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在第一个三人团里
(一)筹划西征
目录
第一章 从上海到瑞金
第二章 荐举毛泽东
第二章 荐举毛泽东
第三章 前方与后方之争
第四章 大兵团伏击战
第四章 大兵团伏击战
第五章 “洋顾问”掌权
第五章 “洋顾问”掌权
第六章 在第一个三人团里
(一)筹划西征
第六章 在第一个三人团里
第七章 “左”倾路线的终结
第七章 “左”倾路线的终结
第八章 遵义会议前后
第九章 在第二个三人团里
第九章 在第二个三人团里
第十章 与张国焘周旋
第十章 与张国焘周旋
第十一章 分裂
第十一章 分裂
第十二章 奠基陕北
上一页下一页
李德猛吸着雪茄烟,经过一番冥思苦想,用妥协的口气对博古说:“如果我个人对周恩来作了让步,就能维护三人团的团结,那么,我愿作出这样的牺牲。”
“我总感觉到,他对我有成见。”李德脸上充满不安的神情。“虽然他不说出来,可我还是觉得他近来对我的态度,大不如从前了!……”
见周恩来对共产国际密电没有异议,博古说既然共产国际批准了他们的战略转移计划,那三人团就分工负责。博古显然早已打好腹稿,不加思考,把他的分工方案和盘托出。凡是政治上的问题,包括干部的去留,由他负责;军事部署和作战指挥,由李德负责;周恩来负责监督整个军事计划的实施。李德表示赞成。周恩来依然一言不发。博古和李德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投到周恩来身上。
李德喷出一道长长的烟雾,怏怏不快地说:“如果按照他刚才的说法,要转移整个苏区,那与我的设想可是距离太大了啊!”
他默不作声,面无表情,显然心情很沉重。两个月前,他就是在这间屋子里怀着美好的期待,欢送博古和李德上前线,去指挥广昌保卫战的。按理说,这时候他们该坐在这里研究广昌战役胜利后,红军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岂料,时隔不久,曾经对战局充满乐观的李德、博古,在广昌战役惨败后黔驴技穷、束手无策,不得不在此地策划红军如何撤出中央苏区!身为三人团成员,他的心情怎么能轻松呢?
电话铃响了。电话是军委作战室打来的,有重要军情,向周恩来报告。周恩来接完电话,双眉紧蹙,跟博古和李德说了声“对不起”,急匆匆地离去了。
博古说:“应该藏书网是这样。”
“这次转移,不应该是整个苏区的转移。”李德一边吸着雪茄烟,一边慢条斯理地说。“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两方面:一方面,我们以红1、3、5三个主力军团,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一方面,我们继续在中央苏区内部署战略防御,保证以后红1、3、5 军团重返中央苏区。”
周恩来走后,李德闷闷不乐地猛吸着雪茄烟,问博古刚才只叫周恩来负责监督军事计划的实施,而不让他负责全盘军事指挥,他为此不高兴。博古说周恩来不是这种人。周恩来是个实干家,在中央长期负责实际工作,对权力没有野心。他若是个权力欲极大的人,早在四年前就坐上第一把交椅了,而决不会让位于瞿秋白。
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战略转移计划共产国际批准了。
“你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蒋介石会同意你的想法?”周恩来反驳道,“广昌失守,苏区的北大门打开,加上红军主力一转移,蒋军即可长驱直入,很快将占领整个苏区!我们除了留少量部队在苏区打游击,牵制敌人外,不可能再部署战略防御了。如果一定要这样做,那就不是战略转移,而是又来一次分兵作战!”
博古转忧为喜,很感激地对李德说:“关键时刻你能这样委屈求全,真是我们三人团的大幸!也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大幸!”
“李德同志,对恩来同志的意见,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爱理不理了。”博古沉思片刻,耐心地对李德说。“我们正着手进行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这时候三人团的团结高于一切。如果我们三个人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甚至闹分裂,
九_九_藏_书_网
那后果不堪设想啊!而这时候争取周恩来的支持,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博古面呈难色,埋头不语。
“意见分歧或多或少是有一些,谈不上什么成见。”博古用安慰的口气说,“这个人修养好,组织纪律性很强,不会因为工作上的分歧对你抱有什么成见的。”
可中国有句古话,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现在情况变了。由于广昌战役的失利,不要说军队下一级的军官,就连中央及军委内部的高层领导人当中,也开始对他和李德有怨言了。
周恩来说:“好象也有道理。可你们考虑过没有,将近十万大军的转移,无法做到人不知鬼不觉,说走就走的!”
