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为一个阳谋高手
上级的悄悄话就是机密
目录
第一章 精英家庭的显赫之路
第二章 活在世代为官的荣光之下
第三章 当个大官不容易
第三章 当个大官不容易
第四章 成为一个阳谋高手
第四章 成为一个阳谋高手
上级的悄悄话就是机密
上一页下一页
国泰案件之后,刘墉急急忙忙地就给人写了两个屏风,还不是仅仅写了几个字,是给人家买了屏风,然后找人抬着,自己亲自给送过去了。
在这一年,朝鲜有个使者,叫洪乐游,那阵儿朝鲜是中国属国,所以每年他们都要来参拜一番。这个洪乐游回国之后,跟他们国家的国王说:“阁老刘墉之言最多采纳,皇帝眷注。”这是皇上异常关注刘墉的意思,又说“异于诸臣”、“盖墉素负朝野之望”,说刘墉素来在朝野中的声望就很好,后面还有一句,说刘墉“为人正直,独不阿附于和珅”。现在这段话记载在他们国家的史书上。人家朝鲜使者在和珅没有倒台之前,在乾隆太上皇没死之前,人家就这么写了。那个时候,嘉庆皇帝就非常重视刘墉了。转眼,到了1799年,太上皇乾隆殡天了。第二天,刘墉立即被新皇帝召到尚书府去值班,每天都要陪着新皇帝,随时过问,什么时候怎么做。这个乾隆皇帝一死,各地弹劾和珅的奏章,立即雪片般飞向北京,弹劾和珅及和珅的手下等一干贪污犯。在这个时候,刘墉提醒皇帝两点:第一,速战速决;第二,只问和珅,不及其他。你不速战速决很有可能这边人会杀你个回马枪,这些人势力很大,很有可能造成地方动乱;你如果杀人太多,除了他之外你还追查所有的贪官,那贪官太多,很有可能大清朝就活不过今年。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在那一年正月十八处死了和珅。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刘墉与和珅双方的第一次接触,一接触人家和珅必定会寒暄几句,毕竟这个人是刘统勋他们家人,人家在寒暄的时候,就向刘墉索要字画,人家刘墉没有答应,但是不能这么说,只说改天,写完了给送过去,亲自登门!可是,刘墉一直没有给和珅送过去。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二月底三月初,当时的刘墉已经因功升了很多回官,当时任的官叫协办大学士,还有吏部尚书,兼尚书房总师傅。尚书房管点儿什么呢?管所有皇子皇孙们的教育。那年也巧了,二月底到三月初到咱们这就是三月底四月初,本来北京应该是春雨贵如油,结果那一年,连续七天下雨,阴雨连绵,给皇子皇孙们上课的老师,这七天就没来。皇帝不说没来,他说什么呢?他说有的老师在刘墉授意之下罢工了。刘墉是尚书房的总师傅,管这些人啊,他们没来就是
99lib•net
你授意的。然后皇帝写了一篇长篇弹词,弹劾他的文章、训斥他的文章,文章很长,它的意思大概是说什么呢?说刘墉本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本来没什么本事嘛!但是,刘统勋很有本事,念其是刘统勋的儿子,所以加恩擢用。在下面的时候,在府道任上还算勤勉,但是担任巡抚以后,官声就平常了,担任学政的时候,就开始极端不负责任。后来,我念及刘统勋病故,把他调到北京为官,他就越发懒惰,不成想现在居然出现了这种情况,在他的领导之下,老师们一连旷工七日。这个人于家则为不孝,于国则为不忠。
但是,这和珅会天天提醒皇上的,您千万不要忘记,我还得哄哄和珅。哎,还要哄和珅吗?要哄的。他天天与我为难怎么办?所以我还得注意,为官处世还有第四条的基本原则:对于贪官就要投其所好。有人不太高兴,刘墉投降了?要跟和珅讲和?对啊。不应该吧?那您说应该怎么样啊?跟和珅拼个鱼死网破,你死我活,我怎么听着诸位说的不是刘墉啊,像李逵啊!刘墉可不是那样的人,咱们君子斗智不斗勇,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来日方长,我该低头就低头,我该服输就服输,反正国泰他是死了,我给你低个头,这个贪污犯他也活不了了。所以刘墉那可是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啊!所以他立即就想到,我一定还要哄和珅高兴,怎么哄呢?
