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案 残阳之愿
目录
第一案 魔之信徒
第一案 魔之信徒
第一案 魔之信徒
第二案 鱼塘魅影
第二案 鱼塘魅影
第二案 鱼塘魅影
第三案 咒怨新娘
第三案 咒怨新娘
第三案 咒怨新娘
第四案 断命馒头
第四案 断命馒头
第五案 有毒爱情
第五案 有毒爱情
第五案 有毒爱情
第六案 血字钞票
第六案 血字钞票
第七案 残阳之愿
第一章
第七案 残阳之愿
第七案 残阳之愿
上一页下一页

第一章

吴明放下酒杯,深视一眼:“柳兄,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既然给活人盖不了房,你有没有想过给死人做屋?”
隔三岔五地上山巡视一番,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周荔波在云汐市经营了一家殡葬店面,他深知土葬背后的巨大利润,于是他多方打听,主动找到柳生,想让他行个方便,把遗体偷偷埋在山上,并承诺五五分成,且棺材也从柳生这里购买。
“吃一碗饭?吴兄此言何意?”
“你放心,这不归公安局管,到时候公安局问你,你把刚才对我说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一遍就行了,不用担心,有我呢。”
“果然有人!”
……
“得,那就这样吧。”
一些城里的老年人去世,通常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火葬后埋进公墓,二是去农村买一块安身之所。前者不必赘述,后者却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土地归国家所有,而且农村多以田地为主,换句话说,谁也不能保证你购买的地会出现什么幺蛾子。这万一几十年后,农村修个公路、挖个池塘什么的,把祖坟刨开,也只能自认倒霉。
棺材铺以山得名,坐落于山阴之处,开业之际,订单便源源不断,柳文元迫不得已,只能把自己的小儿子拉来做学徒,从那以后,柳家的木匠技艺便开始重新分支,从柳文元往后的三代人,均以打“材”为生。
所以他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你说得对,我这就报警!”
“吴兄,我只是个木匠,这魂鬼之事还要您多把把关。”
翻开柳家家谱,从上到下十几代人,都可以用“德高望重”来形容。柳家的祖先开族之时便拜鲁班为师祖,传承木匠技艺。早年的中国,不管是住房还是家具,基本上都以木结构为主,一个技艺超群的木匠,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大受欢迎。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柳家的木匠活儿,传到柳文元手中时,基本已是家道中落。倒不是柳文元对木匠这行有所厌倦,主要是砖瓦房的兴起以及更多木质替代品的发明,99lib.net已经让越来越多的木匠步履维艰,所以一大家子只指望这门手艺过活,已经成为奢望。
“对啊!咱多少有个手艺保底。”
“你可以算一笔账,如果我去拉活儿,一年最少可以保证做20口棺材,按照每口棺材30两来算,一年就是600两。”
“唉,现在懂规矩的人越来越少了。”吴明端起酒杯灌了一口,抹了一把嘴角的酒渍,“咱老祖宗最讲究入土为安,想当年咱‘点灯’这一行当,辉煌了几百年,可他娘的到了我这一代,都快糊不了口了。”
“照这样干下去,最多只剩下十几个坟位。”对着自己所画的墓葬图计算坟位,已经成了柳生每天必做的事情。
4月4日,清明节过后,柳生按照往年的惯例上山清理垃圾,而就在经过后山的一片地时,他的眉毛瞬间拧在了一起。
柳文元和其他木匠一样,一直在寻求转型的机会,幸运的是,他命中注定会遇到贵人。
这一来是为了算算自己还能有多少收入,二来就是不能因此得罪了人。试想,如果应了别人的活儿,尸体抬来了,山上没地可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棺材为阴物,见不得光,否则死后亡魂不得安宁,对你我子孙均有影响。”
说完灯芯,还要谈一谈灯油。冥灯点得好与坏,灯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死到下葬,一般要停尸三天,这一碗灯油必须烧满“三天三夜”,分毫不差,据说有的“灯爷”能把灯油拿捏到“死后灯亮,下葬灯熄”的极致。为了能把握灯油的燃时,这配制灯油的燃料就成了“灯爷”绝不外传的秘方。
除去这两座,云汐市剩下的土山中,斗方山算是能排上名号的。一是斗方山山体较大,坡度小,土壤松软,适合下葬;二是此地交通便利,山体易攀登,适宜扫墓。基于这两点,就有人打起了这方面的主意。
“灯爷”吃的是死人饭,因此,只要是从事“灯爷”这一行当,还必须会通灵,人死后若是灯火不稳,冥灯早www.99lib.net熄,定会给死者家人带来灾祸,“灯爷”既然吃了这碗饭,就要冒着折阳寿的风险,使人逢凶化吉。
“嘿!”
