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太子失宠
目录
第一章 再平江南
第二章 计杀大义
第二章 计杀大义
第三章 圣人可汗
第四章 开皇之治
第四章 开皇之治
第五章 太子失宠
一、太子杨勇
第六章 杨广结盟
第六章 杨广结盟
第七章 高颎罢相
第八章 东宫易主
第九章 骨肉相残
第十章 由盛转衰
第十章 由盛转衰
第十一章 风波再起
第十二章 文帝之死
第十三章 一代英主
上一页下一页
隋文帝是位好皇帝,但未必是好爸爸,治国有法的人未必治家有方。他当政之后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其实就是家庭问题,确切地说,是太子杨勇的问题。嫡长子杨勇在开皇元年(581)就被立为太子,一直接受严格的政治训练,他的政治表现也不乏精彩之处,本来该顺利接班。但令人遗憾的是,不知是“太子”这个位置太敏感,还是皇帝的要求太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勇似乎越来越不入父皇母后的法眼,他的太子之位也随之摇摇欲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太子杨勇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杨勇治国的理念要比杨坚先进。杨坚对待异己分子不问缘由,简单粗暴,是一种军事化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而杨勇则强调春风化雨,循序渐进,体现出了一种文治的精神。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隋文帝对他也颇为满意。但到了开皇中期,太子杨勇却逐渐失宠了。而且,既失宠于父,又失宠于母。这是怎么回事?
皇帝一言九鼎,怎么办?这时候,身为太子的杨勇就给爸爸上谏了。他说:“窃以导俗当渐,非可顿革,恋土怀旧,民之本情,波迸流离,盖不获已……若假以数岁,沐浴皇风,逃窜之徒,自然归本……何待迁配,以致劳扰。”您想让老百姓都安顿下来,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移风易俗是个慢工夫,需要慢慢地引导。如果操之过急,让老百姓背井离乡,恐怕引起变乱。隋文帝一听,觉得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山东地区的老百姓也因此躲过了一劫。http://www•99lib•net
两种治国理念哪个更好?对于开创帝业,也许隋文帝更合适;但是对于守成而言,应当是杨勇的更胜一筹。藏书网
怎么整顿?隋文帝说,与其让他们闲来生事,倒不如把他们都迁到北方边境去。这就相当于流放了。可以想象,如果这个政策出台,肯定会让整个山东地区都骚动起来,对于新生的隋朝当然不利。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个人道德非常高尚的皇帝之一,在独孤皇后活着的时候坚持实行一夫一妻制,因此,五个儿子全是一母所生,这在两千多年的帝王史上不说绝无仅有,也算是非常罕见了。
要想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要先交代一下隋文帝儿子们的基本情况。
北周末年,杨坚矫诏辅政,马上任命杨勇为东京小冢宰,替老爸镇守洛阳;杨坚篡位前夕,杨勇又回到京99lib.net师,统领禁军,为杨坚篡权保驾护航。总之,身为嫡长子的杨勇为杨坚建立隋朝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隋朝建立以后,杨勇也就毫无悬念地被立为太子,成了爸爸的法定接班人。
既然当了接班人,自然要学习怎样治国理政。隋朝初年,军国大事杨坚都让杨勇参与决策,杨勇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关于怎样处理北齐遗民问题的建议。
隋朝是由北周和北齐整合而成的。其中,北周社会发展落后,所以,老百姓通常不是当兵就是种地,少有第三种职业。而北齐经济发展程度相对比较高,老百姓有很多都脱离了土地,从事工商业,这让在北周社会环九_九_藏_书_网境下成长起来的隋文帝杨坚非常看不惯。他觉得,离开土地就是游手好闲,游手好闲就会为非作歹,所以,一定要好好整顿整顿这些人!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老大叫杨勇,隋初封为太子。老二叫杨广,封为晋王。老三叫杨俊,封为秦王。老四叫杨秀,封为蜀王。老五叫杨谅,封为汉王。杨勇因为是长子的缘故,从小就跟爸爸的政治前途绑在了一起。
谁想到,说嘴打嘴,在巨大的权力诱惑面前,再浓的亲情也不堪一击。杨坚的儿子之间也终于爆发了惊心动魄的争斗,太子地位逐渐变得岌岌可危。
对此,隋文帝本人也非常得意。隋朝初年的时候,他曾经对大臣说:“前世皇王,溺于嬖幸,废立之所由生。朕傍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宠,孽子忿诤,为亡国之道邪!”在他看来,前朝帝王往往因为宠幸妃子,被美色冲昏头脑,最后做出废长立幼的事情来,严重的甚至因此亡国。而他只爱皇后一个人,五个儿子也都是亲兄弟,所以绝不会发生内斗,这就是大隋万年基业的保障。
九九藏书
事实上,史书提到杨勇时,也说他“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也就是说,他特别爱学习,通晓辞赋,性格宽仁厚道,为人率直任情,不美化掩饰自己。符合人们对太子的一般期待。
更多内容...
上一页