更难堪的事还在后面,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夏天,刘墉主持一次考试,咱北京有个国子监,那个时候学生考会试、进士的考试,都在国子监,由刘墉主持考试。结果考试之前,就有人有学生给监考官送礼,给谁送礼呢,给其中一个监考官,这个监考官叫黄寿龄。结果此事被一个御使叫祝德麟的发现了,祝德麟就说这次考试不成功,有作弊的嫌疑。当时刘墉是主持这次考试的,但是人家祝德麟说刘墉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国子监考试惟刘墉、邹炳泰二人清介素著,诸生不敢向其馈送营求。”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的监考官都受了贿了,只有刘墉和另外一个人,没有一个人敢给他们送礼的,这两个人谁都怕他们。本来在这个弹劾的文章里是夸刘墉的,但是,乾隆皇帝借着这个事将刘墉又大肆地训斥了一番:“你怎么组织考试的,他们受贿你都不知道,你都不告诉我。”
盘山上面有一个江山一览阁,在这个江山一览阁上有一个大戏台,乾隆一行还带了一个戏班子在上面唱戏,这戏乾隆皇帝都听过,一边听戏一边想别的事,脑子就走神了。忽然之间
http://www.99lib.net
他就想,哎,这个戏台子上的六个柱子上秃秃的,没有字,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人家唱着戏,你们给我写一个对子,一个人写一个对子,看谁交得快。转眼之间。刘墉还没写完,人家一个大臣写完了,写了一个对子,这个对子是这样说的,上联是“听律吕,点破世态炎凉”,下联是“见衣冠,描尽人间冷暖”。
这还没完呢,嘉庆元年(1796年),注意了,这年嘉庆皇帝都继位了。嘉庆皇帝继位之后,连续下了两道圣旨,谴责刘墉的所作所为。
一个圣旨是在嘉庆元年(1796年)下的。有个大学士死了,然后就空了一个缺,应该选一个新的大学士。结果呢?所有人都推荐刘墉。嘉庆皇帝不允许,说那可不行。最后选中了谁呢?选中了乾隆皇帝很赏识的董诰,这人长得漂亮啊!我们知道,这个时候嘉庆皇帝是一个儿皇帝,乾隆皇帝当太上皇去了,所以在太上皇乾隆的授意之下,嘉庆皇帝又发表了一篇谴责刘墉的文章。你不选人家刘墉,你就不选,你选了董诰,你就选董诰呗,还莫名其妙地发表了一篇文章,真是做贼心虚。文章里说什么呢?说刘墉这个人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还举了个例子。他说朕曾经问他,有一个人,这个人叫戴世仪,问他这个人能不能当好知府,结果刘墉告诉我尚可,我本来就知道戴世仪是一事无成,什么都干不了,就那么一个人,你作为吏部侍郎,居然说他尚可,你是何居心?刘墉一想,这不是成心吗?你知道他不行你还问我。
这还没完哪,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八月,乾隆皇帝委托刘墉主持祭祀文庙,文庙也就是孔庙。结果当时的刘墉岁数太大了,你想想,虚岁也七十的人了,忘了鞠一个躬,应该鞠仨结果鞠了俩,就因为这个,皇帝在所有的大臣面前大肆辱骂了刘墉一番,让一个70岁的老头很是难堪。
和珅死了以后,刘墉彻底走向了台前,依然坚持着他那种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嘉庆五年(1800年)这一年,刘墉的老家山东诸城受灾,老家给他写信请求支援,结果他说:“你看,我们家的房子破成这样了,都漏雨,我得花钱修。两个院子都漏了,但是今年我只能修前院,后院不能修,我需要一千三百两银子才能把这两个院子修好,但是我现在手里只有一千两,您跟我要钱,真抱歉,我也没有。”他就这样把老家的来人给打发回去了。也正是因为刘墉的清廉,人民才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才会把所有美好的幻想放在他的身上。
俗话说得好,www•99lib•net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我们就以十年为期说一说刘墉这个人在国泰案件结束之后的悲惨遭遇。