周恩来拿着共产国际那份密电,看了又看。共产国际复电同意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同时指出“动员新的武装力量,这在中区并未枯竭,红军各部队的抵抗力及后方环境等,亦未足使我们惊慌失措。甚至说到对苏区主力军退出的事情,这唯一的只是为了保存活的力量,以免遭受敌人可能的打击。在讨论国际十三次全会和五中全会的决议案时,关于斗争的前途,及目前国际的情形,及红军灵的策略,首先是趁于保存活的力量,及在新的条件下来巩固和扩大自己,以待机进行广大的进攻,以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
博古说:“中央已经全权委托我们三人团处理一切,我认为没有必要再提交政治局或书记处讨论表决。”
在苏共举行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时,由斯大林指定,周恩来代表中共代表团在大会上发言。这表明斯大林不仅欣赏周恩来的才干,而且已打算让周恩来接替李立三成为中共第一把手。回国以后,在安排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时,周恩来却有意识地把瞿秋白摆在首要地位,让瞿秋白在会上作政治报告,而他只作共产国际决议的传达报告。结果也是瞿秋白接替李立三,而周恩来只作瞿秋白的副手。到六届四中全会时,瞿秋白被米夫赶下台,周恩来却幸免了。
九*九*藏*书*网
李德附和博古的话说:“为保密起见,所有的计划必须只限在我们三个当中讨论,不能向外透露一点风声。”
周恩来思考了几分钟,语气庄重地说:“事关重大,我们是不是先草拟一个方案,再提交政治局或书记处讨论表决?”
李德皱了皱眉头,阴沉着脸对周恩来说:“按你这种想法,我们是不打算重返苏区了吗?”
周恩来两眼睁了睁,问:“是不能向外露一点风声,可对政治局和书记处也不能露一点风声?”
这是在瑞金乌石垅村距中革军委机关不远的一垌稻田旁的一个房子。这房子是专门为李德而建的,四周围没有别的房子,人们称它“独立房子”。李德来到中央苏区后,一直在这里居住。久而久之,屋里只有三个人,秘书不在场,甚至连翻译都被拒之门外。这三个人此时已被内定为战略转移的最高统帅部——三人团,将在不久后召开的中共中央99lib•net书记处会议上作正式决定。
博古的这番话,可是发自肺腑之感慨。近一年来的实践,使他逐渐感觉到,虽然李德军事理论素养极好,一谈到战术问题能言善辩、头头是道,不得不令人折服,但是,李德毕竟是个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且缺乏周恩来那种机智、细致、圆通、灵活的实干精神。李德制定的军事计划,都是靠周恩来部署实施的。如果三人团里没有周恩来,根本就无法运转。
其实,自从广昌战役失利后,不仅是周恩来,以前曾对李德十分敬重的党和军队的好多领导人,包括朱德、洛甫、王稼祥等,都对他另眼相看了。
李德说:“我不敢保证在瑞金没有蒋介石的特务。一旦我们详细的转移计划让蒋介石知道了,那对我们来说,比广昌失利还要惨啊!”
李德将正要往嘴边送的雪茄烟拿开,惊惑地望着博古。自从博古把军事指挥大权拱手交付他以后,对他历来是毕恭毕敬,亦步亦趋。怎么今天对他也是这种态度了呢?难道连他也对他有了看法?
按照三人团的内部分工,转移的计划是李德拟定的,他不会按周恩来所说的那样,要从这里退出整个苏区。他认为这样做,中央红军就变成了逃跑。不,这是战略转移,不是逃跑。中央红军不是完全放弃这个苏区,而只是暂时离开,让蒋介石过早高兴一下。中央红军很快就打苏区来。博古叹了口气,一脸的愁苦。要是在几个月前,李德说什么就是什么,有他的坚决支持,李德的绝对权威任何人都不敢挑战。
博古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密电,郑重地放在案前。他先用俄语跟李德说了一遍,又用汉语对周恩来说。这一天是1934
99lib•net
年6月25日。一个月前,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会议上,作出了退出中央苏区的决定,并报请共产国际审批。
“苏区我们还是要回来的!”周恩来语气坚定地说,“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事情,是如何保存实力,冲破敌人的封锁线,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避免全军覆没。若继续在苏区部署战略防御,那就意味着又同敌人拼消耗,那就难免遭受灭顶之灾。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与敌人硬拼死打的实力了呀!”
其实,那不过是走过场在组织形式叫大家举个手而已,这时候在苏区天大的政治问题,博古一个人说了算。他们三人将全权负责红一方面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的筹划。有关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仅限于在这三个人中间讨论决定。其他的党和军队领导人,包括党内第二把手洛甫,第四号人物项英,中革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朱德,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人迄未与闻。
这一点,李德开始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只是,别人对他态度如何,他不怎么放在心上。而周恩来对他的态度怎么样,他可不能当寻常小事。他知道周恩来的历史背景,这个人的卓越才华众所周知,工作时精力充沛的劲头无人可比, 其在党内的稳固地位很难找出第二人,在军队拥有众多的支持者那就不用提了。如果失去这样的人的支持,李德心里很清楚,那将意味着什么。
李德嘴叼着雪茄烟,把共产国际的密电看了一遍,然后把密电递给周恩来。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共产国际的复电,是对他的建议的答复。博古也面带悦色,有李德在这里坐镇指挥,中共中央上报共产国际的计划肯定会畅通无阻。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