂的社会变化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台下的人听得不亦乐呼。
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到上海过春节的邓小平就有意无意地推进了中央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关于开发浦东的决意。当朱镕基向邓小平来汇报浦东开发的设想和准备时——朱镕基当时的身份是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邓小平说,这是个好事,早该如此,可惜迟了五年。另外一种说法来自于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李君如回忆说,邓小平在上海过春节期间,“他提出请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动作,在国际上树立中国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一直在谋划着要开发浦东的上海市政府就顺水推舟,把浦东开发拿出来做为旗帜。
你好,浦东。一个成长中的少年,融合古今的智慧,面对21世纪的路程。
离开上海之后,赵启正仍为浦东辩护:“现在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浦东开发是城市开发的一个特例,是迟了国家的‘偏饭’,享受了特殊的政策,它的开发模式不具有普遍意义……它虽有个性的一面,但更具有普遍意义的一面。”赵启正没有失望,全中国各地以浦东为模板开始的新城建设从浦东之后就此起彼伏,不能停歇。
因为它成功的经济和城市规划,浦东是中国城市新城区开发的榜样。浦东新区的位置在黄埔江东岸,跨过黄埔江就是藏书网繁华的外滩。但是这块面积570平方公里的土地却长时间没有得到利用,相对于浦西的繁华,浦东像是上海的阴暗之地。1990年4月8日,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结果非常迅速地出现了改革开放“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的局面,浦东建立起了上海的金融中心、生物医药园区和高科技园区。此后中国各个城市的新城区开发,几乎都是以浦东作为样本。
接下来,邓小平以在野之身全力推动着浦东的开发。1990年2月中旬,老人离开上海返回北京时,再一次对朱镕基表态说:“你们提出来开发浦东,我赞成。”2月17日,邓小平接见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全体成员,他对在场的几位中央领导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浦东开发,你要夺多关心”。3月3日,在同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谈话时,邓小平再次提到上海,“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老人还建议总理李鹏具体负责浦东开发这件大措施。
赵启正想要在浦东建几座摩天大楼,让它们成为像纽约世贸大厦和帝国大厦那样的地标建筑。他因此认识了森株式会社的社长森稔。出生在商业世家的森稔,他的父亲在去世时积累的财富相当于世界首富。森稔颇有气魄的决定在浦东建立一座当时标准来看的世界第一高楼。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