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掠影
17 民族拼盘
目录
美国人的性格
美国人的性格
初访美国
初访美国
初访美国
访美掠影
访美掠影
访美掠影
17 民族拼盘
上一页下一页
黑人问题只是美国的民族问题的一部分。它比较突出,一则是历史长,而且和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南北战争联系密切;二则是黑人人数多,至今占全国人口的11%;三则是斗争尖锐,在白人中甚至有以残杀黑人和压迫黑人为宗旨的三K党。因之我们一讲到美国的民族问题总是首先想到黑人问题。但是黑人问题之外还有其他的民族问题。
上面所说的只是种族界线的那“没有颜色”的一边,限于白人的民族情况。至于“有色”的一边又怎样呢?这一边有关黑人的情形上面已经说过;黑人之外,按美国目前的分类,还有两种人,一是说西班牙语的民族,一是东方民族。前者英文是Hèspanic,后者是Oriental。其实还有印第安人,但他们好像被一般美国人所遗忘了似的。
美国目前流行的所谓“东方人”,指的主要是华人、日本人、菲律宾人、泰国人、越南人等亚洲人。过去亚洲的黄种人和黑人一样受到种族歧视,凡是不准黑人进入的饭馆和旅馆,黄种人同样在排斥之列。自从黑人大造反,政府采取了许多所谓纠正种族歧视的措施后,东方人也得到了好处。比如规定了各公共机关、各学校必须有多大比例的有色人种的教职员后,有不少机关、学校宁愿招纳东方人以凑足定额,增加了东方人的就业机会,特别是知识分子。40年代中国学者在美国大学里教书,很少能取得教授的地位,能被聘为终身职教授的屈指可数。可是目前很多大学里都有了华人教授,有些当上了系主任、教务长。
除了华人之外,在这二三十年里其他的东方人也大量涌入。其中有大批越南人并不算在移民摊额里的,因为在美国侵越战争期间,美国和南越这个傀儡政府算是联盟关系,所以曾由国会通过特别法案,并九九藏书拨巨款,便利12.5万名越南“难民”入境,而且今后每年继续放一万几千名入境。所以这几年在各城市的街道上和超级市场里,到处可以见到他们的面貌。
我在纽约住在市中心的一家旅馆里,食堂里的服务员都是波多黎各人,皮肤是黑黝黝的,但面形和黑人不同。我到波士顿近郊去参观公助住宅区时,就经过好几条街道,商店的牌子全是西班牙文。所以有人说,由于波多黎各人生育率高,而白种人又正在从城市向郊区外移,所以一二十年后如果我还活着,又来纽约,也许必须带着西班牙语的翻译才能进行访问了。
一个民族学者到了美国,如果想用原有的一套概念来理解美国的民族情况,不免会碰到许多难题。以黑人来说,他们能不能算是一个民族呢?他们的祖先是从非洲来的,现在已没有人会说非洲语言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白人并无什么民族上的差别。他们和白人在社会上却历来被隔开,而且人为地突出生理上的特点,首先是皮肤的色素,作为不得享受和白人平等社会地位的根据和标志。所以一般称美国的黑人问题为种族问题,我们把它包括在民族问题之内,是就民族一词的广义来说的。
西班牙语是拉丁美洲的通用语,那是历史上西班牙殖民者强占了这地区的结果。以说英语的殖民者为主而建立起来的美国,不断扩张,把一部分原属西班牙势力的地区并入了版图,所以美国西南部早就有说西班牙语的地区,而且不断有说西班牙语的人从墨西哥越境进入美国。但说西班牙语的移民大批的涌入美国,则是二三十年来的新现象。他们有两个来源,从两条路线进入美国的。其一是越过美墨边界,进入美国的西岸及西南部各州,已使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以至路藏书网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等州都蒙上厚厚的一层西语民族色彩。加州和得克萨斯等州的城市都在搞双语教育,英语已非唯一语言,新墨西哥等地早就实行法律上的双语制,英文不是唯一的合法语言了。另一部分的西语移民来自波多黎各,进入美国东岸的各大城市。波多黎各是美国的属地,其居民有自由移居美国的权利。从50年代开始,这些会说西班牙语而不会说英语的波多黎各人大批移到纽约市和北部城镇,在纽约市现在已有一百多万波多黎各人。我以前住的科罗纳区的意大利语居民,已经让位给这些年里来的西班牙语居民了。我的朋友对我说,如果有机会到现场去看一看,一定会觉得出了美国国境了,因为在这里商店、电影院的牌子和广告全是西班牙语,买东西时用英文还会发生困难。
美国政府为了表示纠正种族歧视还放宽了从亚洲去的移民。中国人被准许入境的限额过去规定为每年200人,第二次大战结束后增至2万人。美国的华人已从40年代的七八万人增至目前的六十多万人了。各城市的“唐人街”都大为扩张,旧金山、纽约这些地方的“唐人街”都像个“小香港”。
这些老的民族孤岛即使已经被美利坚民族吸收掉了,新的孤岛却又产生了。那是发生在第二次大战之后的事。这时美国经济曾出现过一次工业发展的高潮,相应地又从南欧和东欧移入了一大批劳动力。比如芝加哥有个卫星城,新兴的钢铁业的中心,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城。城里一条条街道住着清一色的波兰人,他们中间竟有大部分不懂英语,生活中甚至工作上都用波兰话,在四周全是说英语的美国人中坚持他们的民族本色。这里的气氛和40年代我所接触的民族区据说很不同。那些老区的女老板当时是一心想藏书网说美国英文的,她们只在家里说意大利语。那些新区的移民说波兰话以表示他们不忘本,受到移民的支持,所以前者容易入“炉”,而后者今后是否也会跟着进去,现在还难说。