在《宰相刘罗锅》这部戏的最后,曾经有过一个镜头。和珅坐在监狱里面,没死之前,张望着,想这些大臣有没有人来看看他啊,没有。等了好多天,只有一个大臣前来看望和珅,这个大臣就是刘墉。刘墉拿了很多酒菜陪着他吃喝,当时和珅很感动,说:“哎哟,我天天跟你斗气,我天天跟你斗智,想不到我心里想的什么就你知道啊,你我真是知己啊!来,咱们为互为知己干一杯,这也是最后一杯了。”刘墉说:“你等等,干杯可以,但是我要提醒你,我了解你,所以我是你的知己,你不了解我,所以你不是我的知己。”和珅说:“来,来,咱们为你是我的知己,而我不是你的知己干杯。”我看《宰相刘罗锅》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情节虽然是编导虚构的,但是有真实存在的可能。刘墉代表的是当今皇上处置和珅,所以他必然要会告诉和珅他这辈子哪儿错了,要让和珅死得明白。
您别说,刘墉是一个聪明人,他不能老糊涂啊!糊涂一回还不够?他就想,这回没办法了,为官处世前两条不行,我现在还得有第三条:皇帝说对的,错的也是对的,跟皇帝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不存在皇帝对错的问题。我现在既然得罪了皇帝,我就只能小心伺候。怎么小心伺候呢?刘墉就想,不能在为官上小心伺候,我现在怎么伺候你,你也是找我的麻烦,也是看我不顺眼,我只能在其他的方面来弥补,怎么补呢?皇帝喜欢诗词歌赋,喜欢书法、绘画,这些正好我也喜欢,在这上面我哄一哄他,我让他高兴高兴。您皇帝一说上句,我给您说个下句,您皇帝一登北海往上走,我说皇上您走路步步登高;人家乾隆顺着台阶下来了,就说您走路步步向前。皇帝说我就得让你说高字,那我说皇上您后辈倒比前辈高,您的儿孙一定会超过您,您的这个江山社稷一定会万万年。皇上忍不住就乐了一个。这类的事情在皇帝、刘墉那儿多了去了。
刘墉为官处世的原则还有下面这一条: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刘墉心里还是想着这个贪污犯,想着一定要收拾这个和珅,一定要收拾这个贪污犯的总后台。但是时机不到,我不能贸然行动,我得等,我得等待时机,我等新皇帝继位的时候再收拾他。所以刘墉一早就把工作重点放到新皇帝嘉庆那儿去了。嘉庆皇帝一继位,刘墉实际上就已经时来运转了。前面嘉庆皇帝谴责他,那本来是太上皇的意思,嘉庆皇帝还是非常欣赏刘墉的。1798年年底九-九-藏-书-网的时候,乾隆皇帝糊涂了,快死了,在那个时候嘉庆皇帝就表现出来了他对刘墉的欣赏。此前嘉庆皇帝不敢表现啊,不敢让太上皇知道他欣赏刘墉、讨厌和珅啊!
说有一年,就是国泰犯案那一年,乾隆皇帝非常生气,乾隆皇帝一生气,他就爱去哪儿呢?他就爱去天津蓟县的盘山。为什么呢?皇帝曾经六下江南,他极喜欢江南的景致,后来不是人家都弹劾他,不让他去吗?他也老了,就不去了。我上不了江南我上江北可以吧?最后他就找,找到了天津蓟县的盘山。他觉得盘山的景色与江南没有什么两样。他不是留下这么一句话吗?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乾隆皇帝一生曾八上盘山。那一次,处置完国泰,乾隆皇帝又上盘山了。上盘山得带几个随从吧?上盘山去玩儿了,带几个随从,和珅肯定得带,刘墉我还得带上。满朝的文武大臣,会对对子的,能流利地对对子的有俩,一个刘墉,一个纪晓岚。乾隆年间四个书法大家,刘墉是这四个书法大家中的一个,纪晓岚不行。你说我要是不带上刘墉,我一高兴写俩字,就我自己写,人家都瞧着,我写完人家鼓掌,连个陪我写字的都没有,哪儿行啊?算了,我还是带上刘墉吧。这样,一行人就来到了盘山。
嘉庆二年(1797年),嘉庆皇帝又下了道圣旨谴责刘墉,增加了一句话,前面说的是说什么呢?他说向来不肯实心任事,现在后面加了一句话:行走颇懒。嘉庆二年(1797年),刘墉78岁了,嘉庆皇帝说78岁的一个老年人行走颇懒,这也成了他的罪责了。你说这是正儿八经该谴责的话吗?我就觉得这是没碴儿找碴儿。这个时候刘墉会怎么想?刘墉难道就不反思一下自己错在哪儿了?为什么人家成天找我的麻烦?