“你的意思……”
“嘿!
听到最后,乡长长舒一口气:“叔,我劝你还是报警,这万一是杀人犯偷埋的,可就真的出大事儿了。”
“这里的土怎么被翻过?”
“大事儿?什么大事儿?你找个没人的地儿细说。”对方的声音已经有些颤抖。
这个贵人叫吴明,谐音“无命”。因出生卦象是“天煞孤星”,道人为了冲邪,才点了这么个名字。吴明是当地方圆百里有名的“灯爷”。何为“灯爷”?这其中的门道还需要再跟各位唠唠。
“出大事儿了。”
柳文元伸出一只手掌:“最多5两。”
那是一次同村人的葬礼上,柳文元作为上亲(和死者关系比较近的亲戚)和吴明坐在了一桌负责陪酒。
“你是吃活人饭,我是吃死人饭,既然咱俩现在都吃不下去了,能不能吃一碗饭?”
两人推杯换盏,越聊越投机,在死者下葬之后,二人又私约在小酒馆继续酣谈。
柳生愤怒之余拨通了一个电话:“‘大头’,咱们山头最近有人来过?我怀疑山上被人私挖了一个坟位。”“大头”是和柳生常年合作的劳工,专门负责下葬挖坑。
“咕咚。”柳文元深咽了一口口水。
讲完了“灯”,剩下的则是“人”。
一拍即合之后,柳生抱着“帮人入土为安乃善举”的心态,和多家殡葬商店干起了“土葬”的买卖。前后不到3年,斗方山已经“尸满为患”,山上适合埋人的土地已经所剩无几。虽然当地有关部门也曾过问过,但最终都以“下次一定要注意”收场。
“呸,呸!”两口唾沫被擦在了手掌心,“我今天倒要看看,谁敢在我柳生的山头私自埋人!”
柳生原本的计划是拿着政府的工资过日子,有一搭没一搭地打几口棺材当补助,一辈子这样混混就过去了,可谁承想,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座他“奉旨”守护的山头,竟然能摇身变,成了他发财致富的金山。99lib•net
“可这山上私埋了那么多人,到时候公安局找我麻烦咋整?”
“没有啊,我不知道这事儿啊。”
柳生挂掉电话,下山扛来了锄头。
点灯前要了解死者生前事。如果死者为家中老者,含笑九泉,那就要选大号灯芯,以灯比照生前英名,让孝子贤孙以礼叩拜。而一旦死者死于顽疾,口含戾气,灯芯以细长为准,而且亮度要拿捏得极为精准,以“忽明忽暗”为佳,这都要考验“灯爷”的手上功夫。
“这怎么办?”
“对,你说做一口棺材的成本要多少?”
“刨去100两,再去掉平时花销100两,咱兄弟每年赚400两应该不成问题。”
“哎,有吴兄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柳兄,你意下如何?”
那次酒足饭饱后没多久,“斗方山棺材铺”很快开门迎客。
柳生接着用极为详尽的语言,把早上发生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叙述了出来。
惊慌失措中,他选择给他的乡长亲戚打了个电话,这些年他能在斗方山干得顺风顺水,全都靠乡长打点关系;当然,乡长也没少从柳生这儿拿到好处。
柳生一把将尸体拽出,就在他想跳起来骂街时,第二条、第三条棉被也露了出来。
当农村稀有土地被买卖得所剩无几时,很多城里人便把目光对准山头。
“叔,啥情况?”
“跟你搭伙的几个兄弟知不知道?”