美国曾以“民族熔炉”自称,意思是不管什么民族的人到了美国就会熔成一个样子,这个过程叫作“美利坚化”,据说所有的美国人都已化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这种看法逐渐被看成是一种神话了。美国人是由世界各地的许多民族的移民构成的。美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是民族熔炉而是民族拼盘。
美国的白人也都是不同时期入境的移民和他们的后裔。第一批是17世纪从英格兰来到东海岸定居的,称为新英伦人,他们至今是美国人的骨干。同时还有来自荷兰和瑞典的北欧人。这些早期移民的后裔就是上面说到过的WASP。第二批是18世纪从苏格兰和德意志来的移民。第三批是南北战争前二三十年间移入的数以百万计的爱尔兰人和德意志人,其中大多数信天主教。其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止,进入的移民大多来自比较贫困的东南欧各国,如意大利人和波兰人等,这可说是第四批。第二次大战后由于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又有大批移民进入,其中有很多来自东亚和拉丁美洲。从1820年到1969年,前后移居美国的人超过4400万,其中从东欧和南欧移入的达2800万,约占半数。
我40年代初在纽约就住在一个叫科罗纳的意大利人聚居区。这个区里当然并非全是意大利人。也有华人,我的一个老同学的丈人家就住在这里,所以我就在他们附近租了一间房住下。这些街道上小店里的那些又矮又胖、满口意大利土音的老板娘对我们这些东方顾客的殷勤接待,常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她们自家人中,九*九*藏*书*网即在顾客面前,也讲意大利话,并不避讳。在那时,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系正当它的全盛时期,他们研究的项目中就有许多是这种保持着浓厚本乡色彩的移民区域的调查。
我早年接触到的满口意大利土音的女老板,如果还活着,也是老奶奶了。她们的儿孙们在家里都已讲一口流利的美国话,有些孙子连意大利话都讲不上口了。这些老奶奶的媳妇们不少并非意大利移民的后裔。在这些东欧、南欧的移民中,不同原籍间的通婚,从第二代起就非常普遍。有人告诉我,历史上有名的被称作Ghetto的犹太人区,在美国可以说已不再存在了。犹太人不再受人歧视了。这么讲来,美国确乎在发生“民族熔炉”的作用了。
这次我到美国问起有关过去见过的小俄罗斯、小意大利等民族区的情况时,答案却各持一说。有人告诉我,我原来到过的那些民族区已经消失了,又有人告诉我,现在又有些民族区比过去的更民族化了。原来两说都是事实,旧的去了,新的又生了。
黑人和美国的其他少数民族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虽然和其他美国人一样都是从别的地方来的移民的后裔,但是却和原来的民族已没有联系。美国的华人,尽管是出生于美国,和中华民族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黑人则不然。他们至多能说是非洲人的后裔,但究竟是非洲哪个民族的后裔则大多答不上来。在鼓励民族意识的风气里,黑人也有追源寻根的要求,但是即使追到了根,回到老家,老家并不认为这些是自己的“骨肉”。在这一点上,和美国的华人一比较,就很清楚地显示了黑人是断了线的风筝。他们和非洲已经丧失了血肉的关系。
美国的民族问题确是不能离开种族区别这个要素来讲的。不同的民族首先要划一条种族的杠杠,那就是白皮肤还是有色的
九_九_藏_书_网
皮肤,后者包括黑皮肤、棕皮肤、黄皮肤等。用皮肤色素来作为种族的标志本来是人为的、虚妄的、不科学的。但在美国过去是,至今还是,决定个人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色人种,不论什么民族,生来都比白种人低一等。
日本人的大量移到美国也是很显著的。太平洋中间的夏威夷群岛现在是美国的一州,它的居民中按民族来说日本人首屈一指。有人说,40年前日本偷袭珍珠港,破坏了美国海军,想用武力占领这个群岛,把太平洋变成一个日本海,战败后终于化为历史上的一个幻觉。但是目前美日建立了和平关系,日本人在这个群岛上的人口却大有增长,对这个地区的繁荣做出了贡献。我们这次到檀香山访问,受到夏威夷州长亲自接待,十分热情。这位州长是当地美籍日人。日本选民在选举中团结得紧紧地一致投自己民族成分的候选人。在绝对人数上虽然还没有超过全民的半数,但有这样多的可靠票数为基础,美籍日人当选州长的机会实际上可以压倒其他候选人的。
白人中还有许多民族,它们之间也不平等。在美国社会上居于最高地位的,历来掌握政治和经济权力的,是上面已说过的WASP。他们就是最早移入的那一批北欧的盎格鲁—萨克逊人,信奉基督教的新教徒。他们是讲英语的,英语成为美国人的通用语言就表示了他们在美国各民族中的优越地位。其实美国即在独立之初英语也并非唯一的语言,南方有以说法语为主的地区,西南有以说西班牙语为主的地区,只是占少数地位罢了。19世纪中叶开始涌入美国的欧洲移民中民族成分是很复杂的,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带来了不同的风俗习惯,而且到了美国大多在城市里聚居在一起,形成以若干街道为基础的民族聚居区,称小俄罗斯、小德意志、小意大利等。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