这几句话可是乾隆皇帝的原文,说刘墉对不起父亲刘统勋、对不起国家。实在是不能宽恕。然后皇帝将刘墉的很多职务降低,吏部尚书降为侍郎,变成副尚书了。然后也不再允许他随时进入南书房了,在南书房行走这个官职也被去掉了。一下子,刘墉就沉入了谷底了,这还怎么面见诸官啊?
这难堪刘墉见得、听得多了,脸皮也厚了,就过去了。但是下面这个,这个可真就是一个难堪了。
刘墉这个人是个书法大家,一世以书法闻名,史传其“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掩”。其书法特点之一是用墨浓重,故人称“浓墨宰相”。书法貌丰骨劲,别具面目,尤长小楷,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等人齐名。
关于这件事,好多史书上都对刘墉嗤之以鼻,最嗤之以鼻的就是这件事。现在还有很多史学藏书网家都觉得刘墉这件事做得不咋样。但是我倒觉得可以理解,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在国泰案之前,刘墉与和珅两个人未曾谋面,两个人不认识,和珅太小,刘墉老在外地当官,没机会见面。
时间转眼就过了五年,这一年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事,都是让刘墉难堪的事。一件事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正月,乾隆皇帝与刘墉谈话,谈话的过程当中,议论到有两个大臣很坏,这个大臣怎么怎么不好,那个大臣怎么怎么不好,跟刘墉私下里谈话。刘墉这个人就没过脑子,顺嘴就跟别人说了,皇上特别不欣赏这两个人,这两个大臣怎么怎么坏。回过头来皇帝就不承认了。你凭什么说,我什么时候跟你说了?即使我跟你说了,这也是国家机密。所以,借此事将刘墉即将获得的大学士之名给取消了。本来他应该当大学士了,他的岁数最大、功劳最大,应该当大学士,就这么给撤职了。
不要着急,为难的事还在后面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这是过了几年了,刘墉小心谨慎地伺候乾隆皇帝,终于把乾隆皇帝伺候好了。但是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这一年,乾隆皇帝不知哪根筋动了,又开始收拾他。刘墉为当年会试的主考官,据说因为安排失当、阅卷草率,造成违制不合格的卷子很多。乾隆皇帝说本来应该罚他俸禄十年,但是念及没了十年俸禄吃什么啊,念及他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算了,罚五年吧,这五年你就光干活不用拿工资了。
你看这个对子好吧?但是乾隆皇帝说:“太正规,世态炎凉,人间冷暖,我都不想听这些戏了,不好,太冷清了,太萧刹了,太肃穆了。不行不行,换一个换一个。”然后又来一个人,人家也交上来一个,人家这个写得挺好的,但是听着吧,就不太像那么回事。这个对子是这么说的,叫“似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下联是“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这是对子?这是绕口令啊,所以皇上说:“你这个也叫对子啊,不行不行,靠边靠边。”这个时候,戏台上正演着空城计,诸葛亮端坐在城头,弹着琴,司马懿带领千军万马包围了这个城,刘墉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迅速写好一个对子。这个对子是这样写的,“三五人,可做千军万马”,下联是“六七步,如行四海九州”。皇帝一听,对仗非常工整,正中间这个柱子就写刘墉的对联,备下笔墨,写!写完了咱们让他描上,贴上面。现在蓟县盘山这个江山一览阁上正中间那副对子,就是刘墉手书的。这类事,哄皇上高兴,刘墉还是比较容易的。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