“好,那我就直说了。”
“做棺材?这……”
中国老百姓被封建思想侵蚀多年,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则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吃“棺材”这口饭,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方圆几十里之内,棺材铺基本上都是“蝎子拉屎——独(毒)一份儿”。虽然政策上说,要严管殡葬棺材行业,但往前数个10年,附近居民办白事,哪家不是柳生九九藏书网给打的棺材?柳生的棺材铺也因各方“私人情感”,变成了“QS”免检地带。
斗方山新上任的乡长,按辈分还要管柳生叫一声叔,他们家所有人老办白事,都是柳生帮着张罗,两人的关系相当亲近。既然棺材生意不好做,乡长大笔一挥,给柳生谋了个看林的差事。批文下来,柳生签了名,盖了印,从那以后,柳生拿着每月固定的工资,成了斗方山的正式看门人。
1985年,全国推行火葬,这让原本盛装遗体的棺材,变成了四四方方的骨灰盒。这一政策,直接让柳家的棺材生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柳生作为柳家的第三代传人,亲眼见证了棺材生意从红红火火变成冷冷清清。
“好!”吴明把酒盅斟满,“我明天去寻一个极阴之地,棺材铺就开在那里。”
“现在既然已经不流行讲规矩,那只有先填饱肚子再说,行,我干了。”
云汐市政府早已下文,明令禁止开山采石,这样就间接保证了祖先葬在山里不会被轻易打搅。虽然云汐市多山,但适合下葬的山头也是屈指可数。
可遗憾的是,“灯爷”这一行当和木匠差不多,也逐渐走向了衰败。
在没有火葬制度之前,中国一直奉行“入土为安”,这死人下葬,除了要找阴阳先生看坟圈地外,这带路的“灯爷”也是必不可少。按照人死点灯的风俗,一旦家里有人去世,就要立即去请“灯爷”帮着起冥灯。从人死到下葬这段时日,灯火要不熄不灭。
“吴兄,谁说不是,我从小跟父亲学木匠,几十年如一日,本想着能靠手艺造一座堪比‘滕王阁’的木楼,可现在倒好,我也只能沦落到做一些桌椅板凳过活。”
这看似点灯的小事儿,其实里面大有说道。
柳生“咕咚”咽下一口唾沫:“三、三、三、三个人?”
“咱兄弟俩开一家棺材铺咋样?丧葬这一行我熟,你有木工手艺,只要咱俩联手,这方圆百里之内,最少能有你我兄弟二人的立足根本。”
整个斗方山,哪里能埋,哪里不能埋,在他心里是一本清www.99lib•net账。
其中最大的为罗山,与北京的八宝山旗鼓相当,退而求其次则为小罗山。这两座山均为土山,山体多为黄土,无巨岩,适合挖墓下葬,可遗憾的是,这两座山是政府明文规定的墓地,只有经过火葬场这一环节,才有资格进入。
“放心,有我在,你只管做,剩下的全部交给我就成。”
“哎,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也觉得事有蹊跷,还是报警为妙。”
“为何要开在极阴之地?”
“嘿!
没过多久,柳生感觉锄头尖端好像碰到了什么软物,他慌忙扒开松散的黄土,一条军绿色的棉被裸露出来。
“对,就算不是杀人案,有公安局参与,也能找到下家不是?要知道,现在一块地可涨到10万了,可不能便宜了别人。”
“难不成有人没打招呼在我的山头埋人?”
“洗耳恭听。”
吴明做了40年“灯爷”,经他领路带走的亡魂快要逼近5位数,无一例“灭灯”。所以他的名号,在十里八乡绝对如雷贯耳。
所以,这看似不起眼的行当,却蕴含着莫大的玄机。
“当讲,当讲。你我兄弟二人有何不当讲?”柳文元也是个直性子。
周荔波便是柳生的第一个合伙人。
在政府的干预下,火葬成了压倒性政策,然而大多数上年纪的老人,都还想入土为安,住在农村还好,家里有田,只要村里不揭发,偷偷摸摸地埋在地里就算完事儿。可是对于无土无地的城里人,这就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为了确定自己没看错,柳生猫下腰,抓起一把黄土在手中搓了搓:“红泥都翻出来了,坑已经挖了1米开外,这是什么情况?
“多少?600两?”
依照当时的行情,一个坟位2万,一口棺材最少要1万,土葬一人,柳生最少有2万元入手,这种好事儿,他当然是来者不拒。
“我们几个最近都在一起干农活儿,我不知道,他们肯定也不清楚。”
“唉,也难怪,现在兵荒马乱的,能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这眼看大清就要没了,咱这些手艺人多少比普通人强点儿。”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