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掠影
8 殷实之家
目录
美国人的性格
美国人的性格
初访美国
初访美国
初访美国
访美掠影
访美掠影
8 殷实之家
访美掠影
上一页下一页
我听到这里也不想再把这家计调查继续算下去了,因为计算机上的数字已经快超过4万元了。我插了一句话,“按你这样说来,你怎么买得起家里这样的陈设呢?你们一家收入要维持日常门面也够紧的了,不是么?”
她说,像她这样年纪,原本可以不必出去工作了,就为了她的小儿子在医学院还没有毕业,她还得熬上两年才退休。在美国,当医生是收入比较高的职业,一般靠工资生活的中产阶级都有把孩子培养成个医生的愿望。但是学医年份长,普通的大学是四年,医学院要七八年。美国大学收费按科不同,医科最贵。比较有名的医学院,单是学费一年就要七八千到一万元。
我扳着手指算,有点乱了。九九藏书那位女主人就递给我一只小小的采购时用的随身携带的电子计算机,我就一项一项地加起来,一看已近3万。她还在接着说,美国税高保险多。汽车要保险,房子要保险,人的健康、寿命都要保险。不保险,一出事就会倾家荡产,无依无靠。单说健康保险吧,保了险,生病时的医疗费用可以由保险公司支付。医疗费用之高是惊人的,住院费一天要100多元,医生来查一次病房就要向每个病人收几十元,医疗药物另外。反正普通人如果不保险,生一场比较严重的病,即使病治好了,也成了个穷措大了。保险就得按期交费,我刚要问女主人总共多少保险费,她就说大约共占收入的12
99lib•net
%左右,一年约4800元。然后她把话转到她孩子的教育费上去了。
女主人一点不紧张,她笑了笑说,“瞧你这样性急。我们先吃了饭,我带你去看看超级市场和大型折扣商店,你就明白了。”我想我这个问题和这些新型市场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袋里的钱都快花完时,去市场去干啥呢?但是主人既然这样说,我也只好从命了。
所谓贫困线,是由美国官方规定的。70年代初期,凡四口之家每年收入不超过3130元的称为贫困户,国家给予特别照顾,是一些福利计划的受益者。由于通货膨胀,规定的收入标准随着上升,现在已到6191元。大体上说来,这种福利计划受益九九藏书网者占美国家庭的1/6。
汽车和公路的大发展,改变了美国的城乡面貌,出现了我三十多年前没有见过的新型的郊外住宅区。在这种住宅区里生活的主要是美国的中产阶级。
上述两端之间的所谓中产阶级,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在70年代初,他们每人平均的年收入(包括小孩及不工作的人在内)约2000元,四口之家约8000元,是贫困户的两倍以上。由于通货膨胀,他们现在的平均收入当在1.5万元以上。大学教授平均年收入在1967年约1.7万元,1978年约3万元。比上述平均收入高出一倍以上。大学教授的收入和技术工人的收入相近,有些行业的技工,如管子工,就比大学教授收入多99lib•net些;也有些行业低些。但都在上述平均收入的一倍上下。这些人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中的上层,也就是住在我上面所说的郊外住宅区里的人物。
这些中上人家的生活,如我上面所描绘的那个轮廓,在物质生活上虽说不上豪华,也称得起殷实之家了。看来颐和园里展出的慈禧的寝室,和这些人家一比,还是相形见绌的。我看了我这位朋友家里的生活之后,总想知道一下他们的家计。所以我坐下来就和他的夫人谈起家常来了。她说,支出中最大的一项是纳税,所得税跟着收入增加税率,工资提高了,有时实惠不大。像她丈夫那样一年2.5万元工资的教授要交35%的税。她自己是个讲师,1.5万元。双职工的税率特别高。
99lib•net
总的说来,各种税合在一起,占了收入的40%。4万元的收入就去了1.6万元。房子是前几年买的,分期付款,第一次付了1/4,以后每月付600元,一年是7200元。汽车两辆,光是保险费,一年就要500元,汽油和维修约1500元。吃是比较便宜的,每月他们两口300元就够了,但不包括吃馆子,一年2600元。这位夫人年龄也近六十,不讲究时髦,全家衣服一年1000元。
我没有接触过美国的百万富翁,这种富翁据说有30万左右,他们怎样生活我不清楚。我这次访问中也没有机会去接触所谓贫困线以下的人家。我在上面说过,在地铁里也许曾和他们坐在一个车厢里过,但不认识他们,也没有和他们交谈过。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